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G20其他國家農產品貿易前景
——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研究

2023-02-03 00:22湛一曼李旻晶
唐山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對華前景競爭力

湛一曼,李旻晶

(武漢輕工大學 a.管理學院,b.經濟學院,武漢 430048)

一、引言

在“逆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背景下,國際農產品產業鏈及供應鏈出現松動和分離。因此需要加快新發展格局建設,其關鍵在于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需要從依賴外供逐漸向挖掘內需轉移,以創造更多發展條件。從國內需求環境來看,中國所擁有的消費市場極具潛力,在經濟形勢穩中向好的前提下,國內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對農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國際需求環境看,在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上,自由貿易區建設成為越來越多國家降低貿易成本的選擇,并逐漸形成新的貿易投資規則與國際經濟秩序。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循環”為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模式,勢必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產生深遠影響。

國內學者對于農產品貿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組織)的貿易特征及影響因素上。佟光霽等[1]、陳儉等[2]分別就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的貿易前景進行了探討,發現中國對俄羅斯與中亞出口農產品的競爭力有下降趨勢,比較優勢呈現明顯的二元結構,即出口的農產品集中在具有低附加值、低技術水平的產品上?!耙粠б宦贰背h提出后,它為中國農產品貿易前景帶來怎樣的影響成為學術界研究的課題。孟萍莉[3]認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農產品合作,但由于出口的農產品在結構與區域分布上存在失衡,中國因此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地位。王璐等[4]、詹淼華[5]、魏素豪[6]、蘇昕等[7]使用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發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網絡密度正在增加,且中國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關系網絡中的重要板塊。中美經貿關系出現波動后,中美兩個重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系將如何影響中國農產品貿易前景逐漸成為學者們討論的熱點話題。孫東升等[8]、周曙東等[9]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給中國農產品進口造成了一定影響,其中大豆與肉類等進口總額下降明顯,導致進口價格上漲。張紅俠[10]、宋海英等[11]、劉璐等[12]經研究發現,中美貿易摩擦會增加中國與俄羅斯、拉美國家、印度的農業貿易潛力,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加強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合作。

關于國家間貿易前景的分析方法,很多學者選擇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對雙方農產品貿易額及貿易結構進行研究。鄭國富[13]、馬洪濤[14]通過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國農產品貿易額、進出口變化幅度,中國對周邊國家農產品出口的貿易總量、地區分布、國別結構、產品結構。更多的學者則是選擇定量分析的方法,一種是通過指數計算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組織)的農產品貿易現狀進行分析。如張弛等[15]、林清泉等[16]使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強度指數、貿易補償指數分析了中國對俄羅斯、RCEP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發現中國與俄羅斯、RCEP其他國家農產品互補性較強,但貿易強度不均衡,雙邊貿易潛力巨大。另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是利用引力模型對國家間農產品貿易效率進行實證分析。馬惠蘭等[17]使用傳統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國新疆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農產品貿易潛力,發現影響雙方貿易潛力的主要因素有兩國的人口、人均GDP、距離等。在傳統引力模型基礎上單獨處理貿易非效率項,建立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不僅可以解決貿易阻力問題,還可以計算出貿易阻力值。夏文豪等[18]使用該模型從中國農產品出口角度測度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貿易效率,發現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貿易效率呈遞減趨勢??傮w而言,利用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的結果相較于指數分析更具說服力。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中學者們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組織)的農產品貿易前景的討論大多以出口為視角,以進口為視角的研究相對不足。在貿易前景研究方法中,多以單一的引力模型分析或指數分析為手段,缺乏綜合運用兩種方法的交叉研究。此外,在把中國作為貿易對象的眾多國際經濟組織中,關于G20中其他國家與中國農產品貿易前景的研究少之又少。G20包括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等眾多農業強國或農業大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其他成員國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前景具有極高的代表性和研究價值。因此,本文以G20為例,立足國際視角,側重于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綜合運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對中國與G20其他國家農產品貿易空間和貿易競爭優勢進行交叉分析,并通過波士頓四象矩陣法對貿易前景進行探討。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1-2020年G20成員國中除中國外的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總額作為主要數據,數據來源于聯合國商品貿易委員會統計數據庫(UN Comtrade)(按照HS分類方法進行歸類,01-24為農產品)。20國的人口總量與國民生產總值來源于世界銀行(World Bank)WDI數據庫。地理距離來源于法國國際經濟信息研究中心(CEPII)。為提高數據運算效率、減少失誤,本文運用隨機前沿分析軟件Frontier4.1進行貿易效率測度,運用計量統計軟件SPSS22.0進行回歸分析。

