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共同富??茖W內涵的十個論斷

2023-01-21 02:12陶林
關鍵詞:共同富裕現代化發展

○ 陶林

(南京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目標。當前共同富裕問題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現有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一些誤區,對于共同富??茖W內涵的理解存在片面化、簡單化、庸俗化的傾向。本文嘗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闡述新時代共同富裕的豐富內涵。新時代共同富裕至少包括十個基本論斷,這十個論斷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應該從整體性視角加以考察。

一、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步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從字面看,包括 “共同” 和 “富?!?。 “共同” 強調所有人民群眾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貧富分化; “富?!?強調生活寬裕富足。限于中國特殊的國情,超大規模的人口、城鄉差距和地區發展不平衡,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的共同富裕 “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1]。因此,第一,共同富裕同平均主義有根本的區別。平均主義僅僅追求結果上的絕對 “平等” ;共同富裕是對中國傳統的均貧富思想的超越和升華,其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更不是劫富濟貧。平均主義同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都不相容。第二,強調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反對兩極分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盵2]141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目標,中國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強調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基礎上國家經濟實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社會貧富差距很大,即使物質豐富, “兩極分化了,能得人心嗎?”[3]32消除兩極分化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的重要表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既承認適度的差距發展,也要求大致的均衡發展。

二、共同富裕是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鄧小平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思考。他強調: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致富不是罪過,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盵4]373共同富裕是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主要內容被強調的。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時指出: “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4]166從鄧小平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為黨執政的重要目標。這其中需要正確處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辯證關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步導致社會問題增多、貧富差距拉大等,因此一些人對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產生了誤解。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還強調 “兩個大局” 的思想,強調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這是一個大局。 “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盵4]277-2781992年,鄧小平在 “南方談話” 中說: “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盵4]374因此,理解新時代共同富裕,需要將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思想和鄧小平 “兩個大局” 的思想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鄧小平關于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習近平強調: “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要強調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盵1]不能簡單地割裂先富和共富、先富和后富的辯證關系,否則就會導致錯誤的 “先富論” 觀點。

三、共同富裕是物質和精神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共同富裕是指物質生活富裕,主要限定在經濟學的范疇。廣義的共同富裕則是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維度的綜合性概念[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盵6]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指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共同富裕強調的不僅僅是人民的物質生活富裕,還包括精神生活富裕,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共同富裕的 “全面性” ,不僅要實現人民的物質生活富裕,還要包括享受更廣泛真實的民主,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完善的社會民生福利保障,更美麗的生態環境。共同富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

四、實現共同富裕不能急躁,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目前看,存在一些錯誤觀點,認為中國的共同富裕很快可以實現,而沒有看到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復雜的社會歷史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實現共同富裕 “等不得,也急不得”[2]143。實現共同富裕不能急于求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這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中國人口基數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逐步解決。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時間。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 “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盵6]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自大,不能急于求成。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盵3]39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量力而行” 與 “盡力而為” 的辯證統一、做大 “蛋糕” 與分好 “蛋糕” 的辯證統一[2]143,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關于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時間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盵1]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時間表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兩步走” 的發展戰略是基本一致的。

五、共同富裕的標準應該是動態的,不斷調整提高的

實現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因此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作為,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從時間角度考慮,富裕程度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提升,而不是倒退[7],因而共同富裕的標準也應該是動態的,不斷調整提高的。從目前看,國內學術界關于共同富裕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共識。胡建蘭認為,共同富裕的評價指標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五大類[8]。宋群認為,共同富裕評價指標包括基礎性指標(經濟發展總體情況15項)、核心指標(發展差距及消除程度6項)和輔助指標(國際差異化水平2項)[9]。蔣永穆等認為,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人民性、共享性、發展性和安全性等指標構建維度[10]。郁建興團隊從客觀性、可量化、可獲得性三個角度出發,提出三大類指標,即發展性指標(包含富裕度、群體共同度和區域共同度3項二級指標)、共享性指標(包括教育、醫療健康、社會保障、住房、公共基礎設施、數字應用、公共文化< 精神富足>7項二級指標)、可持續性指標(包含高質量發展、財政、治理、生態4項二級指標);共同富裕指數模型包含3個維度(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81項三級指標[11]。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動態的,是不斷發展調整的,其根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中國和國際經濟發展比較等不同維度進行調整。

