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探究

2023-02-02 02:22施冬梅
鎮江高專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崗課賽證課賽軟件技術

施冬梅

(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江蘇 蘇州 215200)

2021年,孫春蘭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1]?!皪徴n賽證”融通指企業工作崗位、課程體系、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皪徴n賽證”融通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軟件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層出不窮,市場熱點維持時間短。部分高職軟件專業課程體系多是依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的模式,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未能適應新產業形態變化,精準對接企業崗位,設置融合性課程,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3]。部分高職院校受限于實訓條件和教師企業實踐能力,實訓教學未與企業接軌,實訓項目未涵蓋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4]。

1 建設基本路徑

1.1 校企共同把關,強化標準引領

成立企業專家、學校專業負責人及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定期調研企業的用人需求,明確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崗位工作任務。組織召開校內評審會及研討會,分解、細化崗位工作內容,梳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遵循“夠用、實用”的原則,以崗位為邏輯主線,依據工作項目確定核心課程,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確定課程開設學期及課時。按照教育部發布的專業教學標準、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等要求,強調學習能力、信息素養、職業能力、工匠精神和勞動態度[5]。

1.2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模式創新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發“崗課賽證”融通教材,建設精品在線課程。鼓勵教師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微課堂、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實踐課程教學,讓學生體驗企業真實工作場景,提高就業創業能力[6-7]。

1.3 完善工作機制,健全保障體系

學校應明確“崗課賽證”融通課程建設主體責任,構建“院校統籌、部門協調、院系負責、全員參與”育人格局,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成立產業學院、大師工作室,升級改建實驗實訓室、實訓基地、創新基地,選派骨干教師到企業實踐。校企共同制訂過程化、多元化評價體系,強調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8]。

2 實踐

2.1 重構課程體系,實現“崗課賽證”融通

遵循“以崗設課、以證定課、以賽促課”原則,校企共同研究課程體系,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德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大賽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以契合產業需求。軟件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軟件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課程體系

1) 以崗而定。軟件技術專業主要就業崗位有前端開發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典型工作任務有軟件界面設計、Web前端開發、移動UI開發、數據庫設計與實施、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基于框架的程序設計、動態網站開發、程序測試與安裝、網站性能測試、數據爬取、數據分析及可視化等,根據崗位提煉核心能力要求,設置專業課程。

2) 以證而定。軟件技術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Web前端設計師、網頁設計師、軟件工程師、軟件評測師、移動開發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對接的核心課程如表1所示。按照學生認知規律、知識連貫性,融入專業標準,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表1 軟件技術專業“課證”“課賽”融合分析表

3) 以賽而定。職業技能大賽引入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全面考查學生綜合實操能力,注重職業性和規范性。軟件技術專業的職業技能大賽有3類,即軟件測試、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對接的核心課程如表1所示。根據技能大賽的評分比例設置對應的核心課程課時。如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系統文檔模塊為5分、程序排查模塊為10分、功能編碼模塊為80分、創意設計模塊為5分,因此,增加Android基礎開發、Android高級開發課程的課時,以提高學生功能代碼編寫能力。遵循“課賽”融合原則,變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的賽題“地圖導航”“生活助手”為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2 校企共建工作室、產業學院,助力人才培養

依托華為ICT學院等實踐教學基地,打造高水平產教融合平臺,如圖2所示,創新“1+N”(1個課堂+N個工作室及產業學院)教學組織形式,以工作室、產業學院為載體,校企合作,共同實施技能大賽訓練、創新項目孵化、現代學徒制試點、課程資源開發、“1+X”證書制度試點,創新產教融合模式。

圖2 人才培養體系圖

2.3 聚焦學習成果、德技并修,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著眼于學生的能力性、社會性增長,新增聚焦學習成果的增值評價,涵蓋技能大賽獲獎、創新創業大賽獲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括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替代結課考試、技能大賽成果轉換為課程學分等。強調德技并修,制訂價值考核評價標準,立體考查學生價值目標達成度,關注學生全方位高素質發展?;诖髷祿嫿蓽y量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以培養目標達成度檢驗成效,根據反饋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如圖3所示。

圖3 基于大數據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2.4 推進“三教”改革,服務人才培養

如圖4所示,系統推進“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服務人才培養。

圖4 系統推進“三教”改革

在中國大學MOOC及智慧職教平臺建設在線開放核心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發項目化教材、活頁式講義和工作手冊,及時補充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以解構重建為手段,基于職業工作過程建設模塊化課程,以行動導向重構項目化、任務化教學內容。

2.5 深化產教融合,保障“崗課賽證”課程實施

高職院校應依托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深化產教融合,融入優秀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模擬企業生產過程,浸透規范操作、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人才。

3 結束語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要根據相關政策法規、區域經濟發展、市場需求、專業建設、師資等動態調整、優化,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共建工作室、產業學院,聚焦學習成果,強調德技并修,優化考核評價體系,系統推進“三教”改革,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歡
崗課賽證課賽軟件技術
應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及成效——基于“崗課賽證+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討
“崗課賽證”融通的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集合式EPC總承包項目管理軟件技術的應用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重構實踐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課賽”融通課程改革研究
高職英語“課賽”結合中的教學映射
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賽”有效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長三角地區需求的軟件技術人才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