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走月亮》中窺探“美”的意蘊

2023-01-24 11:41于會婷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阿媽情結散文

◎于會婷

《走月亮》是兒童作家吳然的代表作,本文是一篇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篇寫景敘事小散文,全文充盈著“美”的要素,如詩似畫,具有夢幻般的色彩,深受廣大兒童群體的喜愛。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觀察細膩,以“我”與阿媽在月光下行走,邊走邊對所見景色進行深情的描繪,表現了“我”對童年的回憶與懷念,具有濃濃的童真和童趣?!白咴铝痢笔俏覈颇系貐^的民間俗語,指的就是在夜晚有月亮的地方散步、行走、賞玩,具有獨特的地域風味和民族情調。

一、擦亮語言:唯美的語言塑造

散文也叫“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散文語言的美麗,華麗的辭藻和多元修辭手法的應用,讓該文學類型獨具光環,生發出獨特的魅力。與其它散文體裁相比,兒童散文更具有特點,語言要貼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并且要力求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吸引廣大兒童的關注和喜歡,所以兒童散文的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童作家吳然深諳兒童散文語言之道,在《走月亮》一文中,發揮出自己獨特的語言優勢,采用多元的創作手法,精心煉字,活潑中夾雜著樸實,唯美中蘊含自然,充滿了童真與童趣,成為兒童散文語言應用的典范。

大量擬人手法的應用讓文章更加生動活潑,充滿韻味?!白咴铝痢北旧砭褪且环N擬人,月亮是沒有生命的,更不會行走,這里云南人賦予了月亮人格化的內涵,賦予了它鮮活的生命,帶給兒童和廣大讀者新奇之感,讓他們有了想要繼續讀下去的興趣。散文開篇就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一個“淘洗”與后文月亮的“明亮”與“柔和”相互照應,更加富有趣味性?!疤韵础笔且粋€動詞,我們一般用來形容蔬菜和米,但是把月亮比作是“淘洗”過的,十分具有新意,吸引兒童的眼球。月亮被“淘洗”以后,洗去了污濁,變得更加明亮和透徹,月光也變得更加的柔和,照亮了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照亮了整個人間,此時,月亮成為了美好和純潔的化身。作者將生活中的經驗融入到文章的語言創作之中,想象奇特,手法新穎,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意境效果,傳達出作者對月亮的喜愛與贊美。[1]

這種技巧在該文中隨處可見,“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這里“抱”字應用的十分的精妙。云南地區獨特的地勢和地形讓它呈現出一種低洼不平的特點,加之溪水中鋪滿了各種鵝卵石,鵝卵石的體積較大,它們通常表面凹凸不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溪水不斷的打破與腐蝕,這些凹凸不平就形成了一個個的小水塘,月亮倒映其中,就像鵝卵石“抱”著月亮一樣,具有一種十分神奇的視覺效果。

另外,從詩性的角度來看,這種比喻還具有象征性意蘊,鵝卵石“抱”著月亮,讓人聯想起小時候媽媽抱著我們的場景,讓人們想起母親溫暖的懷抱,產生移情與共鳴。文中除了寫月亮有關的內容以外還寫到了泉水,“溝水汩汩,很滿意的響著”,這里“很滿意”也是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后文接著就給出了答案,因為在它的旁邊就是它澆灌過的稻田。因為付出,所以快樂;因為奉獻,所以滿意,這里對“水”這種事物進行了贊美,因為水是萬物之源,是人們和所有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保障,沒有水就不會有我們人類甚至不會有所有的生物。家鄉的水滋養著家鄉的人民,在月光的照耀下,安靜的流淌,一幅絕美的畫面映入讀者的眼簾。

在“我”是一個兒童的情況下,以兒童的視角來審視生活,似乎每一件事物都具有了生命,風景與人情巧妙結合在一起,帶來獨特的“美”的享受,升華了該文的藝術意蘊。

二、聚焦背景:母親意象的塑造與故鄉情結的展現

想要更好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內蘊,就要做到“知人論世”,因此對創作背景的挖掘與梳理就必不可少,以文本為依托,結合作者的成長和《走月亮》的創作背景來看,母親意象的塑造與故鄉情結的展現生發出一種別樣之美,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一)偉大的母親意象

