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實證研究
——基于廣東開放大學體系277名教師調查數據分析

2022-12-19 10:13
南京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均分勝任維度

李 靜

(廣東開放大學湛江分校,廣東 湛江 524003)

一、問題的提出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細則作出明確指示,強調教師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對高校教師履行課程思政育人使命提出能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要求,能夠推進“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發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入深度學習的效果[1]。在教學實踐中,為開展好課程思政教學、實現育人效果,高校教師需要能夠運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這種能力即為本研究的主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教師數字勝任力。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對教師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數字勝任力(Digital Competence)指服務當下、面向未來的一系列前瞻性能力,如會使用電子設備及其應用程序,能夠在法律和道德允許范圍內運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信息與通信技術)進行溝通和處理信息,能夠保障隱私、保證安全,理解ICT的社會角色,對技術持以不偏不倚的平衡態度等等[3]。教師數字勝任力(Teacher Digital Competence,TDC)指促進教師富有成效地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能力特質群[4]。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特征、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型高等學校[5]。從學校這些特性來講,開放大學教師在數字勝任力方面的表現與其他類型高校教師相比應更勝一籌。

本研究開發了一個研究框架和一套調查問卷,用于了解和評估課程思政教學背景下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情況。課題組以廣東開放大學體系內教師為樣本開展調查研究,圍繞以下問題進行實證分析:開放大學教師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數字勝任力總體情況如何?在多大程度上滿足課程思政教學的要求?哪些教師在哪些方面存在明顯弱勢?這些弱勢是否可以彌補?如何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

二、文獻綜述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專家和學者從不同視角展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探索和研究。研究熱點聚焦于如何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課程思政的本質、理念、價值引領和生成路徑等[6]。有學者從智能時代如何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7]、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賦能課程思政[8]、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9]、融媒體時代課程思政如何創新[10]等視角展開理論和實踐探索,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融合性研究?!毒V要》特意強調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學界關于高校教師數字勝任力與課程思政建設的融合研究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社會現實要求教師具備較高數字勝任力來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兩者的融合研究對于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和發展意義重大,亟需在此領域進行深耕細作的系統性探索和研究。

數字勝任力(Digital Competence)源于歐盟2006年發布的《以核心素養促進終身學習》(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中,指能夠使用電腦對信息進行檢索、評估、存儲、生成、呈現和交換,通過互聯網和協同網絡與他人溝通交流、開展合作的數字技術能力[11]。歐盟國家重視發展教師數字勝任力,最有代表性的是Redecker提出的教育工作者數字勝任力(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歐洲通用框架(DigCompEdu)[12]。

最早把“Digital Competence”這一概念引介到國內的是王佑鎂等,學者們最初把該詞譯為“數字能力”[13]。2017年任友群等提議改譯為“數字化競爭力”,以凸顯教師順應時代發展,具備培養學生發展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勝任力[14],從內涵上對“教師數字勝任力”做了清晰界定。我國啟動教育信息化2.0以來,數字時代發展和教師現實需求的共同作用有力促進了教師數字勝任力理論和應用研究。有研究者將中小學教師數字勝任力作為研究對象,開創且系統研究了模型建構及其應用實踐[4]。也有以高校教師數字勝任力為對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紹歐美國家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內容及其借鑒意義[15]。迄今尚未有研究者從高校教師數字勝任力賦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視角入手進行探索和研究。

通過梳理已有文獻可以發現,自課程思政提出并實施以來,學者從其內涵、本質、理念、建設路徑等方向展開了理論、框架和實踐等方面的探索,但是對教師嫻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則比較缺乏。在數字技術噴涌式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教師應具備合格的數字勝任力,以學生為中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對層出不窮的教育問題和挑戰,高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切實提升育人效果。在已有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師數字勝任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兩者進行融合性的深化研究,為課程思政建設注入面向未來智能社會的教師數字勝任力元素,即為本研究的初衷與旨向所在。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本研究是在廣東開放大學及其體系內19所市級開放大學的共同支持下進行的,涵蓋了國家開放大學廣東分部體系內所有的省市級開放大學。課題組于2022年5月-6月對廣東開放大學體系277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使用的數據即來源于此。課題組委托開放大學各校師資管理部門,以網絡形式(“問卷星”平臺調研鏈接)發放問卷進行在線調查,向調研對象強調數據的重要性,承諾對調查數據嚴格保密,鼓勵受訪者提供真實的回答。最終收回問卷277份,其中有效問卷277份,有效率100%。樣本基本信息參見表1。