(二)研究設計

農產品貿易前景是指農產品的未來發展趨勢,受貿易空間與貿易競爭力的共同影響。本文首先通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計算貿易效率,并在此基礎上評估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的貿易空間,然后通過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測度19國農產品的競爭力,最后以貿易競爭優勢指數為橫坐標、貿易空間為縱坐標構建波士頓四象矩陣用以分析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

1.貿易效率測度方法

以傳統引力模型為基礎,將貿易擬合值作為貿易潛力,將雙邊實際貿易量與貿易潛力的比重作為貿易效率[19]。為避免在經濟應用中各因素存在幾何形式的影響關系,一般取其對數形式,如此引力模型的常用形式轉化為:

lnFij=lnf(xij,α)+εij。

(1)

式中,Fij為實際貿易值,i為農產品進口國,j為農產品出口國,xij代表影響進口國i對出口國j貿易量的主要因素,α為待估計參數,εij為隨機誤差項。

在引力模型的基礎上,單獨處理貿易非效率項,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應運而生[20]。其形式為:

lnFij=lnf(xij,α)+vij-uij。

(2)

(3)

TSij=1-TEij。

(4)

2.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測度方法

學術界大多通過兩種方法以國際貿易的角度衡量農產品競爭力,一種是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tive Advantage Index,RCA),這種指數只考慮了出口而沒有從綜合角度考慮進口對農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另一種是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rade Competitive Index,TC),它綜合考慮了進口與出口情況,總體上更能客觀反映出計算對象的結構優勢,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農產品競爭優勢的常用方法[21],其公式為:

TCik=(Xik-Mik)/(Xik+Mik)。

(5)

式中,Xik為i國k產品的出口總額,Mik為i國k產品的進口總額。分子為進出口的差額,分母為進出口的總額。TC的值域為[-1,1],其中以0為臨界點,在(0,1]之間,隨著指標數值上升該產品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在[-1,0)之間,隨著指標數值下降,產品競爭劣勢增強。

3.貿易前景交叉分析方法

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理論認為市場引力與企業實力決定產品結構,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品的發展前景被分為明星類、瘦狗類、問題類、金牛類四種不同類型。該理論在分析農產品國際貿易前景上同樣適用。本文參考波士頓矩陣,以農產品競爭優勢指數為橫坐標、貿易空間為縱坐標建立坐標軸,對某國農產品的競爭力與貿易空間進行二維交叉分析,如圖1所示。橫軸以0為分界點,在[-1,1]間取值,縱軸以0.5為分界點,在[0,1]間取值,將整個二維坐標分為四個區間。當0

圖1 貿易前景波士頓矩陣四象圖

依據產品周期理論可知,產品需要經歷從萌芽到成熟再到衰退的周期[22]。由于貿易空間具有“縮減易、擴大難”的特征,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大小會因外生變量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其貿易前景具有運動性。農產品貿易前景處于“可期”區的國家,如果能夠通過技術、政策手段提高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使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則貿易前景將會上升至“光明”區;若在貿易空間逐步萎縮后仍無法提高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則很可能會下降為“暗淡”區。處于前景“光明”區的國家,隨著貿易空間的釋放,將逐步進入前景“瓶頸”區。處于“瓶頸”區的國家,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水平,將會滑落至貿易前景“暗淡”區?!鞍档眳^的國家處于劣勢地位,貿易機會少、水平低,需要通過科技研發、產品創新等方式提高產品競爭力,以改善貿易前景,重新回到貿易周期循環中。

三、農產品貿易前景分析

(一)貿易效率測度

使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測度貿易效率,以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和地理距離等因素為核心變量代入式(2),其他人為因素均在貿易非效率項,得到以下公式:

lnFijt=α0+α1lnGDPit+α2lnGDPjt+α3lnPOPit+α4lnPOPjt+α5lnDISTij+vijt-uijt。

(6)

