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級學科視域下紀檢監察學體系論*

2022-12-19 01:27廖帥凱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監察權監察紀檢監察

張 震 廖帥凱

2021年12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對〈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及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的函》。該函附件《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專業目錄》)擬將“紀檢監察”作為一級學科(代碼:0308)設置在“法學”(代碼:03)門類之下。2022年2月25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在法學門類法學專業類增設紀檢監察專業。這是官方首次對紀檢監察進行學科定位,意味著在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之后紀檢監察學科建設迎來了初步共識,也標志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邁上了新的臺階。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在“隊伍建設和監督”一章中專門強調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也要求國家加強監察學科建設,培養后備人才和提高專業能力。黨和國家的現實需求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導向。紀檢監察一級學科肩負著新時代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紀檢監察作為一級學科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其學科體系的認識和把握要堅持以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背景,并著重從歷史邏輯、學科屬性和基本范疇等方面進行論證,從而為學科下一階段的發展夯實理論根基。

一、紀檢監察學的歷史演進

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對權力的監督始終是一條重要的工作主線。從誕生之初的原則性思想,到中期的具體實踐探索,再到后來的制度性建構,我們黨始終堅持以“壯士斷腕”的政治勇氣開展和推進自我革命,摸索構建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監督體系。紀檢監察一級學科的設立是新時代我們黨持續推進自我革命的階段性成果,是各個階段的監督思想和實踐演變發展的結果,其產生與完善遵循了特定的歷史邏輯。

(一)黨的建立初期:重視監督工作,形成專門規定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權力監督問題。建黨初期,雖然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紀律檢查機關,但已有這方面的指導思想和相關規定。1921年黨的一大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綱領》第十條規定:“工人、農民、士兵和學生等地方組織的人數很多時,可以派他們到其他地區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當地執行委員會最嚴格的監督?!彪S后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修改通過的黨章都專門設置了“紀律”一章。1927年黨的五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提出設立“監察委員會”,并選舉產生中央監察委員會,以專門機關的形式來具體行使紀律檢查的職能。這正是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而后,“監察委員會”幾經波折,經歷了從“名存實亡”到恢復設立的一個過程。1949年11月,黨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的“人民監察委員會”相呼應。①參見劉長秋、史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紀檢監察機關構建的經驗與啟示》,《理論與改革》 2019年第6期。從黨的建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時期黨和國家的監督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原則精神到具體實踐的跨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的雛形,也為紀檢監察學科的建設奠定了基石。

(二)鞏固執政地位: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保障政權的穩定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如何進一步鞏固執政地位成為黨面臨的重大考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經不起考驗,以權謀私,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破壞黨群關系,敗壞黨的聲譽,墮落成為腐敗分子。黨的執政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為了使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經得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從嚴治黨”的方針。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中都強調了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黨的十五大從五個方面明確了從嚴治黨的具體要求①分別是要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要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要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弘揚正氣,反對歪風;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五條要求涵蓋了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的治理邏輯蘊含著豐富的紀檢監察思維,為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堅持自我革命:永葆純潔先進,永立不敗之地

黨的十八大以后,進入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申自我革命對于強黨強國的重要意義,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0頁。,“我們黨要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③習近平:《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人民日報》2018年6月 15日,第1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將“堅持自我革命”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自我革命是我們黨經過百年奮斗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我們黨該如何進一步鞏固執政地位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所給出的第二個答案。④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22年,第19頁?!白晕腋锩卑岛@樣的邏輯理路,即通過對黨員行使權力的監督,不斷加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進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使黨立于不敗之地??梢?,監督工作是開展自我革命的邏輯起點,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自我革命是否徹底以及效果能否最佳。以黨的紀委和國家監委為核心的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實現了對公權力和公職人員監督的全覆蓋,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不過,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反腐敗任務依然艱巨,自我革命要求對公權力進行有效約束的內在邏輯呼吁更加深入的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這也成為紀檢監察學科存在的時代基礎。

