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的意義、作用及其實現*

2023-02-12 01:56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案例思政教育

王 浩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隨著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改革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在互聯網深刻影響課堂教學生態的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必須以突出啟發性為原則,使學生的“學”由被動轉為主動,為此很多教師從正面案例入手進行探索和反思。但是在“大思政課”背景下如何善用反面案例對大學生價值觀從正面加以引導,當前學界的探索還處在初步階段。若想發揮反面案例教學的價值,要在恰當地把握教育時機和教學的收放尺度的基礎上,恰當解析案例,并與正面案例教學相結合,形成互補互動的教學效果。

1 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的意義

現實中的案例有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之分。凡是具有典型性、教育性、警示性和啟發性,以幫助人們認識和避免錯誤,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的素材,都可以歸入反面案例。早在1964 年10 月11 日,《中央宣傳部、高教部黨組、教育部臨時黨組關于改進高等學校、中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曾提出“思政課可以適當選拔一些反面案例”[1]。作為具有“理論”特色的思政課,要做到以理服人,“還需要教師提供真實可信的依據,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既有成功的案例,也充分地反映問題,以此打消學生單方面的疑慮,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反映問題”[2]。

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反面案例教學重視學生的內化體驗,以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作為育人的重要途徑,從而實現“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實現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價值的張揚和超越。

1.1 現實因素:培養青年學子斗爭精神要求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

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前進的動力。有矛盾就會有斗爭,矛盾是絕對的,斗爭是必然的。斗爭是對矛盾的回應,矛盾是斗爭的對象。然而,斗爭精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過培養和鍛煉來逐漸形成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反面案例可以給予學生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啟迪, 具體而言,一是合理利用歷史反面案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3]。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利用歷史反面案例,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明辨是非,加強斗爭精神教育。二是關注現實反面案例?,F實生活中,有很多反面案例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教師可以從社會熱點、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培養社會責任感和與不良社會現象斗爭的意志品質。三是注重個人反面案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部分學生在校遇到詐騙、心理問題、就業問題等,教師可以從以往發生的案例中,找到反面案例,提高學生自我反省的能力,汲取教訓,培養斗爭本領。

1.2 網絡因素:網絡空間教學新場域要求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

網絡空間作為社會現實生活的投射場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會深刻改變課堂生態、教學生態和育人環境,其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給高校意識形態帶來極大挑戰。高校思政擔當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使命,然而當前網絡新場域打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固有的話語環境,從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空間造成一定的擠壓。一方面,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時期,網絡空間充斥的反面案例時常觸發大學生的敏感神經,各式各樣的感性表達層出不窮。這種感性表達很少具有深度理性思考和經驗分析,情緒性、主觀性、從眾性較為明顯;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網絡環境容易受到資本的影響,偏離甚至改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向,成為資本謀求利益的‘犧牲品’”[4],不斷沖擊人們的看法和思想。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還處于“三觀”的塑形期,不加以正確引導,很難獲得穩定的價值支撐;最后,社會熱點問題的出現,使網絡上各種思想言論泛濫,各種反社會主流的論調也雜糅在一起。一些西方國家往往又借用互聯網夸大并炒作我國出現的負面社會問題,不斷出現與思政課主流觀點相悖的論調。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通過分析比較,清晰揭示反面案例蘊含的教訓、啟示等,否則“使得教育者在信息供給、話語傳播中的級差優勢逐漸喪失,從而導致教育者的話語主體地位遭到削弱”[5]。

1.3 心理因素:邊際遞減效應所產生的審美疲勞要求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

任何一種要素的持續投入,其邊際產出都有不斷下降趨勢。同理,同一位教師對相同教學對象的教學效果在持續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審美疲勞”。因此,教育過程就可能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導致權威的教育方式逐漸弱化。由于思政課的特殊性,教師必須堅持黨性和政治性原則,當前高校思政課采取正面案例的可靠的結論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毋庸置疑。思政課教學灌輸必不可少,但如果只是流于灌輸可靠的結論而不能在解釋現實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闡釋力和穿透力,不可能推動青年學生的思想認同和理論認同。思政課長期使用正面案例而忽視反面案例的“協同配合”,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一種探究的本能,遇事都想知道個究竟,以揭示其奧秘,就是這個本能激發了好奇心,驅使人們去找到事情的真相。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對反面案例的“好奇心”,通過合理選取、分析,引導學生用辯證思維分析社會現象,有效化解消極影響,從中找到“教育點”,反而更有利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主導性和統一性,同時,也可以消除學生對思政課只會講“大道理”、呼“大口號”的刻板印象和反感情緒,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2 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找準同人們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點,利用反面教材威懾警示, 貶斥假惡丑”[6]。雖然課堂可以用反面案例, 但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重視利用反面案例達到的效果,而不是迎合學生口味或教師逞一時之快,口舌多言以泄憤?!翱梢耘u不良社會現象,更要引導學生正面思考;可以講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要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前景充滿信心,在解答現實問題中講好思政課”[7]。

