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參與駐地社區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以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3-02-19 05:17張承業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社區培訓高職

張承業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提到:“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十大戰略任務涉及:“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 號)中指出:“積極主動開展職工繼續教育,拓展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3]。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時強調,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4]。近年來,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以國家“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面向駐地城鄉社區開放教育資源及服務,致力于建設“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區。

一、社區教育內涵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要義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涵蓋了基層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團體等基層組織。居民構成復雜,包括嬰幼兒、青少年、企業職工、農民工、失業人員、殘疾人、老年人等各類社區居民。教育內容囊括公民素養、生活技能、就業創業、養生保健、權益保護、人文藝術、親子教育、科普宣傳、法制宣傳等諸多方面。社區教育作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全民性、終身性的特點。

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具有地域性、大眾性、社會性的特點,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具有先天優勢。經濟社會進步和現代科技發展催生新的職業、新的工種和新的崗位,一個人在同一崗位工作一輩子已經成為歷史,即使是同一職業(崗位),因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等因素的出現,對其職業技術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傳統的一個人一次性學習,已遠遠滿足不了快速變化的社會對職業技能的需求。這些變化,要求高職院校面向大眾開展終身教育,將教育和培訓貫穿社區居民全生命周期,從而滿足不同時期、不同生涯階段居民的學習需求。

二、社區教育順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發展新理念

(一)社區教育助力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社區教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新途徑,為高職院校發展帶來新功能、新機遇、新模式。參與社區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在社區建設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一個切入口,拓展了高職教育的教學方向和內容。社區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中,助力高職院校在教師、教材、教法等方面深入推進“三教”改革。首先,高職院校為社區各類組織和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訓,能夠豐富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有效拓寬高職教育的發展空間。其次,參與社區教育項目為教師提供調研和了解社會的機會,促進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加強社區治理科學研究,提升教師參與終身教育和社會服務的經驗。最后,參與社區教育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學生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提高社會認知,豐富社會經驗,做到知行合一、學用結合,幫助學生就業創業,實現個人價值。

(二)職業教育促進社區教育長遠發展

當前,我國社區教育尚處在由被動式、分散式、多樣式向專門化、科學化、規范化轉變的初級階段。社區教育需要專門的人才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專業的師資提高教育水平,需要充裕的資源提高教學條件。職業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產教融合和職繼協同優勢,可以為社區教育聚集更多教育資源,推動社區教育方式、教學方法變革,創新研究社區管理路徑,解決社區發展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推動社區教育專業化和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與社區企業開展橫向合作,可以為社區居民、老年人、企業職工等不同群體提供技術技能培訓,讓人民群眾享受家門口的終身教育,將社區打造成居民終身學習的“充電站”、老年人智慧生活的“加油站”和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蓄水池”。

三、參與駐地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成熟的運行機制保障社區教育有序開展

經過多年實踐,學校探索出一條“任務目標導向+雙師雙能驅動+制度建設保障+品牌活動承載”的運行機制。

1.強化任務目標導向

學校緊扣“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雙高計劃”建設任務,做好社區教育工作部署。堅持質量和成果導向,進一步優化評價指標,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導向作用。學校修定《部門績效考核辦法》,將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培訓人次、培訓時長、培訓課程包和在線課程數量等納入部門績效考核指標。任務目標驅動社區教育工作有序推進,各部門定期深入社區調研居民、老年人及企業職工的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年齡、身份、職業的學習者制定分層分類培訓方案。有了明確的任務、清晰的目標、可行的方案,學校不斷拓寬參與社區教育的類型、形態和途徑。

2.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具備雙師素質、適應“雙崗”需要的“雙師雙能”教師團隊是提升學校社區教育水平的關鍵。以基層社區為紐帶,加強學校與社區中企業和團體的合作,雙方共建社區教育名師工作室,為教師提供參與社區教育和社區工作的機會,鼓勵教師用自身技術技能服務社區,培養能駕馭學校和社區“兩個講臺”的“雙師型”教師,提升社區居民人文素養、生活常識、就業創業技能。讓教師既能上得了講臺,又能進得了社區,還能做得了服務。

3.完善激勵教師參與社區教育的制度建設

學校主動適應國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破五唯”要求,完善“雙師型”教師認定、聘用和考核等評價標準,全面落實職業院校育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擬訂《社會服務項目管理辦法》,明確社區教育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分級實施、明確責任、成本分擔、收入分成,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原則。改革教師評價體系等頂層設計,突出業績導向,注重教師社會服務、支撐人才培養等社會貢獻能力的評價,將教師參與社區教育工作量與績效分配、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評獎評優掛鉤;激勵教師密切關注社區教育,積極研究社區教育的前沿動態,提升教師應用研究與實踐能力,積極推動社區教育工作發展。