表1 樣本基本信息(N=27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美國勞工部開發的O*NET(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工作分析系統為基礎[16],結合教育部《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和重點,編制了面向我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毒V要》強調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教師”為關鍵、以“課堂為主渠道”,圍繞“廣共享、強培訓、重合作、樹表率、深研究”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從課堂教學管理、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方法三方面入手,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的全過程[1]。問卷題項結構及其內容緊緊圍繞評價指標設計,包括課堂教學管理(簡稱“第一維度”)、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簡稱“第二維度”)、教育教學方法(簡稱“第三維度”)、促進學生數字勝任力(簡稱“第四維度”)四個評價指標維度和教師個人基本信息,勝任評價指標題20道、樣本個人基本信息題8道,共計28題,用于了解和評估教師在數字化時代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勝任力表現。為方便參與者答題,使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問卷題項內容,運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ikert Scale)賦值法,“不勝任、不太勝任、不確定、基本勝任、勝任”分值依次為1-5,總分共計100分,通過量表打分表達調研對象對量表問題的認知程度。問卷整體Cronbach's α系數(克朗巴哈系數)=0.975(N=277),四個評價指標維度Cronbach's α系數(N=277)分別為0.893、0.913、0.956、0.945(參見表2),表明本問卷量表具有良好的整體信度和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表2 調查問卷題項及維度內部信度(N=277)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26.0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四、統計結果分析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總體情況

從樣本數據總體來看,277名開放大學教師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數字勝任力(方便起見,如無專門說明,以下“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數字勝任力”均簡稱為“數字勝任力”)均分M=3.71,標準差SD=0.82,高于均分的教師人數為142人,占比51.30%,低于均分的教師有135人,占比48.70%。教師數字勝任力總體及各個維度的均分(M)和標準差(SD)、高于均分的人數(N1)和低于均分的人數(N2)參見表3。綜合來看,總體及四個維度均分都低于4分(“4分”意味著教師數字勝任力水準為“基本勝任”),這表明開放大學教師的總體水平雖接近,但尚未達到數字勝任力的基本要求;從維度間橫向比較來看,均分最高者為第一維度(M=3.84),表明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方面的數字勝任力水平優于其他三個維度的表現。

表3 教師數字勝任力整體水平(維度)的描述性統計(N=277)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的差異化分析

其他主觀和客觀因素也會影響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本研究從開放大學教師所任教的學校層級、性別、職稱和學歷、教齡和年齡、學科和課程類型五組變量入手進行差異化分析,結果參見表4。

表4 相關影響因素的教師數字勝任力均分及ANOVA 檢驗(N=277)

1.學校層級:樣本中省開放大學(簡稱“省開大”)教師為46名,占比16.60%,市級開放大學(簡稱“市開大”)教師為231名,占比83.40%。使用單因素方差(ANOVA)分析結果顯示,省開大與市開大教師間總體數字勝任力水平差異不顯著(F=0.05,P>0.05),前者均分(3.74±0.69)略高于后者均分(3.70±0.84);省開大教師在總體和第二、三維度均分高于市開大教師,在第一、四維度均分則略低于市開大教師,表明省開大教師總體數字勝任力略高于市開大,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省開大教師在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方面的表現優于市開大教師,而市開大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和促進學生運用數字勝任力開展課程思政學習 方面的表現則優于省開大教師。

2.性別:在277位教師中,女性教師為170名,占比61.40%,男性教師為107名,占比38.60%。經由單因素方差(ANOVA)分析發現,男女教師總體數字勝任力水平存在極顯著差異(F=8.41,P<0.01),男教師數字勝任力均分(3.89±0.83)顯著高于女教師均分(3.60±0.79);男教師數字勝任力四個維度均分全部高于女教師,且第一、二、三維度為極顯著差異,第四維度為顯著差異。上述數據表明,開放大學男性教師在數字勝任力總體水準、課堂教學管理、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方面的表現較女性教師而言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促進學生運用數字勝任力開展課程思政學習方面女性教師的表現有所改觀,兩者差異程度略有減少,但前者依然具有明顯優勢。

