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方認同的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研究

2022-12-16 01:42馬曉娟趙志雄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天水研學大地

馬曉娟,趙志雄

(1.天水師范學院 商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2.甘肅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甘肅 天水 741600)

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收藏、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公益性機構,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我國素質教育計劃[1],博物館研學旅行得到高度重視。2020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要求各地博物館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積極開展青少年教育教學活動[2],為博物館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博物館有公益性、區域性、專業性等特點,尤其是其公益性備受經濟欠發達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研學旅行的青睞。地方認同是個體或群體對當地強烈的感知價值和依戀情結,凝聚區域特色歷史文化的博物館能夠喚醒青少年對地方的認知和情感,博物館研學旅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方的理解和體驗,建立與地方的情感關聯,提高地方認同。天水是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由于全球化趨勢、經濟水平、網絡沖擊等因素,青少年的地方認同受到一定影響。通過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強化地方認同教育,增強青少年的地方歸屬感,對于培育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研學旅行與地方認同研究概述

(一)博物館研學旅行研究概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人對研學旅行的最好詮釋,校內校外教育、理論實踐教育、有形無形教育等思想我國自古有之,但一直以來缺少規范化、長效性、可行性引導和實踐??梢哉f,我國研學旅行發展是“從自發走向自覺,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3],是在頂層設計引導下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探索與實踐(表1)。

表1 我國研學旅行相關政策文件

國外研學旅行理論研究和實踐都比較早,博物館是研學旅行重要場所之一,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方案。我國學者對研學旅行的研究緊隨國家政策步調,中國知網中記載的研究始于2014年,截至2022年7月,學術期刊論文1087篇,博碩士學位論文399篇(圖1),研究內容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1)研學旅行的內涵。目前普遍認可的研學旅行定義是2016年原國家旅游局在《研學旅行服務規范》中提出的“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養為教學目標,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4](2)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設計。研究者以中小學教師為主,他們對研學旅行實踐與理論教學結合路徑與方式進行探索,大多圍繞主講學科及研學旅行區域資源課程化展開。[5](3)研學旅行產業開發與利用。學者從研學旅行產品的空間屬性、資源性、參與方式等方面對研學旅行資源的教育功能進行探討。[6](4)研學旅行人才培養。研學旅行需要大量專業復合型人才,研學導師就是其中需求最大、要求最高的專業人才。[7]研究者分別從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和大中專院校研學旅行人才培養模式等展開探討。研學旅行研究中針對博物館的較少,各類文獻資料共33篇,集中在2018年之后,研究內容以課程開發與實踐為主。

圖1 我國研學旅行年發文量

(二)地方認同研究概述

地方認同是從“地方”這一地理基礎概念引申而來的人本主義地理觀念。1974年段義孚提出“戀地情結”,人在情感上與地方有直接、深切的聯結。[8]Pronshansky認為地方認同是個人或群體在與地方互動中,將自己定義為某個特定地方一份子的心理過程。[9]我國學者對地方認同的研究主要從地方認同概念及屬性、地方認同與文化、旅游活動等視角展開。唐文躍在總結地方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認為地方認同是個人透過地方這一重要載體,進行自我社會角色認知的動態過程,以及通過自我認知所反映出的情感。[10]胡憲洋在對拉薩八廓街游客地方認同的研究中指出地方認同具有多重屬性,包括個人對地方的深厚認知與了解、人在與地方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情感滿足與喜好,地方認同對個體具有行為導向作用,個體可以借助地方認同來表達自我并找尋個人的存在感。[11]劉博等以廣州“迎春花市”為例研究了傳統節慶在地方認同構建中的意義,從認知、情感和意向三個維度描述地方認同的形成過程。[12]李明以高啟的詩作為出發點,研究地方認同與文學傳統的關系。[13]袁振杰等認為旅游體驗作為旅游者與旅游地交互過程中最直接的具身性過程和結果,是理解旅游地方認同的關鍵要素。[14]

