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海明威小說生態意蘊的豐富性
——以《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為例

2023-01-23 18:10徐筱虹劉天藝
萍鄉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野牛威爾遜瑪格麗特

徐筱虹,劉天藝

(1.南昌師范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2.湖南農業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大自然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筆下的重要表現對象之一,他的很多小說都展現了人和大自然的沖突,并以此為背景展現人的不屈意志與內在尊嚴,他說:“我總是按照冰山的原則來寫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還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東西可以省略不寫,這樣反而加固了你的冰山?!盵1]水上八分之一和水下“八分之七”的組合使海明威作品形成了言簡意豐的藝術效果,拓展了其作品的敘事張力。

20世紀,隨著生態主義文學和生態批評的興起,學界將文學批評置于地球生物圈這個廣闊的語境之下,“把切實存在的環境問題和文學文本相結合,探討人類與自然、文化與環境的關系等”[2]。海明威小說中所體現出的對大自然的征服、敬慕以及將大自然作為心靈歸宿等生態主義意味日益受到了關注。短篇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這篇小說從內容上來看屬于狩獵題材,主要講述了富裕的美國夫婦麥康伯雇傭獵手威爾遜一起在非洲打獵的故事,麥康伯在與蠻荒自然地相對中艱難實現心靈突圍,最后在鼓起勇氣獵殺野牛時卻死在了身后妻子瑪格麗特的槍下,結局出人意料,在戛然而止中引人深思。小說篇幅短小、情節緊湊,主要人物只有三個,卻在有限的敘事中體現了多層次的生態主義內涵。表現出了海明威對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以及個體精神生態的多層次思考,具備了豐富的生態主義意蘊。

一、對人與大自然關系的思考

人類中心主義是與生態主義根本對立的思想體系,是生態批評和整個生態思潮首先要批判的一種反生態的思想觀念[3]107。人類學家弗雷澤認為必須拋棄人類中心主義,“廣泛地樹立關于‘人無力去影響自然進程’的認識,……一步一步地把他從驕傲的地位上擊退,使他一寸一寸地嘆息著放棄他曾一度認為是屬于自己的地盤”,使“他承認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支配事物”[4],才能改變人類對自然的征服態度。生態主義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嚴厲批判,質疑人類干擾自然進程、征服自然的權利,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力倡導大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就可以發現海明威以人物對自然的征服為故事起始,顛覆了習慣性思維中的“自然工具論”,對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進行了深度思考。

1. 以征服自然反思人類的殘酷

小說中的大自然本是沉靜博大的。小說這樣敘述:“樹林后面是一座地面上盡是圓石的懸崖,還有一片一直伸展到一條小河旁的草地,河底盡是圓石,河對岸是森林?!盵5]8萬物都在各自履行著自我的生命軌跡,“人類只有融入自然,成為其中一分子,才能與自然建立一種真正的和諧關系”[6]。但是人的到來破壞了這一切,甚至殘暴地中止了某些生物的生命進程。

麥康伯夫婦用錢雇用了槍法極好的職業獵手、扛槍人還有一些土著仆人陪著他們在非洲打獵,用金錢一路護航、開辟他們得以體驗勇氣和力量的征服王國。而這種征服在當時非常普遍,“歐美有一些有錢人喜歡到非洲去打獵,他們以獵得獅子、犀牛、野牛等大動物為榮。但是打獵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那些有錢人大都既不熟悉野獸出沒的場所,槍法又不高明,不得不雇用人來陪他們打獵”[5]6。以獵殺大動物來彰顯征服意志從而獲得榮耀感,這本來就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典型性體現,動物們被徹底物化,淪為了人類確證自我的一種工具。

生態批評家魯克爾特認為:“人類悲劇性的缺陷是他的人類中心主義的眼光,他想要征服、人格化、馴化、侵犯以及開發每一個自然事物?!盵3]112這種悲劇性的缺陷導致了生態的失衡、退化,給人類和其他物種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麥康伯們的獵殺對于大自然的生靈來說就是這樣一場災難,獅子、羚羊、野牛先后倒在了他們的槍口下。一向吝惜筆墨的海明威在小說著重鋪敘了殺戮現場,小說中反復寫到了羚羊不可思議地跳,突顯了它們在面對槍彈威脅時的驚恐與求生本能。寫到獅子和公牛的時候,海明威更是變換了敘事視角,以內聚焦進行了敘述,獅子在被實心子彈擊中肋腹時,“胃里突然有一陣火燒火燎的拉扯感,使它直想嘔吐”。接著子彈又打中了獅子的下肋,“而且一直穿過去,嘴里突然涌出熱乎乎的、盡是泡沫的血?!笔芰藰寶⒌墓!暗胖请p洼下去的小眼睛,狂怒地大聲吼叫”。內聚焦手法的運用成功還原了獅子和公牛作為獨立生命形態的存在,將它們的生理反應和內心感受直接呈現給讀者,令讀者內心自然生發出對以麥康伯為代表的殺戮行為的譴責。

