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檢監察學:特質、設計與建設路徑*

2022-12-19 01:27劉怡達張文博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法學監察紀檢監察

劉怡達 張文博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21年8月20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家加強監察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監察專業或者開設監察課程”。同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批準《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該條例第四十七條提出“加強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要求。由此可見,建設紀檢監察學科已成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于同年12月10日發布《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征求意見稿》),擬將紀檢監察學設置為法學門類下獨立的一級學科。①參見《關于對〈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及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的函》(學位辦便字20211202號)。學科建設既要遵循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也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部署。因此,紀檢監察學一方面具有傳統回應式學科的特質,即對理論自然生長點進行“事后確認”;另一方面還表現出新文科建構式學科的特質,即借助“事先設計”引領發展,推動改革深入進行??梢灶A見的是,隨著紀檢監察實踐工作和理論研究的推進,紀檢監察學的重要程度和獨立地位會愈加顯現。有鑒于此,本文首先揭示紀檢監察學的上述雙重特質,繼而從外部關系和內部體系的視角探討如何設計紀檢監察學,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紀檢監察學的建設路徑。

一、紀檢監察學的雙重特質:回應與建構

(一)紀檢監察學的回應式特質

回應式學科建設更多的是依循“事后確認”的方式,體現自下而上的革新,其更關注社會變革的目的或價值的契合,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就紀檢監察學科而言,其回應式特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回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立紀檢監察學是法治理念層面的深刻革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補充。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需要從社會全領域各方面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才能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西方長期利用話語權與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企圖動搖中國政治制度。但“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 第34頁。,建立紀檢監察學就是要正大光明地宣揚中國的法治理論。二是回應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重大戰略部署。通過憲法權力關系的再配置,并將紀檢機關與監察機關合署辦公,實現了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統一②參見葉海波:《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憲法約束》,《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深刻詮釋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積極發展紀檢監察學就是為了肯定成就與總結經驗,加強和完善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領導水平。中國共產黨若要跳出歷史周期率,就必須建立有效的自我監督機制,時刻革新自省。三是回應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職責及理念與以往都不同,因此培養立場堅定、水平過硬的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應當以高等教育為主陣地,以往依托近似學科或小規模合作辦學的學歷教育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很難全面契合紀檢監察干部的職業特點。

(二)紀檢監察學的建構式特質

回應式學科發展存在著步履過緩、過于保守等不足,難以完全應對改革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實現“事后確認”與“事先設計”的范式結合、“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協調聯動,注重發揮建構式學科建設的引領作用。

首先,紀檢監察學科的建構式特質體現在頂層設計。通過審慎評估判斷,以高瞻遠矚的眼光進行宏觀把控,這是自上而下的革新。此次將專業學位同學術學位擺在同等地位,這是因為社會需求最大的是應用型人才,為專業學位正名深刻體現了學科建設的核心是服務需求、分類發展。而紀檢監察學兼具學術和應用雙重屬性,即便《目錄征求意見稿》未明確其專業學位類別,也理應在建設過程中增設專業學位。其次,紀檢監察學科的建構式特質體現在目標導向。建構不是強制而是誘致,清晰的目標導向能確立學科發展的重點、次序、路徑、方法,確保發展過程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①參見陳梓睿:《信心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光明日報》2020年2月12日,第6版。,還能聚焦社會關注、獲取資源投入、整合分散的力量。至今困擾學者們的疑問就是,紀檢監察學是否具有足夠的理論空間與深度。這便是缺乏目標導向以至于難以搭建學科體系。設立獨立學科可以為理論發展搭建更寬廣的平臺和載體,推動學科向縱深發展。再次,紀檢監察學科的建構式特質體現在探索創新。作為法律治理基石的法學學科需要探索創新,設立紀檢監察學深刻體現了學科管理中運用創新思維的重要性。紀檢監察學兼具多種部門法屬性特征,不能簡單套用其分類標準與研究范式。而“領域法學”以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為中心,融合多種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可有效突破學科壁壘、實現立體開放研究。②參見劉劍文等:《領域法學:社會科學的新思維與法學共同體的新融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73頁。對于領域法學概念及治理邏輯的肯定,解決了紀檢監察學正當、合法、獨立存在的依據問題。