二、甘肅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促進地方認同的必要性

大地灣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位于甘肅省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東側,總面積275萬平方米,1958年甘肅省文館會組織涇渭流域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78~1984年的連續考古發掘共揭露遺址面積14000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近萬件,發現了數量眾多的房址、灶址、灰坑、窖穴、窯址、墓葬、壕溝等史前遺跡700多個。大量品類豐富、色彩鮮艷的陶器出土,揭示了史前大地灣高度發達的文明。眾多或群聚或分散的各式墓葬和居住遺跡,展現了3000年間原始先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等狀況。據碳14年代測定,遺址距今約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1988年1月,大地灣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中共甘肅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立項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9年,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確定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被甘肅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確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20年,被秦安縣人民武裝部確定為秦安縣民兵政治教育基地,被中共秦安縣委宣傳部、統戰部、秦安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確定為全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21年,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地方認同教育是地方博物館研學旅行的重要內容,許多博物館雖然沒有明確設立地方認同教育主題,但在研學旅行中會或多或少展現當地歷史文化魅力,增強學生認知和情感。大地灣文化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五大文化之一,以博物館為依托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對培養中小學生的身份認同、文化認同和歸屬認同,提高當地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

(一)了解天水歷史文化根脈,增強身份認同

天水作為西北地區的五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緩慢,隨著全球化進程、東南沿海經濟帶聚集性發展和多元文化的沖擊,天水市民尤其是外地打拼的天水市民,對天水的區域認同淡化,地方自豪感減弱?!?0后”“10后”中小學生的網絡普及率大幅增加,而接收本地正面網絡信息的渠道較少,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少之又少,學校教育中尚未開設有關天水本土歷史文化教育課程?!耙磺甑臍v史看北京,三千年的歷史看西安,八千年的歷史看天水”,大地灣遺址代表的是中華史前高度發達的文明,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天水成為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的最好佐證。中小學生通過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必將震撼于先民建筑、耕作、生活等智慧,了解天水歷史起源及其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增強地區自豪感和天水身份認同。

(二)了解大地灣精神,增強天水文化認同

大地灣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稷)、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宮殿式建筑、最早的文字雛形、最早的繪畫作品、最早的混凝土地面。[15]大地灣文化充分展示了先民們不畏艱難的創新精神,他們為了生活,為了夢想,從食物、住宿、文字等方面不斷探索嘗試,從無到有,為后人積累了寶貴的財富。大地灣文化蘊含著先民們苦中作樂、無比熱愛生活的精神,即使物質生活匱乏,也要在陶器上刻畫多彩圖案,而不是僅僅考慮實用性;即使生活艱辛,也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大地灣文化揭示了先民們萬眾一心、團結協作的精神。F901是集門前附屬建筑、主室大廳、左右側室及后室的復合式原始宮殿式建筑,占地420平方米,主室大廳地面鋪設了類似混凝土的材料,沒有現代化機械設備,純靠肩挑手提,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完成如此復雜的工程。大地灣先民們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中小學生通過研學旅行了解大地灣精神,認同天水先民經久不變、歷久彌新的精神,從而增進對天水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培植家國情懷。

(三)了解大地灣獨特魅力,增強歸屬認同

地方是個人或群體情感的空間載體,中國關系文化是建立在地緣和血緣基礎之上的,人們對出生地有天然的親近感,“葉落歸根”是深植在中國人血統中的地方情愫。然而,天水年輕一代的故鄉情結慢慢淡去,追求更好發展使更多的人,尤其是考學出去的人才流失嚴重。5年間天水市地區生產總值不斷上升,但人口總量從2017年的333.98萬人銳減至2021年的295.65萬人,減少38.33萬人(圖2),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除外出打工外,也源于升學畢業后的異地就業,天水成了發達地區人才培養和輸出區域之一,嚴重影響了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步養成的時期,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的大地灣博物館,共收藏各級各類文物4200件(套),僅占已探明遺址的0.5%,神秘的大地灣還有眾多秘密和寶藏因技術原因無法面世,研學旅行有助于中小學生了解這片土地現存和未知的魅力,把希望的種子培植在年輕人的心中,增加對天水的熱愛和認同,提高歸屬感、依戀感和文化自信。

圖2 天水市2017~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常住人口變化圖

三、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大地灣博物館始終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納入職責范圍,不斷加強與周邊中小學的合作交流,積極發揮博物館育人功能,在研學旅行制度、主題、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依然存在受眾規模較小、課程缺乏個性化設計、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

