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實施土地流轉經營 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2022-12-08 09:31武海琴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3期
關鍵詞:土地流轉現代農業

武海琴

摘要:隨著農村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依靠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新型農業,逐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標,形成具有地域和環境特色的農產品市場。通過土地流轉,實施規?;洜I,發揮農產品的品牌化優勢,集約化運行,提高農業經濟發展實效,不斷增加農民收益。進行土地合法流轉,始終要把農民權益放在第一位。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是為了更加適應機械化作業,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構建網絡營銷平臺,拓寬優質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渠道,實施規?;l展與集約化經營,讓科技與信息助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業發展提質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現代農業;規?;a;土地流轉;農牧民權益

一、實施土地合法流轉,優化種植結構

(一)土地流轉要瞄準農產品市場

發展現代科技農業,進行規?;洜I,首先要及時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形成由政府主導,農民自主自愿的“面向市場種田,調整結構掙錢”的發展趨向,而且必須在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前提下,準確把握農產品生產信息,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根據當地的土壤性質,加大科技投入。由于市場需求對農業生產的客觀推動,使農業生產逐步向商品化農業經濟發展。從市場信息與種植業結構的關系看,制約農業經濟發展、影響農民收入的不僅是科技生產力,更主要的是農業信息化應用推廣程度不夠,市場化的網絡信息服務得不到有效應用,農業信息傳播時效受到影響。農地流轉是解決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利用細碎化及撂荒、閑置的有效途徑,對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農地流轉市場化程度低,非市場因素起著主導作用,導致侵害農民權益,阻礙農地流轉的進程。由政府有關部門主導的“信息下鄉”服務工作不力,應該構建新型的農業互聯網信息服務傳播方式,科學規劃指導種植,使農業生產信息化的服務過程全面而精準,讓農民真正見到更大收益,助推農產品進一步走向國內外市場,實現特色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實效。

(二)依托網絡農業生產體系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一定要依托互聯網,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構建有利于農民致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和通信網絡環境,助力農業發展信息化,更大范圍競爭合作的市場化運行體系已經確立,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收益。由于移動網絡發展迅速,手機上網用戶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這樣的網絡信息化環境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鶎诱趶娀r業信息化引導工作方面應該加大投入,讓更多熟悉網絡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投身到現代農業生產發展中,才能使信息服務有效開展,形成互聯網環境影響下的新型農業生產規模,使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進入更加廣闊的市場范圍,融入高端消費市場,降低傳統農產品營銷的成本,使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效益得到提升。

(三)強化農產品的規模實力和品牌優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提升,機械化運用程度日益廣泛,為農村經濟迎來新的發展前景,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改良農產品,機械化的運用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一部分有實力懂管理的農民創業者,經過市場調研,統一籌劃,嘗試區域化集中連片經營,有效調整種植業結構,形成區域化、規?;a實力,并且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優勢,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實現土地規范、有序、健康流轉,需要構建配套的法律,明確土地所有權主體和完善其他權能的農地產權制度、中央與地方事權與財權搭配合理的財政制度和有效體現農民權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會權益保障制度。發揮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護好農民多方面的土地權益。

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進行集約化經營

(一)實施科學管理創新設施農業

在農業生產全過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農業設施管理,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因地制宜,通過人工控制,進一步調節水源、溫度和光照等自然條件,科學構建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形成與種植業互相促進的一體化經營模式??茖W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種植環境的改善,有利于實施高效設施農業。通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從而改變農作物生長環境,發展高效設施農業。

(二)培育種植大戶,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

實施現代農業生產,在告別傳統粗放式經營模式的同時,要重點培育種植大戶,向集約化和規?;较虬l展。在特定區域扶持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注重農產品的品牌效益,依托互聯網技術,面向更加廣闊的消費市場,構建新型網絡營銷平臺,徹底解決農產品難賣的問題。一些地方出現了流轉不規范,侵害農民權益的現象,影響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制約著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和整個農村經濟向高層次發展,損害了農民的長遠經濟利益。為此,規范管理農村土地流轉應堅持把保護農民的權益放在首位,確保農民有其權、增其收、獲其利,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有了種植大戶的帶動和科學技術的保障,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而且降低了農產品的經營風險,引領農民向現代化農業經濟模式轉型。

