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切·適度·適時

2023-02-11 11:14馬光賢
中國教師 2023年2期
關鍵詞:課例課程標準目標

馬光賢

“教學評一體化”是落實課程標準,保證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真正落地應是每位教師最大的追求。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經驗和習慣的影響,不少教師對“教學評一體化”的理解、實踐依然存在較大的不足,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引領教師提升“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能力?我們一直在強調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四力”,推進“教學評一致性”在常態教學中的真實落地?!暗谝淮喂I革命”一課給了我們很好的示范。

“第一次工業革命”這節課例鮮明地體現了教師具備“四力”在“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中的重要性。從學習目標的確立到評價任務的設計,再到學習信息的收集、判斷以及學習進程的改善,無不凸顯了“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與實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教學課例中突出了“教學即評價”的特點,“學生”和“學習”是評價的對象,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圍繞學習目標,依據評價任務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讓評價融入教學,以評價推進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最終達成學習目標。本文結合課例,進行如下評析。

一、學習目標的設計科學、適切、規范

課例中明確提出“教學評一體化”必須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確定清晰的學習目標,這是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終點,也是起點?;谡n程標準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準確設計學習目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更是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基礎。但不少教師在實踐中常常把課程標準分析簡化為內容摘錄,把教材分析異化為進度表述,學情分析偏離學生視角,這使得學習目標無法發揮真正的學習導向作用。本節課例首先通過研究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核心目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以“初步理解”作為行為標準,提煉出關鍵要素是突破“第一次工業革命”核心概念的具體表現,然后對核心概念和目標進行擴展和剖析,整體構建起知識體系,再根據行為標準和知識體系確定具體的行為表現和表現程度;其次,分析教材,明確本課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個子目間的邏輯關系,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確定教師需要補充和拓展的相關史料;最后,分析學生,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創設更直觀、豐富、具體化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背景分析中的“市場需求”、影響中的“生產力飛速發展”等結論和概念的認知與理解。在此基礎上設計了3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學習目標,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正確、規范的學習目標的設計與使用過程,讓我們對什么是“適切確立學習目標的能力”有了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保證了教學設計“以始為終”,保證了課堂教學沿著正確的目標推進,確保了學生最終真正“學會”。

二、教師的評價及時、準確,適度推進學習進程

課堂評價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鏈條,它主要通過評價任務的實施獲得評價結果。做好課堂評價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設計評價任務的能力,而且需要教師具有強烈的評價意識。在本課例中,教師設計評價任務時,緊緊瞄準學習目標,合理創設任務情境,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評價任務和學習。在推進實施中,教師的評價意識與評價素養表現突出。比如,完成任務一時,每個小組抽取3號和5號學生回答問題,反饋中有13名學生基本能從4個角度進行提煉和概括,3名學生將材料三和材料四合并為一個角度。在此期間,教師對其中6名學生進行了進一步追問,但這些學生無法準確回答教師的追問,基于此,教師敏銳地發現了任務設計存在的問題,即學生雖依據史料提煉出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但并未真正理解。于是,教師迅速作出回應,借用PPT對相關因素進行進一步闡釋和解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內化。

教師遵循“展示學習目標—呈現評價任務—實施評價任務—收集評價信息—課堂評價總結”的基本流程,通過各種路徑收集學生在完成評價任務過程中的作品、行為、話語、表現等,獲得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的依據,基于目標隨時關注“學生到哪兒了”,及時判斷“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并根據信息適時調整教學過程。教師的“評價”始終在場,這種收集信息、判斷信息、評價學習、反饋改進的“教學鏈”也是“評價鏈”。

三、課堂評價的旨向適時聚焦學生學習

“學習”的本質是“變化”。本節課例中,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極少用提問少數學生的方式來獲取評價信息,而是關注學生在完成評價任務過程中所發生的群體性“變化”,并進行及時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比如,在任務二中活動二的教學現場,教師基于學生的選擇聚焦于“珍妮機”和“蒸汽機”兩種認知結果,立即將學生分成兩隊,以辯論對抗的形式推進學習……教師一直努力幫助學生通過回答“‘我要去哪里”“‘我現在在哪里”以及“‘我怎樣才能從現在所在的地方到‘我要去的地方”這3個問題的方式進行深度學習。

難能可貴的是,教師在關注學生群體性“變化”的同時,努力發現發生在學生個體身上的變化。小組交流期間,對于沒有及時參與討論的學生,教師會通過簡單交流、用手拍學生肩膀、摸學生腦袋等方式予以提示、鼓勵和支持。這些小動作、小手勢其實是另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課堂評價的本質是關注每一名學生學習的變化,鼓勵每一名學生改變自己,努力讓大部分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讓更多學生創造目標之外的精彩。

四、課堂反饋的精彩生成適時改善學習進程

在課堂教學推進過程中,除了評價任務二的活動一、活動三整體與教師預設的活動一致外,其他4個學習任務(活動)在推進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超出了教師的“預設”,主要體現在學生存在研讀材料障礙、新認知障礙、難以生成新結論等問題上。面對這些現象,教師依據收集到的評價信息敏銳作出判斷,并將“新問題”轉化為“新的學習契機”。比如,辯論對抗賽、材料閱讀方法的總結和提煉、關鍵信息的提取等,這些環節的及時調整與創設,為學生提供了恰當的學習機會,是本節課教師“預設”之外的“生成”,課堂的精彩之處也恰恰體現在這里。

“教學評一體化”是有效教學的理念,也是落實課程標準的一種重要技術,更是教師在新課標背景下改變“教了不等于學會了”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師所擁有的“四力”,必然成為驅動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不斷提升教師的“四力”,以幫助學生“學會”,也是學校課程發展的旨歸。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課例課程標準目標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花開爛漫——彩墨畫瓶花課例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課例
只是“看起來很美”——由課例《蒹葭》引發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課例.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