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錘煉高素質編輯隊伍的思考
——從深化 “四力” 實踐談起

2023-01-21 02:12喬還田
關鍵詞:四力時代

○ 喬還田

(青島科技大學 傳媒學院,山東 青島 266061)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 “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盵1]時隔兩年,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增強 “四力” 的重要性: “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盵2]

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 “四力” ,為廣大宣傳思想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時代的編輯必須深化 “四力” 實踐,著力增強政治素質、思想修養和專業本領,組織、策劃、編輯出接地氣、沾露珠、有溫度、冒熱氣、吸引人的優秀作品。

一、歷練腳力的實踐路徑

陸游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新華社原社長郭超人說: “新聞無處不在,但需要你邁開雙腿,到產生新聞的第一現場去發現、去感受、去采訪;需要你帶著眼睛去觀察,帶著耳朵去傾聽,帶著嘴巴去詢問,帶著思考去求證,帶著真誠去記錄,帶著責任去傳播?!盵3]著名記者穆青當年深入田間地頭、座在炕頭,與蘭考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寫出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4]。首屆 “中國十大優秀出版編輯” 獲得者黃一九在編輯 “五個一工程” 獎圖書《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讀本》時,經常把書稿帶到田間地頭,讓農民決定內容的添減取舍。他感慨道: “腳板底下沒有泥,是不可能為農民寫出好書來的?!盵5]事實證明,增強腳力是編輯出優秀作品的前提條件之一。

增強腳力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生動體現。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6]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是第一性的。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的著名論斷,至此延安《解放日報》奠定了從中國實際出發辦報辦刊的黨報編輯思想,調查研究成為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要 “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7]。

新時代編輯深化腳力實踐的路徑有三:

其一,走近作者。恪守誠、信、恒、專的原則,通過和作者零距離接觸,了解作者的研究動態和訴求,包括其興趣愛好和困惑;懂得作者的心理,關照作者的利益,實現作者的愿望,使優秀作者成為長期合作對象。

其二,走進書店,走近讀者。編輯通過深度走訪書店,發現圖書銷售環節存在的問題,可以掌握讀者需求和市場需求,從而策劃出受讀者歡迎的圖書,并與書店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其三,勤于線上追蹤調查。當今,網絡不僅匯集了海量的學術論文信息,而且由于近年來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的流行,網絡匯聚了數億用戶,形成了眾多網民的興趣圈層。編輯要善于通過網絡獲取選題資料、作者數據、社群訴求等信息。

深化腳力的實踐是一個自我磨礪、自我錘煉、自我放飛、自我提高、自我升華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 “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盵8]唯有通過深化腳力的實踐,新時代的編輯才能在思想、政治、業務、作風、品德、素養等方面成熟和強大起來。

二、練就慧眼的實踐路徑

好的眼力是編輯的基本功,是衡量編輯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辨別力的標志。編輯只有具備好的眼力,才能篩選和留住有價值、有特色的選題。據統計,包括《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世界名著曾遭到編輯的差評并被退稿。國內也有一些名家的稿子被編輯退稿,比如阿來的《塵埃落定》、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梁的《亮劍》等。當年推掉《平凡的世界》的編輯后來自責道: “身為編輯,退掉了茅盾文學獎,退掉了傳世經典,怎么說也是個錯誤?!盵9]編輯工作有四大職能:一是評價,對審閱的文化作品進行評價;二是選擇,決斷優秀的文化作品或文化作品的優秀部分出版;三是優化,對決定出版的文化作品進行優化,使其達到出版水平,能夠高質量地在大眾中傳播;四是推薦,采用各種渠道向大眾推薦出版的作品。前三項編輯工作職能,都需要編輯具備好的眼力才能完成。

新時代編輯深化眼力的實踐路徑包括:

其一,辯證法是必須掌握的科學方法和思想武器,要堅持全面辯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盵7]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必須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切莫片面地、零散地、孤立地、靜止地觀察事物,防止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從紛亂的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判斷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把握好主流與支流、整體與個體的關系,才能客觀、全面呈現事物的本來面貌。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才能增強由小及大、由低及高、由點及面審視問題的能力。

其二,把握大局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0]18這就是最重要的大局、最根本的大勢。所有的編輯工作都應立足這個大局、把握這個大勢。只有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11],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其三,善于比較辨別。世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既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又相互斗爭,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在比較和辨別中不斷深化。一個選題的價值大小,通過比較才能判定;一本書稿、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否妥當,要通過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對于編輯來說,首先應增強政治思維。對一些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務必把好導向關,把好 “時度效” 。若是喪失了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掌控力,不能辨別紛繁蕪雜的各種聲音,對重大問題不進行分析研判,無疑是嚴重的失職表現。其次要充實自身專業基本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不僅要了解、掌握自己專業的最新進展、最新科研動態和整體研究水平,還要關注相關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以及各學科融合發展帶來的變化、影響和沖擊。這樣,方能達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的境界。再次要做好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ヂ摼W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需要編輯進行篩選、歸類、分析和鑒別,從中汲取準確、真實的信息,進而激發工作和創新的靈感。

其四,掌握出版法規?!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圖書質量保障體系》《關于進一步加強圖書審讀工作的意見》等法律和政策文件,對圖書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選題策劃、組稿、加工、印檢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新時代的編輯對這些法規要熟悉掌握,內化于心。

增強眼力,練就一雙 “慧眼” ,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實踐積累。 “觀千器而后識器” ,新時代的編輯只有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練就一雙 “火眼金睛” ,才能把本職工作和國家大局、世界大事、發展大勢聯系起來,策劃出好選題、遴選到好作者、打磨出好作品。

三、增強腦力的實踐路徑

孔子曰: “行成于思” “三思而后行,再思可也?!?思,即思考,腦力即思考的能力。1939年5月,毛澤東為延安《新中華報》題詞 “多想”[12]兩個字,旨在鼓勵報刊人員多動腦、多分析,厘清真相與假象、現象與本質、局部與全局、主流與支流等問題。

毛澤東的題詞 “多想” 對新時代的編輯仍有重要指導意義。當下是一個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全民患有微信疲勞癥的時代,能沉下心來思考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 “學而不思則罔” ,增強腦力,提高學習能力、思考能力,才能具備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在編輯工作中守正創新。

新時代編輯深化腦力實踐要注重四個方面的修煉:

其一,加強學習。應把學習當作一項緊迫的任務,一種永恒的追求。首先提高政治站位,認真深入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增強 “四個意識” 、堅定 “四個自信” 、做到 “兩個維護” ,全面提升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不學習,思想會僵化,跟不上時代的節拍。尤其是主題出版、主題宣傳工作,只有準確理解中央的精神,才能避免對中央精神錯誤和歪曲的解讀、闡釋和傳遞。策劃組織主題出版、主題宣傳必須做好兩門功課。一門是必修課。必須認真學習歷次黨代會和中央全會的報告、公報、決議、決定等能反映會議主旨和精神的重要文件,時刻關注全國人大和國務院以及中央部委等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緊密追蹤全國兩會上最能反映民意期待的焦點提案。另一門是選修課。工作中要留意《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以及新華社、人民網、 “學習強國” 等主流媒體發布的各種政策信息和有關時政新聞。其次提高政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能力就是 “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 ,就是 “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13]。在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作為承擔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重大職責的新時代編輯,要把黨的主張宣傳好,就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克服政治理論學習淺嘗輒止的毛病。表達、傳播并堅守鮮明的政治立場是出版的初心與使命。再次,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廣泛涉獵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法律社會、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切實打牢專業功底。編輯應通過閱讀培養文化情懷和出版情懷,并將閱讀中的思考帶入編輯實踐中去,進行規律性的積累總結,促進業務能力的提升。