3.職稱和學歷:職稱和學歷是與教師專業技術關聯較為密切的變量,因此將這兩個變量歸為一組做綜合觀察。職稱方面,調研對象中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其他的占比分別為1.80%、15.50%、53.40%、16.70%、12.60%,其中講師人數最多,超過總數的一半;學歷方面,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占比分別為2.50%、43.00%、54.50%,開放大學教師學歷以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為主。對職稱和學歷分別通過單因素方差(ANOVA)分析后得知,兩者所對應的數字勝任力水平差異均為不顯著(F=0.58,P>0.05;F=1.99,P>0.05)。就職稱來看,總體數字勝任力最強的是教授、最弱為講師,在第一至第四維度表現最佳的分別是副教授、教授、教授、副教授,講師群體在第一、二、三維度的均分都最低,第四維度均分最低者為教授群體;就學歷來看,博士研究生在總體和四個維度均分皆為最高,而碩士研究生所有均分都是最低,其數字勝任力均分低于本科學歷 教師。兩個變量的綜合數據表明,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數字勝任力無論在總體上還是在各個維度上都處于優勢;樣本中人數占比最高的講師(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兩個群體,是開放大學的教師主力,他們的數字勝任力在總體和多數維度的數字勝任力表現都弱于其他教師,這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4.教齡和年齡:教齡和年齡都與時間相關,因此將兩者作為同一組變量綜合觀察。教齡方面,26年(含)以上、16-25年、6-15年、5年(含)以下教師占比分別為20.90%、24.20%、38.30%、16.60%,其中教齡6-15年教師人數最多,逾1/3;年齡方面,51歲(含)以上、41-50歲、31-40歲、21-30歲教師所占比例分別為21.30%、29.20%、39.00%、10.50%,其中年齡為31-40歲教師人數最多,接近總數的2/5。依舊采用單因素方差(ANOVA)進行數據分析,教齡和年齡對應的數字勝任力水平差異均為不顯著(F=0.16,P>0.05;F=0.58,P>0.05)。從教齡而言,26年(含)以上教齡教師的數字勝任力在總體和第一、三維度的表現都屬最優,5年(含)以下教齡教師在第二、四維度的表現最優,中間兩個年齡段的教師表現較差。從年齡來看,31-40歲年齡的教師在總體和第二、三、四維度的表現最優,51歲(含)以上、21-30歲的教師在第一維度表現最優;21-30歲教師在總體和第一、三、四維度的表現最弱,41-50歲教師在第二維度的表現最弱。這表明,教齡越長,數字勝任力越自信,教齡較短教師的表現也相對自信,而教齡處于中間段區教師的數字勝任力表現則頗顯低迷。年齡方面,31-40歲年齡段教師數字勝任力表現各方面都表現出很強的相對優勢,而21-30歲年齡段教師的數字勝任力呈現非常明顯的弱勢。

5.學科類型和課程類型:學科方面,文學(+歷史學和哲學)類、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類、教育學類、理學(+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藝術學類專業課程教師占比分別為29.20%、41.50%、7.20%、18.80%、0.00%、0.00%、3.30%,其中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類專業課程教師人數最多,超過總數的2/5,而農學類、醫學類專業課程教師都為0;課程類型方面,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類課程教師所占比例分別為34.30%、61.70%、4.00%,其中專業課程教師人數逾總數的3/5。單因素方差(ANOVA)分析結果顯示,學科和課程類型對應的數字勝任力水平差異都不顯著(F=1.78,P>0.05;F=0.82,P>0.05)。學科類型中,教育學類專業教師的數字勝任力水平無論是總體還是各個維度表現都是最優,理學、工學類教師在第二維度表現最弱,藝術學類專業教師在總體和第一、三、四維度的均分都是最低。課程類型中,公共基礎課程教師的均分最高,而專業課程教師的均分在總體和第一、二、三維度都是最低,實踐類課程教師第四維度的均分最低。綜合來看,教育學類專業和公共基礎課程教師的數字勝任力最強,而其他學科和課程類型的教師,尤其是藝術學類專業和專業課程教師,各個維度的表現都亟待提升。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構建了一份測評開放大學教師在數字化時代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勝任力表現的評價指標體系。結果表明,問卷整體和各個評價指標維度信度良好,具備對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進行測量的切適性。開放大學教師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承擔好《綱要》對課程思政的育人使命?是否勝任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和融合教育的發展趨勢?哪些方面的表現有優勢?存在哪些問題和缺失?教師數字勝任力培訓的重點應該放在哪些地方?這些問題是課題組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初心和旨歸。本研究基于SPSS26.0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梳理,從當前開放大學教師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數字勝任力存在的優勢、顯性和隱性問題、課程思政和教師數字勝任力融合培訓重點方向做如下總結。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教師數字勝任力存在的優勢