式中,Fijt表示第t期j國對中國i的農產品出口總量,GDPit和GDPjt分別表示第t期中國i和貿易伙伴國j的國內生產總值,POPit和POPjt分別表示第t期中國i和貿易伙伴國j的人口規模,DISTij表示中國i和貿易伙伴國j的地理距離,主要測度標準為北京至j國首都的航線距離,vijt和uijt分別是服從正態分布的隨機干擾項和服從半正態分布的阻礙雙邊貿易的貿易非效率項,兩者相互獨立[23]。

本文通過似然比檢驗方法判斷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與時變模型的適用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模型檢驗結果拒絕了“不存在貿易非效率項”和“貿易非效率項不變化”的原假設,因此應選取時變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進行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模型適用性檢驗結果

在檢驗模型適用性的前提下,本文對2011-2020年19國對中國出口農產品的貿易總額及相關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回歸方程如式(7)所示:

lnFijt=-507.669-0.811lnGDPit+0.153lnGDPjt+23.725lnPOPit+0.390lnPOPjt+0.857lnDISTij+vijt-uijt。

(7)

根據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發現:19國經濟規模的大小對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水平的影響并不明顯,但中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對19國的農產品的出口產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即中國自身農產品供給能力的增強將減少對其他國家農產品的需求。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將會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為19國農產品出口帶來更大機遇。19國人口總量的增長雖然會擴大農產品的供給,但同時也會搶占部分出口資源,因此擴大國內農產品消費市場對農產品出口的推動作用有限。一般情況下,地理距離與農產品貿易額呈現負相關關系,而表2結果卻顯示地理距離與貿易額呈現正相關且通過了顯著性測試,這可能是因為農產品附加值低且國際貿易單批運量較大,其主要運輸方式為陸運或海運,所以以航線長度為標準的距離不具代表性;農產品的天然屬性及對其的剛性需求使它可替代性較低,隨著“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建設完成,中國與亞歐大陸的基礎貿易設施日漸完善,距離對貿易的負面作用將逐漸被削弱[24]。

表2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估計結果

由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可以得出2011年與2020年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的貿易效率估計值及10年間貿易效率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貿易效率估計值越大,貿易效率越高,所對應的貿易空間則越小。變化率均為正值,說明貿易效率不斷增加,貿易空間縮小。

表3 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效率估計值及變化情況

根據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效率測度結果可知,2011-2020年,國家間貿易阻力減小,因此19國對中國的出口農產品貿易效率均實現正增長。從絕對的貿易效率增長量來看,貿易效率增長0.1及以上的國家分別為俄羅斯、阿根廷、法國、歐盟、日本及德國。雖然沙特阿拉伯的農產品貿易效率過低,幾近于零,但仍實現了從0.000 4到0.002 8的增長,增長率居首位。2020年的土耳其、墨西哥、南非、英國、印度較2011年貿易效率增長一倍以上,增長幅度較大。由于貿易效率基數較大,增長空間受限,貿易效率增長值大的國家并非增加幅度最大的國家;反之,雖然一些國家增長值較小,但由于貿易效率基數較低,增長空間卻很大。

從2020年的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效率排名來看,排名前五位的巴西、印度尼西亞、韓國、澳大利亞、美國貿易效率分別為0.92,0.86,0.84,0.84,0.82,均達0.8以上;排名后五位的英國、南非、墨西哥、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的貿易效率分別為0.09,0.07,0.03,0.03,0.002 8,均在0.1以下,19個國家貿易效率水平差距相對懸殊,這意味著貿易空間差異較大。

(二)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測度

根據式(5)以及2011年與2020年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數據整理得出這兩年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及2020年較2011年指數變化情況,如表4所示。農產品競爭優勢指數能夠更加科學地反映研究對象的結構優勢,競爭優勢指數越大,農產品競爭力越強,反之,農產品競爭力越弱。變化率為正表示競爭優勢指數上升,變化率為負表示競爭優勢指數下降。