2.1 加強對學生警示教育

警示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也是一種常見的教育形式?!耙鞔_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錯誤中、從痛苦的經驗中學習”[8]。思政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利用反面案例,分析其中成因、表現和危害,使教育對象從中受到啟示,吸取教訓,從源頭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從反面進行“預警式”的鞏固。一是要把握現實性,增強說服力。由于新一代群體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傳統的說教方式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和客觀標準,只是一種自我重復和唯效果論,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容易使人反感。因此,適應教育對象和“思政課與現實結合”的新需求,教師合理利用具有警示意義的反面案例,能夠增強現實的說服力。說服力是警示教育的關鍵,對大學生進行警示教育要結合現實從理論上對其中的危害、教訓進行闡釋,做到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促使大學生從正向提高思想覺悟,防止其消極影響的腐蝕、蔓延;二是把握時效性,發揮預防力。思政課育人的目標不僅著眼于現在,更著眼于將來,以對未來的預測和假設為前提,基于對立德樹人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利用反面案例教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出現的深層次問題緊密結合,有效避免學生學習思政課淺嘗輒止、浮光掠影、學而不思的現象,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時效性;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的討論、辯論,起到對大學生提前進行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在思想上提前加以防范;三是把握政治性,提高鑒別力。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工作和學習壓力日益加劇,社會心態發生一定改變屬于正常,大學生也不例外,也會產生負能量,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思政課合理利用反面案例進行教學要體現它的教育內容能為實現黨的總任務、總目標服務,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觀點和態度問題;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加,面臨著外源性意識形態風險挑戰,更需要高校思政課運用反面案例剖析西方意識形態理論陷阱的錯誤本質,引導學生增強鑒別能力。

2.2 培養學生批判思維

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的統一是思政課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思政課教師可以將多元觀點引入課堂,提供差異視角乃至看法相矛盾的教材與學習資料,挑戰學生的“標準答案”思維。在現實中,思政課教學不同程度存在“重知識,輕批判;重灌輸,輕思考”的傳統教育理念,部分思政課教師在利用正面案例教學設計‘啟發式’教學之前已經預設答案,不利于學生批判思維的養成。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轉型期間,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和威望顯著提高,激勵著青年學生更加熱愛國家、追求卓越,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同時,社會轉型具有雙重效應,反面案例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思政課要正視和面對的現實問題。面對當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引導大學生善于用辯證的眼光和理性的分析來審視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避免對社會不良現象抱有偏見,理智地對待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

2.3 提高教學內容的信任度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信任度,主要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性信任度、現實信任度等”[9]。不管理論的可信度還是現實的信任度,都必須與現實的社會生活發生聯系,而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既包括正面案例也包括反面案例。正面案例對于弘揚真善美無疑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思政課教師利用正面案例以教化者的身份“強迫”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現象,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反面案例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反”的特質,故事性強,有較強的吸引力,讓學生印象深刻,“依托這個異質‘墊腳石’和‘操練場’,撬動其中潛藏的問題、失誤教訓或有待厘清的重大爭辯與觀念歧義,為我所用,引領導向”[10]。因此,思政課從實際教學的需要出發,適當突出反面案例的危害后果這一部分,常常能使受教育者產生強烈震動,然后進行正確引導,其效果才能較好地顯現。但是,應當指出,不能為了提高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可信度過度使用反面案例,要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