2. 以大自然作為生存典范反思人類的無能

如果說海明威以麥康伯對大自然的偽征服和傷害為代表性行為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批判的話,那么他在小說中更以大自然質樸的生命力量作為生存典范諷刺了現代人生命力的衰退和無能。

熟悉海明威作品的讀者都知道,獅子是海明威崇拜的動物,是力量和勇氣的化身。在這部小說中,獅子威儀的王者風度躍然紙上。獅子中槍后埋伏在了野草叢中,海明威再次使用內聚焦敘寫了它的反抗,它“全身疼痛、難受、充滿仇恨,它全身殘余的體力都調動起來,完全集中著準備發動突然襲擊。它能夠聽到那幾個人在說話,便等待著,積聚全身力量做好準備,只等那些人走進野草叢,就拼命一撲。它聽著他們說話……等他們一走進野草叢邊緣,它就發出一聲咳嗽似的咕嚕,猛撲上去”[5]23。即便疼痛難忍,獅子仍然在有勇有謀、不慌不懼地面對對手。在接下來連續性的槍彈攻擊中,即便后半身被打爛了,獅子也依然在往敵人的方向爬去。正是這種以命搏殺的勇氣和堅韌讓威克遜由衷感嘆它是一頭“呱呱叫”的獅子。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看到與獅子形成鮮明對照的麥康伯。先是尚未謀面只是獅子的吼叫聲就已經讓他徹夜難眠;爾后是荷槍實彈的他手握來復槍,身邊有專業獵手保護,但在獅子從野草叢撲出來的瞬間,他飛速逃跑;即便并沒有眼見最后的槍殺現場,午夜時分他還“在夢中突然被那頭腦袋血淋淋、站在他面前的獅子嚇醒,心怦怦地亂跳”。獅子給麥康伯帶來了無盡的恐懼,卻也把縱然一死也無畏無懼的決絕烙進了麥康伯的心里,使他在潛意識里學會了面對對手和傷害決不妥協的精神,正是因為如此,麥康伯在第二天才忽然有了獵殺公牛的勇氣,變成了威克遜眼中天不怕、地不怕的“斗士”。

堅韌的生命力量在大自然并不是獅子所獨有,小說中的公牛同樣也是如此。從對公牛中槍后的描寫,我們不難看出海明威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美,而在兩相對照中,也可以發現海明威對以麥康伯為代表的現代人的無能和怯懦的批判。

二、對人與人關系的思考

“在人類中心主義指導下,人類陷入了自然的殘酷報復和人對人的殘酷迫害的雙重災難?!盵3]110征服、控制自然催化出來的是人處于人類社會時同樣以絕對的自我中心,以自我立場物化他人,無視他人本同于自我的主體性存在,在對他人的掌控中把自我利益最大化。這種人和人之間的獵殺在小說里突出表現在麥康伯和妻子瑪格麗特之間。

關于他們的婚姻,小說中非常直白地寫出了本質所在,他們于對方而言一個是美色,一個是金錢,交易式的關系卻也使得他們的婚姻獲得了一種平衡。夫妻倆計劃中的非洲之行給他們的婚姻平衡鏈中注入了考量對方的新元素,從而使得他們向來平穩的交換式婚姻受到了劇烈沖擊,這個新元素就是與大自然野性生存相順應的男子氣概。

身處蠻荒大自然,麥康伯的財富失去了補償其男子氣概的作用,瑪格麗特在兩個男人原始生命力量的比照中輕視丈夫,明目張膽地鉆進威爾遜的帳篷,即便被麥康伯發現也毫無愧色,甚至在麥康伯深陷被背叛的痛苦之時仍然毫不遮掩對威爾遜的喜愛,直露地說漂亮的紅臉男人威爾遜“他真的非??蓯邸?。這個時候的瑪格麗特認定了麥康伯的膽小,自信可以牢牢控制麥康伯,自信無論自己做什么或說什么,麥康伯都不敢離開她。

如果說瑪格麗特利用獅子事件宣示了她在兩人關系中的掌控權,那么麥康伯則是在獵殺野牛中嘗試顛覆他們現有的關系定位。獵殺野牛時麥康伯沒有轉身逃跑,而是“興致勃勃”“熱切”“臉上閃閃發亮”地渴望著接下來的追獵。

