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2023-02-10 23:14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思政高職

丁 爽

立德樹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務,在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 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育才的重要任務,而“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同上文。,讓學生通過學習,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語文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同樣承擔著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教學任務。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不是思政一門學科的任務,它需要以各個基礎學科為載體。在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高職語文也應擔負起課程思政建設的任務。

一、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

在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任務。那么,弄清楚語文課程是否具備課程思政建設的條件,是開展此項工作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一)語文的課程目標

語文的課程目標要求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評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關注、參與當代文化”[3]教育部:《中等職業院校語文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第5 頁。的能力;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盵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 號)??梢?,兩者的目標具有一致性,都以塑造價值觀、傳承文化為主要任務。這就需要高職語文在設定課程目標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將文化素養與文學素養的培養與思政有機結合,“不僅要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還應將思政教育理念應用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將豐富學生的情感作為設計的重點,確保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能獲得更高的人生感悟,有效提升教學效果”。[5]馬希琴:《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策略與實踐》,《現代職業教育》2020 年第41 期,第126 頁。

(二)語文的教學元素

高職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精神元素,構成了學生的思想基礎;文學作品中涉及眾多文化名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同作為人文學科,思政與語文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文本所介紹的事件和人物向學生傳達信息,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生成審美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正所謂“文以載道”,語文教材中的優秀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很大一部分符合思政教育要求??梢?,二者的教學元素具有通用性。語文教材中的文本既可以作為文學范本,也可以作為思想教育的素材;語文教學中涉及的社會學內容可以從藝術層面解讀,也可以挖掘其思想道德層面的意義。因此,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思政元素,豐富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采取更切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措施,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增強學生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與理解。

(三)語文課改的方向

高職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在高職教育中處于較弱的教學地位,因此必須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增強語文在育人方面的作用。高職語文課程改革,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以適應職業教育的培養需求。而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可以幫助高職語文把握課改方向、統領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保證高職語文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同時,“積極推進人文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不斷發展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舉措?!盵6]尤小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缺失問題探討》,《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3 年第6 期,第88 頁??梢?,思政教育理念與高職語文課改的方向是一致的,二者相互融合,既符合高校課改的要求,又促進了兩個學科的發展。

回答了以上三個問題,為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初步找到了方向。語文與思政同為人文學科,都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無論是課程目標、教學元素,還是課改方向的要求,二者都有很多共通之處??梢?,高職語文具備課程思政建設的條件,并且有著優勢條件,應在融入的過程中加以充分利用。

(四)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

在具備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條件下,高職語文要怎樣制定課程目標,才能將語文教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這就要求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既要結合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又要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工具性上,《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根據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開展自主的言語實踐活動”[7]教育部:《中等職業院校語文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第1 頁。,語文課程以語言文字為依托,要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在人文性上,語文課程要“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8]同上書,第1 頁。,語文課程以大量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為載體,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語文課程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務;同時,語文課程“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9]教育部:《中等職業院校語文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第1 頁。,這是對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對文史哲類專業課程提出要求:“要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盵10]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 號)??梢?,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宗旨,與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是一致的?;诖?,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應確立為:工具性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人文性上——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措施

要實現上述目標,就需要高職語文在教育教學的實施當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盵11]同上文。因此,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應以語文課程本身為主體,在“語”和“文”的教學內容基礎上,融入課程思政建設,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任務。

(一)挖掘文本中的思政育人元素

語文教學是以文本為依托的,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掘文本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把價值觀的塑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

1.利用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家國情懷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家國情懷教育不是一紙空談,不是一句說教,如何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地傳遞給學生,需要教師在文本解讀過程中設置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如在講授《蘇武傳》時,教師可以設置討論問題:教育部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教學大綱進行修改,其中備受爭議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墻,家里打架’,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對于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杰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與地位,但并不稱之為民族英雄?!卑凑战虒W大綱的說法,蘇武也就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學生基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結合自己歷史和政治知識,都能很清醒地從時代局限性來看待問題,肯定了蘇武的民族氣節。這個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家國情懷的熏陶起到了重要作用。

2.結合現實生活,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如今職業院校的部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缺乏堅定不移的信念,偶有挫折,便一蹶不振。因此,教育還承擔著提升學生人生境界的任務。如在講授《老子四章》時,一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如果理解錯誤,就很符合部分學生的消極心理:不上進、自暴自棄。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解釋清楚:“不爭”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從正面相爭,選取迂回的方式,真正的做到“爭”。對于抽象的哲理,學生因缺乏生活閱歷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深入淺出地達到教學目的。以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的競爭為例,指出直接相爭的弊端;再以微信通話占據主要通信市場為例,闡述“不爭”的意義。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生道理,從而提升人生境界。

