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2022-12-16 15:00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第十一初級中學孫江山
新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情境活動設計

□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第十一初級中學 孫江山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包含豐富的活動內容,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需要,推出更多活動方案,可以創造更多參與機會,讓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到活動環節,在廣泛交流中成長學科認知。學生對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開放性學習活動比較感興趣,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判斷,結合教學內容實際進行活動設計,以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學科活動帶有實踐性,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展開深度解析,利用活動情境、活動組織、活動調整等手段,對這些活動進行優化處理,以滿足更多學生學習需求。

一、研究教學內容,建立學生參與機制

教師研究教材是施教的必要過程,如何找到需要的內容,為活動設計提供信息素材,這是教師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圍繞學習主題做活動內容選擇,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1.整合活動資源

教材分析需要專業支持,教師在具體閱讀分析時,要對活動內容做深度發掘,設計更多互動性、實踐性、趣味性活動任務,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學生對學習活動比較有興趣,特別是趣味性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活動資源來源眾多,教師對教材做具體分析,對學生生活展開深入探究,對活動條件做整合處理,都能夠創造更多活動機會。如果能夠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讓學生搜集活動素材和器材,也能夠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如教學《揭開情緒的面紗》,教師設計了幾項活動:其一,詞語接龍。關于情緒方面的成語有很多,喜、怒、哀、懼是四種情緒,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主題,展開成語接龍游戲活動,看誰找不到適合的成語。其二,說說情緒的那些事。以小組為單位,成員都要介紹一件關涉情緒的事。其三,在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事情,自行設計一種情境,做出情緒表達,做現場演示。學生對這些活動都比較感興趣,因為操作難度不大,而且有一定的娛樂性,其操作氣氛活躍。教師推出系列活動任務,從不同角度做設計和發動,給學生更多認識情緒的機會。學生對互動性學習活動比較有感覺,教師活動設計具有更高針對性,其訓練效果可期。

2.明確活動主體

設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學習活動,要體現學科特點,討論、調查、觀察、操作是基本的呈現形式,教師要圍繞學生主體展開設計和組織,讓更多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學科認知。如果能夠滲透游戲、演繹、競賽、展示等活動內容,能夠獲得更多學生的贊同,其助學效果會更為突出。教師對學情展開調查分析時,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識,體現分層意識,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求做活動設計,能夠贏得教學主動權。

活動方案是不是適合,教師要征詢學生的意見,在不斷改進中形成學科認知。推進活動程序,教師要考慮學生接受實際,讓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如教學《“我”和“我們”》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介紹個人成就和集體榮譽取得過程,揭示個人與集體密不可分的關系內涵。如參加一些學習競賽活動,經過艱苦努力,獲得了一些獎項。書法比賽、美術展覽、演講比賽、手工制作展覽等,都屬于比較典型的活動,學生從不同角度介紹自己和集體的努力過程,課堂展示氣氛活躍起來。

二、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學生對直觀性教學情境創設比較感興趣,教師結合情境設計推出活動任務,提出一些具體的活動要求,能夠為學生帶來學習啟示。教師精選情境設計方案,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能夠為學生規劃清晰探索思路,也能夠提升活動操作品質,確保學科教學程序的順利推進。

1.創設活動情境

學習活動內容眾多,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教師在活動情境設計時,要有創新意識,利用多種輔助手段,喚醒學生活動思維。設懸、講述、展示、實物等,可以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這些信息對學生感官形成沖擊,能夠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到活動環節。特別是生活化學習場景,是學生比較青睞的,討論話題、實物觀察、現場參觀等,都是比較適合的情境形式。

教師設計活動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感官接受實際情況。如教學《青春的邀約》,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心理測試內容,要求學生從相關項目中選擇一個序號,寫出答案信息,提交給教師。這是比較新鮮獨特的情境設計,教師推出心理測試題目,讓學生選擇解讀,能夠及時反映其心理訴求。教師對學生心理狀態做評估,為后續教學設計奠定基礎。學生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教師推出活動任務: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心理波動,大家難免要遇到煩惱,如成績不理想、家庭矛盾等,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應對呢?選擇一個點展開思考和規劃,給出一些應對建議,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對這些問題都比較敏感,自然會積極回饋,教師挑選個性解讀做重點推薦,將課堂學習推向高潮?;顒忧榫秤胁煌尸F形式,教師利用測試、問題進行調度,同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形成豐富助學作用。

2.提出活動要求

活動需要先設置執行方案,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活動目標,可以大大提升活動效度。學生對活動有不同要求,教師在目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設定目標體系,這樣可以順利激發學生活動熱情?;顒邮鞘侄?,鍛煉是目的,教師目標選擇最為關鍵,唯有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收獲,這樣的活動設計才是有價值的。

活動程序打開后,學生依照教師要求參與其中,教師要跟進觀察,對活動執行情況做科學評估,以便提出改進意見。在教學《共湊和諧樂章》時,教師在導學環節提出思考問題:學校不準學生帶手機進入學校,而有些同學卻很想帶,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學生自然進入辯論環節。正方觀點:手機嚴重影響學習秩序,學校不準帶手機是明智的決定,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反方觀點:只要不影響學習,也不影響他人,學生帶手機不該被禁止。教師參考互動交流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給學生帶來不少啟示。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從學生關注點出發展開活動設計,成功激發學生辯論熱情,不管辯論結果如何,學生對手機利害關系都會產生新的認識。手機是通訊工具,也是學習工具,應用得當,便可以獲得正效果,否則便可能帶來負效應。

三、優化教學組織,喚醒學生參與思維

活動有組織程序,也需要方法支持,教師在活動布設時,要考慮學生學習需求,對活動程序做優化處理,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到活動環節,在探索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喚醒學生參與思維,可以創建更多學習契機,教師要做好教學整合設計,創設更多亮點,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1.簡化活動程序