(四)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規范權力運行,謀求人民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雹佟读暯疥P于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論述摘編》,第59頁?!白晕冶O督是世界性難題,是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②《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論述摘編》,第53頁。。我們黨通過實際行動探索出了有效的解決機制,那就是不斷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貫通起來,織密縫實規范公權力行使的監督之網,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牢牢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完善要求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實現一體化,二者不可分割。因為從我國公務員的構成來看,黨員比例超過百分之八十,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黨員的比例更是超出百分之九十五③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232頁。,所以,監督國家公職人員正確、規范使用權力是黨內監督的應有之義。紀檢監察學科的研究范疇契合了這種一體化的要求,既注重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的分別研究,更注重推動二者的有機融合,從而達到一種“紀監融合”的境界,這對于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五)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監督全面覆蓋,提升反腐效能

2016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要擴大監察范圍,整合監察力量,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同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在北京、山西、浙江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由此正式拉開序幕。從實際情況看,影響反腐敗成效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反腐敗體制機制不健全,二是有些案件受各種因素影響難以堅決查辦,解決這些問題最終還得靠制度。④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76頁。改革國家監察體制,回應了這一現實需要。黨的十九大對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這也是我們黨持續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表現形式。監察體制改革是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重要體現,監察委員會的正式設立標志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和國家監督的專責機關,通過合署辦公的模式,紀委監委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將監督執紀和監察執法一體推進,對外堅決打擊腐敗現象,對內堅決遏制“燈下黑”。如果說監察委員會的設立標志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邁上了新臺階,那么紀檢監察學科的設置則是又向前跨了實質性的一步,它將從理論的維度總結和歸納紀檢監察的實踐經驗,并凝練升華為指導性理論,為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縱深推進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引。

二、紀檢監察學的學科屬性

學科屬性宛如一個學科的身份標識,是學科獨立價值的內在表現。實際上,紀檢監察學的獨立并非完全取決于研究對象或研究方法的獨特性,而是源于生產知識的話語實踐按照紀檢監察改革與發展的應然邏輯。紀檢監察這些年來長期陷于“學科”和“領域”的分歧,始終沒能形成統一的定位,究其根源乃是沒有明確自身學科屬性。

(一)紀檢監察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導向的復合應用型學科

從政治學科下的“紀檢監察學”,到法學學科下的“監察法學”,再到馬克思主義學科下的“廉政文化與廉政建設研究”,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在全國高校范圍內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探索和發展。此前各高?;径紝⒓o檢監察學置于相關聯的一級學科之下作為二級學科來發展,雖然名稱不盡相同,目標也有所差異,但毫無例外都體現出了很強的實踐性。其重要表現之一是部分高校以紀委和監委為依托來開展紀檢監察學科建設。比如2013年云南師范大學與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合作在校內新設二級學院——云南紀檢監察學院,開設法學專業紀檢監察方向。①《云南紀檢監察學院成立》,《云南日報》2013年4月11日,第4版。再如西安文理學院與西安市紀委合作,依托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開設了“思政專業紀檢監察方向”。②《紀檢監察專業(方向)校政共建產學研基地簡介》,2015年6月16日,marxism.xawl.edu.cn/kxgz/chxjd/28603.htm,訪問時間:2022年4月30日。這一系列實踐都充分反映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并非純粹的理論探究,而是基于紀檢監察實踐的實際需要產生的一門以實踐為導向的新型學科。紀檢監察學不僅有著對本體理論的不斷尋求、認同和確立的精神自覺,而且還指向紀檢監察業務流程和執法的規范化、法治化和正規化。設立紀檢監察學科,是實現紀檢監察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科化、學理化闡釋和研究,為黨和國家培養、輸送和儲備更多專業性人才,實現黨和國家監督事業的“薪火相傳”和“后繼有人”。