3 思政課善用反面案例的路徑選擇

“思政課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一定要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遵守紀律,不意味著不能講矛盾、碰問題”[7],當前,思政課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深層問題繞著走”“尖銳問題躲著走”的現象,思政課教學內容無法“解渴”?!皩W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在思政課教學中,基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雙重尺度,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事件背后的理念和“為什么”的價值追問的課程特性,教學內容必然涉及自然、社會、人類思維所有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與思想認識過程。因此,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導學生結合理論去觀察、分析、解決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3.1 案例分析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落腳點就在于“立德樹人”?!案咝K颊n的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包括他們對社會和事物的看法、所關注的重大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難點問題、疑點問題,以及思想困惑等等”[11]。反面案例作為負面、消極的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將典型問題呈現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例如,在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時,在個人層面圍繞“敬業”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但是,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實習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相背離,可以通過分析一些相關的反面案例,引導學生認清錯誤,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再如在社會層面圍繞“法治”可以結合電影、電視劇的題材中的反面案例,用生活的鮮活性、社會的尖銳性和司法的復雜性從反面襯托中國法治社會的進步;在國家層面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結合破壞生態環境、網絡暴力等破壞社會和諧的反面案例進行分析研討,總之,不管哪種反面案例,教師應該把其中存在的問題講清楚、深刻剖析原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持續增強價值引領功能。

3.2 實踐參觀法

“實踐性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實現從離身到具身的現代轉型,課程教學模式實現從原生到創生的價值蛻變”[12]。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作為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平臺,所陳列或展示的圖片、音像資料和沙盤等既展示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含著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歷史曲折和現實問題的典型案例。例如,館內收藏的戰爭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危局和困境的圖片、文字和視頻資料等,這些物品不僅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同時也是戰爭殘酷、人類苦難的象征。通過閱讀、反思歷史上的反面案例,青年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今天安定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加深了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理解;博物館中陳列的一些自然標本、地質化石等,展示了地球歷史上的自然災害、生態破壞等情況,讓學生認識到為何今天黨中央重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從而更加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積極參與環保事業;而參觀反腐教育基地和校內廉政文化長廊,運用反面典型,以案施教,以案釋法,則可以加強對青年學子的道德、民主、法治教育,筑牢信仰之基,及早樹立馬克思主義廉政觀。這些形態、特征各異、故事性強的反面案例,緊密聯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回溯歷史根源、展望未來,深刻領悟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內涵要義。

3.3 角色扮演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選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將反面案例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體驗到錯誤的后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例如,在講解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專題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出一些典型的腐敗案例,讓參與者親身感受腐敗的危害,增強反腐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能力,加深學生對黨的自我革命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是為了說明和論證正確的道理和理論,不應單純以渲染課堂氣氛為目的引用反面案例,不然會起到消極的引導作用。比如,在講解“依法治國”專題時,可以開展模擬法庭“角色扮演”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法治大餐”,通過其中蘊含的反面案例說明法治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同時角色扮演也要結合生活實際,列寧針對當年蘇聯青年團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脫離生活而造成被動的局面,深刻地指出:“學習、教育和訓練如果只限于學校以內,而與沸騰的實際生活脫離,那我們是不會信賴的”[13]。比如形勢政策課在講授“糧食安全”主題時,可以讓學生以拍攝情景劇的方式出演浪費糧食的“反面人物”,通過身邊的人和事讓學生認識到維護糧食安全必須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角色扮演,既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優化了思政課的敘事方式。

3.4 對比分析法

“要善于利用國內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7]。思政課討論中采取比較的方法會收到較好的互動效果。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在國內和國外對比方面,比如,當前一些西方國家在經濟、政治、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出現諸多亂象,引發社會動蕩,經濟大幅下滑,他們不反思自身,反而竭力“甩鍋”中國,將這些西方國家應對國內矛盾的理念、政策、后果進行細致分析,與我國應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理念和措施對照,不僅能夠深入淺出地說明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危機,也能夠有效彰顯我國的道路優勢和制度優勢,增進學生的道路認同和文化自信。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在歷史和現實對比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中堅定道路自信。比如在講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時,通過比較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讓學生明白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又具有反作用;從本質上看,以人為本不僅是理解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思想基礎,而且是化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徑。

反面案例雖然是生活實踐中常見和常用的素材,但是如果與正面案例配合使用,相互對照,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傳遞正確價值觀,起到教育和引導作用。同時對有些反面案例的研究和認識還不夠清晰透徹,有的還存在較大爭議時,在教學當中要慎用,以免適得其反,對學生產生誤導。

猜你喜歡
案例思政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課“需求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