3.借助流行元素,弘揚傳統文化。高職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典詩詞,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古詩詞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但以往的詩詞教學中,介紹背景賞析意象,學生會覺得枯燥;一味地強制背誦,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這些單調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對古典詩詞的興趣。語文教師不妨從學生喜好的藝術形式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如講授《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時,為了讓學生領會蘇軾“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士大夫精神,可以給學生推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蘇軾的生平,了解其儒釋道相結合的人生思想,從而更好地體會蘇軾曠達的人生境界。如講授《詩經·采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主人公“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可以給學生推薦熱映的電影《長津湖》,將兩部作品進行類比,體會“哀而不傷”的美學特點。兩部作品都是將小人物的命運置于戰爭的大背景下,不回避這些小人物的思鄉情和貪生怕死的一面,但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他們都能犧牲小我,為國家做出犧牲。如講授元好問的《摸魚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愛情的忠貞不渝,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可以讓學生聽一聽“經典永流傳”欄目播出的歌曲《情是何物》,在流行歌手的深情演唱中,體會作者借大雁殉情而抒發的對真摯愛情的謳歌。并通過此詞,傳遞給學生新時代的愛情觀。

(二)利用課前演講提升思政意識

課前演講是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與課程思政建設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僅要學習教材中的經典文學作品,還要關注社會人生,將自己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感悟和理解投射到現實生活中,從而用更理性、更客觀的態度去面對社會和人生。課前演講在語文課程思政教育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1.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學生不能只坐在教室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還要了解當今社會發生的大事,做一名有政治敏感性的公民,關注國家發展,關注人類命運。因此,高職語文可將社會新聞可納入教學資源,以學生演講的方式呈現,引導學生對國家、社會、民生的關注。大一剛入學時,提到演講,學生多會選擇“自信”“堅持”這類抽象的論題進行論述,選用的事實論據缺乏新穎性,遠離生活實際,很難引起同齡人的共鳴,教育性也隨之減弱。在教師的不斷引導、規范下,經過半學期的演講訓練,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關注社會新聞的習慣,演講多取材新近發生的國內國際新聞,符合學生的關注點,很大程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學生的演講選材涵蓋了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新聞熱點,如疫情下的中國、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澳大利亞大火、垃圾分類、臺積電斷供華為芯片、地攤經濟、海底撈漲價、雙十一理性消費、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戰爭、韓國N 房間事件、鮑毓明案、下調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齡、太原男子虐貓事件、遼寧6 歲女童被虐、閱文集體改革、科比去世、孫楊事件、簡自豪退賽、明星直播帶貨、上海名媛事件、高考公平性思考、女德班……這些事件都是當年的熱點新聞,從選材中可以看出,學生已養成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

2.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由于演講素材所選的都是新近發生的事件,選材具有及時性;這些事件都引起了一定的輿論影響,具有關注度,更能激發學生表達觀點的欲望。演講訓練的不止是學生的舞臺展現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剛開始演講訓練時,學生演講的內容多停留在對事件的敘述上,缺乏自己觀點的表述。經過教師的指導,大部分學生已經可以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掌握了基本的論證方法。在表達上,能將敘述與議論相結合,有理有據;在結構上,能做到正反對比,破立結合,使論證更嚴密;在效果上,能利用提問互動、肢體動作增強演講效果。其他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點評,形成觀點的碰撞。演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透過事件的表象,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和影響,形成對事件多元的評價。以“疫情”這一話題為例,多數學生的立意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上,但也有很多學生看到了疫情背后所反映的現象,能深入思考疫情帶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并形成自己的認識。如參加抗疫的醫護人員子女中高考應不應該加分;疫情期間海底撈、西貝等餐飲漲價的思考;疫情期間房租上漲問題的思考;全球抗疫慈善演唱會的積極影響等。值得肯定的是,學生沒有停留在我國抗擊疫情的成果上沾沾自喜,在看到大國擔當和全球一心的正面效果的同時,他們不回避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能理智分析這些影響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是思辨力提升的表現。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職學生剛剛成年,他們的心理年齡卻還未完全成熟,因此對事情的認知還存在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糾正。演講環節中要發揮好教師的點評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演講的選題難免遇到敏感話題,對于此類話題,教師不應該強制杜絕,而應順勢引導,挖掘話題中積極正能量的因素。如個別學生談到“同性戀”話題,總是很激動地表示支持,這個話題也會引起傾聽學生的激烈響應。對此,教師不能否定這一選材,而是應當分析學生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原因:同性戀是一種沖破世俗觀念的愛情模式,而學生又處于青春期,解放自我是他們的心理需求,因此,學生對同性戀的關注與自身的心理特征是相一致的,隨著年齡的成熟,對于此類敏感話題的關注度會下降,這就幫助學生認清了自己的心理特征,不會盲目支持或反對某類現象;同時,教師要傳遞給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寬容,對于與自己所在群體行為不一樣的行為,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我們應給予寬容的態度,這一引導對學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很多學生能在自己的演講中傳達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如有學生在談到臺積電斷供華為芯片這一事件時,沒有義憤填膺地譴責美國的技術制裁,而是能理智地認識到我國自主生產芯片技術上的不足,呼吁青少年不要盲目自信,只有從自我開始,努力奮斗,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同學在談到上海名媛事件時,沒有像廣大網友一樣指責這些拜金女的虛榮行為,而是反思不勞而獲這種思想的源頭和弊端。