二、紀檢監察學的學科設計:外部關系與內部體系

經過數十年的學科建設,我國的學科體系日趨完善。此時,把紀檢監察學作為一級學科加以建設,必然會涉及與現有其他學科的關系,特別是與法學門類下眾多一級學科的關系。再者,紀檢監察學能否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還取決于其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容量”,以支撐起一級學科的建設規模。

(一)紀檢監察學與相關一級學科的關系

紀檢監察學與其他一級學科既有關聯又有區分,界限壁壘并不突出。爭奪學科話語權與歸屬權并非目的,關鍵在于將新興學科置于何種學科理論與話語體系下才更加周延妥善、更有利于理論的成熟發展。紀檢監察學內涵豐富、背景多元,單一地依托某一個(類)學科都會使得視野片面狹隘。為此,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吸收借鑒法學、政治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最終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1.紀檢監察學與法學的關系

紀檢監察學與法學在研究領域上存在很大交集,這體現在監察法學和黨內法規學上。法學是研究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監察法學研究的是監察法規制度、法律現象及其規律,其概念理論、思維邏輯、研究范疇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鑒,甚至脫胎于法學。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以來,紀檢監察研究領域最活躍的就是監察法學,這有其客觀因素,即法學研究隊伍在相關社科領域中相對龐大。但不可否認,監察法學始終是紀檢監察學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監察法學是一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領域法學,《監察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監察官法》《監察法實施條例》及相關黨內法規共同構成其領域框架與基礎。監察法學與其他部門法學關聯緊密,比如組織權力地位涉及憲法學,懲戒雙軌制涉及行政法學,職務犯罪涉及刑法學,審判階段又與訴訟法學銜接。但部門法研究領域不能被無限擴張①參見王小光:《紀檢監察研究學術史(1978—2021)》,《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1期。,以單獨部門法視角形成的監察法學終究不能呈現學科全貌,其獨特的研究對象與研究領域決定了監察法學是一個獨立學科。

紀檢理論研究與實務開展都依托于黨內法規的規范供給,且紀委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的尊嚴,因此紀律檢查學與黨內法規學關系尤為緊密。在當前的實踐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聯合制定黨內法規對監察事項一并規范的現象漸成常態,紀檢監察有機統一的黨內法規學也應作為紀檢監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法規不屬于國家法律的范疇,但具有法的規范性特征,可視為“堅硬的軟法”②宋功德:《黨規之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64頁。,而紀檢監察黨內法規就是其中最堅硬的部分,更要全面貫徹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以往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對黨內法規學的教學研究大多依托法學開展,如設置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理論的方向分支,或目錄外二級學科,而紀檢監察黨內法規學就是對其進行再定向,著力構建紀法貫通的紀檢監察規范制度體系。

2.紀檢監察學與政治學的關系

紀檢監察學與政治學的關聯集中表現為,政治學為紀檢監察學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前提與理論基礎。通常而言,政治學是“研究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③王浦劬等:《政治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7頁。,其核心研究領域、邏輯、視野都在紀檢監察學中得到了繼承與發展。首先,政治學以國家為研究中心。黨和國家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姑息縱容腐敗現象勢必會走上亡黨亡國之路。因此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永恒話題,這體現了兩門學科共同的價值追求。其次,無論是國家權力還是社會權力都有可能被濫用,最終滋生腐敗,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實行公權力全覆蓋,將國家公權力、社會公權力乃至國際公權力等全部納入監察范圍。因此,不斷優化與完善權力配置,建立科學的權力制約機制,推動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等多種權力監督機制協調發展,是反腐倡廉事業建設的根本所在。最后,政治學與紀檢監察學都注重對政治決策等政治實踐的現實關照。改革始終以政策先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上升為黨紀國法的政策方針最終演變成了今天的紀檢監察制度,因此強調政策的重要性就是立足實踐邏輯再謀求發展與創新。

