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現實困境與破解對策*

2023-02-12 01:56鮮俐玲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職業院校技能人才

鮮俐玲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鄉村振興則為職業教育拓寬了人才棲息地,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1],以職業教育為重要抓手賦能鄉村振興建設,構建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命運共同體。當前,職教改革和鄉村振興都已經進入到全面發力期,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訴求更加強烈,尤其是在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上,職業教育承擔著產業興旺的“奠基石”和職業人才“供給方”的角色[2]。然而,在現實實踐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還面臨價值回歸錯位、類型導向模糊、人才聯結松散與產出效能失衡等問題。對此,基于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突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針對性、精準性及時代性,構建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破解對策,以此增強職業教育與鄉村發展的耦合聯系,對于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1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

1.1 國家層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

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重要體現,通過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有效回應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需求,能夠更高效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建設農業強國。早在19 世紀中葉,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就已經打出“自強”“求富”口號,創辦了近代化的師徒制職業教育,如福建船政學堂等實業學校,并被時代賦予了職業教育經世利民的歷史重任。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2022 年5 月,全國1.23 萬所職業院校開設1 300 余個專業和12 余萬個專業點,組建了1 500 多個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了3 000 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涵蓋4.5 萬余家成員單位,基本覆蓋了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3]。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農業、農村的進步:一是適應了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要求,為鄉村振興輸送了大批量、多元化、專業性的高技能性人才,“懂農”隊伍越來越壯大;二是通過校企合作與產教協同,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涉農產業的無縫銜接,綜合推進涉農產業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三是在豐富農業人才資源和農村產業配置的同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精準扶貧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協同性發展,助力于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

1.2 社會層面: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

職業教育通過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最終助力于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奮斗目標。職業教育賦予了貧困地區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最大限度地使其公平享有授受知識的權利,從而獲得一技之長,推進共同富裕。當前我國職業學校超70% 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4],對此,教育部與財政部不遺余力地保障職業學校學生的教育權利,建立起了集“獎、助、貸、補、減、免”多位一體的保障型資助模式,掃除農村地區學生接受職業技能教育過程中的后顧之憂。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全國資助中等職業教育學生1 996.72 萬人次,資助金額400.72億元[5],其中,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 和40% 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 和25% 的學生[6]。在當前多位一體的教育資助模式下,農村地區的學生也能夠公平享受職業教育的紅利,通過自身努力習得一技之長,參與到社會化生產活動中,阻斷低收入群體的代際傳遞和惡性循環。尤其是部分涉農專業的職校學生,專業技能學成之后,回鄉創業就業,為地區鄉村振興帶來了活力,助力于縮小城鄉差異,實現共同富裕。

1.3 教育層面:深化職教改革,培育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通過內部改革,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來賦能鄉村振興。一方面,職業教育打通了農村學生向上流動的階層通徑,助其脫離土地要素的禁錮,在畢業之后投入到現代城市的工業化生產中,為開發農村、振興鄉村積累原始資金,沉淀發展技術;另一方面助力職業院校學生在技有所成后回到家鄉就業創業,用知識與技術回饋家鄉,引導當地居民走上一條依靠農業科技提高收入的共同富裕之路。職業教育通過人才的“上行”與“回流”,為鄉村發展提供技術與人力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當前,我國先后實施開展了“職教20 條”、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等多項政策,不斷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鄉村振興培養了多元復合型助農人才。同時,職業教育通過與涉農企業專業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培養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1.4 經濟層面:壯大縣域經濟,統籌城鄉發展

當前,職業教育已經從發端之初的經世利民教學目標延展為求是致用、德技并修、共同富裕于一體的多元化發展目標。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對于壯大縣域經濟,統籌城鄉發展的意義重大。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累計為各行各業輸送了超過6 100 萬高素質的技術性、多元化和創新型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領域中,有70% 以上的從業人員來自職業學校[6]。在職業教育的人才供應鏈、價值鏈體系下,職業教育賦能鄉村經濟發展的價值機理表現在:首先,職業教育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通過開展相關課程和活動,提升人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為縣域經濟和地方特色產業提供人力資源;其次,立足鄉村振興的新技術發展需求,通過技術傳承、科技創新、產教研創四位一體,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迭代,從而壯大縣域經濟,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轉型;再次,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通過職業教育人才的“上行”與“回流”,為縣域和鄉村共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從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 當前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