從中國現代化的歷程來看,中國現代化經歷了 “三步走” 的過程。一是20世紀80年代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二是20世紀末達到基本小康,其主要的標志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三是2020年中國完成精準脫貧,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先后超過德國、英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萬美元的飛躍,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步,共同富裕的標準也應該是不斷提高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共同富裕的目標確立為: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盵12]根據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實現共同富裕要分階段推進。2021—2035年將是第一個階段,從富裕程度來看,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3];第二個階段的時間節點是2050年。因此共同富裕的標準是動態的,一方面取決于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則取決于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①根據黃群慧和劉學良的測算,按2019年價格,2050 年中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是2020年的3.75倍,將近4.2萬美元,但仍僅是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約40%,可能依然與美國有較明顯的差距。參見黃群慧,劉學良.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關鍵節點的判斷和認識[J].經濟學動態,2021(2):3-15.。

六、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的福利主義,不是平均主義

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的福利主義,不是平均主義。1945年4月,英國工黨發布了《讓我們面對未來》的競選綱領,由此 “福利國家” 一詞被正式使用。福利國家主張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北歐一些國家甚至實行 “從搖籃到墳墓” 的高水平福利制度。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瑞典 “以相當高的稅率為代價,瑞典人享有一個結合了普適性社會福利(即覆蓋所有公民而非只是窮人的標準福利)、收入相關福利(比如以收入水平為依據的病假工資)和有限的收入審查項目(像給低收入者的住房補貼)”[14]。但該制度下 “養懶漢” 現象頻發,政府很快就無法承擔巨額支出[15]。高福利制度使得國家的支出成本增加,加上受全球化經濟不景氣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歐洲福利國家的高福利制度面臨嚴重危機。高福利制度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拖累了經濟社會發展,福利剛性已經成為福利國家的 “阿喀琉斯之踵”[16]。

一些學者認為西方福利國家的政策制度對于中國推行的福利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我國在國家層面并沒有大張旗鼓地開展福利國家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但是確實開展了大量有關福利國家的建設工作”[17]。毫無疑問,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需要吸取西方福利國家的政策制度教訓,避免福利陷阱和福利危機。我國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強調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制度,健全民生各項事業,而適度普惠型福利模式是現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需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強調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主張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用勞動用雙手用汗水,創造美好生活。

七、共同富裕農村是重點,應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盵18]中國14億人口,截止到2018年,農村人口約5.6億。盡管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在2020年提高到63.9%[19],但 “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20]。在農村發展過程中,需要強調農村農民共同富裕,需要繼續重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建立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農村相對貧困的識別機制,精準到戶,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健全解決相對貧困的制度保障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 “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盵21]二是完善鄉村治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基層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三是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22]。四是聚焦鄉村產業發展,發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民致富。五是重視城鄉協同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公共財政轉移支付。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盵23]32實現共同富裕,必須繼續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將鄉村振興與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美麗、農民富裕。