二者的差異體現在聚焦層次不同。政治學更側重宏觀制度、原理、規律,而紀檢監察學在關注宏觀理論之余,還研究具體行為與活動等微觀設計,如監督、執紀、調查、處置、舉報、信訪、巡視巡察、派駐派出、證據、職務違法犯罪等。另外要注意的是,紀檢監察學具有政治屬性這點無任何爭議,但在論及監察工作與監察機關的政治性時,都自然而然地同紀檢監察機關聯系在一起①參見李曉明:《從行政監察到國家監察及其學科原理的建構》,《法治研究》2021年第1期。,似乎監察權與監察機關自身的政治性被淡化了。其實這是監察學與監察法學概念混淆導致的誤解,監察學的內涵要遠豐富于監察法學。

3.紀檢監察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系

紀檢監察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流與源”的關系。黨的紀律檢查理論源自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和監督思想,而紀檢監察合署辦公又源自列寧的制度設計與實踐。②參見舒紹福、李婷:《從黨內監察到國家監察:建黨以來監察制度變遷》,《新視野》2022年第1期。因此,當前的紀檢監察制度和理論是深深立足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汲取了中國古代監察思想和經驗,最終同中國國情緊密結合的產物。紀檢監察學以法治理論為立足點與邏輯起點,又超越法學門類的視野約束,吸收融合政治經濟學、公共管理學、會計審計學、專門史學、心理學、信息大數據等理論、邏輯和方法,是一門集法治、政治、社會、文化等多重屬性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③參見吳建雄:《穩步推進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建設》,2022年3月15日,http://www.cssn.cn/glx/glx_glll/202203/t20220315_5398702.shtml,訪問時間:2022年3月19日。紀檢監察學的特性決定了應始終秉承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原則,但內涵形式再豐富,變的只是視野和角度,不變的底色永遠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如今我們提出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健全中國特色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其實質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高度總結和概括了百年黨建的規律和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建設紀檢監察學科必須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智識支撐作用,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黨建、思想政治教育等多角度發掘科學真理,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紀檢監察學的發展與完善源源不斷地提供理論給養。

(二)紀檢監察學下二級學科的設置

二級學科的設置就是要對紛繁的知識系統先解構再重構,通過科學合理的知識分類,使得具有內在關聯性的知識群形成規范有序、成熟穩定、銜接得當的若干子學科,從而實現特色化、專業化、規范化、規?;娜瞬排囵B目標。

1.劃分邏輯:三維度說與四維度說

目前學界對于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的劃分提出了許多方案,較具代表性的有三維度說和四維度說。其中,三維度說把紀檢監察學劃分為“理論學科、法律學科、事實與技術學科”。①參見李曉明:《從行政監察到國家監察及其學科原理的建構》,《法治研究》2021年第1期?,F實中一些政法類院校采用刑事司法學院或者刑事偵查學院的綜合性教學科研單位的模式開展相關學科建設,專業涵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偵查學、犯罪學、治安學、網絡法學、刑事科學技術等,即實現“刑事法律與科學一體化研究”以及“刑事學科一體化建設”協同并進。②參見李曉明:《“刑事法律與科學研究”一體化的提出及其原理》,李曉明主編:《刑法與刑事司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45-46頁。刑事法律與科學的一些品質特征、規律邏輯在紀檢監察學中可以看到很多影子。正如有學者指出的,“監察法學與紀檢監察學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刑事訴訟法學與公安學、檢察學、審判學之間的關系”③封利強:《監察法學的學科定位與理論體系》,《法治研究》2020年第6期。。因此,紀檢監察學學科設置參照借鑒刑事法律與科學的劃分標準,實則體現的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后在相應學科體系領域的繼承和發展。四維度說是根據“理論學科、法律法規學科、工作實務學科、歷史學科”進行劃分的,據此提出的分類方案是:紀檢監察理論、紀檢黨規和監察法學、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學、紀檢監察史。④參見王冠、任建明:《創建紀檢監察學的意義、現狀與建議》,《北方論叢》2022年第2期。