在散文《走月亮》中作者吳然用濃墨的筆墨渲染和刻畫“阿媽”這一意象,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恩與懷念,帶給我們無數的感動。這里,想要更好理解“母親”這一意象以及作者對母親的獨特情感,還需要挖掘作者的童年和人生經歷,感受他不幸的童年和母親偉大的呵護。作者出生并成長于滇東北的烏蒙山區,作為貧困的地區之一,作者從小就和家人一起從事各種生產勞作,飽嘗生活的艱辛,在這種苦難的日子中,是母親用她無私的愛一次次感染作者,帶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讓他從小在充滿母愛的氛圍中成長,直到很久以后,作者依然無法忘記母親眼含熱淚為他受傷的雙腳挑除根刺的場景,這些成為他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塑造出偉大的“母親”意象。

在《走月亮》中,作者利用深情的文字寫到了和母親一起“走月亮”的不同場景,十分具有畫面感。根據文中的內容可知,作者一共描述了四次和自己的母親一起“走月亮”的場景,每一次都非常的溫馨和唯美,展現出母子情深,也極力渲染了母親這一意象,留給作者童年無數美好的回憶,展現出作者對母親的感恩與懷念。誠然,作者吳然童年的底色是苦難的,但是母親的形象是溫暖和偉大的,在《走月亮》中,作者反復提及“我和阿媽走月亮”,讓我們腦補出一幅溫馨、溫暖、充滿愛的畫面,感受母親的偉大與慈愛,感受到人性之美。

(二)無言的故鄉情結

除了對母親意象深情的刻畫與塑造以外,作者吳然還展現出濃郁的故鄉情結,展現出他對家園故土的愛戀與贊美。作者雖然出生并成長于困難的山村,但是家鄉優美的景色和淳樸的民風一直感染著作者,讓他即使離開故鄉多年以后依然難以忘懷,時常懷念。在《走月亮》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溪水、河流、山川、草木、鮮花、彩虹……在這幅絕美的畫中,作者與阿媽一起走月亮,一大一小,一老一少,他們手牽著手,一邊欣賞美景月色,一邊走回幸福的小家,如此充滿畫面感的場景,正是作者濃厚故鄉情結的有力彰顯。

“月是故鄉明”,作者對故鄉月亮的懷念與刻畫,就是對故鄉本身的懷念與贊美。這種故鄉情結是我們傳統文人的精神的傳承與延續,從屈原到杜甫,從唐詩到宋詞,故鄉成為傳統文人心中永遠解不開的“愁”。近現代詩人余光中更是將這種故鄉情結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讓我們對故鄉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作者繼承傳統文人的故鄉情結,用詩話和散文化的語言將故鄉的美景與獨特的民俗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讓我們感受到文字背后對故鄉的濃濃眷戀與懷念之情。

三、賞讀文本:獨特的散文之美構建

作為一篇兒童散文,《走月亮》文字唯美,意境淡雅,講述了“我”小時候和“阿媽”一起“走月亮”的所見所感,因此對于文本的賞讀可以更好發現本文之美,獲得更多心靈的滋養。

(一)自然與愛的意境之美

該散文作者使用唯美的文字構設出一種詩意之美。詩歌講究“情以物興,物以情觀”,《走月亮》就是對這種詩意的生動體現,拓展了作品的文學品格,達到了一種詩意和審美的雙重價值,在該散文中作者展現了對自然的極致的愛,體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況味。[2]在《走月亮》中,作者描繪了一幅絕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圖,作者與母親一起融入到月光中,融入到溪水中,融入到稻田、鮮花、綠草之中,展現出一種和諧與自然的境界之美。

除了這種自然之美以外,散文中還塑造了母愛之美。母親是文章中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通過母親對“我”的關愛展現母愛的純潔與偉大?!鞍寽嘏氖掷?,我嗅著阿媽身上的氣息”構成一幅“子孝母慈”的親子圖,展現出動人的親子之愛,更難得可貴的是,“當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由此進一步升華了意境內涵,將自己與母親的關系比作月亮和星星的關系,一個“牽”字生動形象傳達出母親對自己的所有的愛,讓人產生強烈的移情和共鳴。