第一,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盡管優勢不是特別明顯,但是超過一半的教師數字勝任力高于平均水平。數據釋放的信息表明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整體呈向好態勢,這為后續學校組織集中培訓和教師個體自我培育都提供了良好基礎。第二,擔負一線教學任務的市開大教師并不因學校層級較低而弱于省開大教師,反而因長期直接與學生接觸,積累了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在課堂教學管理和促進學生運用數字勝任力開展課程思政學習這兩個方面的表現都優于省開大教師。第三,教授、副教授等高職稱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學歷教師群體的數字勝任力非常好,他們是開放大學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為其他教師進步提供了極好的學習范例,為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和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指明了發展方向。第四,教育學類教師的數字勝任力明顯優于其他學科類型教師。這得益于他們自身扎實的教育學知識背景和經年累月的教學實踐,也意味著如果對其他學科教師施以課程思政和數字素養方面系統性培訓,引導教師將培訓所習得的能力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假以時日他們定會有和教育學類教師同等甚至更好的表現。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教師數字勝任力存在的問題

第一,除課堂教學管理方面具備基本數字勝任力的教師人數略占優勢以外,總體情況以及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運用數字勝任力開展課程思政學習三方面達到基本勝任水準的教師規模都低于半數。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開大體系頂層規劃者和教師個體都亟需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學校層面應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力度,個人層面則需主動自我培育提升能力,齊頭并進兩兩發力以求實效。第二,女性教師數字勝任力較男性教師而言顯著偏低,在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方面的表現尤甚,均分僅為3.4,然而女性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1.4%,群體規模很大,對教師隊伍整體水準的作用力舉足輕重。因此,需對此結果開展具體而深入的研究,探究數字勝任力與性別之間的關聯模式和產生差異的內在機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升女性教師數字勝任力。第三,講師職稱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兩個群體在教師隊伍中占比最大,但數字勝任力表現卻最差。無論是基于當前教育品質還是面向開放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考量,都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探究其成因,辨識哪些是客觀制度和環境因素導致的,而哪些是由于教師主觀職業倦怠、自身懈怠抑或其他主觀因素使然的。第四,通過挖掘、比對研究數據還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性問題:教授群體在總體和多數維度數字勝任力都是最優,唯有在促進學生運用數字勝任力開展課程思政學習方面得分最低。此種情形引發的反思在于:作為一名教師,單單具備很強的個人能力是不夠的。教師的重要使命在于培育學生,使他們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人才,故此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尤為重要。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教師數字勝任力培訓重點方向建議

為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水平,《綱要》要求高校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結合問卷調研所得實證數據,本研究認為,開放大學體系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兩方面的力量,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視域下數字勝任力培訓力度。針對調研結果中教師數字勝任力具體表現,培訓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如下:第一,培育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數字勝任力,教會教師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組織學生開展線上和線下的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和實習實訓活動。第二,加大女性教師培訓力度,從制度保障、機制激勵、認知規律和心理疏導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從細微處入手,切實提升女性教師數字勝任力。第三,需要加強培訓力度的教師群體還有職稱為講師、學歷為碩士研究生、教齡6-15年和16-25年、年齡30歲以下、學科類型為藝術學類、課程類型為專業課程的教師。第四,培訓的內容既要包含課程思政相關知識,尤其是如何發掘各類課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同時也應有數字勝任力的具體培育。更為重要的是,還需安排能夠駕馭并嫻熟融合這兩種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在廣闊的互聯網世界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賦能的優秀教師做理論講授和示范教學。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核心要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國家培育高質量的時代新人需要高質量教育,高質量教育需要高水準教師,發展成為高水準教師需要立足現實情況,尊重認知規律,做好規劃、有針對性地逐項補足知識和能力,切實提升開放大學教師課程思政視域下的數字勝任力,構建一支數字勝任力強、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水準高、勝任為國育人育才重擔的高素質新型高校教師隊伍。

猜你喜歡
均分勝任維度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柔性喂絲機均分盤CFD分析和優化設計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面積均分線的推廣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單簧管基礎練習新探
人生三維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