其二,敏于思考。編輯作為文化產品內容的選擇者、策劃者、加工者、過濾者、把關者、推薦者,甚至是創造者,是出版單位文化責任的主要承載者和擔當者,是出版社的核心資源。因此編輯的思考應是常態化的、多元化的。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面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拓展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即便面對同一問題,同一種現象,也往往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思考,必然產生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見解。在思考的過程中,要加強政治思維、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毛澤東特別強調,提出問題后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他贊賞這樣的理論家: “能夠真正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質,真正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并且應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學地分析中國的實際問題,找出它的發展規律,這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理論家?!盵14]出版無小事,編輯頭腦中要繃緊意識形態這根弦。只有堅持多疑、善疑、會疑,才能敏銳地發現書稿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當然,在編輯的過程中,切莫把學術觀點、學術問題誤判為政治問題;反之,也絕不可將政治問題判定為學術觀點和學術見解。

其三,強化創新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哲學社會科學就會‘肌無力’?!盵15]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又提出 “創新是第一動力” 的論斷,要求深入實施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10]28。

所以,只有勇于創新創造,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才能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編輯在工作過程中,要經常自我設問:同一項內容,怎么適合傳統出版,怎么適合數字出版,怎么適合其他衍生品?要強化這樣一種意識,即選題策劃要創新,寫法要創新,組合方式要創新,表現形式也要創新。必須摒棄固化的思維和老套的模式,用新思維、新手段、新方式來突破固有局限。以主題出版、主題宣傳為例,應按照精細儲備、精準出版和精品出版的理念,創新主題出版的內容、形式、載體、渠道,并在分眾化上多下功夫,推出有針對性的主題圖書;適應移動化、碎片化、圖像化的信息傳播趨勢和接受習慣,堅持媒體融合,實現資源共享,推動主題出版、主題宣傳多元衍生轉化,讓豐富的內容通過豐富的載體得到豐富的呈現。

其四, “云腦” 成為腦力的重要幫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盵16]當今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算法推薦、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飛速發展,微博、微信、社群、聽書、直播、短視頻、抖音等新營銷平臺紛至沓來。機器人寫稿、智能語音轉換、機器學習、視覺技術等已在傳媒領域產生相當的影響。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新時代的編輯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掌握新興技術,才能借助 “云腦” 實踐,讓 “云腦” 成為增強腦力的重要幫手。

四、提升筆力的實踐路徑

筆力,從字面解讀,就是下筆成文、妙筆生花的能力,筆力體現了編輯的理想情懷、政治素質、知識積淀、文化修養、專業底蘊和文字功底。編輯從事文字工作,務必具備一定的筆力。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 “建設具有強調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盵2]在專業上練就 “幾把刷子” ,在業務上會使 “十八般武藝” ,用手中的筆記錄時代、反映時代,不僅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社會發展中的主旋律、時代巨變中的正能量寫出來,還要用生動的形式, “沾泥土” “帶露珠” “冒熱氣” ,多使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讓作品吸引人、打動人,傳得開、傳得遠,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力。

新時代編輯必須深化筆力實踐,能夠編輯也要能夠寫作:

其一,練筆要從寫好審讀報告和書評做起。審讀報告既是編輯職業素養的直接載體,更能顯示編輯的認知能力和鑒賞水平。責任編輯應從政治角度、學術價值、思想價值、文化價值、理論價值、科技價值,以及材料取舍、寫作體系、文字水平等方面對書稿做出準確的評估,從審讀中形成想法,然后變成文字,寫出一份有分析、有內容的審讀報告。審讀報告的寫作過程,也是編輯業務水平、寫作能力的提高過程。經過修改和升華后,高質量的審讀報告即可成為成一篇書評美文,而書評的發表,既可使編輯責編的圖書擴大影響,起到宣傳和廣告效應,也能讓同行、讀書界朋友、學術界朋友了解編輯的水平和能力。