(三)探索創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路徑

基層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進一步發揮市場運行與科技工作實效,鼓勵創建以特色農產品為依托的各種農業合作社,并且逐步改變服務方式,盡可能與消費者需求對接,提升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和新型服務方式,在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同時,增加農民收益。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農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轉。土地流轉對于中國農村發展、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都是極為關鍵的因素,但是其關鍵性作用必須通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途徑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在組建專業合作社時,防止家族管理和粗放經營,一定要實施科學管理,在資金運行和新項目投資方面,避免落后的管理模式。合作社要結合實際探索有效應用價值,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減少農業項目建設中的各種浪費,為保障專業合作社的整體利益,實施精細化管理。合作社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面對農產品市場環境,制定一系列科學有效措施,確保農業生產的規?;a與品牌化運行。

三、依靠科技信息優勢,助推農產品提質增效

(一)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已經客觀存在,實施農產品規?;a非常必要,政府加強指導,牽頭組織各農戶和農業合作社,讓科技創新的投入為農民增效,并且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運用市場信息和科技優勢,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嚴把農產品質量關。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對于維護農民利益和農村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流轉收益的分配關系是否合理。應當通過完善立法、政府監管、民主決策等途徑,確保流轉收益分配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之上。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讓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安全到達消費者的餐桌,提高消費者對區域品牌農產品的信任程度,政府要承擔起加強監管的職責,進一步促進規?;a的市場效益。

(二)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增加農民收益,必須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向國際市場看齊。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圍繞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產供銷一體化運營過程中,貼近國際國內相關規定標準,切實提高網銷農產品質量,加快農產品包裝等標準化建設,有利于形成品牌優勢。實施農業及其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標準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是農產品走入國際國內大市場的根本保障,是對廣大消費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非常必要。

(三)拓展農產品營銷新領域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應用互聯網擴大產供銷服務領域,必須培育一批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通過某一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平臺,進一步打造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的新型服務項目,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探索建構以保障消費者健康和權益的互動性營銷模式,鼓勵農產品經營者以市場開拓為目標,以發展綠色健康農業為導向,通過與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密切合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有效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四、發揮地域文化優勢,提升農產品競爭軟實力

(一)政府組織指導,實施文化助推產業發展

在土地合法流轉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將其融入當地農產品開發創新探索的實踐過程中。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網絡營銷領域,提升農產品參與國際大市場競爭的文化軟實力。政府要保護地域文化特色,實施“鄉村文化搭臺,綠色產品唱戲”的文化品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地域文化對發展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抓住某一區域的鄉土文化特征,對具有地域文化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進行規?;洜I,實施產業化發展。尤其對于涵蓋傳統意蘊的綠色農產品,要加大地域文化宣傳與此相應的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如陰山北麓的莜麥、蕎麥、土豆、小紅皮小麥等高寒沙地產品,不施化肥農藥,不受機械化作業的影響,盡管產量相對低,但因為具有綠色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和傳統人工種植流程,使得農產品不僅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而且通過網絡直播田間農耕實景,實現了傳統農耕文化影響下的現代養生保健消費理念。通過土地流轉整合,針對某一地域的特色農產品進行規?;N植,利用地域自然優勢發展農業生產,開發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綠色農產品,保護生態環境,融入地域文化,宣傳發展農業經濟的實施過程中,符合“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戰略。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名優食品,可以配合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使真正的傳統手工藝農產品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健康需求。由地方政府部門組織特色農產品開發,進行規?;\營,確保傳統手工作業下完成的特色農產品的質量,不至于因為機械化生產而影響其文化內涵和豐富營養價值。經過精耕細作涵蓋地域文化的特色農產品,在傳統工藝流程基礎上,形成物美價廉的無污染綠色食品,逐漸被大眾消費市場接受,這不僅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牽頭建立一些特色名優農產品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讓更多消費者明白其中的文化內涵和食品工藝,自然就為傳統農產品的創新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直播從農田到作坊的情景,讓消費者產生文化認同,形成健康消費理念,并以此建立網絡營銷平臺,為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綠色農產品營銷開辟一條新的途徑。對于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農產品的保護,應該結合現代人的健康消費心理,為其尋找最大的利益空間。通過土地合法流轉經營,調節特色農產品種植規模,適應市場化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趨勢,根據市場需求,對其種植結構進行調整,通過土地合法流轉經營,形成密集型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便于管理指導和精耕細作,有利于規?;茝V宣傳,樹立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農產品品牌優勢。

