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脫貧時代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跟蹤調查研究

2023-02-19 05:17字文君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臨滄生計貧困人口

字文君,杞 丹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2020 年末脫貧攻堅收官,臨滄“直過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后,扶貧工作進入從集中型貧困治理向常規型防返貧和繼續減貧治理戰略轉變。此時,通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進一步優化提升臨滄“直過區”的扶貧脫貧系統工程,科學制定可持續脫貧戰略,增強政策的協調性和持續性,做好后脫貧時代的扶持工作,加快構建可持續脫貧機制,挖掘貧困群眾的內生性脫貧路徑,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自我脫貧的源生動力,注重貧困群眾扶貧的可持續。將能避免出現“新窮人”,避免出現一邊生產窮人,一邊扶持窮人的局面發生①。

一、可持續生計理論及其分析框架

(一)理論內涵與研究現狀

1.理論內涵

貧困治理理論體系中可持續生計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保障貧困人口的生計得以可持續??沙掷m生計理論以分析經濟社會與外部物質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揭示了貧困人口致貧的多維成因以及其內在規律,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貧困治理方案與策略。該理論以貧困人群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改變生計資產結構和過程,促使脆弱人群降低風險、提升恢復能力和持久發展能力,并徹底消除貧窮,構建一個整體性的、可持續的發展觀。

20 世紀90 年代初,可持續生計框架被提出。經過多年實踐與經驗總結后,世界各地非政府組織(NGO)、社會發展工作者、學者及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基于互動參與式工作理念的理論框架,該理論框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系統性??沙掷m生計分析框架將生計資本分為人力、自然、物質、金融和社會等五個類別,詳細描述了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在市場、制度政策和自然因素等各種風險環境下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的財產、權益和潛在策略來提高生計水平。農戶生計資本結構、生計過程和生計目標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互變化得到了反映②?;趯沙掷m生計及其分析框架的觀點把控,核心觀點主要在于強調提高貧困者改善生活能力,積極引導和發揮貧困者在反貧困行動中的作用,關注貧困人口和農戶的生計維持能力,設立消除貧困為目標,讓每個貧困者都享有幸福權利。同時,注意保護和改善自然資源基礎和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以降低環境的脆弱性,同時增強并維護貧困人口的生計能力和資產。

2.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郭家驥(2012)認為基諾族作為“直過民族”,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適應了生態環境和資源物產,與周邊的傣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形成了一種互利互惠、優長互補的民族關系格局。溫士賢(2014)認為,怒族村落的家計經濟在市場經濟的擴張中逐步瓦解,怒族社會的生計必須轉型才能維持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行。欒馭(2012)在社會融入視角下提出,農民工生計資本欠優導致其融入城市社會困難,融合、協助是解決生計脆弱性的關鍵;郝文淵(2014)在研究中運用了參與式評估方法,分析了藏區牧民的生計資產和生計策略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增加生計資本存量對于實現可持續生計起到積極作用的觀點;蘇芳(2015)認為,所有生計方式研究都與貧困有關,貧困農戶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物質和社會文化需求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基石;徐莉(2016)提出了一種反貧困策略,即性別貧困靶向與性別統計的參與式策略,旨在改善少數民族山區貧困女性的生計狀況;寧澤逵(2017)將信息化水平視為解決貧困戶生計問題的核心。胡原(2019)堅持可持續穩定脫貧的“以人為本”思想,提出構建風險防范機制、長效增收機制和應對生計策略;龍沙波(2021)指出,宏觀消費扶貧政策能作用于微觀貧困農戶的可持續生計,可提升扶貧質量;蘇芳(2021)認為,通過在教育扶貧過程中提供智力、科研和精神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支持,可以解決相對貧困中的基本生計問題。