2.1 導向失準:工具思維與價值理性的錯位

當前,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首先表現在價值回歸錯位,即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過度重視工具思維,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局限于一種單純的技術傳播活動,片面追求職業人才的社會工具屬性,忽略了價值理性的歸位和延展。受功利主義的影響,當前職業教育在重技術技能培養的同時,很大程度壓縮了學生“立德修身”的空間,一味強調將學生培養成為農業生產的工具人,忽略個性意識的培養,進而遮蔽了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本真狀態。集中表現在職業教育服務農村發展中,雖然涉農專業每年培訓了許多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工匠精神、職業情懷、奉獻意識薄弱,許多職業學生不愿意下到基層、回農村就業創業,而是涌入城市的非農業領域就業,不惜舍棄學到的農業生產技能,也要逃離農村,加劇農村空心化,不利于鄉村振興的建設。與此同時,當職業教育變成一種謀生手段,徹底淪為知識本位的技能培訓時,價值屬性得不到彰顯,培養出來的職業學生缺少奮斗精神和價值追求,個體發展受限,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效果大打折扣。

2.2 類型模糊:職業屬性與鄉村屬性的淡化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在服務農村發展與鄉村振興上還存在類型導向相對模糊的問題,尤其是職業屬性與鄉村屬性較為淡化。一方面,在職業屬性上,部分職業院校在“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教育觀影響下,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涉農課程過于理論化[7],掀起“考證熱潮”與“形式考試”,導致背離農村產業的生產實踐和技術技能需求,職業屬性淡化。加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將主要學分禁錮在理論課程上,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產教融合程度不高,學生在務農事農中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技能;另一方面,在鄉村屬性上,基于就業率的追求,部分職業院校將“就業”作為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倒逼學生無序“擇業”。甚至部分職業院校為了提升就業數據,一味促成學生簽訂就業協議,盲目鼓勵學生多元化就業,忽視了本專業的就業崗位和方向,導致許多涉農專業的學生進入到其它低學歷水平的非專業領域就業。與此同時,職業院校在辦學中,對鄉村元素的融入重視度不足,缺乏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忽略了對農村社會發展的重點關注等,大大降低了職業教育涉農專業的鄉村屬性。

2.3 育人弊端:知識理論與技術實踐的脫節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為鄉村產業發展培養“量身定制”的本土化涉農人才,發揮職業教育“人才引擎”的作用。但實際上,當前職業院校育人端上,面臨知識理論與技術實踐脫節的困境,難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具體而言,一是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不匹配。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與實踐性特征明顯,然而,部分涉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卻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當前農業現代化、科技化和技能化轉型發展不匹配,導致學生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二是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在當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等教育模式下,學生專業技能的獲得途徑更加多元,但受到教學設備、實踐場地、資金技術等條件限制,職業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于實踐過程中,導致學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生產技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三是行業企業參與度相對較低。農業生產企業往往集中于農場地,與職業院校存在一定的空間距離,這就加大了職業院校行業資源的利用困難,部分涉農專業與農村企業的合作互動缺失,學生的農業生產技術技能無法在實訓實習中得到及時有效的鞏固練習。

2.4 效能不彰:教育投入與實際產出的失衡

當前,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導致投入與產出相對失衡,賦能效果不明顯。一方面,鄉村振興群體多樣性增加了職業教育投入的成本。當前,職業教育面向鄉村振興,服務的生源群體類型多樣,有文化素質相對偏低的職校學生,也有部分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先行者和具備一定技術技能的新型農民工等。在多重角色復合下,服務群體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參差不齊,增加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教育內容的制定難度,客觀上增加了教育投入成本;另一方面,服務鄉村振興的無序化安排抑制了職業教育的產出效果。受到農村生產周期的影響,職業教育面向農村新型農民的技能培訓存在“短平快”的特點,持續性不足,尤其是相關培訓項目規劃的組織者和承擔者各不相同,培訓內容和培訓周期缺乏科學協調,相互之間關聯度低,難度情況不相對應,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延展性、創新性大打折扣,致使職業院校在服務縣域社會經濟體系中處于低水平運行狀態,未能形成規?;?、持續化的人才培養能力,從而影響了職業教育成效。

3 新時期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破解對策

3.1 注重目標導向,重塑職業教育價值觀

賦能鄉村振興要從根本上扭轉職業教育價值回歸錯位、片面強調工具理性或價值理性的錯誤思想,讓職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回到“立德樹人”的本真狀態。首先,淡化職業教育在優秀農人培育過程中的“工具思維”,要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人文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將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緊密聯結[8],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和扎根農村的意志力,引導涉農職校學生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自我價值。其次,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強化對學生鄉村職業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的鄉村情感認同。結合涉農專業的行業背景,在理論課堂和實踐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鄉村產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同時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方式,使其充分了解或體驗鄉村生產與生活方式,培養學生的鄉村認同感,增強學生對鄉村振興的參與積極性和責任感,培養扎根鄉村的意愿。最后,強化職業教育在賦能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價值理性。高職院校涉農專業要充分利用思政課堂、雙創活動、勞動教育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情懷和奉獻意識,同時堅持實用主義與經驗主義,發揮職業教育在農業技術技能上的傳播教學作用,貫徹落實“技意雙扶”的發展理念[9],實現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回歸。此外,職業院校還要不斷強化鄉村文化傳播,通過聯合打造農村閱覽室、鄉土博物館、鄉村振興文化墻等手段,將鄉村元素引入到校園中,增強涉農專業學生回歸鄉村的黏性。

