?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12-04 17:49綦曉斐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工匠思政育人

綦曉斐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安徽合肥 230000)

自2016 年至今,政府工作報告反復提到“工匠精神”,并且出現于黨的十九大報告之中。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是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過程,是培育眾多“大國工匠”的過程,也是工匠精神充分發揮自身精神支撐的過程。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所要應對的新任務和新挑戰。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關于“工匠精神”內涵的研究,學者們大多從職業素養、工作態度、產品品質、目標追求等幾個方面展開。[1]具體而言,工匠精神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這是從業者在技能方面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自己的領域里潛心鉆研,關注細節,在漫長的時間里不斷打磨,追求極致,提升自我修養,培養職業精神,這體現了匠人們對于產品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第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道德追求。這是從業者對工作極端負責、敬業樂業的道德操守,是從業者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國家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價值認同,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目標要求,這體現了匠人們的家國情懷。

第三,攻堅克難、不斷創新的工作追求。古往今來,工匠都是推動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求突破、不斷探索,為中國的革命、改革、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由“創造大國”向“創造強國”轉變的重要時期,更需要匠人們不怕困難、勇于創新,創造出領先世界的產品,提升“中國制造”的影響力。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豐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歷史悠久的工匠傳統,匠人們秉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傳承創新的工匠精神,歷盡艱辛奮斗推動中國躋身世界裝備制造大國行列。這些內容都是思政課程資源的有效補充。高職學校思政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可以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當中的“中國精神”部分,明確工匠精神對于中國革命、改革、建設的重要意義;融入“職業道德”“個人品德”部分內容中去,明確工匠精神對于職業素養養成、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部分內容中去,深化對于工匠勞模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的認識;可以將工匠精神同“形勢與政策”實際教學的以此來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2019 年 1 月 24 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盵2]提出要狠抓教學、教材、教師,培育和傳承好工匠精神。一直以來,思政課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痛點”,即學生被動學習多、主動探尋少;部分高職院校班級人數都在80-100 人之間,導致師生互動方式單一有限、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效果難以盡如人意。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重技能輕素養的教育現狀使得學生們更關注于專業技能的習得,將思政課放在次要位置上。為解決這些問題,工匠精神的融入需要更貼近高職學生的職業教育特點和需求,選擇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案例素材,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隨著“三全育人”工作的開展,學校的每一位老師、每一個育人環節、每一份資源都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讓同學們在每一項活動中都能體會工匠精神的精髓與價值所在。

(三)有助于高職育人目標的實現

網絡、智能手機等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給大學生們帶來了海量信息、快捷的互動交流,但從主觀上看,大學生存在“三觀”不夠堅定、是非辨別能力不強等問題;從客觀上看,進入信息化社會,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源沖擊著大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受到頗多的不良影響。為了早日完成學業,有的同學不是潛心學習,而是急于求成,照抄照搬他人研究成果,涉嫌學術造假;為了滿足不合理的消費需求,有的同學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而是陷入“校園貸”“裸貸”的套路里深受其害;為了實現所謂“財務自由”,有的同學放棄本專業的鉆研,追求“短、平、快”,用長期利益換取短期利益。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大部分畢業后直接進入生產一線,成為未來中國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社會發展要求他們既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的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國家發展多做貢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內容,幫助學生明確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行為準則,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承擔起民族復興大任。

(四)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2020 年疫情爆發以來,國際國內形勢對企業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從國外看,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增多、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等;從國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3]這一矛盾的解決有賴于企業及時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企業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就是以企業需要為導向,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通過思政課主戰場傳承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這樣的人才進入企業后才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制造出完美的產品,提供貼心的服務,才能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實踐養成

將課堂學習與企業生產相結合是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求,必須深化同企業合作,實現校企共同育人。高職學校一般實施“2+1”的學習模式,即兩年在校學習,一年企業實踐。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和實踐教學時間,進入企業實習,將所學理論知識同現實工作相結合,更加深入了解具體崗位職責和工作規范,切身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價值和工匠精神,在實際工作中鍛造尊師重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實地調研,了解企業特點和人才需求,和企業互補互利。學校的課程、師資和企業的設備、技術有效結合,既給學校修改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人才培養提供了指引、解決了實踐實訓基地不足等問題,又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實現校企共贏。

(二)注重教學改革,實現協同育人

學校教學中,每門課程都有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精神塑造、價值傳遞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功能,實現育人目標。首先,以思政課程為主,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以課程為依托,進行教學改革,將“行業精英上思政課”“我來談工匠精神”等實踐內容納入教學設計,通過“匠人”“精英”的現身說法,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到他們的匠人情懷,明確個人未來發展方向,自覺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其次,以課程思政為助,讓專業課老師也參與到“育德”的體系當中來。尤其是具有企業掛職經驗的專業課老師,他們從生產實踐一線中提煉出企業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也從單純的技術指導、技藝傳授到“育人育才”,他們可以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和需求來幫助同學們形成職業認同感、完善情感塑造,做好同學的職業啟蒙。最后,學校因專業而異,開設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對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以及各專業賽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打造更加全面、專業的創新型教育,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標。

(三)依托學生社團,融入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個人素養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要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首先,在硬件方面,結合學校特點,通過學校櫥窗、展板、海報等方式,展示具有感染力的大國工匠的照片、事跡、作品,實現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課堂,給同學們直觀感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更深入地去走近大國工匠,了解工匠精神。其次,在軟件方面,將工匠精神融入豐富多彩的社團實踐活動。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學生社團的參與。據統計,中國在校大學生有一半加入學生社團,所以,在社團活動中融入工匠精神,幫助同學們在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的過程中領會工匠精神的精髓和本質。

(四)借助新媒體,豐富宣傳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通過新媒體往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鮮與活力。[4]長期以來,對于工匠精神的宣傳主要依靠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和紀錄片,單一的宣傳手段已經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知識獲取方式,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從電視、報刊、雜志書籍大幅度轉向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和APP,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一方面向學生推介如“弘揚工匠精神”“遇見手藝”等相關優秀公眾號,讓同學們關注主流媒體對于工匠精神的精準解讀;另一方面,也可以帶領學生發揮創新創造精神,以“匠人匠心匠造”為主題打造屬于學生自己的校內APP,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迎難而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猜你喜歡
工匠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90后大工匠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工匠風采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思政課“需求側”
工匠神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