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圈的日常極化:表現形式、發生機理與演化效應

2022-12-06 04:07崔志梅
中國青年研究 2022年10期
關鍵詞:飯圈極化群體

□ 崔志梅

在當今粉絲文化形塑的流量經濟時代,圍繞偶像明星展開的刷量控評、謾罵互撕屢見不鮮,并呈現“日?;钡目傮w特征[1]。特別是隨著水軍、職業黑粉的卷入,迷群的身份屬性和行動邏輯變得撲朔迷離。2020年由肖戰粉絲“2·27事件”所引發的作品下架、平臺禁封等連鎖反應更激起全社會的抵觸情緒。不同于“群氓”式無意識行為,這些因趣緣集結的粉絲群體有著規?;慕M織協作系統,他們分工明確、策略調用靈活,甚至操演了從“迷妹”到“小粉紅”的網絡民族主義實踐[2]。但現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網絡暴力的道德批判及飯圈文化的價值審思,對亞文化內部“反對誰”的效忠從屬關系和身份認同建構鮮有關注。事實上,絕大多數成員是“有意識地將網絡迷群作為模擬和替代現實沖突的平臺來享受閾限狀態下的快感,而這跟現實中是否存在暴力行為傾向幾無關聯”[3]。為此,本文從極化理論出發,重點就飯圈交流實踐中沖突的表現形式、發生機理與演化效應進行分析,以豐富對青年亞文化領域沖突心理與行動的理解。

一、極化理論的研究進路與發展轉向

“群體極化”理論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詹姆斯·斯通納關于個人與群體風險評估差異的研究。他發現實驗對象經過群體討論后傾向于做出更具冒險性的決策,無論其最初的觀點與群體決策是否一致[4]。但后繼者對此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更具一般性和普遍性的“非風險性偏移”同樣存在[5]。意識到該問題,莫斯科維奇和扎瓦洛尼首次提出“極化”這一術語,并指出“冒險性偏移”(risky shift)可能只是“群體互動極化效果”的一個方面[6]。此后,幾經修補和完善,該理論的核心要義得以確立,研究者普遍認為在觀點的同一方向上,群體討論之后所形成的態度往往比討論之前成員個體態度的平均值更趨向極端化[7]。

對群體極化現象的生成機制,較有影響的解釋包括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SCT)和勸服性辯論理論(Persuasive Arguments Theory,PAT)兩種路徑。前者關注群體成員的社會化身份,認為個體基于被認可、喜歡的心理需求,會根據群體規范和價值觀持續修正乃至重塑自我認知,最終形成與他人相似但又略顯極端的態度和立場以達到自我表現的目的[8];后者則強調外部信息的勸服力,認為信息交流使人們接觸到更多有效且新奇的論據,討論過程中對正反觀點和相關論據的辯證思考,造成態度和立場在不同方向上的偏移或同一方向上的強化。需要說明的是,SCT和PAT所代表的不同分析進路并非截然對立,更多時候是聯合發生作用以促進群體極化效應的形成。

進入21世紀,極化研究超越社會心理學范疇,經歷了從“群體極化”到“公眾極化”的重大轉向,傳播媒介、個人信息處理機制等外部因素的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如研究表明計算機中介傳播的匿名性特征使少數派意見獲得更多的表達機會,群體決策的極化現象因此相較于面對面互動情境更為顯著[9]。此外,新媒體環境下選擇性信息接觸機制—人們傾向于搜尋與原有立場相一致的信息源并對其信賴有加,通過“回音壁效應”(echo chamber)和“極化游戲效應”(polarization game)促成觀點的分裂與對立,進而將個人和群體推向始料不及的境地[10];而諸如評論、轉發、點贊、關注等社會背書行為,則進一步削減了自我與他者對比中的不確定性,強化了社交媒體語境下的極化作用[11]。

綜上所述,以群體互動為形式、社會比較和信息影響為機制的極化研究開啟了公眾輿論傳播的新視角。其摒棄以往垂直型傳—受關系框架,通過將作為“受眾”的原子化個體相互聯結,形成差異化甚至沖突的社會群體研究。在這一過程中,來自新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的技術支持提供了互動的物質基礎。這就啟示我們應該在當前社會傳播結構下,深入考察不同意見群體的日常交往實踐,通過對其話語表達與行動取向的分析,揭示沖突作用于群體身份認同建構的內在邏輯,而不是簡單地對群情激化的非理性言行進行傲慢的批判。