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徑

目前有一些學者單純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徑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調節[24],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全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盵23]46應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社會仍然存在三大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不同群體收入差距。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3713元,比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低13294元[25]。2020年東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2232.4元;西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肅省,2020年甘肅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335.1元,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肅省的3.55倍[26]?;嵯禂狄?.4為警戒線,超過0.4被視為收入差距過大,我國總體收入差距早已超過警戒線,2008年我國基尼系數達到0.491峰值[27],2019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65[28]。因此重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必要性。國家強調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基礎上,進行第三次分配。在初次分配的過程中,增加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政府再分配過程中,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的政策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在第三次分配過程中,鼓勵社會人群參與慈善公益事業。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徑。從經濟學的視角看,生產和消費是辯證統一的。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是前提和基礎。單純的收入分配強調的是分 “蛋糕” ,新時代共同富裕應該強調的是做大 “蛋糕” 和合理分配 “蛋糕” 的辯證統一。在馬克思看來,共同富裕是指在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基礎上,勞動者通過按勞分配實現的生活資料平等占有狀態,是 “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29]。遵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想,現階段實現共同富裕應該堅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一根本前提, “基本經濟制度是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制度保障”[5]。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盵30]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公有制,堅持國有企業改革,同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框架下繼續堅持 “兩個毫不動搖” 原則。鄧小平多次強調: “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盵4]111“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 ‘蛋糕’切好分好?!盵31]關于如何正確處理做大 “蛋糕” 與切好 “蛋糕” 的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盵1]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 “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盵23]47

九、共同富裕應該走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經濟學角度看,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是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鄧小平多次強調: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盵4]25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盵32]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不斷深化全面改革,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安全維護、生態建設等多維度強化高質量要求,不斷推進全面富裕。我國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格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指出: “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盵33]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盵23]28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施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包括:第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關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開放是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發展的外部動力;協調不僅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既是目標也是手段;綠色與共享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定。第二,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當前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處于低迷狀態,一些國家出現了債務危機,國際社會甚至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彰顯了中國之治,率先復工復產復學,經濟逐步復蘇。國際國內雙循環,是適應經濟大環境的選擇,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動,才能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要發揮技術要素主導作用,放大數據要素的強大賦能滲透功能,形成創新引領的生產要素供給與配置結構?!盵34]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產業集群。第四,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方面強調有為的政府,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職能。另一方面則是需要重視有效市場,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2022年國家頒布新的規定,主張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從根本上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提高市場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35]。第五,注重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重視產業結構升級,發展重大戰略性產業和新興科技產業,加強區域經濟之間的協同和有序競爭。

總之,只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當前實現共同富裕應該納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堅持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盵36]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提高到政治高度加以重視,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需要思考實現共同富裕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盵37]實現共同富裕應該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世界歷史看,現代化道路基本有兩條。一條是西方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通過工業革命而實現的先發內生型現代化。但是由于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資本主義以生產資料私有與雇傭勞動制度為基礎,資本邏輯導致的是工人勞動的異化,進而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和兩極分化,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帶來了環境污染、社會階層固化等各種問題。雖然一些國家鼓吹福利主義,但難以掩蓋資本主義不公的事實。 “美國目前已經成為貧富差距最為嚴重的西方發達國家,2019年美國社會最富有的5%人群掌握了美國社會2/3 的財富?!盵38]另外一條是蘇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陣營處于低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崛起并逐步發展壯大的。中國在實踐中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這一道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巨大優越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盵39]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盵23]22-23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盵40]這是對建黨百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凝練。在黨的領導下, “從四個現代化、溫飽、基本小康、全面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一以貫之和與時俱進?!盵41]中國式現代化是對傳統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一種新的揚棄,也是對西方現代化中心理論的創新和揚棄。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黨的領導,強調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制度屬性,強調以人民為中心,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資本邏輯;強調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兩極分化;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的制度優勢和顯著特征??傊?,應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動態的概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其內涵得到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共同富裕。

總之,共同富裕是一個內涵豐富、不斷發展的科學概念。本文從十個方面解讀共同富裕的內涵,有助于從理論上科學認識共同富裕。2021年5月2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鼓勵和支持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的試驗田[42],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發展建設有助于從實踐上科學認識共同富裕??茖W認識共同富裕的內涵,避免不必要的認知誤區,可以更加堅定黨的堅強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式現代化,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現代化發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