(二)紀檢監察學是一門研究范式多元化的新型學科

法學科學譜系中的各分支學科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成方式,概括起來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借助其他學科作為一種理論分析框架來解析法學現象,比如法哲學通過引用哲學的研究方法解析法學現象背后的原理;二是運用學科自身的方法來分析法學現象,法學門類下的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三是綜合運用多學科的成果來解決法學領域中某一類相對具體的實際問題。紀檢監察學作為新設學科,相較于法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傳統學科,尚缺乏屬于自身的理論體系,但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紀檢監察學契合了第三種學科生成形式的典型特征。對紀檢監察的研究離不開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安學和中共黨史黨建等學科,需要借助這些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綜合解析紀檢監察實踐中的問題,并進一步凝練升華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理論。這樣的多學科關照從一定程度上講構成了紀檢監察學的多元研究范式,有助于促進學科之間的良性融貫,以形成一種相互促進和提升的模式。

(三)紀檢監察學是一門兼具政治與法學雙重屬性的學科

紀檢監察學科是中國特色紀檢監察體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當今世界權力監督制約的新探索和新模式。從性質上看,它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這兩重屬性,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其一,紀檢監察學科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黨的紀委和國家監察機關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辦公模式,集中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確保對公權力監督的全面覆蓋,將權力牢牢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紀檢監察學科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其設立的直接目的是打擊腐敗現象,基本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根本目的則是通過反腐實現人民幸福,因此其從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一切工作的開展都必須體現黨中央精心設計自我監督體制的政治考量和政治內涵,服務于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戰略全局。①參見王希鵬:《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前瞻》,《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1月20日,第6版。其二,紀檢監察學科同時涵括黨紀和國法的研究范疇。紀檢監察學科兼有“紀”和“法”的研究內容與特點,其研究對象既包括黨內法規,也包含國家法律;既注重二者在各自領域內的分別適用,又關注“紀”與“法”之間的協調銜接,尤其要注重憲法精神在其中的體現,比如是否應“根據憲法,制定本法”。②詳見張震:《“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的規范蘊涵與立法表達》,《政治與法律》2022年第3期。黨政合署辦公下的紀委與監委,該如何共同服務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具體實踐,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無法避開的研究課題。紀檢監察學科的這種融貫式研究視角,將紀檢與監察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更廣闊的研究胸懷和更寬厚的研究視野。其三,紀檢監察學科體現多學科融合性。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離不開多元的參與主體、多類的制度措施和多重的作用機制。這也從根本上確立了紀檢監察學科的雙重屬性,同時也意味著其學科研究范式必定是多元化的,不單與法學門類下的其他二級學科相關聯,而且要借助哲學和經濟學等理論體系,采取多樣方法,倚靠多方力量,不斷拓展學科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三、紀檢監察學的基本范疇

范疇及其體系是人類在一定歷史階段理論思維發展水平的指示器,也是衡量各門科學成熟度的重要標志。①參見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頁?!叭魏我婚T科學,從理論形態上說,都是由范疇建構起來的理論大廈?!雹趶埼娘@:《論法學的范疇意識、范疇體系與基石范疇》,《法學研究》1991年第3期。紀檢監察學作為新興學科,對其范疇的正確認識是推動學科建設的關鍵基礎和重要保障。在紀檢監察學科的范疇體系當中,基本范疇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對紀檢監察學科基本問題和基礎關系的解釋與澄清。紀檢監察學作為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其基本范疇主要圍繞紀檢監察的基礎概念、理論邏輯和實踐價值三大層面展開。

(一)概念范疇:從“監察”到“紀檢監察”

“紀檢監察”是什么?這是紀檢監察學科基本范疇中最基礎的問題。紀檢監察這個概念既是學科研究的邏輯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紀檢監察。

