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創作持續價值與呈現路徑的共存
——以四川美術學院水彩畫系《主題創作》課程為例

2023-02-07 12:56四川美術學院胡永奇
藝術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創作藝術課程

四川美術學院/胡永奇

四川美術學院水彩畫專業自2005 年開始《主題創作》課程教學,此時尚未有其他院校開設專門的主題創作課程,課程的獨一性為課程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缺乏成熟的參考和可借鑒的資源,長期在自我摸索中改進并完善教學內容和形式?!吨黝}創作》教學改革經歷了三個階段:2005—2009年,課程初建教學形式和內容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并總結經驗,該階段正值當代藝術熱潮,自由放松的教學氛圍使得《主題創作》課程重視學生個人的創作自由,追求個性化、當代性的表達;2010—2017 年,課程教學趨于成熟,注重更系統化的專業訓練,培養學生創作思維能力,強調繪畫風格、表現形式及個性特征的表達語言;2018—2022 年,立足新時代新要求,重視主題價值,構建主題文化與專業技能的雙重教育。

經過十余年的教學實踐,水彩畫專業的《主題創作》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上經歷多次改革,課程教學的重心從專注于繪畫創作技能訓練轉向美學與精神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雙重訓練并舉,在課程教學的不斷推進中充分發揮主題創作的獨特價值,本文將側重于對課程主題的作用及實施進行討論。

一、主題的感知與分析

《主題創作》有別于其他以創作技能訓練為單一目標的創作類課程,課程通過其“主題”凸顯了獨特的教學價值。課程中主題的價值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主題的文化內涵能夠發揮其寶貴的育人價值。教學中當學生在研究主題內容時,主題思想、文化、精神等內容已然在其腦海中開始發酵,起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價值;其二,創作主題在通過繪畫語言表達時,諸如形式風格、繪畫方法等若干專業性問題將在主題表達的創作實踐中,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實現更具針對性和精準性的技能訓練。

縱觀歷史,我國的發展處在前所未有的時代路口;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困難與誘惑交織,民族精神和文化氣質需要創造新內涵來充實;學生群體面臨精神訴求和心靈壓力并存,自我價值虛無化,身心迫切需要得到磨煉;國家號召響應新時代中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培養與之相匹配的專業人才。因此,課程在以往只重創作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應對來自各方面的訴求變化,主題創作需要從主題文化內涵入手發揮其它課程所沒有的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引領價值,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將主題內涵教育價值與課程專業能力訓練并置為兩大課程教學重點,明確“主題”必須具備社會性、時代性、批判性、現實性、創造性、專業性這五點要素,并在當下教學面臨時代新形勢、社會新局面、學生新面貌、教學新學情等多重新問題之下,著重強調主題的表達。

二、主題鏈接藝術表現形式

在以往我們主題創作課程的“主題”強調個性化,每位學生結合自己的關注點自主設定主題,其帶來的弊端是學生避重就輕依據自己擅長的繪畫手法來確定創作的主題,片面的感情化的去選擇自己的主題,對所選主題亦缺乏深入的探討研究,其造成的后果是喪失掉了原本能夠學習新的專業技能和創作方法的機會,同時課程的獨特性被削弱與其他創作類課程教學效果趨于雷同。因此,主題創作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環節是確立創作主題,主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能夠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它需要從以上六點要素出發同時結合實際學情,設立有時代特征內涵豐富有包容度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認識和引申空間的統一主題。主題的設立一方面提供了創作方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個問題域,面對主題需要就其背后攜帶的信息建構自己的主題認識世界。

課程在近三年分別設“時代群像”“家庭”“社會中的我”三個主題,在主題六要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關照時代、社會、現實。以近期的課程主題“家庭”為示例做出分析,首先引導學生構建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視野基礎,根植于中華文化傳統及受當下全球化深刻影響的中國家庭文化、道德、理念的全面思考,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家庭概念的歷史文化研究、中式家庭組織結構研究、家庭倫理道德研究、家庭成員情感心理研究、當下中國家庭關系狀況研究及中國所獨有的家國情懷觀念的研究等展開較為詳實全面的梳理,并通過學習小組PPT匯報講演的形式相互交流,加強對主題文化認識單元的學習體會。這一過程是對“家庭”主題的文化、時空差異、情感等的全面認識,涉獵歷史、文化、哲學、風俗、倫理、美學等多方面內容,得以使每一位學生對主題有了系統而深入的了解,令人欣喜的是多名學生主題文化認識小論文中對“家庭”給出了非常有見地的有深度的觀點,展現了主題的文化教育價值。