(三)開展多元活動滲透思政教育

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要發揮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影響力,還應開展豐富的語文學習活動,寓教于樂,使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1.推薦名著閱讀書目,提升文學素養。為輔助教材內容的學習,適應時代育人的需求,每個學期,語文教師都應向學生推薦課外文學名著進行閱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名著的選擇上,應當傳統文化與當今文化相結合,家國情懷與個人情感相結合。在傳統文化上,要以古典名著為主。如配合教材內容的《紅樓夢》,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全書,在寶黛愛情的悲劇中,在封建家族的沒落中體會曹雪芹的現實主義手法,品味其高超的藝術成就,探索其中朦朧的民主主義理想。家國情懷的培養,可以從小人物的愛國情懷入手。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小說通過北平淪陷區小人物的命運來表現抗戰的大背景,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小說通過對不同階層人物的刻畫,讓學生明白了在抗戰中反抗與順從帶來的不同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當今文化上,可以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傳遞正能量的暢銷書。如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作為科幻小說,作者卻能從個人命運上升到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思考,拋開科幻元素,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從親情、友情上升到民族情,從個人利益上升到全人類利益。閱讀之后,學生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反饋閱讀成果。而讀書筆記,不能只停留在復述作品內容,還要包含學生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梢哉勊囆g鑒賞,可以談人物賞析,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2.結合校園活動,培養學生愛國精神?!案呗氄Z文教學應更加突出實踐性,力爭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實施語文課程思政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實踐,融入相關教學內容?!盵12]胡婷婷:《高職語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 年第2 期,第80 頁。高職校園里有著豐富的校園活動——演講、誦讀、征文活動都與語文學科息息相關,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應利用好這些活動,抓住活動的精神核心,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挖掘主題征文活動中的愛國元素。學生在寫作時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從政治到經濟,從科技到軍事,都展現了中國的繁榮富強。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從時間上縱向展現祖國的發展變化,可以從空間上橫向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最終將主題升華,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利用國旗下講話的契機進行愛國教育。升旗儀式中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利素材,可以增強學生對國家、對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可以談對父母、對老師的感恩之情;還可以談新時代青少年如何不負韶華、不負重托,如何實現報國的理想追求。組織演講比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結合五四青年節、一二·九運動等愛國紀念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演講比賽,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深入解讀和情感輸出,促進了學生思想進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又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優化到語文課程思政建設中,從而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3.利用外出實踐,樹立學生文化自信。語文課程的思政建設,不能只停留在校園里,還要深入挖掘校外資源,鼓勵學生走進博物館、紀念館,探訪紅色革命根據地,游覽名勝古跡、大好河山,將所見所聞與高職語文課程相結合,在實踐中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結合北京城特有的文化底蘊,引導學生體會京味兒文化。南鑼鼓巷、后海等景點,是年輕人熱衷的網紅打卡地,學生在感受商業氣息的同時,還可以深入胡同觀察老北京人的生活狀態,實地體會北京人的精神風貌、語言特點,在實踐中培養對鄉土文化的熱愛。高職語文教研室承擔著推廣普通話的重要任務,應組織推廣普通話活動,帶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推廣普通話要走出校園進行宣講,在提升學生語言文字儲備的同時,也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往能力。組織學生參觀普通話體驗館,加深了學生對母語的認知,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去,感受祖國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文化傳承的魅力,將課程思政以潤物無聲的形式落實。在實踐過程中,堅定了學生的紅色基因,樹立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了學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

三、結語

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校積極推進人文學科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也是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趨勢。因此要以語文學科自身的性質和課程目標為依據,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充分挖掘自身思政教育的功能,堅持“文道并重”的原則,利用多種有效措施,將思政教育滲透到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當中,促進學生人文素養與思想道德的協調發展,最終完成高職語文立德樹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任務。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思政高職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