(2)國外研究現狀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伴隨著世界轉型,學界開始聚焦可持續生計問題。生計思想出現在Robet Chambers 的著作中,錢伯斯(Chambers,1992)認為,要建立在能力、資產和活動基礎上才能獲得生計,同時生計是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而后,Chambers 與印度經濟學家Sen、英國學者Conway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生計”概念。在Sen 的可行能力理論指導下,“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SLA)被廣泛應用,并成為貧困農戶生計分析的經典方法,用于分析與農戶生計和貧困問題相關的復雜因素(Babar Shahbaz,2007)。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出發,以實現生計的可持續角度來研究農村的發展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喬納森·吉爾曼,2000)?!柏毨Р皇墙Y果,而是問題,經濟發展能幫助人民脫貧,但脫貧更建立在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之上”(Mitchell Toomey,2015)。2015 年9 月,193 個聯合國會員國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即:SDGs)中強調的“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環境3 個維度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為指導可持續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生計的重要依據。

(二)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

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是一種方法,用于整理和分析導致貧困和脫貧后不可持續生計相關問題的因素??沙掷m生計分析框架建立后,隨著人們對生計發展需要和各國各地區消除貧困工作的推進,可持續生計理論開始被世界各國廣泛運用。當前,生計分析框架主要有三個:英國國際發展署(DFID)于2000 年建立的“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美國援外合作組織于1994 年提出的“農戶生計安全框架”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于1995 年提出的“可持續生計途徑”。三種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中,英國國際發展署建立的“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SLA)被廣泛采納和應用,其主要內容和關鍵元素包括環境脆弱性、五大生計資本、政策機構或過程、生計策略和生計輸出等。貧困家庭根據自身的生計資本狀況,采取正確的生計策略,以達到改善未來生計狀況的目標。

二、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框架構建內容

(一)環境(背景)脆弱性

脆弱性背景是臨滄“直過區”貧困群眾可持續生計脆弱性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經濟波動、國家及地方政策變化、自然災害、環境危機、地方以及邊境種族沖突、疾病、失業、突發事故等多重誘因。從整體空間視角來看,臨滄“直過區”地理上多為山高坡陡、農田耕地不足、山區自然災害頻發,“直過區”既是深度貧困地區,又是我國西南邊境地區的重要生態環境屏障區。產業結構單一、農業教育人口素質呈現“三低”,即: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受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質低,醫療、交通和通訊等基礎設施滯后。脫貧不穩定農戶都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山地,貧困人口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依存度高③。

(二)生計資本

生計資本是可持續分析框架(SLA)的核心內容,是當地貧困人口維持生存、擺脫貧困狀況或尋求發展而擁有的各種全部可利用資本的總稱④。臨滄“直過區”所擁有的生計資本,可反映出該區域內貧困家庭的資產狀況。生計資本的多寡決定了貧困家庭抵抗生計風險能力和選擇生計策略的機會大小。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后的可持續生計資本,主要包括五大類型:可持續生計自然資本、可持續生計物質資本、可持續生計人力資本、可持續生計社會資本和可持續生計金融資本等五個維度。

(三)政策、機構和過程

“政策、機構和過程”主要指由國家制定的影響山區農村家庭的生計的制度、組織、政策以及相關法律規范⑤。中國的扶貧政策從策劃、頒布、實施和反饋都是政府主導,基層社會和貧困者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⑥。國家生態保護政策、法規和環保措施等都是“政策、機構和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生計策略

生計策略,是指農村家庭不同生計資本差別組合或交替使用⑥,是臨滄“直過區”貧困家庭為實現生計目標或追求生計輸出而對其生計資產進行組合和使用,是貧困群眾在各種生計資本基礎上,對生存與發展、生活與生產關系的處理。貧困群眾利用現有生計資本、相同生計資本的差別組合、不同生計資本的交替組合使用,以獲得生計的可持續。