1.紀檢監察概念變遷梳理

不同于“紀檢”和“監察”,“紀檢監察”并非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學術概念,而是實務部門對紀檢和監察領域工作的一體稱謂,并在不同的階段展現出不同的含義?;仡櫸覈o檢監察制度的發展史,可發現紀檢監察概念的變遷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第一,紀檢與監察分別自成體系階段(1978—1993年)?!拔母铩苯Y束后,1978年中央紀委恢復建制,自上而下的紀檢體制得以逐步重建。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設立監察部,此后全國范圍內行政監察體制逐步健全。彼時,紀檢與行政監察尚未形成過多的交集,紀檢就是指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則是指國務院監察部,兩個概念之間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第二,紀檢監察合署辦公的初次嘗試(1993—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93年啟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決定紀檢和監察合署辦公,實現了紀檢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的一體運行。也是在這一次改革啟動之后,中央紀委開始倡導使用紀檢監察機關的名義,紀檢監察概念的一體呈現逐漸成為主流。此時的紀檢監察從分立走向結合,以合署辦公為依托,不斷探索黨的紀檢和行政監察的協調機制。第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紀監融合(2016—2021年)。2016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開啟了紀檢與監察深度融合的全新階段。國家監察委員會取代了原來的行政監察,在性質、職權、對象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轉變。這一時期仍然使用紀檢監察的概念,但是該概念中的監察內容已然發生了變化,這也使得該概念整體的定義有所轉向,由此前形式上的結合逐步邁向實質上的融合,更加突出紀檢監察的一體化趨勢。①參見王小光:《紀檢監察研究學術史(1978—2021)》,《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1期。第四,紀檢監察一級學科開啟紀檢監察專業化探索(2022— )。紀檢監察學的設立契合了新時代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持續完善的需要,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縱深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概念,相較于之前各階段擁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2.紀檢監察概念的內涵

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對“紀檢”和“監察”這兩個概念的升華,從外在表象來看是一種從“紀檢”到“監察”再到“紀檢監察”的實踐邏輯;從內在含義來看則是權力理念和內涵的更新拓展。具體而言,“紀檢監察”這個概念本身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含義。首先,“紀檢監察”體現權力監督理念的更新。新時代,面對反腐敗新形勢,要堅持監督理念的更新和監督制度的創新,以理念更新帶動制度創新。相比于現階段的國家監察,紀檢監察在理念層面更強調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融合性,由此與實踐中的紀檢監察相呼應,從而實現反腐的一體性。其次,“紀檢監察”體現了職權內涵的豐富發展。當前監察體制下的國家監察權,從概念構成和實踐表象來看,更偏向于一般性國家權力,沒有凸顯其本身的政治內涵。而在紀檢監察一體化過程當中,紀檢對監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既保證了監察權自身的法律屬性,又彰顯了其政治屬性,進一步拓展了監察權的內涵。最后,“紀檢監察”體現了監督制度效能的轉化。紀檢監察是對監察在理念和實踐上的超越,所以也有著比監察更高的價值追求,表現為對中國特色監督效能的促進和轉化。紀檢監察強調監督制度的一體化,有助于更全面、直接地發揮監督制度的優勢,也能更充分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理論范疇:對監察權內涵和功能的革新性拓展

能否實現理論上的邏輯自洽,是一個學科理論體系構建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分的顯著標志。紀檢監察的理論邏輯是紀檢監察學科獨立存在的重要支撐。紀檢監察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最大價值之一體現為紀檢監察專門理論知識的貢獻。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其理論邏輯突出地表現為對國家監察權內涵和功能的革新性拓展。

1.當前監察權的運行更偏向于傳統的國家權力思維

基于監察權先天的法律性與政治性的雙重屬性,其內涵和功能展現出不同的傾向。從監察權的法律內涵和功能來看,監察權作為國家權力譜系中的重要分支,其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等傳統國家權力一樣,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功能,即以國家公職人員為調整對象,以規范公權力的行使為直接目的,從而最大程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與之相較,監察權的政治內涵更加突出黨在反腐敗工作中的統一領導,政治功能方面則是強調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深度結合,以促成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不斷一體化。