表4 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及變化情況

從19國對華農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各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雖差異較大,但整體競爭水平偏高,同時也可以反映出19國對華農產品貿易往來密切,G20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2020年,農產品競爭力比較高的是阿根廷、巴西兩個農業大國,競爭優勢指數分別為0.99,0.98;競爭力比較低的國家有墨西哥、土耳其、韓國、英國、日本、沙特阿拉伯,競爭優勢指數分別為-0.02,-0.54,-0.60,-0.70,-0.77,-0.79;競爭優勢指數為正的國家有13個,競爭優勢指數為負的國家有6個。雖然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的競爭力差異較大,但大部分國家仍舊具有較高的農產品競爭水平。

除英國、土耳其、巴西外,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均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歐盟與俄羅斯。歐盟農產品產量高、種類豐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歐盟貿易合作不斷加強。隨著2011年中歐班列的開通,歐盟在2012年首次實現對華農產品貿易順差,并不斷擴大貿易順差優勢。俄羅斯競爭優勢指數上漲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中國為促進與俄羅斯雙邊貿易發展,提升了對俄羅斯的市場開放程度;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市場巨大的需求量,俄羅斯對中國市場潛力持樂觀態度并積極拓展中國市場。

(三)貿易前景交叉分析

在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效率估計值基礎上,由式(4)進一步得出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空間。通過表4數據,將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空間、競爭優勢指數作交叉分析,貿易前景被分為“可期”區、“光明”區、“瓶頸”區與“暗淡”區四個不同區間,如表5所示。

表5 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

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以“可期”與“光明”為主,貿易前景整體良好。

四、結論分析

從2020年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結果來看,貿易前景“光明”的國家有阿根廷、法國、印度、歐盟、俄羅斯、南非、德國、意大利。其中,阿根廷、印度、俄羅斯、南非均為農業大國,農產品產量高、品種多元,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以及中歐貿易合作的加強,歐盟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在10年間上升了3.49倍,競爭力不斷提升,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空間已經到達0.5的臨界值,有進入“瓶頸”區的風險。貿易前景“可期”的國家有英國、日本、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土耳其,這些國家對華貿易空間充足,但其農產品缺乏競爭力。其中沙特阿拉伯國內生產成本高昂,農產品供給匱乏,大量依賴進口,是19個國家中對華出口農產品總額最小的國家,占比在0.03%左右,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動物類農產品上。前景“可期”的國家若想進入“光明”區,需要提高農產品貿易競爭力,如創新農產品技術、完善雙邊貿易基礎設施、創造更完善的貿易條件等。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農產品競爭力強大,2020年對華出口農產品總額均位居前列,但隨著貿易空間的逐步萎縮,貿易前景已經進入“瓶頸”區。韓國是唯一一個貿易前景“暗淡”的國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韓國農產品自給率不足,多依賴進口,所以農產品貿易競爭力較弱,加上貿易空間狹小等原因,其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暗淡”。

比較2020年與2019年19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變化情況來看,主要變化發生在“可期”區與“光明”區,“瓶頸”區和“暗淡”區的國家沒有發生變化。由“可期”區過渡到“光明”區的國家有俄羅斯、歐盟、德國、南非與意大利。其中,歐盟、俄羅斯、德國、意大利貿易前景的轉變得益于“一帶一路”的建設,雙邊貿易設施的完善極大地提高了沿線各國的農產品競爭力。南非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加上近幾年南非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產品優勢增加,極大提高了其農產品競爭水平,從而推動南非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由“可期”區向“光明”區轉變。

綜上所述,歐洲國家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最好,同時位于“光明”區的還有阿根廷、印度、南非。從2020年貿易前景來看,19個國家中歐洲國家有7個,其中有5個國家貿易前景“光明”,2個國家貿易前景“可期”,4個國家貿易前景由2011年的“可期”轉變為“光明”,這表明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將繼續與以歐盟和俄羅斯為主的歐洲國家保持重要的貿易伙伴關系。位于“可期”區的國家貿易空間充足,應當努力提升自身農產品競爭力,向“光明”區過渡。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由于貿易空間萎縮已經進入前景“瓶頸”區,若農產品競爭力變弱,將進一步滑向“暗淡”區。在19個國家中只有韓國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暗淡”,因貿易空間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它要想改善貿易前景應將重點放在提升農產品競爭力上,還應另外發掘具有創新性與競爭力的農產品,以便重新回到貿易前景的周期循環中,否則將長期處于不利地位。