可以看出,三維度說與四維度說兩種劃分邏輯是存在很多共識的,如區分理論層面與法規范層面,這既是紀檢監察學學科交叉的結構特征所導致的天然分化,也是對各高等學校長期以來相關探索與嘗試的繼承。設置紀檢監察學的二級學科并不是從零開始的工程,而是守正與創新的結合,客觀公正地評判總結以往的廉政學、監督學、監察法學、國家監察學等探索與嘗試的經驗,最終提煉概括出來的學科群系統。

2.學科設置的兩難之境

一方面,二級學科設置面臨“緩不濟急”與“宜粗不宜細”之間的矛盾。所謂“緩不濟急”,是指自2016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以來,紀檢監察學的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探索已近六個春秋。若追溯至1993年紀檢監察合署辦公以來則已有近三十年,不可謂不久矣。然而理論滯后于實踐頗為明顯,更遑論理論指引實踐,這與理論研究碎片化、學科建設不成體系密切相關。深化改革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系統完備的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與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所謂“宜粗不宜細”,首先是因為按照新興學科的一般發展規律,學科體系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提煉范式,因此在創制初期不宜劃分過細,以免束縛住自身手腳。其次是出于學科穩定性之考慮,應當盡量減少調整變革的反復與陣痛。任何一個二級學科的設立都應經過審慎論證以確保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劃分過細可能會使理論空間被壓縮、知識容量明顯不足,甚至學科之間研究對象、范疇、方法的獨特性與差異性被虛化弱化,最終導致學科邊緣化甚至被取締。宜粗不宜細,但也要注意過猶不及,曾有學者提出監察政治學、監察法規學這樣粗疏過度的設置方式,似乎也不妥。①參見吳建雄、楊立邦:《論監察學學科創建的價值目標、屬性定位與體系設計》,《新疆師范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

另一方面,紀檢學與監察學的關系需要得到妥善安排。盡管紀檢監察一體化表述由來已久,但截至《目錄征求意見稿》出臺,仍不乏主張設置國家監察學一級學科的聲音,而將紀檢理論視為其附屬。紀檢監察學可以視為紀檢學與監察學的有機統一,這與實踐邏輯上紀檢與監察合署辦公是一脈相承的。但合署辦公并不是合并設立,監察權是憲法權力,監察委員會是一個國家機關,具有獨立憲法地位,已有學者主張紀檢學與監察學應當區分對待。②參見吳建雄、楊立邦:《論監察學學科創建的價值目標、屬性定位與體系設計》,《新疆師范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再以兩所試點高校為例論述。中國政法大學擬在2022年開展“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試點工作,下設紀律檢查學、監察學、紀檢監察理論、廉政學4個二級學科。那么應該如何處理紀檢監察理論與紀律檢查學、監察學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較大重疊的問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年成功獲批法學目錄外二級學科紀檢監察學,擬設置紀檢監察理論、中共紀律學、紀檢監察組織學、監察法學、反腐敗治理、比較監督學共6個研究方向。③參見《關于自主增設目錄外二級學科“黨內法規學”、“紀檢監察學”和“公共政策”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公示》,2022年1月7日,http://yjsy.zuel.edu.cn/2022/0107/c6252a289777/page.htm,訪問時間:2022年5月1日。其提出了較為新穎的概念“中共紀律學”,這是否屬于紀檢學的另一種表述?如何處理紀檢監察理論的紀檢部分與中共紀律學之間的關系?這些都是亟待梳理的問題。

3.學科設置的折中取徑

對于一級學科的設置應當采用紀檢監察學這樣的一體稱謂,但在二級學科建設中進行一定的區分式研究是有益且必要的。但是這種區分并非簡單的“一刀切”,要避免生硬地割裂紀檢學與監察學,同時也要注重深層次的融會貫通,避免紀檢與監察“貌合神離”“形聚而神散”。

紀檢學與監察學之間并非零和博弈的關系,而是中國特色監督體制下的一體之兩面,是“和而不同”的,要注重形成“一加一等于三”的發展合力,即紀律檢查理論、國家監察理論、廉政與監督理論。我們不能只著眼于紀檢學與監察學的差異,更要關注二者的共性。一方面,紀檢學與監察學的底層邏輯相通、價值追求高度統一,都是為了打擊腐敗、構建清廉政治,紀檢與監察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另一方面,黨規國法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二者具有協調銜接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尤其是在紀檢監察領域,監督對象存在重合,領導干部中中共黨員居多,且黨紀嚴于國法,違法必違紀。這些因素決定了為什么學科名稱是“紀檢監察學”,而不是國家監察學,更不是過于籠統或者片面的廉政學、監督學。