(二)婉轉音律與多元色彩的音畫之美

作為一篇散文,優美的音律和畫面塑造必不可少,散文之美不僅在語言的唯美和情感的真實,更在于素材挑選與組合而成的音律之美和畫面之美。散文語言具有婉轉悠揚的特點,比如文中“月亮那樣的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呈現出一種詩性的語言特點,朗朗上口,充滿韻律的質感,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隨處可見,比如“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 ;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作者利用重復的手法,讓類似的句子不斷復現,錯落有致,形成一曲婉轉悠揚的旋律,節奏變幻交織,呈現出強烈的詩情。[3]

不僅如此,在這篇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地域民風的散文中,多元色彩的應用讓文章更具有畫面感,具有一種淳樸天然的質感。作者采用了中國畫的技法和用色習慣,營造出一幅美妙的山村田園畫卷。作者將豐富的色彩與捕捉到的光影進行組合,增添了散文的繪畫之美。作者把生活中常見的色彩融入其中,比如“灰色的鵝卵石”“銀光”“紫葡萄”“火把梨”“銀毯”等構成一個色彩絢麗的世界,極具有視覺挑戰意味,除了這些豐富的色彩應用以外,他還賦予了這些內容以動態,增強畫面的質感,比如“細細的流水”“流著花香”“走過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這些美妙的意象是對真實生活的生動還原,并且利用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帶給我們一種如夢似幻的視覺呈現,更加吸引兒童的閱讀興趣。

面對如此美妙的意象和意境,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與蜿蜒的下路和曲折的流水形成一種內在的契合,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對母親的感恩與懷念,達到了一種心靈的詩意棲居。

四、厚實人文:走進云南地區獨特的人文世界

《走月亮》一文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作者一場心靈的自我回歸與綻放,通過作者的回憶,講述了兒時與阿媽一起“走月亮”的美景趣事,是作者一場尋找童年的奇異之旅,潛藏著作者的內心深處,文章以想象為主,關照現實,帶領我們大家走進云南地區獨特的人文世界,感受我國文化的豐富與多樣,可以進一步增強讀者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榮譽感。

真切的自然崇拜。優美無私的大自然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云南人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家園,對大自然的感恩與回報是云南地區人們的普遍精神信仰,因此在《走月亮》中首先體現出對大自然真切的崇拜與感恩。作者流露出對山水、月色、花鳥的喜愛與依戀,其本質就是對大自然的崇拜,達到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狀態。另外,“走月亮”本身是云南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之一,歷史悠久,展現了少數民族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蘊,體現了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中自然崇拜的民俗之美。

深厚的地域情感。除了展現對大自然的感恩與崇拜,“走月亮”的形式還體現出云南地區深厚的地域情感。從自然地理層面來看,云南地區地形地勢獨特,很多當地的少數民族居住在高山、河谷、半山腰等地方,但是各個民族之間又保持親密的來往,于是就形成了一種縱向獨立而橫向交互的民族聚居的特點。[4]很多民族重視情感,會經常的走動,于是就有了“走月亮”這樣的情感交流方式,展現出當地至真至純的人性之美,同時也是作者文學創作了的重要來源之一,即使走的再遠,也要?;貋砜纯?,漸漸的濃縮為一種地域情感和故鄉情結。

集體意識的展現。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讓云南地區的人民形成一種重情感、重倫理、重親情的觀念,因此“家”的文化是云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從散文中,“我與阿媽”的母子情深,到“我”與“阿媽”期盼父親團聚中可以窺探一二,這也是一種集體意識的重要展現,展現了云南地區人們渴望家庭團聚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具有獨特地域情懷和文化底蘊。

兒童散文《走月亮》真實回憶了“我”與“阿媽”在故鄉夜晚“走月亮”的場景,記錄了“我”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語言唯美動人,意象豐富,意境悠遠,畫面感強烈,十分適合兒童閱讀與學習,能夠帶給我們一種詩意的美好與心靈的棲居,潤養我們的心靈與素養。解析《走月亮》的文字,我們可以更好感受文字之美背后的人性之美和文化之美,感受隱藏其中偉大的母親意象和作者的故鄉情結,并透視和折射出云南地區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底蘊,感受作者詩意唯美的兒童世界,感受人性的溫暖與美好。

猜你喜歡
阿媽情結散文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阿媽的草原
漸漸淡出那兒時的情結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媽的歌謠
告別“GDP情結”
難舍難分的情結
漸漸淡出那兒時的情結
阿媽 阿爸 嘎灑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