二、飯圈日常極化的表現形式

飯圈漸成常態的極化盡管被大量訓誡、嘲諷和攻擊裹挾,伴隨強烈的情感表達和暴力對抗,但通過文本素材的加工和組織紀律的約束有所軟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規訓、情感溝通和意義建構的目的。以下從“爆吧”行動切入,就飯圈沖突的傳播動員過程展開分析,進而在微觀層面揭示成員身份認同和價值共識是如何建立和強化的。

1.爆吧:極具視覺沖擊的刷屏效應

所謂“爆吧”,指在互聯網平臺上連續發送大量無意義的文字及符號,爆炸式發泄情緒,達到刷屏甚至癱瘓服務器的效果。相同的復制內容、匿名的集體行動以及破壞性洗板留言,以可見的媒介形式讓參與者處于集體情緒感應中,不僅憤怒劃清敵友界限,而且獲得對群體歸屬和自我身份意義的追逐。爆吧形式上多采用文字口號搭配圖片的方式組合出語言的視覺形象結構,經過荒誕不經表情包的加工創造,賦予原型敘事的意義,因此具有極強的傳播力和感染力[12]。比如借用大眾熟知的明星夸張表情制成動漫圖像,輔以“我不會輕易狗帶”(go die)、“就是你rap不要?!钡任淖謱⒎劢z置于同一語境下,釋放多元話語空間的同時,有效增加了集體亢奮情緒和交流互動的文化資本。此外,為規避審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文化中擷取素材進行意義生產和爭奪,也成為特定政治機遇結構下的理性考量。沖突中,每當一方以“你大爺不屑用文字辱罵你”“你要忘本,就別怪爸爸教育你這個不孝的逆子”等前現代話語彰顯霸權以期獲得“碾壓式勝利”時,另一方總會通過“民主自由無敵”的現代話語和表情包的盜用、模仿進行“對抗式解碼”,而諸如“請你喝廣東涼茶”“請你吃四川火鍋”等保持隊形、重復蓋樓的意見表達形式更起到傳播的顛覆性效果,使置身其中的個體不斷獲得承認感和力量感。為維持秩序,新浪微博“超話”論壇明確將“使用文明用語,不發侮辱性圖片和私生貼”作為在線紀律,并通過對違規用戶的屏蔽、禁言等懲戒措施來完善飯圈管理。

2.沖突的類型及隱喻

信息社會,沖突具有意義建構的功能[13]?!氨伞奔w行動中參與各方的鉗制對抗、戲謔調侃某種意義上也是話語權的爭奪。以下選取大量語料就飯圈沖突模式及由此建構的隱喻系統展開進一步分析,以揭示極化現象的深層群體心理和社會觀念。

教育與規訓。此類敘事突出了自上而下的訓誡式話語風格,通過維持圈內或明或暗的圈層邊界或抬高自家與拉踩他人強化“自我”與“他者”、“內部”與“外部”的區隔和對立。如強調“愛他就要為他付出一切”的觀念,教導新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粉絲”,并將不愿為偶像花費時間和金錢的“路人粉”斥為“白嫖”,提醒已加入者樹立飯圈意識。不僅如此,對特定明星的情感投入還會使粉絲進一步卷入到藝人的競爭關系中,展開為偶像爭取演藝地位和上升空間的撕番大戰?!拔壹医憬悴攀敲皂樀呐惶?,作為小輩你要懂得先來后到”“A與老戲骨B的捆綁不過是蹭熱度,現在是時候讓他知道什么叫父愛如山了”。在此,關于長幼有序和家長權威的強調體現的是儒家倫理關系,反映出粉絲對“忤逆”之輩的教訓態度。