學科體系是人類認識并改造社會的重要途徑,發展紀檢監察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對紀檢監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等多重現象的全覆蓋,只不過出于現實語境的考量,恐怕難以立刻面面俱到,只能在宜粗不宜細的基本原則下盡量詳盡地部署子學科群。以三維度說“紀檢監察法律與科學研究”學科一體化為邏輯起點,再吸收借鑒四維度說的視角側重,按照五個維度設置科學合理、銜接有序的若干二級學科,即理論學科、法律法規學科、事實與技術學科、工作實務學科、中外紀檢監察制度學科。具言之,理論學科應包括紀律檢查理論、國家監察理論、廉政與監督理論;法律法規學科應包括監察法學、紀檢監察黨內法規學;事實與技術學科應包括監察審計學、紀檢監察證據學、犯罪心理學、監察信息技術學;工作實務學科應包括政治監督與審查調查學、國際反腐敗合作學;中外紀檢監察制度學科應包括紀檢監察史學、比較紀檢監察制度學。

三、紀檢監察學的建設路徑

(一)補齊本科教育短板,構建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紀檢監察研究生教育呈現出多源并發的特征,并已取得相對成熟的經驗,而同時期本科教育明顯進展緩慢且視角單一。究其原因,一則是學界對此關注不夠,對于紀檢監察學科的討論大多是圍繞研究生教育展開,二則與本科側重通識教育的培養理念不無關系。

相比于《目錄征求意見稿》只是提出一級學科的構想,本科專業建設這次走在了前面。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本科新專業名單與高校備案審批結果,正式新增法學類“紀檢監察”專業,內蒙古大學開設全國首個紀檢監察本科專業。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在全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來品牌效益,提升社會知名度認可度,但也意味著并無現成的樣板與經驗參考,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以往紀檢監察領域的本科培養并沒有充分體現出跨學科的特征,視野局限顯著。如云南師范大學2013年開設法學紀檢監察方向的全日制本科和函授本??脾賲⒁娫颇蠋煼洞髮W《法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2022年1月15日,https://fxshxy.ynnu.edu.cn/info/1026/ 7581.htm,訪問時間:2022年5月1日。,西安文理學院2015年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紀檢監察方向本科專業②參見《西安文理學院紀檢監察專業方向人才培養實施方案》,2015年6月8日,http://marxism.xawl.edu.cn/jhgz/zyjs/28566.htm,訪問時間:2022年5月1日。,西南政法大學2018年開始在法學本科生中選拔人員組成監察法學實驗班。③參見《西南政法大學深化拓展監察法學教育工作》,2018年11月19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gxxx/201912/t20191220_1852675.html,訪問時間:2022年5月1日。

本科專業建設的難點是課程體系的構建,其面向的是剛結束基礎教育的新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知識塑造過程,也即以通識教育為主。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崗位的職能分化也在推動著學科設置的精細化,法學類專業已從最初的一個發展到八個,反映出當今的本科教育是披著通識教育外衣的專業化教育。那么如何搭建紀檢監察專業的課程體系呢?法學基礎課程加專業特色課程是最有效的路徑,云南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都是這樣踐行的,內蒙古大學也在保留法學主體課程的基礎上建設了十三門紀檢監察專業課與實踐教學課。④參見白丹:《國內首個!內蒙古大學新增紀檢監察本科專業》,《內蒙古日報》2022年2月28日,第 1版。對于專業特色課程完全可以吸納相關的研究生課程,二者的知識結構在廣度上應是一致的,區別僅體現在深度上。因此,可以相應地調整一下授課模式與考核方式:增大老師講授的比重,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多采取本科常見的考試方式結課。此外,加快完善二學位與輔修雙學位等本科配套培養機制,鼓勵紀檢監察專業本科生“走出去”修習經濟學、會計審計學、公共管理學、公安學、心理學等關聯學科,也支持其他學科背景的學生“走進來”修習紀檢監察專業,培養具備不同學科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二)審慎對待紀檢監察學科、專業、院系的去留