主題文化與藝術表現形式的關系研究是課程的下一環節,經典作品分析有助于學生直觀的體會和分析主題文化與藝術表現形式的關系,這些作品是如何成功的展現出了主題思想,需要在藝術作品的細枝末節中尋找。經典文藝題材《精忠報國》通過岳母刺字的經典場景在歷史中被無數次的運用繪畫、文字、影像等演繹,是表達家國情懷的典型案例,徐悲鴻《愚公移山》描繪的是祖孫幾代人的大家庭前赴后繼移山不止,畫家用中國式的線性表達、充滿力量的肢體動作和飽滿的構圖成功展現了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愚公精神,這兩件作品均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將這些不同的作品加以對比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法;珂勒惠支《女人和死去的孩子》畫面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了母親緊抱自己死去的孩子的令人窒息難以直視的畫面場景,是對戰爭年代社會動蕩民生疾苦狀態的最有力表達;蒙克《臨終床前》是人生重要時刻的記錄更是親情的流露和內心創傷的傾訴,畫家善用不同顏色結合表現主義的造型手法,將人憂傷的情緒和灰暗的精神埋藏于畫布之中;張曉剛《大家庭》系列畫面中父母子女大合影式的呆滯而又憂郁的動作與表情,將表達重心置于中國式的血緣關系、家庭倫理關系,通過一條紅色的絲線將人物聯系起來,給觀者充滿開放式的思考空間;楊世斌《家庭系列之花樣年華》作者結合自己專業身份的切身體會,運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了當下城市生活中一個普通的畫家家庭,作品借助兩張并置的畫布,將畫家、妻子和女兒分列與兩張畫布上,畫布拼合形成的裂縫映射了職業畫家和家庭父親雙重身份帶來的精神和實際責任上的壓力和潛在裂痕。通過分析對比不同藝術形式、不同表現方法、不同版次、不同大小和材質的典型性文藝作品從中可以探究藝術手法在主題表達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學習和借鑒這些創作手法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藝術作品的案例分析要做到多角度寬視野的呈現,有唯美的、宏大的、愛國的、歌頌的作品,也有哀婉的、自我的、反思的、批判的作品,使作品主題中的社會性、批判性、現實性、時代性、創造性、專業性要素在課程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

三、《主題創作》課程實踐中的呈現

《主題創作》美術教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人才的總體育人目標的踐行路徑,同時也是優秀的藝術作品應當具備的幾點基本特質,我們可以試著分析這幾點要素對主題創作的重要價值。社會性,呂思勉指出美的本質,論其根柢,實在還是社會性。無論藝術創作中社會性是從積極方面還是從消極方面流露,其功效都是在體悟社會,希望社會變好①,無論是藝術、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鏈都無法脫離社會性,藝術必須要反映社會,藝術家只有在反應社會中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沉浸于自我封閉的環境,引導其更多的投身于對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具有新的教育意義。批判性,西奧多·阿多諾在《美學理論(修訂譯本)》書中提到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需要多角度地審視,藝術需要站在社會的對立面,發揮其批判精神,從而喚醒人們直面社會問題②,批判精神是藝術的重要內核,是藝術的生命所在,青年人需要有批判的眼光,讓藝術生命力更鮮活,用批判的手段映照社會,讓社會更健康?,F實性,真切的關注社會現實中人的生存境遇和對人與現實社會關系的思考,尊重現實,關注底層民眾表達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的現實性藝術表現,是最為重要的藝術表達手法,在缺乏社會實踐的學生群體中更需要去體會和感悟現實。時代性,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我們正身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的自我意識與世界圖景在發生變化,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歷史遠景也在發生變化,這種種變化超出個人經驗與想象范圍,面對前所未有的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圖景③,藝術創作者要關切時代,投身其中,用藝術的手法描繪時代,積極地發揮其作用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創造性,文化的繁榮需要創造精神,勇于探索和嘗試創造出新的藝術作品是時代對青年人的新要求,只有不斷創造新的藝術作品和文藝思想才能夠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使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專業性,主題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專業技能訓練,專業技能是專業立足的重要基石,有計劃的設定創作主題和形式風格,能夠做到全面、系統的針對繪畫創作的步驟、方法進行學習,在一定限制條件下可以將學習內容聚焦,從而更容易有效的執行創作方法的學習訓練,對于學生系統的學習創作方法幫助顯著。

為了進一步突出課程主題的獨特價值,課程授課時在原有的主題創作實踐單元(創作草圖訓練、潛在創作技術問題試煉、繪制主題創作)之前增加主題文化認識單元(主題作品經典案例賞析、典型性案例小組研究)和經典案例嫁接訓練單元(經典案例作品創作語言提取、結合課程主題嫁接再造)兩個部分。通過對新增的兩個課程單元的學習,主題的六要素可以得到深入的認識并結合實際訓練得到切身體悟。