(二)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文化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涉及地域文化的宣傳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某一地域的自然環境和土地資源優勢,是特色農產品形成的主要基礎,而與此相適應的地域文化又是在動態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需要做宣傳和保護利用工作。正確處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傳統手工作坊與現代化機械作業的矛盾,強化文化傳承影響下的消費生活方式的引導,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使傳統農耕文化與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相契合,就顯得非常重要。當今快節奏時代,市場上的特色農產品多以機器加工為主,因為價格和包裝等因素,人們更愿意購買機械化的產品,而對于傳統手工作坊生產的綠色農產品,不能完全接受。而一部分生活比較富裕的人們,已經把健康消費作為重要生活理念,貫穿于日常生活的全程。而推廣傳統手工綠色農產品的區域,因為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環境的限制,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農產品原材料的產量受制,手工制作周期比較長,費時費力,所以價格也比較高昂,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然而,發展農業經濟必須抓住地域特征,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實施手工作坊和綠色無污染生態環境的結合,進一步走好對傳統名優特色農產品的傳承道路。只有地域文化和綠色健康消費理念的融合,才不至于逐漸被大機器生產所埋沒。針對地域環境,樹立文化品牌,堅持綠色發展和生態優先戰略,為山區農田和不具備現代化作業的小塊坡梁地,爭取新的發展機遇,積極探索適應地域環境的農作物精耕細作之路。對于這樣的受環境限制的農業生產方式,應該抓住地域文化特色,通過科學測試土壤成分,保守使用化肥農業,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走地域文化支持下的新型農產品開發之路。有真正的綠色無污染農產品做品牌,農業生產就可以因地制宜,完全不受機械化作業的影響。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是生態環境與地域文化對特色農產品開發的促進作用,從客觀上講,現在許多傳統的手工作坊面臨著嚴重的沖擊和挑戰。但是,如果把發展農業經濟與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系起來,不單單是給傳承地域文化和推廣特色農產品創造了新的空間,還可以爭取到一定的政策和經濟方面的支持,讓地域文化促進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鄉村特色農產品開發之路。

五、結語

通過土地流轉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經濟,消除傳統小農經濟及其農業生產觀念的束縛,準確把握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信息,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強化科學技術是最有效的保障,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才能實現規?;a,集約化經營。一方面要順應自然環境,因地制宜,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綠色農產品開發結合起來,讓特定區域的土壤資源成為科學培育良種的最佳生長基地;另一方面要掌握市場經濟規律,面向市場調整種植業結構,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網絡直播等方式,加大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實施地域文化促進特色農產品開發的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最終實施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徐旭.基于農民權益保障的農地市場化流轉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09.

[2]李鋼.農地流轉與農民權益保護的制度安排[J].財經科學,2009(03):85-90.

[3]武憲剛.加強土地流轉監管切實維護農民權益[J].農村經營管理,2006(11):42-43.

[4]豐鳳.土地流轉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5]陶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收益分配之法律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13(01):69-72.

(作者單位:包頭市農村牧區經營管理和信息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土地流轉現代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計算機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現代農業賺錢的新模式
探討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問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根據、障礙和對策
農村土地流轉中地方政府職能的構建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