嘲諷與反諷。指運用夸張、惡搞等獨特的符號體系創作出一種風格粗鄙的“內涵文”,享受嘲諷和惡意中傷他人的快感;或以一種自我降格、主動認輸的“精神失敗法”,承載亞文化群體對社會的集體想象和價值觀念。無論是B站中以某偶像歌手“大碗寬面”“你會freestyle嗎”為梗的“被嘲”出圈兒,還是采用“跪舔”“嚇尿”等自我矮化方式回應負面評價及其他競爭性飯圈挑釁的互動狂歡,都是以過往經歷和想象為基礎,借助隱喻修辭建構起來的群體共識,既具有認知形式,又體現出強烈的情感和道德力量。由于這種表達策略將話語霸權和符號暴力隱藏在戲謔表象之下,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游戲和娛樂的成分,某種程度上更趨近后現代商業文化消費者的行為特征。

攻擊與威脅。主要以怨懟、憤怒、仇恨為基調,通過提供明確的觀點、態度或傾向性立場,形成一種不容置疑的表述框架,進而達到話語壓制或控制輿論走向的目的[14]。例如,以散布虛假信息、人肉搜索、刻意煽動粉絲狂熱情緒等策略制造話題,或借助手撕經紀人、譴責運營方、聯合抵制明星代言產品等方式參與偶像生產過程。由于不斷采用極端言行表達訴求或以暴制暴,因此極易引發“飯圈出征”的網絡民粹主義。例如一些飯圈會有意用主流輿論價值觀審查“對家”明星代言的品牌,一旦發現存在“辱華”或侵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表述,就發動輿論攻勢開展“狙代言”(要求代言明星解約)。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民族主義演變成為一種媒介化現象,對“想象共同體”的認同也因此融入日常生活,并被不斷建構、復制、爭論和重申[15]。

值得注意的是,投身“罵戰”的情緒化發泄并不必然影響策略選擇的理性,由于深諳新媒介商業文化環境下“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傳播邏輯,因此一方面以“掄死”“澆水”“出征”等帶有人身攻擊色彩的詞語表達憤怒,另一方面又以戲謔的方式傳遞溫情。類似“你給我聽好了,不管是何用意,現在天冷都先多加件衣服”這種“強勢話語+神轉折”的無厘頭造句,在活躍氣氛的同時起到暖化情感的作用,以至網友評論“原本以為是來打架的,結果發現大家帶的是面包而不是磚頭”。

3.沖突的組織化生產及資源動員

以情感為驅動的粉絲社群由于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各類資源進行統一行動,因此不再處于游離不定的模糊狀態。相反,特定的參與主體、組織化的動員過程和強大的數據生產能力,使其行為變得有章可循,飯圈由此獲得以集體行動處理群際沖突的內在機制。

人員動員。飯圈大多以“站子”(粉絲自組織機構)為基礎,以“貼吧”為中心,聯合微博、豆瓣、QQ群等多個網絡平臺招募選拔成員,組成一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龐大群體。對內通過粉絲組織召集—核心粉絲聯動—普通粉絲參與的模式進行規?;?,向成員提供意義生產與認同建構;對外則以增強社會容納度的方式讓更多人對他們支持的明星產生“好感”,并代表粉絲群體與其他組織或人群進行交流合作[16]。由于每個偶像明星的粉絲社群都有著嚴格的“粉籍”審核、獨特的應援標識以及大規模的集體公關,因此能夠不斷激發粉絲身份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聲勢浩大的飯圈爭斗中。

組織分工。飯圈并非單一整體,內部存在細化的分類和名稱,如按身份,有“前線”“站姐”“黑裝粉”“粉裝路”等;按狀態,有“數據粉”“事業粉”“作品粉”等;按“關系”,有“親屬粉”“類親屬粉”等。不同屬性類別的粉絲在話語符號與行為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皨寢尫邸辈捎谩搬提獭薄皩殞殹钡葘櫮缧苑Q呼,“女友粉”使用“哥哥”“老公”等親密稱謂,“角色粉”多專注于特定角色的解讀以重建作品意義,“CP粉”則通過情侶關系配對來滿足對浪漫愛情的臆想。除上述類別區分外,圈內還存在更具專業性的制度化分工。以核心圈的后援會為例,其具有生產與管理雙重功能,下設投票組、視頻組、文案組、網宣組等多個職能組群參與打投、轉發、控評及反黑事項,平時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粉絲活動宣傳和明星形象維護。