(五)可持續生計輸出與產出

可持續生計產出,是指通過可持續生計策略的完善和調整,實現可持續生計產出目標⑦。在英國國際發展部的可持續生計框架中,列舉了5 種可能的生計成果,包括增加收入和收入來源、改善福利、減少環境脆弱性、提高事務安全性和更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诖?,臨滄“直過區”可增加脫貧家庭的收入,提升農戶的自然資源利用能力,確保農戶安全獲取食物、飲水,提高農戶的生活水平,確?!爸边^區”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的動能轉換。

三、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實踐的方法與路徑——“3 增強5 堅持”

臨滄“直過區”貧困群眾精準扶貧只是解決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的第一步工作,鞏固好貧困群眾脫貧成效,促進貧困群眾脫貧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防止曾經脫貧的群眾再次陷入貧困,這是精準扶貧的目標。臨滄“直過區”貧困群眾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邁向脫貧致富的小康生活的新起點。

(一)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實踐的“3 增強”

1.增強貧困主體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臨滄“直過區”貧困主體素質的積累和提高,既是當地可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驅動力,也是當地可持續穩定脫貧的核心。為此,必須堅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基本原則,繼續通過“教育扶貧”手段來提高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的人力資本水平,增強貧困主體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并從根本上解決臨滄“直過區”返貧問題,實現當地可持續穩定脫貧⑧。

2.增強扶貧供體資源可持續發展

臨滄“直過區”供體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它的有效供給和平等分配,既是實現當地可持續穩定脫貧的必要條件,也對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臨滄“直過區”在未來的可持續穩定脫貧過程中,應不斷拓展“直過區”的扶貧資金籌措渠道和完善資金管理,繼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直過區”教育、醫療、養老等保障體系,全面發展社會公共事業。

3.增強扶貧載體循環可持續發展

臨滄“直過區”載體作為當地貧困人口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它不僅是可持續穩定脫貧的基礎條件,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依托,對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起到穩定和調節的作用。因此,必須保護“直過區”的生存環境,保證當地載體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到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在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穩定脫貧工作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新時代的生態文明觀和總體要求,堅持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展“直過區”節約型農業、循環型農業、生態型農業。

(二)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實踐的“5 堅持”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共享發展可持續穩定脫貧基本理念

后脫貧時代,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穩定脫貧,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證當地貧困群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讓改革發展成果公平惠及當地貧困群眾,確保當地貧困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在臨滄“直過區”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后,當地貧困人口擺脫了絕對貧困的狀況,但仍有絕大部分人口仍處于相對貧困的階段。因此,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臨滄“直過區”的扶貧工作重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原則,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直過區”的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相對貧困人口的可持續脫貧,并確?!爸边^區”貧困群眾能夠共享發展成果。

2.堅持貧困人口實現共同富裕的可持續穩定脫貧目標導向

一是要以臨滄“直過區”的基層黨組織為橋頭堡,充分發揮其戰斗堡壘作用,帶領貧困群體實現可持續穩定的脫貧,滿足臨滄“直過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實現共同富裕;二是精準識別臨滄“直過區”的先富、后富群體和“相對貧困”的參考標準,發揮先富群體對后富群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的策略,精準施策帶動臨滄“直過區”的后富群體;三是提高投入資金是確保脫貧可持續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強共同富裕工作的財力支持;四是激發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自身的“造血”意識和自我脫貧能力,提升臨滄“直過區”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五是根據臨滄“直過區”貧困家庭所處的脆弱性環境和生計資本擁有狀況,科學制定“直過區”相對貧困人口的多維貧困甄別體系、識別標準和評價系統。

3. 堅持將保障貧困人口在背景脆弱性上的可持續穩定改善作為前提條件

貧困人口的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實證分析表明,脆弱性背景是導致他們陷入貧困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臨滄“直過區”要實現貧困人口可持續穩定脫貧,必須改善其惡劣的生存環境。為此,繼續采取“易地搬遷”措施,針對生活在惡劣邊境地區的貧困人口,按照“固邊、惠民、富民”和“一線守邊、二線固邊、三線服務”的邊境扶貧路子要求⑨,采取循序漸進、梯度轉移的移民搬遷方式,加快邊民脫貧致富,確保邊民不流失、守邊不弱化,破解臨滄“直過區”“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嚴峻問題。