其二,學術性研究。編輯撰寫學術論文既可選擇專業性課題(如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教育、科技等等),也可以是編輯理論和編輯實務方面的課題。相較于大學教授、研究所專家等專業研究人員,編輯無論是在研究時間的投入上還是在專業知識的積淀上都處于劣勢,因此編輯做學術研究,最好從新的領域 “拓荒” 做起,避開從較為成熟的領域切入,追求 “錦上添花” 。當前,學術失范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抄襲和剽竊,因此從選題階段就應該求新,要么提出新問題,要么老問題有新視角,要么解決問題有新思路。題目要能吸引讀者眼球,抓住讀者心理。要跟蹤行業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研究要對行業發展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溫暖的學術滋養。課題研究,應從小的、比較典型的個案切入,先微觀,再到中觀或宏觀;分析問題要鞭辟入里,視角要新穎,分析引發獨到見解、獨特觀點的路徑,要能體現出學理研究的功夫和實力;新觀點必須自圓其說,典型論據越多,越能支持論點,論點也就越有說服力。

其三,要有點文采。尤其是對于重大主題的表達,一定要避免出現生硬、概念化,要杜絕簡單說教、空洞無物、高高在上的文風;要生動活潑,娓娓道來, “接地氣” “硬話軟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 。毛澤東喜歡寫生動活潑的文章,討厭枯燥乏味的 “八股文” 。他的精彩文章多種多樣,寫法也神采各異。習近平總書記是運用群眾語言的大師,他說的 “擼起袖子加油干” “一張藍圖干到底” “‘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等等,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黨的政策主張。即便是學術文章,也不該是艱深晦澀的理論,不該用曲高和寡去詮釋,而應是透亮的,像陽光那樣,能照亮大多數人的生活。在當今的信息技術時代,還應充分運用新技術,創新傳播方式、表達方式,運用微信、微博等客戶端的編輯技巧,加以視頻、音頻、互動等方面的新變化、新要求,以期在媒介融合時代提升綜合筆力,獲得更好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深化筆力的實踐既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激活思維,又能使編輯處于時代文化、思想、學術的前沿,增強和一流作者深度溝通的膽識和勇氣,從而挖掘到更多的優質作品。然而增強筆力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魯迅說過: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盵17]大學問家胡繩袒露: “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寫不下去的情形,這是好事,因為這就暴露了需要解決的矛盾?!?“遇到這種矛盾怎么辦?最好不要急于寫下去。這時候,就應當進行各種必要的工作(例如調查研究,看書,和別人討論等等)繼續醞釀,繼續思索,繼續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脫離那種曖昧、混亂和粗疏的狀態?!?“不要因為自己的思想能力不高就不敢寫文章,而應當用寫文章的方法來訓練自己的思想?!?“要把文章寫好,需要一個過程。起初寫的文章不一定就很好,但只要經常地認真寫下去,總是可以寫好的?!盵18]新時代的編輯若要練就深厚的筆下功力,需持之以恒,方可久久為功。

出版是先進文化傳承和人類知識傳播的主陣地,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趕考路需要文化的引領、精神的支撐,需要發揮出版凝心聚力、化人育人等重要作用。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站在了新的起點,踏上了新的征程,為出版的繁榮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進程中,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編輯 “鐵軍” 隊伍。作為新時代的編輯,務必從政治信仰、政治素質、政治能力、政治品格,做事態度、為人價值、工作擔當、生活境界等方面提升素養。所以,新時代的編輯必須終身修煉 “四力” ,鑄就 “立定腳跟” 的腳力、 “慧眼識珠” 的眼力、 “勤學善思” 的腦力、 “力透紙背” 的筆力,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文化使命感,扎實工作、不懈奮斗,當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新時代潮流的引領者,從而奏響新時代出版的最強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猜你喜歡
四力時代
壯麗七十載奮斗新時代
壯麗七十載 奮斗新時代
用“四力”做深做透好題材——我采寫器官捐獻報道的一點體會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踐行“四力”鍛造新聞精品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在踐行“四力”中錘煉編輯的功力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