然而,從當前監察權運行的外在表象來看,其更偏向于一般意義上的國家權力,內涵和功能更多是局限在國家權力層面,沒有凸顯其政治定位和功能,不符合實踐中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監察權作為政治權力的運行邏輯。實際上,我國權力之間不存在絕對的界限,都是圍繞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各司其職,紀檢監察權、檢察權、審判權相互制約。黨以設立黨組(黨委)、指導黨建工作等形式領導國家機關,督促其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梢哉f,每一項國家權力本身都自帶一定程度的政治屬性,而監察權基于反腐敗而生,就其權力性質而言,應當體現出比其他國家權力更加濃厚的政治屬性,更加突出黨的領導。

2.紀檢監察更加突出政治性實質

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追求的是紀檢與監察的深度融合,達成一種無限趨近于一體化的狀態,即“紀監一體”。當然,此處所指之“紀監一體”并非紀檢與監察完全等同,而是二者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實現價值追求、組織結構、職能安排、人員配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亦可稱之為“紀監互融”①參見秦前紅、李世豪:《紀監互融的可能與限度》,《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由此,紀檢監察要求在反腐敗工作中把黨的領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當前監察權的法律內涵和功能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監察權的政治內涵與政治功能。

(三)實踐范疇:破解監察權“單兵作戰”的實踐困局

紀檢監察一級學科的實踐范疇,表現為從“監察”到“紀檢監察”的實踐跨越,是對現有監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與突破,旨在解決當前監察體制下未能妥善處理的問題。具體而言,從監察到紀檢監察,理念上強調“四個統一”,即堅持黨的領導與保障監察權獨立相統一、“紀檢立規”與“監察立法”相統一、監督體系內部與外部相統一、理論與實務界話語體系相統一。與之對應,在紀檢監察的具體實踐中需要注重處理以下四方面關系。

1.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與保障監察權獨立之間的關系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雹谮w樂際:《趙樂際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工作報告》,2018年2月1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12/c_1122410308_2.htm,訪問時間:2022年4月8日。黨領導反腐敗工作,當然包含對監察委員會開展監察工作的領導,監察權的行使應當全程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優勢所在。但是,獨立性又堪稱監督權的生命,沒有充分的獨立性作為支撐,監督效果將大打折扣。對于監察委員會而言,在功能性權力監督機制③世界范圍內各種不同的權力監督體系大體可以概括為兩種機制:一是機構性權力監督機制,這種機制反對國家存在最高權力,強調“以權制權”“分權制衡”,典型的例子是西方國家和地區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設計;二是功能性權力監督機制,該種機制不強調權力內容涉及的交互制約性,而是主張在權力體系中創設專門性的監督權力,由專門機關或者個人施行,我國監督體系屬于典型的功能性權力監督。的框架下,如何平衡黨的領導與監察委員會獨立行使監察權之間的關系,做到既保障監察權行使的獨立性,又兼顧黨領導的全面性,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監察體制改革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實際上,處理堅持黨的領導與保障監察權獨立行使之間的關系,有效方法之一是最大程度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以黨的領導為原則遵循,同時為監委開展監察工作保留充分自主性,讓監察權的獨立更具中國特色和優勢。紀檢監察的一體化通過調整和改善黨對監委的組織領導和政治領導,在黨委、紀委和監委中間發揮銜接協調作用,促進黨委領導與監委開展監察工作的有機統一。

2.推動“紀檢立規”與“監察立法”的良性互動

建立健全完備的監察法制體系,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應然要求,也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在當前的監察法律規范體系當中,已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三部監察法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一部監察法規,體系化的監察法制體系已初具雛形。但是,憲法和《監察法》均未明確規定除監察法律之外的其他監察規范的制定權。雖然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監察委員會制定監察法規的決定》,授權國家監委制定監察法規,但國家監委之外的其他監察機關并未被賦予該權力;而且截至目前也僅出臺了《監察法實施條例》這一部法規,整體推進相對緩慢,難以滿足監察實踐的具體需要?;诖?,黨的機關立足實踐需求,單獨或者與監察機關聯合發文對相關監察事項加以規定,成為當前的實踐主流。①參見葉海波:《從“紀檢立規”到“監察立法”: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法治路徑的優化》,《政治與 法律》2020年第8期。