數據賦能?;ヂ摼W時代大數據算法的引入使粉絲日益介入偶像商業價值的創造過程中,涌現出大批的“數據粉”(data fans)。他們打榜、輪博、氪金,以超高的數據生產和消費能力進行所謂的流量制造。日常任務包括:每天瀏覽明星微博主頁,爭奪超話勢力榜單排名;點贊、評論、轉發、舉報特定營銷內容,凈化熱搜和詞條廣場;購買自家明星代言產品并在官方微博“曬單”,證明所粉對象帶貨能力等。此外,為讓偶像在國際競爭中有一席之地,粉絲在群內積極進行翻墻技術指導并在Facebook上注冊多個賬號參與投票,形成高效的信息分享和內容生產機制。他們將這種刷點擊量的網絡數據生產稱為“為愛發電”,以增加勞動的情感色彩,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傊?,不管是對偶像的推崇、認可和喜愛,還是建立在“迷戀”基礎上的文本生產、信息交換和社交活動,甚至有著獨特符號特征的ID名,都足以營造出生機勃勃的群體氛圍。

飯圈借由組織動員過程激發的集體情感,具有確立身份邊界和群體認同的作用。大規模的同時在線,高密度的群聚互動,隊友的點贊支持,對手的潰不成軍,很自然地形成以“圈”為單位的戰斗團體,圈子內部次級組群的沖突暫時被擱置。當成員言行是非的評判深受“槍口一致對外”觀念影響時,個體想要休戰或表達與主流意見相左的論調,很可能遭遇排擠和感到明顯地不受歡迎[17]。在這個意義上,“集體行動中的情感,不是簡單的資源或工具,而是斗爭的動力”[18]。

三、飯圈日常極化的發生機理

飯圈的組織、交流及對“敵對者”的口誅筆伐源于粉絲圍繞共同支持的偶像建構共同體,并在其中發展身份認同。與此同時,這種在沖突中確立的身份認同又推動他們更頻繁地與外界發生沖突。以下就飯圈之間及其內部不同屬性粉絲的爭斗邏輯展開闡述,進一步廓清極化現象的深層發生機理。

1.以圈層為基礎的權力結構

飯圈內部呈現同心圓式的權力結構,核心層是經紀公司首肯的后援會、“反黑”站數據組等職能組群及擁有話語權的“大粉”,次一圈是一些資源產出型圖站、影響力較小的組群及忠實粉絲,最外圈才是數量最多的普通粉絲[19]。成員地位主要體現為實踐經驗、技術能力以及獨家信息渠道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從一名普通粉絲晉級為“大粉”,除強烈的參與意愿外,往往還需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或組織能力,抑或在視頻剪輯、文案撰寫等方面擁有一技之長。圈層化結構中,如果說“圈”是共同信念、集體認同、成員聚合的理由,那么“層”則是次序、機制和地位關系的表征[20]。在這個意義上,超話級別、“鐵粉”標識表面是粉絲勞動付出的象征,用以獲取自我炫耀及價值實現的滿足,深層則是權力體系的衍生,并由此造就身份觀念上的“鄙視鏈”—如跟拍藝人和負責出圖的“站姐”看不起只會看劇、隨緣追星的“屏幕飯”,“屏幕飯”里有錢為偶像打榜應援者又看不起“白嫖粉”,以及“榮耀元老”相較于“初級粉絲”的優越感。近來,區別性意義則更生動地反映在“粉絲”這一籠統身份下“私生飯”(為滿足個人私欲,跟蹤、騷擾、偷拍明星隱私的粉絲)、“腦殘粉”(幼稚、反智、瘋狂、盲從,極易被情緒綁架和煽動的粉絲)等貶義稱謂的流行。每當群體極化出現時,圈內這種潛藏的對抗性更容易被觸發并沿著圈層化結構建構出來,從而使雞毛蒜皮的口角之爭升級為嚴重沖突。