3.2 找準辦學定位,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需要找準辦學定位,協調區域發展,實現職業屬性與鄉村屬性的統一,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第一,明確辦學目標,強化職業屬性。發展涉農職業教育要避免“重學歷、輕技能”的思想觀念,避免將教育重心轉移到無關專業技能的考試考證上,要切實以培養高技能的鄉村產業人才為辦學宗旨,構建面向鄉村的全人群覆蓋、全技能范疇、全生命周期的技能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學生專業領域內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第二,面向鄉村就業,強化鄉村屬性。增強職業教育對鄉村振興的賦能,要通過優化考核方式來激發人才專注產業技術創新、下沉鄉村實踐和扎根農業生產的決心。利用創新創業教育引導涉農專業學生“專一行、愛一行”,與政府展開合作,提供鄉村創業資金、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發掘和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弱化“就業率”在辦學水平中的衡量權重,為職業學生鄉村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第三,加強區域協同,推動城鄉發展。根據職業院校涉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需要,加強跨地區、多主體、全維度的教育合作,全面發揮“農民主體、政府主導、企業引領、科技支撐和社會參與”的協同力量,全面打造“省域—市域—農村”聯合體[10],實現職業教育涉農專業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守望相助,形成城鄉區域之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助力于鄉村振興建設。此外,還要加快建立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學生、教師和企業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推進城鄉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中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3.3 深化產教融合,培育鄉村振興新農人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不僅是基于“教”的層面培養高知識、精技術的理論型人才,更是從“產”的層面打造重實踐、求實效的全能型人才,從而實現知識理論與技術實踐的雙重統一[11]。因此,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要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培育“能種地、會養殖、興產業”的新農人。首先,根據當前鄉村振興的推進現狀,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調研,深入了解市場需求,重新審視涉農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及時修訂或更新。職業院校要切實跟隨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涉農專業的教學資源和內容,包括教學課件、案例資源和實踐設備等,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需求。其次,強化教學實踐環節,引入實踐經驗。以“服務三農”為導向,將實際工作場景、案例等融入到農業人才的培養中,組織學生實踐操作與實訓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同時需要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構建多元協同育人模式,將鄉村振興的利益主體引入到職業教育體系中來,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不斷完善聯合體的組織架構、規章制度,明確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運行機制和管理規范,制定多層次、多形式的新農人培育計劃等。最后,提升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參與度。抓住鄉村振興的政策紅利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工作機遇,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將涉農企業引入到涉農人才的培育體系之中,并利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手段激發農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在市域產教聯合體的組織下,加強職業院校、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等活動,推動技術研發和技術教育,為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人才。

3.4 優化賦能管理,構建提質增效新局面

針對當前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成效不明顯的問題,需要優化賦能管理,構建提質增效新局面。首先,建設點群式校地職教聯盟,大力發展鄉村教育,科學配置教育資源。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僅僅依靠職業教育是行不通的,還需要在城鄉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體系內,對來自不同方向的教育資源進行結構重組,提升鄉村群體整體的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打造集職業院校、教育機構、培訓組織等教育服務于一體的“立交橋”,全面賦能鄉村群體的文化水平提升。其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對鄉村振興的賦能水平。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職業教育要打破單一依靠行政組織的格局,廣泛調動社會資金投入,形成教育資金多元投入機制,不斷增強涉農師資力量,提供職業院校在農業領域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通過高質量的人才輸出增強賦能水平。最后,加強職業教育在賦能鄉村振興中的規劃管理,在“群”字上下功夫,搭建區域內培訓機構、政府部門、職業院校、涉農企業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不同主體在鄉村振興上的信息互通與多方聯動。合理配置優勢資源,有序安排協調不同群體、不同屬性的農業培訓內容和培訓周期,激發市場在鄉村振興“助流動、富物質、優基建”中的參與熱情,形成規?;?、持續化的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運行機制,構建“興產業、育人才、助發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職業院校技能人才
高級技能
人才云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秣馬厲兵強技能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