近3年,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雖然受疫情影響嚴重,但依然持續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工作。首先,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大地灣博物館于2021年初制定了“大地灣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機制(方案)”,明確了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組織領導、具體措施和實施要求,以館藏資源為依托,構建結合甘肅特色文物和地域文化的長效研學旅行機制,為研學旅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研學旅行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有明顯的提升和優化,在傳統的講解、授課等形式基礎上,探索開展了線上繪畫、陶器制作、才藝表演等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最后,研學旅行活動次數、活動人數等受疫情影響降幅較大,好在2021年出現明顯好轉勢頭,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人數在博物館接待總人數中的占比持續緩慢上升(表2)。此外,大地灣博物館地處秦安縣北側的五營鎮,距離天水市約100千米的車程,相對偏遠,且開展研學旅行時間不長,與青少年的有效交流互動尚處摸索階段,研學旅行還存在以下問題:

表2 大地灣博物館2019~2021年青少年教育活動情況

(一)研學旅行受眾數量有限

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受眾主要以附近的五營鎮、隴城鎮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為主,2019~2021年接待的兩鎮之外研學旅行團體共9個,研學人數不足2000人。受資金、人員等的限制,單次線上活動規模較大,但線下活動通常不足200人,與研學團體尤其是國內知名研學團體的合作教育還未開展。

(二)研學旅行課程不能完全滿足目標群體需求

研學旅行的最大特點是將學習與旅游相結合,于無形中給予青少年學習、探索、創造的自由空間。我國研學旅行經過近10年的發展,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地以各種形式展開,許多旅游、教育機構紛紛轉型,都試圖在研學市場中分一杯羹,致使研學旅行亂象叢生,“游而不學”“只學不游”“走過場”“完任務”等現象普遍存在。研學旅行是為了打破以分數為核心的應試教育,將孩子們從繁重的學業中釋放,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悟文化、感悟自我。因此,有關文件并未對研學旅行提出程式化的規定,僅就目標、要求、組織工作等做出了綱領性規范。同時,研學旅行又納入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它不能隨意開展,必須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以自我為目標,以創新為導向,以活動為中心,以真實為體驗進行課程化設計。

通過觀察大地灣博物館近3年研學旅行情況,可以看出課程化設計存在不足。一是缺乏針對目標群體的定制化課程計劃?!堆袑W旅行服務規范》中要求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和教育目標設計研學旅行產品。定制化可能是未來研學旅行服務的方向,按照目標群體的要求,設計獨特的、個性化的研學旅行產品,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大地灣研學旅行尚未開展定制化課程服務,研學旅行往往成為學校課堂的附庸,學科課程的疊加。二是研學旅行主題單一。有學者將研學旅行主題按其目標劃分為道德教育型、科普教育型、健康教育型、審美教育型。[16]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目前主要以道德教育為主,其他類型的研學旅行主題幾乎沒有涉及,相對單一的主題不僅無法達到博物館輔助育人的功能,對其全面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三是研學旅行活動模式固化。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主要以“講授+”模式展開,通常由講解員帶領參觀,適當安排繪畫、演講、文藝表演、制作等,活動模式基本不變,程式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尤其是目標群體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學生參與意愿大大降低。

(三)研學旅行服務能力不強

一次研學旅行目標的達成,涉及學校、基地、當地鄉鎮、教育部門等多個機構,需要多方力量協同完成,高質量的研學旅行要求研學基地具備較強的服務能力。大地灣博物館目前無法提供大規模高品質研學旅行活動,首先受制于經費不足。雖然各級主管部門紛紛發文,要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但各級政府并未就此下撥專項資金。大地灣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發,屬公益性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加之區域經濟落后,每年獲得的財政資金有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只能擠占免開資金,許多研學項目無法展開。其次,工作人員尤其是專業研學旅行人員缺乏。大地灣遺址保護區275萬平方米,現有職工僅52人,其中臨聘人員34人,占職工總數的65.38%,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在編職工往往身兼數職。18位正式職工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1人,本科學歷14人,其他為本科以下學歷,臨聘人員主要為附近村民,普遍為中小學文化程度?!堆袑W旅行服務規范》明確了主辦方、承辦方和供應方的職責,要求承辦方為每個研學旅行團隊配備一名項目組長,至少一名安全員、至少一名研學導師、至少一名導游人員,大地灣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往往既是承辦方又是供應方,人手不夠,尤其缺少懂教育的專業研學人才,制約了博物館研學旅行發展。再次,基礎設施落后也限制了研學旅行的發展。研學旅行要達到預定目標,旅行時間至少一天及以上,大地灣博物館接待研學旅行團體時,吃飯、住宿成了首要問題,所有活動只能壓縮在半天內,活動的深度和廣度無法保證,且大地灣博物館距離縣城較遠,沒有專線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了研學旅行服務質量。