2.基于觀念合意的情感動員

圈層化結構要素并非極化產生的充分條件,關鍵還在于能否從沖突指向上提取出觀念的合意,而其中情感化的表現形式往往會獲得最大程度的共鳴。由于飯圈的秩序和團結很難完全依賴制度,所以尤其注重情感聯絡,經常在線上線下頻繁互動,以強化共同情感體驗,激發粉絲參與動力。情感動員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本“飯圈”獨特符號,在形式上標識粉絲與非粉絲、此圈與彼圈的界限;夸大偶像不良境遇,通過制造悲情不斷“虐粉”;購買營銷號或炮制花邊新聞來攻擊競爭對手,以此凸顯對所支持明星的偏愛、追捧及維護。特別是“××,鬧他!”“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等鼓動性很強的口號,因表達直接、傳播迅速而極易獲得圈內成員的積極點贊,確保占據熱搜的同時,力壓對方粉絲的聲音。當然,也正是由于推動群體對抗的動機更多訴諸情感而非理性,粉絲身上呈現鮮明的“游牧式主體性”特征[21],即他們能夠根據需要靈活調整自己的效忠從屬關系,穿梭于不同明星間,有些甚至在“脫粉”后“回踩”,以此發泄遭背叛的失望情緒。根據《2018微博粉絲白皮書》調查結果,超過60%的粉絲不到一年就“爬墻”[22],飯圈也將這種情感專注度只能維持三個月的粉絲稱為“三月粉”。

3.權利販售邏輯的資本運營

飯圈文化撬動著巨大的流量經濟,被資本確認為投入少回報快利潤豐厚的產業。因此,當下的控評、屠版、拉踩等極化現象背后時常夾雜著更為復雜的商業動機。如為制造出迎合受眾的明星形象,培育忠實粉絲,社交媒體大力宣傳“觸手可及的偶像”“我們將由你們創造”,從而賦予廣大粉絲見證偶像成長、參與娛樂造星的權利—粉絲通過付出大量金錢或時間來換取運營方對偶像發展的影響權,運營方則以團隊站位、出場順序、廣告代言等待遇標準許諾粉絲。這一以權利販售為邏輯,涵蓋選拔、培訓、出道等環節的養成系偶像生產模式,不斷刺激粉絲重復購買周邊產品、為喜歡的角色打榜應援與聲討不公,以將明星受關注度轉化為可量化的價值[23]。若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粉絲的規?;蛹帮埲﹂g的暗中角力,可以發現其不過是平臺和資本用以帶動數據熱度、實現商業變現的機會。如為爭奪明星勢力榜排名,粉絲需要購買售價兩元的虛擬道具鮮花,單靠這一項新浪每年就可以獲取上億元收入。在被主管部門叫停后,平臺又嘗試針對特定明星的限時“V+”會員資格售賣,并將購買人數作為明星流量“脫水”的數據證明。如法炮制,在肖戰粉絲舉報同人作品引發全社會爭議后,肖戰新歌《光點》隨即被送上華語樂壇第一支銷售額破億的數字單曲寶座[24]。飯圈集體情感的數據化和商品化使粉絲逐漸變得感性、沖動和易受掌控,并最終淪為文化工業中被資本收割的“韭菜”。

綜上所述,以沖突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極化現象頻繁發生,源于飯圈內生的獨特運作機制:具有圈層化的組織結構,用于標識粉絲在圈內的地位和影響大小,但不具備支配性權力關系;能夠產生觀念上的合意,一呼百應激發粉絲集體情緒,卻無法通過制度規范對成員加以管控;使粉絲參與到以流量為核心的資本運營中,可作用局限于新鮮感和話題度的數據制造,很難防止一哄而上的“烏合之眾”狀態出現。因此,與自由進出、平等交流的“共同體”設想不同[25],網絡傳播時代迷群成員的交往實踐加劇了日常極化的激烈程度。

四、飯圈日常極化的演化效應

當今“飯圈”化狀態跨越眾多領域,無論是相聲表演現場粉絲手中為“角兒”們揮舞的熒光棒,還是競技體育中圍繞某一運動員建立的討論量過百萬的微博話題,都表明其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網絡社群行為模式。為此,還需要結合外部媒介環境,就飯圈極化可能的演化方向和內外部效應進行討論,以此反思沖突邏輯的潛能和限度。