教師對活動形式進行優化設計,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確?;顒禹樌归_。討論、展示、演繹、介紹、操作、觀察等,都屬于活動外化形式,其組織環節各異,教師在具體組織和調度時,要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做出主動回饋,對教學活動程序做及時地調整,滿足更多學生活動學習需求。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設計、組織、調度、評價活動,要注意聽取學生意見。

學生對一些敏感話題比較有感覺,教師在活動設計時,要做好對接啟示,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和交流,這樣能夠贏得更豐富組織效果。如教學《青春的心弦》這部分內容,教師先設計一些場景,讓學生根據其具體表現判斷其性別。如喜歡折疊千紙鶴、出門愛打扮、討厭逛街、喜歡踢足球等,學生對這些內容比較感興趣,參與判斷的熱情高漲。教師設計思考問題:男生女生交往利大還是弊大?寫出詳細解讀,提交到學習小組展開集體討論活動。學生對敏感話題有更多關注,教師針對學生心理展開設計,為學生規劃清晰思考方向。男生女生進入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些變化,教師先組織學生做性別判斷,然后推出敏感話題,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解除一些心理問題。

2.促進活動互動

互動性活動具有更高訓練價值,教師對活動方案進行多重修改,結合學生要求做必要調整,都能夠創造豐富學習動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模式,教師執行課程標準時,要充分利用活動展開助學設計。辯論、游戲、競賽、展示、調查等,這些活動都帶有合作意味,教師對此需要有整合優化的意識,為學生順利進入活動創造良好條件。

教師設計一些個性化活動,學生有新鮮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更高,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更為深刻,其教育價值更高。如教學《美好集體有我在》,教師設計的活動任務是:以小記者的身份,選擇本班級的一位同學,進行現場采訪,自行設計采訪話題,圍繞“美好集體”主題進行設計,將材料記錄整理成小通訊,參與班級交流活動。學生對現場采訪活動比較生疏,教師對話題選擇、采訪提問、記錄整理等方法進行重點推介,學生都能夠主動消化,結合采訪操作展開矯正。采訪是典型的互動行為,學生喜歡這樣的活動,回饋更為主動,采訪過程順利,訓練效果顯著。采訪需要選擇話題、設計方案、現場互動、記錄整理、形成文檔,學生要投放更多精力,在主動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

四、延伸教學訓練,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延伸性活動訓練設計時,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外部環境有一定了解,以便做出理性設計,組織學生展開深度討論,引導學生做網絡閱讀、課外銜接,在創造性探索學習中成長自我。

1.網絡活動交互

學科活動形式眾多,教師對活動形式做創新設計,要做好延伸處理,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線下走向線上,這是學生比較期待的。網絡交互早已成為學生生活常態,教師把握這個學情展開活動組織,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信息,展開互動交流,都能夠創造更多學習契機。教師鼓勵學生先期搜集信息,利用網絡展示作業,推出交流評價活動,都可以給學生以新鮮體驗的感覺。

學生對身邊的法律應用案例不是很關注,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做對應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生活觀察學習,結合生活案例進行調度,組織學生深入生活展開實踐性學習,無疑是比較理性的組織。如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教師要求學生觀察身邊法律問題,選擇適合的案例準備在班級中展示,也可以借助網絡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法律案例沒有任何阻礙,教師鼓勵學生做集中展示,學生積極回饋,一些典型案例被挑選出來,教師引導學生研讀這些案例,成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法律運用需要生活案例支持,教師鼓勵學生做生活調查,利用網絡搜集相關案例信息,創造難得學習機會,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之中,其學習體驗更為深刻和豐富。課堂活動形式眾多,教師對學生關注點做篩選,及時做出對應設計,能夠用有效提升教學適合性。

2.拓寬活動實踐

學科活動形式眾多,教師突出生活觀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家庭,與社會對接、與自然對話,這樣的活動具有更高訓練價值。學生對這些實踐活動有更多期待,這本身便蘊含更多學習契機。教師對學情做綜合分析,對活動關涉信息、知識進行前期儲備,確保學生活動的順利展開。拓寬活動實踐,教師要對活動執行情況做科學評估,對學生活動情況進行專業點評,以便做出科學的判斷。

學生有比較豐富的社會生活經歷,教師設計活動要觀照學生學習實際,推出更多適合的實踐活動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有一定幫助。如教學《法律伴我們成長》這部分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則真實的案例:有一名五歲男童,遭到繼母的虐待,身體多處留下傷痕,此事被曝光之后,這位繼母被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傷害罪拘留。同時,檢察院也提起了公訴,等待這位繼母的是法律的制裁。這個案例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中,為保護未成年人,國家頒布了法律,大家要學法、守法。為此,要主動參與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宣傳單,針對家庭虐待、義務教育等內容設計內容,小組推出最佳設計方案參與班級評選活動。學生對相關案例有了清晰了解,對法律規定也比較清楚,自然能夠做出正確的設計。小組評選和班級評選環節,教師參與互動對話,征詢學生參與意見,學習活動獲得圓滿成功。拓寬活動設計,教師要對接學生生活認知,讓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結合生活實踐參與學習活動,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思想成長。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需要解決諸多問題,教師設計推出更多實踐性學習任務,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活動環境,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技術支持,提升活動歷練成效,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顒釉O計需要素材、背景等輔助素材,還需要對其環節、組織、調整、評價等環節展開積極探索,設計鮮明的活動目標,傳授清晰的操作方法,讓學生展開主動性探索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其參與品質。

猜你喜歡
情境活動設計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情境新穎的概率問題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