設置紀檢監察學獨立學科,就是組建一個新的知識共同體,擺脫各自為戰的分散局面。以往的相關教育散布于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學等學科體系下,一旦紀檢監察學正式確立為法學門類下一級學科,其具體研究方向確立為二、三級學科,就自然與以往的學科定位、專業標簽、院系設置產生分歧矛盾。那么原有的探索與嘗試應該何去何從?是存是廢?未來的高校應該怎樣設置相應專業與隸屬關系?

1.對原有的學科建設成果全面廢止、轉隸?

這是一種大刀闊斧的解決方案,能夠最高效徹底地推廣改革成果,但是這種廢止、轉隸絕非改一改專業名稱、換一換學位證書這樣簡單,而是牽涉了眾多利益。

首先是學科定位問題。紀檢監察學屬于法學門類,然而各高校結合各自師資條件、學科結構開辟了各具特色的實施路徑,如公共管理學廉政方向、工商管理學監察審計方向等。倘若采用這種大刀闊斧的處理,就意味著要根據目錄對號入座,調整成關聯度最高的二級學科,如廉政與監督理論、監察審計學等。除了要修改形式要件即學科門類與專業名稱,更重要的是修改實質要件,提高學科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淡化弱化校際與地方特色。這就勢必會調整課程結構、重組師資隊伍,這種傷筋動骨的改革面臨的各方阻力及成本壓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是專業標簽問題,即身份的歸屬與認同。當前紀檢監察領域的研究力量大部分都是關聯學科的兼職研究者,在紀檢監察領域之余還有各自的專攻方向,于其而言,內心深處的認同并不在紀檢監察學上,而真正專門從事紀檢監察相關研究的人才隊伍尚未完全建立?!翱茖W是內在的統一體。它被分割為單獨的部門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質,而是由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雹亳R克斯·普朗克:《科學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5頁。研究者們不是不想精通各學科各領域,只是受認識能力與時間精力的限制被迫選擇“站隊”,因此讓兼職學者們完全接受身份標簽的轉變是個挑戰,只能期待老中青全梯度、全層次的人才隊伍早日建成。

最后是院系設置的問題,即名稱與內涵的關系。二級學院是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基本單位,其命名一般體現學科特征,但并無統一范式。政法類院校常設置若干部門法學院,而綜合類院校只有一個法學院,常見命名有:法學院、文法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等??梢?,一般規律是以一級學科名稱命名,但這并不需要開設全部二級學科,原則上不低于兩門即可。湖南大學紀檢監察學院依托法學院成立,目前開展紀檢監察方向法律碩士的培養。該學院成立于2020年6月,彼時尚無學科名稱定論,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命名,這在當時是無爭議的。但今天看來,紀檢監察方向法律碩士應屬于監察法學二級學科,而湖南大學廉政學博士點設置在馬克思主義學院而非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以一級學科命名卻僅包含一個二級學科,多少有些名不副實。改名雖易但茲事體大,學院剛成立,無論是基于穩定性還是宏偉的發展藍圖考慮,都不太可能改名。

2.對原有的學科建設成果全面存續、保留?

一定程度上講,存續、保留原有學科建設成果,既是對學科客觀發展規律的尊重,也更符合高校院所、人才隊伍、社會公眾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現實條件下,不急于開展相關重組、轉隸工作就是避免帶來強烈的改革陣痛,防止出現學科建設不進反退的局面。

關于學科定位問題,法學門類下開展的學科探索自然可以就近改成相關二級學科,而法學門類外開展的教學工作也可以予以延續,學位證書與專業名稱都不必進行調整,高校能夠繼續發揮其優勢力量創辦特色教育。相應地,關于身份的歸屬與認同,由于課程結構尚未修改,研究者們可以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開展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最后關于院系設置的名實之辯,面臨困境的除了湖南大學紀檢監察學院,還有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不過合理準確的典范也不在少數,如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蘇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設立的監察法學院或者監察研究院。對于發展中的新興學科,院系命名應當允許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發展性,來指導和促進學院布局與發展。確立為監察法學院,就要在勾畫好的藍圖上鞏固和推進學科建設;確立為紀檢監察學院,就要將今后發展重心鎖定在優化完善學科結構上。

