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療法治療老年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礙患者的效果

2023-01-03 07:20陳宇余靈燕顏箏
中外醫學研究 2022年33期
關鍵詞:負性條目療法

陳宇 余靈燕 顏箏

帕金森?。≒D)屬于老年群體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典型癥狀為進行性運動遲緩等運動障礙、嗅覺減退、睡眠障礙等非運動障礙。該疾病具有高發病率及高致殘率,我國65歲以上老年群體PD患者發生率約1.7%,且呈現急劇上升階段[1]。精神障礙屬于PD常見合并癥,PD患者精神障礙患病率約為38.3%,一旦合并精神障礙不僅會加重PD患者疾病負擔,對患者生活質量也會造成極大影響[2-3]。積極防治精神障礙對于改善PD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利培酮為臨床常用抗精神疾病藥物,可以有效控制PD伴精神障礙(PDPsy)患者的臨床癥狀[4]。但該藥物易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等并發癥,同時該類型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繼而對患者治療策略及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故臨床認為有必要加強患者心理干預管理[5]。心理療法是一種精神療法,是在日常交往接觸中,通過行為、語言對患者心理活動產生影響[6]。但目前臨床尚未對利培酮用藥過程中聯合心理療法的效果進行相關報道?;诖?,本研究將選擇2021年就診的80例老年PDPsy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應用利培酮聯合心理療法的效果,旨在明確心理療法應用優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12月在重慶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老年PDPsy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7]《帕金森病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PDPsy診斷標準;(2)年齡≥60歲。排除標準:(1)既往有腦部創傷、精神疾病、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等疾病史;(2)對利培酮用藥過敏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3)存在認知障礙、智力障礙或其他無法配合心理治療的疾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7歲,平均(70.35±4.69)歲;PD病程8個月~13年,平均(6.32±1.29)年。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9歲,平均(70.52±4.47)歲;PD病程9個月~12年,平均(6.17±1.3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利培酮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30,規格:1 mg)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0.5 mg/次,2次/d,1周內維持或調整為1~2 mg/d,2周內維持或調整為2~4 mg/d,維持該劑量不變或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調整。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包括對患者病情進展及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對膳食及營養進行指導干預,積極開展康復訓練,指導患者用藥及叮囑規范用藥,用藥不良反應監測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療法,操作如下,(1)心理疏導:入院后病情平穩階段,實施心理訪談,根據患者病情、配合溝通情況調整溝通時間,避開治療及休息時間,2次/周,30~60 min/次。與患者構建良好醫患關系,理解患者對疾病的困惑及治療焦慮,了解其對社會、家庭情感需求;引導者對患者積極行為給予肯定,并對其錯誤認知及擔憂進行糾正,讓患者充分認識到積極治療重要性。(2)放松療法:定期實施放松訓練,包括播放輕音樂營造輕松氛圍,參加文體運動、放松式冥想療法,組織患者每天進行散步、健身操等,20~30 min/次,1次/d。播放輕音樂時保持平臥體位,用輕柔語氣及想象法促進睡眠。

兩組均連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采用統一帕金森評定量表(UPDRS)評估,量表包括精神、行為和情緒維度(4個條目)、日常生活活動(13個條目)及運動檢查維度(25個條目),42個條目,每個條目0~4級評分,總分為0~168分,分數越高表明PD癥狀越嚴重[8]。(2)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采用PD患者生活質量量表簡化版本(PDQ-8)評估,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精神、社會功能、情緒、溝通、肌肉痛性痙攣運動并發癥等8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0~4分,總分0~32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9]。(3)負性情緒: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HAMD 17個條目,≥17分表示存在抑郁癥狀;HAMA 14個條目,0~4級評分法,>14分表示存在焦慮癥狀;分數越高表明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1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UPD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UPDR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UPD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 76.78±10.33 38.74±4.59*對照組(n=40) 77.11±10.15 42.17±5.69*t值 0.144 2.967 P值 0.886 0.004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PDQ-8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DQ-8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PDQ-8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 24.38±2.57 10.25±2.03*對照組(n=40) 24.19±2.64 13.47±2.19*t值 0.326 6.820 P值 0.745 0.001

2.3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D、HAM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D、HAMA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表3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HAMD評分HAM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 23.14±5.32 11.25±1.58* 19.53±2.39 10.26±1.38*對照組(n=40) 23.25±5.49 14.67±1.64* 19.47±2.52 13.17±1.44*t值 0.091 9.498 0.109 9.228 P值 0.928 0.001 0.913 0.001

3 討論

PDPsy病因、發病機制迄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臨床認為其病因與年齡、環境、遺傳有著密切關聯性,其發病機制主要與參與情緒調節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NE)等有關;此外心理因素對于疾病發生也有一定影響,患者由于社會功能、生活能力下降,家庭及社會因素等影響,易發生情緒異常及抑郁反應[11]。PDPsy屬于終身治療慢性疾病,不僅需要控制運動癥狀,還需要對其非運動癥狀進行干預。藥物治療屬于PDPsy全程干預管理首選策略,其治療原則為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能力及生命質量。選擇適宜的用藥策略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價值,利培酮屬于苯丙異惡唑衍生物,其可以結合5-HT受體[12]。在治療全過程中需要遵循個體化原則,聯合護理規范治療,動態監護用藥療效及不良反應是有必要的[13-14]。隨著現代老年醫學快速發展,治療逐漸呈現精準化趨勢,老年患者護理逐漸呈現科學性、針對性趨勢[15-16]。心理健康及認知困難問題在神經系統疾病中較為普遍,且對患者預后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臨床認為有必要加強患者心理干預。

PD患者心理異常特征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認知能力下降等,而實施心理干預可以借助語言、行為及特殊場景對患者心理活動進行影響,有利于喚醒患者積極防治疾病的意識及主動性,配合醫護人員調整機體功能活動及用藥,確保治療及康復計劃落實,繼而降低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抑郁、焦慮癥狀[17-18]。心理療法是一種精神療法,包括心理咨詢、放松治療、信念治療等策略,醫護人員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采用語言或非語言措施對患者進行教育、治療,起到改善不良心理精神狀態,促使患者適應家庭、社會環境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UPDR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UPD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理療法可以改善患者癥狀。其原因在于心理因素對于疾病發生、用藥依從性有著直接影響,繼而對癥狀改善產生間接影響。而實施心理療法可以通過放松療法、心理疏導等策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并降低情緒對疾病的負面影響,提高病情改善程度[18-19]。治療后,兩組PDQ-8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PDQ-8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理療法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其原因在于PDPsy屬于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長期用藥及疾病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著直接影響。而實施心理療法可以通過調整患者失衡情緒,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疾病及治療,更易提高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治療后,兩組HAMD、HAMA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理療法可以改善負性情緒。其原因在于PDPsy患者由于疾病癥狀、長期用藥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極易產生病恥感,且對于治療策略過高期待等情況,均易導致抑郁、焦慮癥狀發生。而心理療法可以疏導患者心理不良情緒,糾正錯誤認知及行為對情緒的干擾,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同時聯合放松療法心理學策略,激發患者積極能量,應對心理危機,繼而全方位改善焦慮、抑郁癥狀[20]。

綜上所述,心理療法應用于老年PDPsy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負性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負性條目療法
無痛分娩用于初產婦的臨床效果觀察及對負性情緒的影響
Rejection therapy 拒絕療法
以患者為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PRO量表特異模塊條目篩選
安寧療護對老年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影響
共患難, 更同盟:共同經歷相同負性情緒事件促進合作行為*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詞詮》互見條目述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對縣級二輪修志采用結構體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記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