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的優化策略

2023-02-11 05:06高本杰夏子健余路陽
決策咨詢 2023年6期
關鍵詞:基礎學科國際交流國際化

◆高本杰 夏子健 余路陽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的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苯陙碓邳h中央的引領下,各高校依托教育部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等因校舉措、因材施策,通過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國際化培養是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抓手,是國家和社會“走出去”戰略的關鍵保障。

一、歷史梳理:國內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的實踐歷程

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發軔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事業和國內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成為國家的迫切需要,一些高校開始了培養拔尖人才的改革實踐,如1978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辦的“少年班”、南京大學于1989 年開始實施的“大理科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后來許多高校開辦的“基科班”“實驗班”“教改班”等。在浙江大學混合班成立之初,就倡導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出國深造,日常授課中強調使用外語授課、選用外文原版精品教材等,使得僅開設十年后就有大批學生赴海外高校進一步深造,在反映外語水平的國家四、六級統考中長期遙遙領先校內其他院系學生。

進入新世紀,隨著“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于2009 年由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正式啟動,人才培養戰略進一步得到了國家制度化、體系化的支持和推進。教育部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實施辦法》明確提出要充分開展國際化培養,并就可行路徑、培養目標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開展國際合作。通過聯合培養、暑期學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將學生送到國外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學習和交流,師從世界一流科學家,進入學科前沿,從事高水平研究。

2018 年,教育部等六部門推出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其特征是培養的拓圍增量、學科領域和入選高校類型進一步呈現多樣化。2.0 計劃進一步強調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不同層面深化實施推進。與1.0 相比,2.0 計劃中不僅繼續單列“深化國際合作”專項,提出國際化培養過程中的若干重點舉措,還以全過程、全環節的方式落實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如強調要推動學生國際交流、科研訓練和創新實踐、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活動、國內外高水平教師合作交流等工作的開展。

進入拔尖人才培養的后2.0 時代,各高校在1.0 計劃和近四十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培養方案,逐步形成范圍更廣泛、體系更完善、培養更精細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已成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設計和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

二、評估與評價:對拔尖人才培養中國際化水平的觀測指標分析

在《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的意見》中,特別提出要充分完善培養過程中的績效評價機制和檢測反饋:推動高校加強拔尖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和自我評估,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培養方案、培養過程、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持續改進拔尖人才培養工作;定期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計劃實施效果、經費使用效益等進行評估,加強質量監管,構建動態進出機制。國際化培養過程作為拔尖人才培養的必然環節,其獨特性和全過程性使得在進行評價評估中要充分考量如下特征指標。

一是國際化交流的參與率。在相當部分高校的培養計劃和方案中提出要實現“在校學生均需參與國際交流實踐活動”,而在實際評估中,需要對參與率進行多維度綜合測定,不僅要考察參與國際交流學生的數量和占比,還應當具體到每一項國際化交流活動中進行考察。如在一項國際化交流活動(如交換生、短期訪學或暑期科研計劃)中,通過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學生的整體占比、交流人次、外方接受率等;在國際競賽和會議中,學生入選率、參與形式、出場展示占比、競賽水平等都需要進行量化。這意味著國際化的參與率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人員統計,還必須進一步豐富測量方式和測量參數,以便于更加詳細地量化評價。

二是國際化交流的水平層次。主要指國際對接的高校、導師水平和交流項目本身。選擇外方合作高校應堅持優中選優原則,參考世界大學四大權威排名、學科排名、行業聲望評價等,選擇國際排名位居前列、學科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大學進行合作交流。在國際化培養的科研合作、講座交流中,應對涉及到的外方合作教授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和評價。此外,還應積極關注并加入知名的高質量國際間交流項目,選擇利用好國家公派國際交流等多種途徑,如教育部主辦的全球研修計劃、教育部和國內外高校合作舉辦優秀本科生暑期夏令營、聯合國青年人才培養項目等。

三是國際化交流的深度。要突出深度培養,避免淺嘗輒止或廣撒網式,需以關鍵性深度考察參數作為引導。統計拔尖學生在國際化培養交流活動中的頻次和持續時間,觀測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實際投入時間和收獲體驗,通過雙向問卷調查量化交流過程中的有效環節和手段,指導完善沉浸式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應選擇實地赴海外高水平院校、參與具體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全日制時間較長的交流活動,如暑期學校和科研訓練、學期制交換生等。

四是國際化交流的質量。由于經國際化培養的基礎學科人才往往選擇以繼續深造作為主要發展目標,成長成才路徑延長,其國際化培養質量的顯現具有一定滯后性,因此國際化交流的質量測定需將在校和畢業后的情況共同統計,結合分析。主要觀測學生在國際交流過程中的表現,如競賽獲獎、會議展示獲獎、論文成果質量、外放交流評價等,此外還需統計學生就業情況、國際頂尖大學深造率等。