“你變得勇敢得很,突然變得勇敢得很”,他的妻子輕蔑地說,但是她的輕蔑是沒有把握的。她非常害怕一件事情。

麥康伯哈哈大笑,這是非常自然的衷心大笑?!澳阒牢易兞?,”他說?!拔艺娴淖兞??!?/p>

“是不是遲了一點呢?”瑪戈沉痛地說。因為過去多少年來她是盡了最大的努力的,而現在他們倆的關系弄成這個樣子不是一個人的過錯。

“對我來說,一點兒也不遲,”麥康伯說。

瑪戈默不作聲,只把身子朝后靠在座位的角落里。

這段對話在簡潔的表達中內含了兩人應對麥康伯忽然“變勇敢”的心理變化?,敻覃愄叵仁窍胍暂p蔑麥康伯的方式來又一次占得上風,但明顯已經底氣不足。而麥康伯毫不在意的“衷心大笑”則表明瑪格麗特已經完全影響不了他的情緒,此時的他對自己有獨立判斷、能夠主宰自己的行為和立場,不再是瑪格麗特任意揉捏下忍氣吞聲的“膽小鬼”。失去對麥康伯的控制意味著什么,瑪格麗特顯然非常清楚,因為美色本就會衰退,更何況還是不忠的美色,但她已別無他法,只能是“默不作聲”。

麥康伯和瑪格麗特在婚姻中對征服權的爭奪折射的是現代人博弈化的相處狀態。人和人之間疏遠、淡漠,站在自我立場、從自我需要出發審視他人,把他人物化成自己某一種需求的縮影,意欲通過絕對掌控使自我需求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和人之間的和諧蕩然無存,這實際上是在上演著另一種層面的獵殺。

三、對個體內心世界的思考

與自然的對立、與他人的疏遠,個體自我在緊張尖銳中也日益分裂,失去內心的和諧與完整?!白悦鼮橹行暮椭髟椎娜思仁チ俗匀患覉@,又失去了精神家園,成為無家可歸者?!盵3]110人的內心往往破碎不寧,充滿了內在矛盾。這在海明威許多作品中均有表現,尤其是《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表露了海明威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切關注。

1. 瑪格麗特

這部小說發表之后,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就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關于她最后射殺丈夫麥康伯的一槍是謀殺還是誤殺,讀者們各執一詞。小說中對這個人物的內心活動著墨不多,但通過其外在表現卻可以發現其在精神世界和人格上的矛盾性。

瑪格麗特起初出現的時候有情感真誠的一面。她看到丈夫臨陣逃脫、但周邊人仍然佯裝獅子是麥康伯獵殺的,反應是快要哭出來了、肩膀瑟瑟發抖,瑪格麗特接受不了丈夫的怯懦和周邊人的虛偽。她不搭理麥康伯,污辱挖苦他,對丈夫的失望顯露無遺。這個時候的她在威爾遜眼里是個“頂頂好的女人”,因為她有羞恥感,也不遮掩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二十分鐘后,她就顯現出了非常世故理性化的一面。她笑著解釋和接受了丈夫的逃跑,和威爾遜調情,甚至在晚上公然出軌威爾遜,即便麥康伯發現后毫無愧意。

在野牛事件中,瑪格麗特同樣顯現出了兩面性。在男人們熱血沸騰的時候,她非常坦誠地質疑他們開車追獵動物的公平性。麥康伯陡生男子漢氣概,瑪格麗特在理性中仍然企圖掌控局面,失敗之后“沉痛”“默不做聲,只把身子朝后靠在座位的角落里”。這個時候,瑪格麗特的感情和理性都在受到劇烈沖擊,對未來婚姻生活的迷茫加上眼前血腥捕獵現場的強烈刺激讓她在麥康伯遭遇險境時向他身后開槍。這一槍與其說是冷靜的謀殺,倒不如說是瑪格麗特在連續刺激下的失控行為,是其自我人格精神世界崩潰的一種體現。

2. 麥康伯

小說題名為《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暗示著麥康伯在此之前長久的不幸生活。麥康伯正值當年,長相英俊,有錢有美妻,不幸從何而來呢?為了讓讀者得到答案,海明威在小說中讓麥康伯經歷了一個成長變化的過程。起初,他是懦弱的。從聽到獅子吼叫到與獅子相對時的轉身棄逃再到午夜夢回時被獅子嚇醒,表現的都是他的恐懼,害怕而無力面對,亦如他面對瑪格麗特的狀態。從他發現妻子不忠后二人的談話中,讀者隱約可以知道瑪格麗特在十一年的婚姻中并不是第一次出軌而且毫無悔意,麥康伯痛苦憤怒卻完全無計可施,對不忠的瑪格麗特無法舍棄又無可奈何。把獅子事件和瑪格麗特的出軌交織在一起敘述,就充分表明了自然生命力的退化、血性和男子氣概的缺失是造成麥康伯“不幸生活”的根源,即便尊嚴反復受辱,他也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和捍衛。