但是,“紀檢立規”不宜作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法治路徑,在紀檢監察合署辦公的制度設計下,紀檢監察聯合立法的情形不可避免,但應避免以“紀檢立規”代替“監察立法”。應當建立“紀檢立規”和“監察立法”的良性互動機制,根據規范事項的關聯性或區分度來采用不同的規范創制方式。同時要特別注意憲法在二者互動過程中的意義,對其進行必要的合憲性控制。②詳見張震:《環境法典編撰的憲法根據及合憲性控制》,《東方法學》2022年第3期。憲法是監察立法的最根本依據,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在法律制定時對憲法條文和規范的體現,二是為部門法解決具體問題提供思維和理論體系上的支持。③參見張震:《區域協調發展的憲法邏輯與制度完善建議》,《法學雜志》2022年第3期。

3.探索監察監督體系的融貫機制

誰來監督監督者,這是權力運行和制約過程中始終回避不了的話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后,監察委員會集眾多權力于一身,對腐敗現象形成了強大的威懾,也取得了反腐敗斗爭的可觀成果。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監察權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那也將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自2016年監察體制改革以來,總體上看,對監察權監督制約的理論與實務研究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監察權與加強監督制約呈現非同步性)。這也成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紀檢監察一級學科的建設對于監察權行使的監督制約能起到促進作用。

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能在組織機構、人員隊伍、辦案過程等方面增強對監察權行使的監督。紀檢監察追求的是無限趨近于一體化的“紀監融合”,這就內在地要求紀委與監委合署辦公過程中在組織機構、人員調配和辦案實踐等方面實現一種最佳狀態的融合,而這種融合本身就暗含了對監察權行使的監督。首先,在內部機構的設置方面,設立一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專職監督紀檢監察權的行使。其次,在人員調配方面,促進理念同化,提升行權主體的自我監督意識,由此帶動對監察權的監督。最后,在辦案實踐中,對打聽案件、說情干預等現象堅決遏制。

4.消弭理論界與實務界話語體系沖突

從紀檢監察的長期研究來看,理論界和實務界受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等不同因素影響,二者在話語體系上分別自成一派,對紀檢監察的相關概念、范疇、定律和原理沒有形成共識。最典型的表現是對紀檢監察稱謂的不同使用,實務界慣用“紀檢監察”的合并式稱呼,比如中國紀檢監察學院、《中國紀檢監察》雜志、《中國紀檢監察報》、紀檢監察組等;理論界則傾向于使用“紀檢”或者“監察”,鮮有合并研究。這種現象表明,既有研究資源和力量相對分散,不利于紀檢監察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從理論角度出發,對紀檢和監察存在一體化的基礎進行證成,可以有效地消弭話語體系上的沖突,促成理論研究與紀檢監察實踐的良性互動。

四、紀檢監察學的學科建設路徑

對于紀檢監察學而言,厘清其歷史邏輯、明確其學科屬性和界定其基本范疇是學科建設的基礎鋪墊,這有助于掃清認知障礙,促成理論共識,更好推進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紀檢監察一級學科要以此為基礎,著重進行專屬學科體系的構建、專門學科制度的建設、專業人才隊伍的打造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構建紀檢監察學專屬的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是指由學科內部不同層次、相互聯系的若干分支學科所構成的有機整體。與法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傳統學科相比,紀檢監察學作為新興一級學科,毫無疑問,其建設的首要重點和關鍵是構建符合自身的專屬學科體系。一個成熟的學科體系,是學術研究得以不斷深入的基礎保障,也是指引實踐不斷飛躍的重要前提。學科體系與其自身的研究范疇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實際上,各個層次的研究范疇有機相加和結合便基本形成了該學科的學科體系。對于紀檢監察學而言,其學科體系應該呈現出以紀檢監察制度為邏輯起點,以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為基礎范疇,以紀檢監察權力的行使為核心內容,以紀檢監察理論為基礎支撐的整體架構。具體而言,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應至少包括以下四個層次:第一層次重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包括黨內監督體系和國家監察體系;第二層次重點研究紀檢監察的基本理論范疇,包括紀檢監察的一般理論和基本規律;第三層次重點研究紀檢監察制度及其運行,包括紀檢監察法律體系、紀檢監察實踐工作與活動;第四層次重點進行紀檢監察的比較研究,包括我國紀檢監察制度的縱向比較,以及與國外監督廉政相關學科的橫向比較。