在統計測量實踐中,還可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檢測機構、實地調研與數值統計結合、動態跟蹤和實時調查分析等方式進一步完善評估評價環節,進一步提升評價水平,并最終促進國際化培養在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充分落實和深化發展。

三、挑戰與展望:新時期下國內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的既有不足和優化策略

走過四十余年,我國拔尖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導向取得了突出和矚目的成績,培養了一批批具有杰出科研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基礎學科人才,提升了高等教育教學水平和國際聲譽,為國家教育現代化作出卓越貢獻,但我們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正逐漸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和問題。

一是學生參與意愿和主人翁意識不夠強。長期以來,高校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主要是通過國家政策和學校制度自上而下進行推動,對學生主動“走出去”的意識培養設計相對不足,造成部分學生對國際化思維的重要性缺乏認同,參與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了國際化培養的效果。同時,國際化培養與家國情懷涵育要同行并舉,在拔尖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要全面提升人才的國際視野與國際交流能力,更要全方位融入愛國榮校、愛黨衛民的核心價值觀,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貫徹到人才培養的全鏈條中,真正樹立起拔尖創新人才“出得去,回得來”的優秀素能與品質。

二是國際化培養模式不夠豐富,守成多而創新少。高校逐漸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化培養模式和培養實踐,如國際暑期學校、學期交換生、外國專家學者講座等,但在目前愈加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經濟社會影響下,既有的培養模式正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和挑戰。如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變化等影響,相當部分的國際化交流項目轉為線上模式后效果不盡如人意,部分交流項目甚至被迫取消。如何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以靈活創新的思維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是擺在各高校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三是不同學科間國際化培養差異較大。相當部分高校的人文社科類專業國際化培養起步晚、規模小、培養水平不一。一方面是由于人文社科獨有的文化屬性,使其在學科競賽和科研創新方面相較于自然科學稍顯劣勢;另一方面是人文社科類研究更趨于主觀,研究周期長,研究成果的價值轉化率相對較弱,加之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不明,學術理論體系與國外有一定差異,種種情況導致愿意赴境外學習交流和深造的人數相對較少。

面對當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國內高校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的策略。

一是深化使命驅動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民族復興發展、思想文化創新和基礎學科前沿,增強使命責任,充分激發學術志趣和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在國際化培養實踐中的主人翁作用。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都應關注大學生主體的參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規劃制定的積極性,并將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學生個人成長成才密切聯系,帶動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認同國際化培養理念;積極加強與學生的意見溝通,充分調研培養需求,解決學生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問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課程思政、大師引領、學風建設等環節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樹立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的堅定理想信念;發揮制度激勵和制度保障作用,在國際化交流的成果認定、表彰獎勵等環節做進一步優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國際化培養實踐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設計、組織、探索國際交流新趨勢。

二是強化國際化辦學理念,形成科學宏觀規劃以指導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制度,強化國際化導向的全過程培養。高校應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深入分析國際局勢的基礎上,自覺樹立國際化辦學理念,在分析“雙一流”建設需求、立足本校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實際的基礎上,牽頭多元教育主體共同參與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優化頂層設計,引領國際化人才培養深入日常教育管理各環節;不僅要抓好長期性的學分互認交流項目,建設好高水平國際化課程,也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學科前沿,培育國際視野和大局意識。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和交流講座外,還需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智慧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廣大潛力人才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平臺,發展和完善線上學術交流機制,依托國家級教學基地組織原創性國際交流項目等新型交流培養形式,形成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國際化培養的新路徑。

三是優化學科交流融通機制,堅持中西融匯、文理兼顧,進一步構筑復合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育體系。在充分調研不同學科文化屬性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以我為主,面向世界,優化人文社科類專業拔尖人才的國際化培養路徑,提供多維度國際化培育措施。借鑒國內成熟的自然科學類專業人才國際化培養的豐富經驗,結合各學科教學特色,通過不同學科人才自由組隊、自主學習的形式,以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導向,搭建以高校自身為平臺的國際化交流平臺和窗口。在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方案設計中融入學科交叉理念,跨院系、跨專業拓展交流資源,在國際化培養中加強通識教育的完善和發展,引導學生將學習吸收世界各國先進文化成果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猜你喜歡
基礎學科國際交流國際化
打造中原武術國際交流新IP
聚焦港口國際化
以戰略遠見促進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國際交流與合作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臨床醫院培養基礎學科研究生的探索與思考
對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屬性的認識
我校加入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