從這個角度來看麥康伯面對公牛的變化,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小說名中“短促的幸福生活”的含義了。麥康伯在獵殺公牛時出現了和獅子相同的場景,同樣是受傷野獸的隱匿反攻,但這次他不害怕了,無所畏懼地搜尋、面對從灌木叢躍出的野牛不退不避,即便只是射中野牛的犄角迸出碎片和碎末,也仍然是“直挺挺地站著”不停開槍。在那一刻,麥康伯驅除了根植內心的恐懼,以他一直所缺失的“人”的姿態直面對手,在對自我生命力量的體驗中實現了長久以來的精神突圍。這也許正是他的“幸?!彼?,敢于面對并且有所行動。只不過身后槍聲響起,一切都倉促結束,但從這短暫的幸福時刻卻已經充分印證了麥康伯長久以來的自我缺失。

3. 威爾遜

威爾遜在作品中是個有“硬漢”氣質的人物,他參加過戰爭,歷經槍林彈雨看淡生死,性格剛硬。但海明威并沒有簡單地處理成一個正面人物,而是深入展現了他在精神和觀念上的復雜性。

在對待大自然上,威爾遜呈現出了矛盾的態度。從小說的很多描寫中可以看出威爾遜對大自然的親近,他“欣賞著這清晨的露水氣味、碾碎了的蕨薇氣味和在晨霧中顯得黑魆魆的樹干”;他熟悉獅子、野牛等動物們的生活習性,能準確預判獅子和野牛面對獵殺時的反應,并且對此是十分敬慕以至于發自內心地稱贊它們“呱呱叫”。但這種崇拜卻絲毫不會影響到他的冷酷獵殺,比如說他堅持不在車上開槍射殺動物,看似是在進行“平等”的生命較量,但又如瑪格麗特所指責的那樣,卻又理所應當得開車驅趕追捕動物消耗著它們的精力以保證獵殺的成功。從中可見,威爾遜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實則是以保證自我利益為前提的,也正是基于此,他才能沒有任何心理沖突地對動物們進行獵殺。

事實上,在對待人群上,威爾遜洞察人情世故而又冷漠唯我。小說中幾次寫到他的藍眼睛是“神情極冷淡的”“機槍手是沒有表情的”,威爾遜敏銳體察了人性人情,卻不會被此掀起一絲波瀾。所以,瑪格麗特投懷送抱,他能坦然接受;即便麥康伯憤怒不已,他也沒有絲毫愧疚;在麥康伯被瑪格麗特槍殺之后,他也還是不驚不訝。

從以上可知,威爾遜在小說中并不是海明威理想人格的化身,他體現出來的是現代人的純粹自我化狀態,以自我立場為中心面對大自然和人群。威爾遜與瑪格麗特、麥康伯雖然個性不同,但卻又和這兩個人物一起,共同展現出了現代人自我精神生態的失衡與和諧人格的缺失。

四、結語

小說結局往往是作家觀念的集中體現。即便海明威在小說敘述中并沒有明確瑪格麗特是否有意謀殺,但麥康伯的死卻已充分表明了人類重新擁有生命勇氣和力量的失敗,海明威似乎以此中斷了人類重新獲得自我,復歸自然的努力。這樣一來,整部小說也就在“死亡”中強化了對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人類精神生態的多重思考,而最后悲劇性的結局也更加促人深思該如何實現人在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和諧生存。

綜上所述,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雖然篇幅短小,但卻體現出了多層次的豐富的生態主義思想內涵。作品以對人和大自然的關系進行的思考為顯,內在隱含了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人自身內心世界的深層挖掘。在簡約敘事中彰顯豐富意義空間是這部小說的藝術魅力所在,也正是海明威創作形成其獨特藝術個性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歡
野牛威爾遜瑪格麗特
逃家小兔
美洲野牛當寵物
雙面威爾遜
威爾遜視角下的劫后南京棲霞山——兼論辛德貝格與“威爾遜棲霞山之行”
小學生學習指導(小軍迷聯盟)(2018年10期)2018-10-12
瑪格麗特拒絕給費雯·麗簽名贈書
兩頭野牛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
野牛驚魂
威爾遜的演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