4.打造具有標志性的社區教育品牌

第一,黨建共建促進社區治理善治品牌。社區黨建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市貫徹落實的基礎,擔負著聯系群眾、團結群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職責。學校充分發揮自身思想政治理論優勢,與李滄區各街道社區的黨組織和樓道黨小組等結對共建、信息共聯、行動共進、成果共享,定期深入社區講授黨課,宣傳社區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提高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增進社區干群關系及社區管理透明度,形成統籌協調、融合發展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第二,技能培訓促進居民素養提升品牌。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本質就是促進居民素質的提高。學校聚焦專業特色,面向企業職工、失業人員、青少年、家長、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社區居民開發人文素質類、法制普及類、科普健康類、投資理財類、職業技能類、學歷提升類等社區教育系列課程,提供“職業培訓+學歷提升+技能評價”一站式培訓評價服務,促進社區居民就業創業。教學內容因材施教,致力于提高社區居民生活品質。

(二)多措并舉助力社區教育提質增效

1.明確開門辦學的理念

學校積極履行繼續教育職責,開放報告廳、體育館、博物館和特色實訓場所,開發中醫食養、飲茶保健、科普旅游、急救知識、健身運動、金融理財、智能手機等十大板塊“菜單式”社區教育培訓課程包,重點打造100 門精品課。加強師資培訓,壯大教學團隊,遴選一批社區教育名師,打造“面包烘焙”“飲品調制”等8 個名師工作室,發揮“領頭雁”傳幫帶作用。建設“互聯網+社區教育”網絡大學云平臺,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社區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2.注重平臺效應的發揮

堅持平臺思維,學校成功入選青島市就業技能培訓承接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工業互聯網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承接單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機構、李滄區社區教育學院分院、李滄區老年大學教學基地等。與青島市人社局、教育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局等部門合作,對內深度挖潛,對外鏈接資源,為社區教育開展搭建了廣闊平臺。

3.創造全員參與的環境

學校設計了社區教育網格化管理的組織架構,成立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任副組長,各二級院部院長任組員。繼續教育學院加掛社區教育學院牌子,把社區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部署,制定年度計劃和月度臺賬,編制專項預算,具體牽頭落實。在校內師生中選拔“種子教師”和“種子志愿者”,承擔全區社區教育骨干教師和志愿者培訓工作,給予教師社會服務加分、學生第二課堂實踐加分。形成縱向有人抓、橫向有人管、層層推進、全員參與的育人環境。

4.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系

打造“政府主導、高校參與、企業贊助、社區支持”的協同服務體系。李滄區教體局、民政局、老干局、老齡委等主管部門牽頭制定社區教育相關政策,并給予經費支持;學校成立調研團隊,摸排李滄區居民參加社區教育的意愿,對項目類型、學習方式和培訓地點的需求,開放教育資源,組織教師授課,滿足社區居民個性化、差異化需求;青島銀行、海爾集團、正大食品等合作企業提供宣傳經費;各街道社區做好宣傳動員、報名組織、活動開展、志愿者征集,合力推進社區教育在轄區落地。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學校在青島市李滄區127 個社區開展繪畫、烘焙、茶藝、花藝、健康、旅游、法律等社區教育,覆蓋老中青幼不同群體。以點帶面,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建設經驗,向全社會展示職教成果。繼續教育學院面向下崗職工、現役軍人、進城農民工等典型人群開展就業技能提升培訓,每年舉辦公益培訓30 余場;信息工程技術學院開展“學法典,愛生活”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參與居民1 230 人次;藝術學院開展“宜心李滄、德潤家園”家庭教育公益活動,開辦233 場人文素養活動,服務人群超過3.5 萬人次;烹飪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常年開設面點烘焙、咖啡調酒、花藝茶藝等技能培訓,年培訓2 000 余人;信息工程技術學院開展“智慧助老”信息技術培訓,累計幫助超過3 000 名老年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出行、就醫、娛樂等功能。學校社區教育項目《職業教育賦能社區居民美好生活》入選教育部首批社區教育“能者為師”實踐創新項目;學校社區教育工作案例《攜手高校合作助老》入選教育部首批“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教育培訓項目《“智慧就醫”助老年人掛號買藥更方便》入選教育部首批“智慧助老”優質教育培訓項目,并在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展示推介[5]。

五、結語

高職院校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高職院校發揮資源優勢服務駐地百姓,能有效擴大社區教育供給和覆蓋面,展示自身辦學特色、辦學成果,是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職責所在。

猜你喜歡
社區培訓高職
社區大作戰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