不過我們也要準確把握存續政策的定位,其僅適用于初期的過渡環節,終將要實現學科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將紀檢監察學確立為一級學科只是個開始,建成成熟的學科體系任重道遠。未來一段時期內,開展紀檢監察相關學科教育的高校院所應當制定清晰的發展規劃,一是全力培育結構合理的教研團隊,吸納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才投入紀檢監察研究,不過在人才總量稀缺的背景下,并不是各地的院校都能迅速實現;二是深化多元學科的交叉融合,對于散布在不同院系的研究力量不必糾結附屬還是獨立,可嘗試組建“半固定半松散”、非正式的“無形學院”①參見孫少石:《知識生產的另一種可能——對社科法學的述評》,《交大法學》2016年第1期;楊靖文:《新文科視野下“法學+”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監察法學為例》,《高等教育評論》2021年第2期。,利用制度保障與便捷通信構建常態化對話機制,減少私人合作的隨機性與不穩定性;三是積極探索學科理論生長點,持續優化創新課程結構,盡早實現紀檢監察學科的體系化與人才培養的規?;?。

3.未來的高校應該怎么開展紀檢監察教育?

未來首次開展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的高校院所不宜繼續參照此前松散、多源的教學路徑開展靈活、特色的培養模式,應當嚴格依照紀檢監察學科體系標準開展具體的二級學科建設。這就意味著未來紀檢監察學科的準入門檻有所提高,一部分高校知難而退,還有一部分高校在建設評估環節受阻,短期內可能會出現新晉院校數量停滯不增的現象,但是從長遠角度考慮,這是一門學科實現成熟、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梢灶A見的是,未來紀檢監察學科領域將會出現兩種教育模式兼容并存的局面,一類是維持原有課程結構正待轉型的高校院所,另一類是按照新標準開展規范化建設的高校院所。雙方應當加強交流合作,可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聯合中國紀檢監察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等研究較為深入的教研機構牽頭召開紀檢監察學學科建設與學術交流聯席會議①參見李永忠、董瑛:《對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問題的幾點思考》,《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第5 期;王冠、任建明:《廉政學科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建議——以國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為調查對象》,《廉政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對意欲發展紀檢監察教育的高校進行評估論證,另外統籌聚合學術資源、經驗理念、規劃布局,科學指導學科建設與發展。

(三)深化推進“地—?!蟆焙献鞴步ㄋ?/h3>

學術研究應當秉承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宗旨積極回應現實問題。紀檢監察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擁有理論與應用屬性、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屬性,更不能停留在書齋中。因此,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應當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的通力合作,實現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活動聯辦、人才共育、優勢互補。

“地—?!蟆焙献鬓k學已久,各地探索出特色多元的教學模式,典型的有攀枝花紀檢監察學院等。其在傳統地—校共建的基礎上,先進地引入了《廉政瞭望》雜志社,充分依托其交流平臺與媒體資源②參見彭徐:《紀檢監察學院辦學模式研究——以攀枝花紀檢監察學院為例》,《攀枝花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為國內國際反腐敗交流與合作開拓了新路徑。但客觀來講,國內大部分紀檢監察合作辦學模式流于表面、后勁不足,并未開展深層次的交流合作,也難以發展成常態長效的運行機制。且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即以高校為主導的合作關系中上述情形更嚴重,而在以黨校為主導、以高校為從屬的合作關系中,跨界融合的質量更優、效率更高。在多主體深化合作的進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各方力量在分工協作體系中的角色定位問題。應堅持以黨政機關為發展主導,以高等院校為建設主體,以社會團體與公司企業為外力支撐,以全面建設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為工作主線。