(二)加強紀檢監察學學科制度建設

學科制度是規范特定學科科學研究的行為準則體系和支撐學科發展和完善的基礎結構體系①參見方文:《社會心理學的演化:一種學科制度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是學科各方面建設穩步推進的制度保障。新時代,紀檢監察學學科制度建設要敢于突破傳統的話語體系,重點從以下幾個視角出發來針對性地建設符合自身發展實際需求的學科制度。

首先,加強專業學位設置政策的引導與落實。此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專業目錄》賦予了紀檢監察學科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權力,但是并未就授予細則作出規定。專業學位的設置和授予是學科制度建設的首要環節,要適時出臺相應政策就此進行宏觀引導。符合條件的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統籌學科經費,通過機構重組、組織轉制等措施將校內相關資源整合起來,把政策具體落實到位。其次,建立一體化的紀檢監察課程教學體系。要注重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相鄰學科的橫向對比,科學設置屬己的課程教學體系。加快建立“本—碩—博”一體化教學機制,設置中國紀檢監察制度史、監察程序法學、比較監督學等必修課專業課;設置法學理論前沿、紀檢監察學理論前沿、黨內法規學等必修課學科基礎課;設置外語、馬克思經典著作選讀等公共必修課;同時,開設文書撰寫、監察審計、法律談判等選修課,形成覆蓋面廣、專業性強的課程體系。最后,加快紀檢監察學學科平臺建設。學科平臺是學科進行內外交流的重要載體,平臺的完善程度直觀反映學科建設的成熟度。按平臺的性質劃分,可以將學科平臺分為理論平臺和實踐平臺。紀檢監察學科要充分發揮自身研究的獨特性,構建理論研究體系,搭建理論研究平臺,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學術交流;同時要面向實際,完善高校等研究機構與實務部門的交流機制,促進理論研究轉化為實踐指引。

(三)加快紀檢監察學科專業隊伍建設

學科專業隊伍建設是一門學科成熟度的重要體現,它是學科高效運轉的核心環節。一支政治素養高、法治意識強的專門隊伍,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力量。同樣,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底蘊深厚的紀檢監察學科專業隊伍,對于紀檢監察學的學科整體建設至關重要。梳理紀檢監察學科的發展歷史,在眾多的探索實踐中其實并未形成專門的師資隊伍,更多的是依靠其他一級或者二級學科的研究力量組建的“兼職隊伍”。比如西南政法大學監察法學院與行政法學院“合署辦公”,其下設的監察法學和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基本是共用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基于探索階段的現實考量,二是相近學科之間在性質上具有較強的相似度,適合放到一起交叉研究。但是,隨著紀檢監察學作為一級學科確立下來,就非常有必要組建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和行政團隊,以回應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

紀檢監察學專業隊伍的建設應當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其一,學科帶頭人研究能力過硬。首先要確保下設的各二級學科有對口專業領域的學者作為學科帶頭人引領學科建設,努力實現以點促面的輻射效果。其二,教研隊伍理論與實踐并重。紀檢監察學科有著鮮明的實踐導向,就是要服務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治理,所以學科研究隊伍中也應突出實務傾向,從紀委和監委等部門中引進的教研力量應當占據合理的比重。其三,科研團隊復合多元。將教師、學生和行政這三大板塊的力量整合起來,以教師為軸心,引導學生參與教材編寫和課題申報等科研活動,形成“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分塊研究,師生互動”的新型合作方式;同時行政管理團隊充分發揮教學輔佐作用,讓互動方式更加順暢,整體打造出一支參與主體多元、合作方式多樣、程序運轉高效的復合型科研團隊。