五、對策建議

(一)科學開拓貿易市場,發展優質貿易伙伴

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實證結論可知,中國與G20其他國家農產品貿易前景差異較大,這表明在農產品貿易過程中,中國應當根據不同國家對華貿易前景科學開拓貿易市場,發展優質貿易伙伴,提高國際貿易的質量與效率,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循環中。一是要重視市場細分,既要針對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運輸條件等制定不同的定價策略與進口規劃,也要針對植物類、動物類、食品加工類等不同種類的農產品進行分類管理;二是要根據不同貿易伙伴經濟發展情況制定針對性政策,如對阿根廷、印度等農業大國,應當擴大合作,利用其充足的農產品資源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對沙特阿拉伯、韓國等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優勢不大、空間較小的國家,應當開拓其他行業領域的合作,嘗試向其出口中國的優勢農產品;三是要放眼世界,開拓更多農產品貿易市場,根據G20其他國家對華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分析結果可知,高附加值的農業制成品將更具競爭優勢,中國應當創新農產品技術,通過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采取進出口相結合的貿易方式

中國人口規模、地理位置以及經濟運行情況對農產品貿易效率具有顯著影響。雖然中國國內市場廣闊,農產品生產能力相對充足,但也存在人均資源占有量以及人均農產品生產量低的劣勢。只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由于貿易空間不可逆,中國若想改善農產品貿易前景,需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科學研判目標國家的市場規模、運輸距離、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等因素,抓住中國比較優勢帶來的機遇。同時,正視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現狀,中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但同時也是農產品需求大國,在2020年中國對G20其他大部分國家農產品貿易存在逆差。國際經濟交流無法避免,因此無需一味追求順差。中國應當在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安全的前提下,系統規劃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使中國農產品貿易結構更加科學。

(三)推動區域經濟協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由實證結論可知,G20其他國家中,對中國出口農產品貿易前景“可期”的國家轉化為“光明”的概率較大??茖W技術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升級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條件保障,中國應當抓住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加強與農產品貿易前景“可期”和前景“光明”國家的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區域經濟協作,進一步推進農產品貿易前景走向“光明”。第一,G20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貿易空間相對較大,歐盟、英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貿易前景“光明”或“可期”,應當抓住與這些歐洲國家的貿易機遇,同時加強與印度等鄰國的協作,拓展合作空間。第二,農產品具有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小、貿易規模大等特點,農產品國際貿易以大宗運輸為主,對交通條件的要求相對較高,中國應當積極推進鐵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彌補地理距離所帶來的貿易劣勢,為農產品貿易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第三,深入分析農產品貿易前景“暗淡”國家貿易狀態不佳的原因,韓國作為G20中重要的經濟體,又與中國相鄰,但與中國農產品貿易前景“暗淡”,主要原因可能是韓國農業基礎薄弱,經濟集中度較高,發展不平衡,對此中國應當抓住自身優勢,拓展與韓國在其他行業的合作空間。

(四)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敵視中國,一方面在世界上散布“中國威脅論”,擠壓中國對外貿易的空間,另一方面聯合其他國家人為制造貿易壁壘,抵制經濟全球化,阻止中國商品進出口。農產品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是國家糧食安全與經濟安全的重中之重,而貿易保護主義給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帶來沖擊。從中國與G20其他國家農產品貿易前景來看,雖然穩中向好,但是為了維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安全,更加從容應對競爭對手和敵對勢力帶來的威脅,中國仍然需要內外結合,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把握國際貿易規則,提高風險控制能力與風險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國內農產品市場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農產品定價機制,完善最低銷售價格體系,推動國內農產品市場健康發展。充分把握國際重點農產品貿易動向,利用國際展會等有效手段積極宣傳農產品貿易,維持、拓展與前景“光明”國家、前景“可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合作,切實維護國家農產品供給安全,防止農產品貿易領域系統性風險。

猜你喜歡
對華前景競爭力
我國旅游房地產開發前景的探討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離岸央票:需求與前景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日本競爭力
量子糾纏的來歷及應用前景
歐盟對華反傾銷現狀、原因及我國對策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對華和解政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