首先以黨政機關為發展主導,就是要讓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各級紀委監委在紀檢監察學學科建設中發揮統籌指導與推進作用,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持師資建設與人才培育。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新學科建設缺乏確切政策與發展規劃的支撐③參見曹雪松:《論紀檢監察學科人才隊伍建設》,《廉政文化研究》2014年第6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紀委監委并沒有明確統一的方針意見指導如何開展同高校的教研合作。對此,雙方應當確立“‘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合作思路?!白叱鋈ァ笔菫榱俗尳虒W團隊全面了解紀檢監察實踐,應當建立起常態化交流訪問機制,對于非涉密性且有益于教學的資料文獻應當開放給研究者們查閱?!耙M來”是嘗試建立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度并落到實處,選拔經驗豐富的紀檢監察實務專家進課堂,并著力破解黨紀國法背景下兼職受阻與積極性受限的困境;重點建設一批專業實習基地,在不干擾妨礙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盡量拓寬實習項目的內涵與類別,努力消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其次以高等院校為建設主體,就是實現紀檢監察人才的下沉式培養。監察體制改革以來,各地興起大量紀檢監察黨校研究機構,如新疆紀檢監察學院、山東省紀檢監察干部培訓學院等,其主要職責是開展各種班型的紀檢監察業務培訓及黨員干部廉政教育。而如今大力發展紀檢監察學,就是中央層面推動的紀檢監察人才培養由業務培訓到學歷教育的重心轉變,也是對一直以來錯誤忽略紀檢監察理論重要性的糾正。此外,高等院校的智庫資源優勢最突出,不過分鼓勵與強調黨校在學歷教育領域的參與和貢獻,就是為了避免同地區可能產生的資源分割甚至惡性競爭。

再次以社會力量為外力支撐,為紀檢監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養紀檢監察人才除了是面向各地紀委監委,還有一個重要去向是對企事業單位的派駐派出,因此在紀檢監察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能缺少他們的聲音。而且社會團體、公司企業擁有無可替代的資源優勢,除前文提到的雜志社平臺與媒體資源,還有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與跨學科的思維素養等,這對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極有裨益。

最后以全面建設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為工作主線,就是意味著地、校、企各方應當統籌規劃學科建設的目標、任務、重點、次序,邊建設邊總結,及時調整學科發展方向與發展路徑,爭取早日建成規范化、標準化的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

結 語

行文至此,本文基本上回答了開篇提出的問題。第一,立足于紀檢監察學的形成脈絡,探究其深層次的必要性,提出紀檢監察學是一門回應現實需求的學科。同時,著眼于紀檢監察學背后的政策推動性,發掘其強烈的目標導向,提出紀檢監察學是一門頂層設計者勇敢建構的學科。第二,從紀檢監察學的內在獨立性出發,對紀檢監察學與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系進行了梳理,提出紀檢監察學兼具多重屬性,因此不能依托其他法學一級學科。第三,在吸收借鑒其他學者觀點的基礎上,對紀檢監察學學科內部體系作出了設計,提出應當按照五個維度劃分出理想狀態下最多十三個二級學科。第四,結合以往的學科建設經驗,提出了三項建議:出于紀檢監察下沉式人才培養的考慮,認為要加快發展本科教育。對于原有的學科建設成果是去是留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尋求一種轉型期的平衡,在現階段應當予以延續。筆者還分析了如何深化合作共建水平,指出應當明確各方主體的角色定位。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學科建設路徑的建議,本文僅挑選了三個角度展開,自知這對于學科的發展與成熟是遠遠不夠的。實現學科規?;?、體系化之路應該從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如何加快這一進程還有待深入科學規劃。

猜你喜歡
法學監察紀檢監察
攀枝花紀檢監察院四川省紀檢監察干部培訓基地
《四川省鄉鎮紀檢監察工作規程(試行)》
紀檢監察工作也要“高質量”——安康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5年探索
淺談開放教育法學思維的培養
明代監察逾權對新時代國家監察制度的歷史借鑒
監督“裸官”,監察法何時不再缺位?
暢通法治人才的培養端與需求端——深化法學繼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法學視角下分享經濟可持續發展探析
三分鐘帶你看懂監察委;幫你了解監察委的新知識
新設的監察委與紀委有什么不一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