(四)創新紀檢監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一項制度設置一門學科,這個過程是多元價值的集中體現,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必然涉及人才的培養。高校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最重要的人才儲備場所,紀檢監察從實踐制度上升到理論學科,重要的價值取向之一便是要培養能服務于紀檢監察實踐的專門人才。而專門人才的培養有賴于專業的培養機制和模式,所以創新紀檢監察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關鍵。具體而言,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

第一,完善招生機制,構建層次分明的“本—碩—博”培養模式??茖W合理的招生選拔機制是對生源質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對于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要設置切合學科屬性的生源要求和選拔方式,尤其是知識背景層面。鑒于紀檢監察學本身的政治性和實踐性等復合屬性特征,對于研究生生源的選拔就要注重具有哲學、管理學、偵查學和法學等背景。在此基礎上再貫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形成銜接順暢的“本—碩—博”培養模式。第二,拓寬培養類型,實現“學術型”和“實務型”協同培養。在監察全覆蓋背景下,全國各地監察機關的監察對象較之改革以前增幅急劇擴大,由此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監察機關人才的缺口變大,急需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于監察實踐。紀檢監察學科是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適應新時代、順應新形勢下的產物,所以必須堅持嚴格的實踐導向。因而,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堅持拉近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的距離,實現學術與實務協同培養、協同成長。第三,聚焦專業素質提升,培育學生綜合監督素養觀。紀檢監察學與法學雖然都是法學科學譜系下的重要分支,但相較于法學的綜合性,紀檢監察學的專業性更強,就是要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推進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紀檢監察學科的培養機制也要注重對學生監督素養的培育,提升“廉政敏感”和“腐敗嗅覺”,形成獨屬于紀檢監察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監督素養觀。

結 語

紀檢監察一級學科的設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助于消弭長期以來理論界與實務界話語體系不統一的問題。話語體系沖突的背后是認識的差異:實務工作者從具體工作機制出發,認為紀檢監察本身就是一體的;學者則從學術研究的層面著手,試圖證成紀檢與監察之間的區別。研究重點和工作重心的偏差導致理論與實踐脫離,不利于紀檢監察工作形成合力。紀檢監察學科在此時以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身份確立下來,能夠為這場沖突畫上休止符。到底是“監察”還是“紀檢監察”,如何解釋實踐中紀檢監察一體呈現的現象,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方向應當朝向何處,等等,紀檢監察一級學科從理論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應,給出了相應答案,概而言之即是從“監察”邁向“紀檢監察”。紀檢監察是對監察的革新性拓展,能解決當前監察無法突破的實踐困局。一級學科視域下的紀檢監察是紀檢監察深度一體化的標志。未來,紀檢監察將在價值追求、工作機制和研究方向等方面愈發一體化,凝聚共識,縱深推進反腐敗斗爭。這也是紀檢監察一級學科最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當前,對于紀檢監察的理論關照較為缺乏。紀檢監察工作在取得實效的同時,如何用理論對實踐現象進行解釋并促進實踐高質量發展,是紀檢監察學科的重要使命。本文以體系論為視角,對基本概念、學科定位和基本范疇等基本問題進行了澄清,以期為紀檢監察學科的初期發展提供理論基礎鋪墊。但紀檢監察學科的深入發展,要求對其理論體系進行整體性的構建和完善,尤其是對理論邏輯的進一步梳理和闡釋。

猜你喜歡
監察權監察紀檢監察
攀枝花紀檢監察院四川省紀檢監察干部培訓基地
《四川省鄉鎮紀檢監察工作規程(試行)》
紀檢監察工作也要“高質量”——安康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5年探索
依法治國背景下監察權運行模式分析與問題思考
明代監察逾權對新時代國家監察制度的歷史借鑒
監督“裸官”,監察法何時不再缺位?
監察權向基層村居延伸的調查與研究
三分鐘帶你看懂監察委;幫你了解監察委的新知識
我國監察體制改革與制度建構探析
新設的監察委與紀委有什么不一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