四、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提升策略

地方博物館對當地民眾有天然的吸引力和親和力,理應成為研學旅行的主陣地,然而,博物館研學旅行理論和實踐都處于探索階段,可借鑒的經驗不多。利用優質文物資源,從地方認同著手,由小見大,由近及遠,差異化展開,不失為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地方認同研學旅行發展理念

鑒于經費短缺和人手不足,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以完成省市下達的有關任務指標為主,探索研學旅行發展的主動性不強。大地灣遺址的資源稟賦、獨特魅力及其在考古界的聲望,是開展天水市乃至甘肅省青少年地方認同教育的極大資源優勢。樹立地方認同研學旅行發展理念,以地方認同為中心,協同各方力量,利用博物館文物資源、場地資源、自然景觀資源等進行鄉土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生活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天水歷史文化、培育家國情懷、培植創新精神、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圖3)。

圖3 地方認同研學旅行發展理念

(二)創新研學旅行產品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輔助,學校課堂教學、課后服務和校外教育并行,才能確?!半p減”政策有效落實,孩子們要擺脫純粹的應試教育模式,回歸教育的本質,必須走出校園,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旅行、研究、學習。

1.策劃多種主題,落實多樣化教育

如圖3所示,大地灣博物館要構建地方認同研學旅行模式,可以從鄉土教育入手,向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生活教育輻射。

(1)鄉土教育主題

中小學教材中,區域地理地貌、歷史文化等雖有介紹,但涉及不深,許多學生對大地灣遺址的認知僅停留在“八千年的歷史看天水”。通過鄉土教育能夠使青少年了解家鄉、認同家鄉。大地灣博物館基本陳列以“文明序曲——大地灣遺址考古成果展”為基礎,分為“發掘保護”“歲月遺痕”“陶風彩韻”“天地伴眠”四個單元,其中“歲月遺痕”是展館的重心,包括史前田園、拓荒耕種、家畜馴養、漁獵采集、居室變遷、簡服美飾、文明肇始七個組,是先民風采的集中體現。地方認同研學旅行可以利用大地灣文化資源作為鄉土教育主體,從中引申延展,探析天水人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

(2)道德教育主題

大地灣遺址不僅是天水文明發展的見證,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佐證,地方認同研學旅行要以地方為出發點,以小見大,讓學生領悟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文化。尤其在西方文化不斷滲透,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道德教育很難通過簡單的說教達成,潤入心田的直觀體驗對中小學生更有作用,以豐富的館藏資源構筑家國情懷的地基,是大地灣博物館地方認同研學旅行最重要的任務。

(3)科普教育主題

大地灣博物館展出的不僅是先民生產生活的智慧,也有許多尚無法解釋的科學技術,如能穿過發絲的骨針、有防火措施和類似現代水泥地面的最早宮殿建筑,等等。中小學生通過參觀、體驗不僅可以感知歷史文化的發展,也會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創新思維。

(4)生活教育主題

文物不是僵硬的,它承載著曾經主人的生活經歷,憂思悲歡,每一件文物就是一個故事,要讓文物活起來,把文物的故事講述出來。祖先們在那么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不僅活著,而且活得精彩。大地灣出土的陶器上一個個由簡至繁、由粗糙到精美的花紋圖案,居住地從露天到地穴到宮殿的演變,狩獵養殖,以及日漸豐富的食物等都是先民們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印證。中小學生從一個個文物中傾聽曾經的鮮活生命,領悟生活的真諦,比任何說教和書本知識都更直觀、更有效。