4.堅持持續增加貧困戶生計資本的可持續穩定脫貧重點領域

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需要的生計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它包括自然、物質、金融、人力和社會等各項資本,這些是維持可持續生計所必需的。臨滄“直過區”民眾對生計資本擁有的優劣與多寡,決定著人們生活質量狀況的好壞。后脫貧時代,要使臨滄“直過區”相對貧困人口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就必須在鞏固原來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穩定地增加貧困人口的各類生計資本。根據臨滄“直過區”和貧困戶的生計資本狀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靶向治療,實施精準施策方略,開展全方位扶持,可持續增加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的各種生計資本。

5.堅持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自身的發展能力,是其能夠穩定脫貧關鍵所在

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要徹底脫貧,實現由貧困人口向非貧困人口轉變,必須提升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自身的脫貧能力,發揮其脫貧的主觀能動性意識,幫助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積極主動地將國家的幫扶措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培養可持續生計能力,包括環境適應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生計創新能力。破除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援助依賴癥”⑩;改變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傳統落后的小富即安、安貧樂道的生活陋習,消除貧困人口“懶、散、慢”等傳統陋習;對臨滄“直過區”貧困人口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可持續穩定脫貧的技能、本領,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四、臨滄“直過區”可持續生計實踐路徑展望

后脫貧時代,規避返貧風險,實現持續穩定脫貧將是扶貧政策的邏輯延續,更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⑩??沙掷m生計觀念和可持續生計分析方法已在世界各國各區域社會反貧困治理中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成效。闡明了可持續生計的策略方案在各生計要素中可以采取的各種方法、步驟,詮釋著人類面對貧困問題時不斷探尋新的“思考方式”。臨滄“直過區”在國家宏觀戰略、政策方針之下,明確“直過區”貧困治理方向,特別是返貧治理的關鍵與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動態的貧困治理模式,努力建立以可持續生計為價值導向的“可持續生計嵌入生態治理模式”⑩,構筑人地關系和諧的農戶生計方式,可踏上“直過區”穩定脫貧的新路向。

注釋:

①李小云.農村減貧需要由“扶貧”向“防貧”轉變[J].中國鄉村發現,2019,(02).

②王富珍,周國華.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的山區縣域脫貧穩定性評價[J].農業工業學報,2019,(02).

③潘國臣,李雪.基于可持續生計框架(SLA)的脫貧風險分析與保險扶貧[J].保險研究,2016,(10).

④伍艷.貧困山區農戶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的影響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縣和南江縣的調查數據[J]. 農村經濟問題(月刊),2016,(03).

⑤申秋.中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歷史演變和扶貧實踐研究反思[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01).

⑥王恒.連片特困地區農戶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影響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02).

⑦吳曉俊. 中國農村返貧困境分析與可持續扶貧探索[J].求實,2010,(06).

⑧付耀華,石興安.“貧困文化”視域下滇西邊境片區“貧困加劇、回歸、潛伏”精準扶貧研究[J].中國名城,2016,(06).

⑨李濤,何靜.我國脫貧攻堅戰略轉向:相對貧困研究熱點綜述[J].財會月刊,2022,(05).

⑩蘇芳,安妮妮,薛冰.后脫貧時期可持續生計研究展望[J].地球環境學報,2021,12(05).

猜你喜歡
臨滄生計貧困人口
BY THE SEA
依傍著瀾滄江的秘境 臨滄
6月25日全國鐵路調圖 云南臨滄與麗江間首次開行動車
百年鐵路,今朝夢圓 大理至臨滄鐵路建成通車
隱形貧困人口
以石為業四十年:一個端硯工匠村的生計之路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登高方覺天地厚 繼往開來譜新篇——云南省臨滄公路局發展回顧與展望
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2月2日世界濕地日 濕地與未來——可持續生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