1.日常交流的異化

如前所述,飯圈日常極化的深層邏輯驅動著分屬不同圈層背景的粉絲無休無止地爭斗。但激烈的話語對抗和激進的電子抗爭有時并非為了改變外部意見,而是意圖在內部獲得一種新的生命力?!靶∷衡?,大撕傷身”,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不少粉絲就是以此在虛擬世界里表達對所追隨偶像的忠誠,強化亞文化身份認同的。但萬人刷屏的人海戰術在增加集體行動儀式感的同時,也有著深刻的傳播局限。對圖像的選擇性記憶和對文字的選擇性過濾容易使參與者陷入能指狂歡—內容生產泛化為復制粘貼,從而使速度取代深思、分心取代專注、情感模糊了意義。表意效能消失殆盡的后果可能是:以ID肉盾的方式,淹沒了不同聲音,也消滅了個人交流的可能空間[26]。特別是隨著單個的人成為集體一員,個體人格受極端情感性活動和群體輿論壓力影響而發生變化,更容易沉溺于暴行、縱情于狂歡[27]?!安涣挤劢z文化”引發的社會質疑就是典型例證。如今,每個飯圈都流通著嚴格的紀律規訓,告誡粉絲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行。但總會有一些“歇斯底里”的人因對偶像的極度癡迷而失去理智、行為過激,以至小題大做。有意思的是,因個人公開傳遞消極情緒造成的負面影響通常更容易招致“自己人”的指責,大家聞風而動,以微博評論或私信謾罵群起而攻之,那些一定時期沒有發言的不活躍者,反而會遭到惡意對待甚至集體驅逐。飯圈據此處理問題,似乎與孰是孰非無關。另外,每當粉絲將自己與其他社會群體進行有意識地區分時,這種“我群”與“他群”之爭烘托出的對抗關系也直指極化觀念在飯圈文化領域的蔓延之勢。當無數消極言論同“以愛為名”牢固捆綁,爭吵沖突就會被參與者從象征性角度加以積極轉喻,它關乎命運共同體的榮譽感,因此呼吁有同樣情懷的成員一起參與,且認定自己握有行為正當性的依據[28]。

可見,這種以強大視覺沖擊展示出來的一致性,正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參與者在理性溝通、深度交流方面的欠缺。而如何跳出情感化游戲的行動策略,既依賴參與者媒介素養的提高,又需要國家的制度設計。對此,中央網信辦“清朗”行動就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展開專項整治,中宣部也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督促網站平臺調整產品功能設計,探索構建飯圈管理長效機制,以規范和引導粉絲群體理性追星。

2.網絡民族主義的蔓延

互聯網時代,飯圈日常極化的影響時常擴散至群體之外,產生更為持久且指向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媒介技術賦權使飯圈中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核心粉絲能夠參與明星及經紀公司的市場營銷策劃,促進粉絲的職業化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空間中不同文化、立場和價值觀的相互碰撞也可能激起更多摩擦,加入明星黑吧發表惡言惡語也就成為社交媒體環境下追星模式的組成部分。當零星的網絡暴力匯集成群體極化的征兆,傷害性遠不止逼迫對方關閉評論或停更微博。民族國家的歸屬成為新傳播技術打造的全球同一言論場中個人最重要的身份標簽?!跋駩圩o愛豆一樣愛國”“祖國才是大本命”等宣言在消弭追星與政治運動邊界的同時,為個人認同提供了強烈而豐富的情感資源。但需要警惕的是,網絡民族主義激發的公眾情緒,在現實擠壓下可能異化為以“愛國”為名的暴力沖突甚至社會泄憤事件。其間,多重身份的價值取舍不可避免地涉及各派勢力對民族主義的策略性利用,因此極易與民粹主義結合而惡化為大規模的沖突性運動。