2.打造定制化課程,滿足更多受眾需求

定制化課程是根據研學旅行群體的特點,提供專門的“一對一”產品。我國研學旅行群體眾多,受學段、學校教育水平、區域經濟發展、政府治理等因素的影響,受眾對研學旅行的需求和認知不同。目前,大多數研學旅行目的地以大眾化課程為主,課程規劃單調,沒有明顯的差異化特色。大地灣博物館應從多方面著手打造研學旅行定制化課程。首先,對遺址內資源進行整合、分類,以鄉土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生活教育為主題,規劃研學旅行重點內容及路線。其次,對受眾進行細分,針對不同受眾特點,提供個性化主題和產品。當然,細分客戶并非越細越好,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可以按學段劃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再細分為高年級和低年級,在此基礎上劃分為城市、城鄉結合區、鄉村,對不同類型受眾的接受能力、興趣、學校研學目標等進行分析,提供差異化課程。最后,定制化概念主要應用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博物館研學旅行集產品與服務于一身,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精準的定制化產品和服務,是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目前,大地灣博物館受眾較少,可以在附近的五營幼兒園、小學和初級中學進行試點,總結經驗、修正問題后推廣使用。

3.不斷創新,豐富研學旅行課程形式

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形式相對單一,主要以講解員講授為主,學生參觀時間占據研學旅行時間的二分之一以上。研學旅行是教育和旅游的融合,并非簡單相加,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研學旅行可側重關鍵主題,兼顧其他主題,以探究式自主學習為中心,提供針對性課程形式。一是提供研學任務單,明確研學旅行活動的目的和內容,避免學生只游不學。研學任務單也不能過細,以免限制學生的創造力,增加學生心理負擔。二是增加體驗項目。目前,大地灣博物館體驗項目主要是制作陶器,后期可利用遺址內自然資源增加如植物辨認、采摘、房屋模擬搭建等項目,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地方認同。三是增加研究性學習內容。當前,國內博物館研學旅行主要問題是研究性學習較少,尤其沒有后續升華性學習內容。大地灣博物館應在研學旅行前根據群體特點,布置探究性話題,并在研學旅行中探討解答。研學旅行中講解的同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既活躍了氣氛,增加了學生興趣,又提升了認知。研學旅行結束時,應提出研究話題,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完成報告,只有這樣研學旅行才不會流于形式。

(三)提高研學旅行服務水平

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肩負傳播地域文化,增加地方認同,輔助地方教育的任務,需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提高研學旅行服務水平:第一,加大資金投入。部分發達地區為促進研學旅行發展,已為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配套了專項研學旅行資金,地方政府應為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財政資金支持。同時,大地灣博物館應加大與實習、教育基地掛牌單位合作辦學力度,既可以多方籌措研學資金,又可以促進文博產業發展。第二,形成合力,融合發展。一是與天水各級博物館、圖書館、西秦腔研究院、天水市歌舞研究院等系統內文化事業單位館館合作、館院合作,形成合力,提供多視角地方認同研學旅行產品,共同打造地域特色明顯的研學旅行體系。二是加強與學校、旅行社、企業、社會團體的合作交流,共同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提高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三是當地政府應借助大地灣文博事業平臺,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規劃打造研學旅行農家樂、賓館,不僅解決學生食宿問題,拉長研學旅行項目長度,也可增加附近村民收入,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第三,優化人員配置。首先,設置一名專職研學導師崗位,目前研學旅行主要由講解員帶隊完成,館內7名講解員沒有教育崗位經歷,缺乏對中小學生心理和教育規律的了解。博物館應根據研學旅行的目標,培養專業研學導師,這是高質量發展研學旅行的關鍵。其次,加強博物館工作人員研學旅行培訓,研學旅行涉及講解、參觀、體驗、安全等諸多方面,館內每一個員工都應積極參與??刹捎镁€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優化員工研學旅行服務意識。最后,尋求網絡宣傳人員、志愿者等參與研學旅行,擴大研學旅行隊伍,提高服務質量。

博物館研學旅行正在蓬勃興起,利用區域優勢資源增強地方認同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大地灣文化作為天水歷史文化的代表之一,是當地青少年地方認同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梳理了博物館研學旅行及地方認同相關研究成果,從身份認同、文化認同、歸屬認同三個維度闡釋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促進地方認同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地灣博物館研學旅行現狀,認為其存在受眾數量有限、課程設置不能完全滿足目標群體需求和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樹立地方認同研學旅行理念、創新研學旅行產品、提高研學旅行服務水平等優化策略。以期博物館在秉持公益性特色的前提下,促進天水市乃至甘肅省研學旅行的發展,也使博物館工作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

猜你喜歡
天水研學大地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大地之歌
天水嬸與兩岸商貿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學旅行 實現實踐育人
大地之燈
大地黃好
重返絲綢之路—從天水到青海湖
研學之旅
《天水之鏡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