在創作實踐單元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如何確保將對主題內涵貫穿于創作的實施環節,將主題思想恰當的呈現于最終作品之上。課程主題面向全體學生其內涵是開放的,每位學生面對主題都可以衍生出多種思想的支流,他們對主題不同觀察角度、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思考都會產生出不同的主題點,學生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主題點。主題點的選擇需要以學生的個人興趣和課程前期研究成果為基礎,以表達欲和美學價值為關照,以訓練和補足其專業技術短板為依據,基于以上三點來確定每位學生的創作主題點。以“家庭”主題為例,某學生在主題文化研究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更傾向于研究“家庭代溝”方向,他充分搜集整理了家庭中關于情感、倫理、心理學、生理學、社會組織學等方面的資料加深對家庭代溝成因和其當下狀況的理解與認識;審視自己的創作表達欲并充分考慮到其主題的美學表達價值初步確定了畫面的大致內容并以表現主義或寫實主義的風格來進行創作;最后結合自己在以往訓練中情感表現張力不足、繪畫手法偏于拘謹等專業問題選定以表現主義的手法為創作形式,隨即聚焦其主題價值內核,開展具體的主題創作實踐訓練。

創作草圖訓練是主題創作實踐單元中核心的環節,主題主旨與藝術效果的切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之間完成由邏輯語言向圖像語言的轉換,需要指導學生從繪畫的構圖、內容架構、色彩、形式感受等多種具體的圖像要素對創作草圖進行反復地調整,經過多幅草圖打磨找到主題表達點與作品藝術效果的切合點,呈現最理想的效果,確保學生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不會造成主題內涵偏移或遺失現象。因為,在主題內涵價值的最終呈現環節,技術、材料、質感等非常具體的畫面問題如何解決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內容,這些在最終作品中可能潛在的技術問題需要提前做好專門的實驗和練習,試煉可以通過草圖中存在問題的局部放大訓練和特定技藝、材料提前演練等方法做好技術儲備,提前將潛在技術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確保最終的大尺寸創作作品和草圖效果趨于一致。

四、持續擴展主題價值的思考

學院的美術教學根本任務是要呈現和教授給學生全面的多元的美學視野和美術技能,但也同時承受來自社會、政治、資本、潮流等外界導向因素的影響,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是課程主題教學中存在的變量,今天中國的藝術生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當代藝術有日趨弱勢之態,走向小眾精英化,官方藝術的大量群體正在由經典藝術轉向主題性藝術生產,這些新的變化必須要在當下的《主題創作》課程教學中得到重視,同時要警惕出現追逐潮流式的單一創作觀,正如20 年前開始的當代藝術熱潮,今天的重大題材主題性創作熱潮與之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群體的整體特質和個人精神訴求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當下青年一代多沉迷于自我的內部世界,作品表現內容多以小我為中心,對社會現實關照度低是近年的普遍特征,因此避免盲目追逐藝術潮流和引導關切現實社會成為當下教學的兩點新任務,通過講解分析藝術史中的潮流現象讓學生形成對潮流藝術的自我判斷,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和探究時代與社會的新變化并積極的表現它。

諸如王宏劍《冬之旅》、趙振華《抗擊非典》、楊世斌《家庭系列之花樣年華》、陳治《兒女情長》等作品,將對大環境境遇的切身感受借用描繪小家庭的事與物來反映整個社會的現實底色。主題創作課程的核心也體現在經典案例融合訓練單元,剖析這些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分析其構成主題情境和內涵的重要創作語言,從畫面布局、色彩搭配、空間鋪排、造型風格、筆法形式、技法語言、材料把控等方面的同時,深入分析畫面效果與創作語言的關系。該單元是理論向具體創作執行的過渡訓練階段,并利用這些作品分析總結出來的創作語言嫁接至自己構想的畫面中再造一幅作品,最終通過經典作品與自創作品相互對比的方式,比較其優劣分析其差異總結語言技巧,積累成熟的創作語言經驗。

五、結語

近幾年,新設置的《主題創作》課程三個教學單元,環環相扣且緊密聯系。主題文化認識單元加深了學生對主題文化理解和情感認同,為創作提供了初始動力;經典案例嫁接訓練單元的具體手法剖析結合實際的語言嫁接訓練加深了對主題與繪畫語言關系的理解,積累了一定的繪畫語言技能,為主題創作實踐提供了切實的專業能力支持?!吨黝}創作》實施單元作為課程效果的最后呈現單元,通過一系列訓練計劃,將前兩個單元建構起來的主題內涵有效的轉換為理想的繪畫語言呈現于畫紙之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主題創作》課程的創作主題是隨社會、時代、學情等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課程的教學結構構想也會隨主題的變化而做出調整,這也是一個在傳遞能上的擴展的有機的過程。在未來我們將堅持以發揮主題價值為宗旨,試圖觸碰社會每個角落的真實圖像,將主題價值裂變出多層次景觀,在這個有機的教學系統最大化的實現主題的育人與教學的雙重作用。

注釋:

①呂思勉.中國通史[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

②盧文超,陳子穎,許鴻君.藝術的社會性——2020年藝術理論類圖書[J].2021(3).

③李云雷.把主題性創作推向高峰[N].人民日報,2019,1.

猜你喜歡
創作藝術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一墻之隔》創作談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創作隨筆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