那么,“飯圈出征”之所以能夠使民族主義實踐于網絡亞文化,其背后的結構化脈絡又為何呢?應該說,在國家、資本和個人的博弈中,網絡民族主義更容易贏得大眾支持和官方認可,互聯網科技公司也能夠在不觸犯政治的前提下獲得更多商業機會和曝光效應。因此,“愛國”成為最佳的實踐載體,有效組織起一群在集體化與個體化之間尋求滿足的網民[29]。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日常極化”切入飯圈爭斗現象的闡釋,對其表現形式、發生機理與演化效應進行了考察。研究顯示:第一,與傳統極化理論強調的“群體無意識”不同,社交媒體環境下飯圈的傳播動員模式表現出高度的策略性。他們以“爆吧”手段刷屏,達到視覺上的沖擊效應;將情感表達隱藏在戲謔化符號中,借助隱喻修辭進行意義爭奪;通過有組織的分工合作,完成沖突的規?;a。尤其重要的是,飯圈以統一行動強化“我群”與“他群”劃分的同時,留給成員自由選擇的空間,允許其在集體發聲中代入個人情感、語言創新和表情文化,并融合大量政治和社會熱點元素,從而得以在情緒感應互動中實現身份認同建構的目的。第二,現實中愈演愈烈的飯圈對抗凸顯出青年亞文化實踐中參與主體的尖銳對立,需要進一步發掘群體極化的深層運作機制。首先,普遍意義上的極化行動主要受飯圈內部圈層結構驅動,不同圈層背景無形中衍生出某種權力關系,削弱了更具包容性的多元討論;其次,互聯網的開放性使“情感”變得更具有傳染性,利用社交媒體塑造情感對抗成為強化群內一致性和群際差異性的重要途徑,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網絡沖突歸咎于參與者媒介素養缺失;最后,商業資本對飯圈文化的全面滲入,使以數據方式展演的集體行為成為流量經濟新特征,權力場內的撕扯和割裂造就了圈層間的區隔與對立。第三,作為觀察年輕一代思想動向和動員機制的典型個案,對飯圈日常極化向非粉絲社群蔓延的趨勢應予以更多關注。不同圈層的持續對抗以及由此發酵出的極化情緒不僅抑制內部多元意見表達,進而導致群體分化、重組,而且采用飯圈對立式戰爭狀態來理解復雜政治、社會、文化運轉容易造成攻擊目標的轉移與泛化,特別是泛政治化內核和泛娛樂化表現形式的“飯圈出征”,有使網絡民族主義異化為以“愛國”之名進行報復牟利行為的潛在危險。

飯圈日常極化現象刷新了對新一代網絡亞文化人群的認知,也帶出以社交媒體為場景的群體極化研究的理論盲點。過往分析框架借用“烏合之眾”這一意象將青年網民描述為數字時代的群氓,并冠以“非理性”“狂熱”等標簽。但在本文深入“飯圈”這一特定類型群體的日常交往實踐后發現:第一,參與爆吧的成員盡管大多從微博、貼吧、論壇等社交媒體集聚而來,彼此在線下并不認識,但在群體內部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既源于對所粉對象的情感投入,也與網絡空間中經常發生的、高度組織化的集體行動密不可分。研究表明,粉絲們對明星的喜愛不僅停留在打榜、輪博、氪金層面,而且會進一步把藝人間的競爭關系視為群體內務,引發激烈的網絡戰爭。這種日常極化狀態迫使成員不得不加強組織,團結起來形成集體性力量。第二,飯圈的核心成員通過日常頻繁的組織動員演練,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表現出高度的媒介駕馭能力和政治意識。作為成長于商業傳媒環境中的亞文化群體,粉絲們熟知公關策劃、營銷造勢乃至抹黑他人的套路。因此對偶像的公眾形象維護,不是單純認定自家愛豆就是比別人要好,而是會對相關報道進行客觀求證,分析負面評論的發布來源、炒作手法,并根據輿論熱點的周期性規律制訂統一的行動方案和媒介策略。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盡量避免涉及政治性議題,并在事實層面做好“愛豆”和“愛國”之間的平衡。應該說,追星中高度切身化的日常體驗鍛煉出更為成熟、積極和多樣化的參與能力。

最后,本研究也將為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飯圈亂象治理提供有意義的啟示。鑒于粉絲經濟已成為驅動文化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一味從宏觀層面展開的批判理路可能難以適應實際。本文關于飯圈日常極化的考察通過對粉絲群體話語行為、情感體驗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特質分析,揭示了更為豐富和復雜的集體身份生產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新媒介商業文化環境就飯圈極化現象未來可能的演變、潛能及限度做了進一步討論。研究所發掘的經驗對激蕩起青年群體正能量,還飯圈一片清朗空間具有重要借鑒意義?!?/p>

猜你喜歡
飯圈極化群體
古代也有“飯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極化雷達導引頭干擾技術研究
“飯圈”到底是個什么圈
基于干擾重構和盲源分離的混合極化抗SMSP干擾
整治“飯圈”亂象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在疫情面前,見證一場“飯圈”的成人禮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非理想極化敏感陣列測向性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