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次貶謫看歐陽修“窮而后工”詩學觀的自我實踐

2023-02-19 12:48陳亞茗唐義武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慶歷夷陵滁州

陳亞茗,唐義武

(1.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2.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歐陽修在慶歷六年(1046)年被貶謫滁州期間所作的《梅圣俞詩集序》一文中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觀點,是對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和韓愈的“不平則鳴”說在宋代的發展,雖然是在評價梅堯臣的詩歌成就時提出來的,但是對中國古代詩歌創作而言,也是有一定的普遍意義的理論總結。以此觀點來考察歐陽修景祐三年(1036)和慶歷五年(1045)兩次被貶時期的詩歌創作,對比分析他這兩個時期詩歌的思想和藝術特點,與詩“窮而后工”的理論存在一致性,從這個角度看,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的理論在這兩次貶謫經歷中得到了較好的實踐證明。

一、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理論內涵簡析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梅圣俞詩集序》[1]1092

首先這里的“窮”并非指物質之匱乏,而是境遇之窮,對士人而言,就是才華不得施展于世的困境,歐陽修之前的杜甫、韓愈、白居易都有過類似的表達,如杜甫《天末懷李白》:“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2]”韓愈《荊潭唱和詩序》:“歡愉之詞難工,而窮苦之音易好。[3]”白居易《序洛詩》:“文士多數奇,詩人尤命薄。[4]”處于困窮境遇之下的詩人,不能直接參與國家政事,就會將郁積的憂思感憤借助“興刺”的藝術手法表象出來,將藝術創作的筆觸伸向自然界的山巔水涯,以自然界的蟲魚、草木、風云、鳥獸等意象為寄托,對現實中不平不公之事(羈臣、寡婦之嘆)給予諷喻和揭露,這樣創作出來的詩歌就富于“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藝術上繼承《詩經》的比興傳統。從內容到形式都遵循中國古代詩歌健康發展之路,達到“愈窮則愈工”的藝術境界。

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的理論的最早的實踐者似乎可以追溯到戰國后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早年“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對內主張舉賢任能,對外主張聯齊抗秦,深得楚懷王倚重,但是受到佞臣構陷,失去楚王的信任,最終自沉汨羅。屈原的美政思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創作了以《離騷》為代表的一系列偉大的浪漫主義詩篇,《離騷》反映了屈原對楚國黑暗政治的憤慨和他熱愛宗國愿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憤心情,也抒發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峨x騷》在詩歌藝術上最大的貢獻是對“香草”“美人”意象的反復大量運用。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這種比喻達到了強烈的抒情效果,哀婉纏綿、如泣如訴,以夫婦喻君臣不僅形象生動,而且也符合中國傳統的思維習慣。香草意象不論是作為美人意象支撐陪襯,還是作為獨立意象,都與美人意象一起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蘊藉而生動。屈原的經歷和詩歌創作與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的理論生成應該是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的[5]。

二、貶謫夷陵:并非歐陽修真正的窮途

嘉佑三年(1036)五月,始終銳意革新的范仲淹因上《百官圖》,觸怒守舊派代表人物宰相呂夷簡,被貶謫出京任饒州知州,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革新與保守勢力陣營分明,擁護改革弊政的集賢校理余靖、太子中允、館閣??币ㄒ蚬_斥責呂夷簡為范仲淹辯護,也被罷職貶官出京。與此相反的是,身為諫官的高若訥,不僅不為范仲淹伸張正義,反而當著余靖和歐陽修之面詆毀范仲淹的為人,這徹底激怒了本就因范氏被貶義憤填膺的歐陽修,他奮筆直書,致書高若訥,痛斥他不能恪盡諫官的職責,尸位素餐、阿附權相,是“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的偽君子,并直接表示:“愿足下直攜此書于朝,使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諫臣之一效也。[1]1785”高若訥惱羞成怒地將這封信獻諸朝堂,歐陽修也不出意外地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但是他的仗義執言也得到士林贊譽,成為蔡襄《四賢一不肖詩》中的“四賢”之一,在趕赴夷陵途中受到很多仰慕他人品操守的官員的熱情接待。到達夷陵之后,峽州知州朱慶基和峽州判官丁寶臣對他也非常友好,他甚至在知夷陵期間還赴許昌,迎娶了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薛奎之女。歐陽修在夷陵的物質條件是艱苦的,但心情并不低沉,他堅持真理,力主革新的理想沒有半點動搖,并且看到改革弊政是人心所向,支持者大有人在。他對重返政治中心信心猶在。在信仰堅定、對未來滿懷希望的情況下,歐陽修的夷陵之貶并非是真正的人生仕途之“窮”,政治理想和信念沒有遭受到沉重的打擊,因此他的夷陵的詩歌創作與他的心態基本相符。以紀游和寄贈唱和之作為多,少有對自身貶謫境遇的哀嘆和愁苦之詞。試舉以下數首為例:

隔谷聞溪聲,尋溪渡橫嶺。清流涵白石,靜見千峰影。巖花無時歇,翠柏郁可整。安能戀潺湲,俯仰弄云景?

——下牢溪[1]10

石溜吐陰崖,泉聲滿空谷。能邀弄泉客,系舸留巖腹。陰精分月窟,水味標茶錄。共約試春芽,槍旗幾時綠?

——蝦蟆碚[1]10

潺潺出亂峰,演漾綠蘿風。淺瀨寒難涉,危槎路不通。朝云起潭側,飛雨遍江中。更欲尋源去,山深不可窮。

——龍溪[1]308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樹梢帆初落,峰頭月正圓?;臒煄准揖?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勞停驛[1]309

這是一組游覽夷陵自然風物的寫景詩,作者帶著探奇訪幽的心態,留連巖花翠柏、俯仰潺湲云景、徜徉亂峰山曲之間,與友人探尋溪水之源,共約嘗試春芽??傊?這些都是比較純粹的山水詩,與謝靈運相近,用精致細膩的詞語,對自然山水進行細致的描畫和再現,沒有從京城遠貶山城小縣夷陵的失落悲愁之感。反倒是透著一種心無掛礙的輕松之態,此時歐陽修年屆而立之年,意氣風發,《與高司諫書》雖然是他被貶的理由,但他也因此受到革新派的交口贊譽,并且能夠因此并列為“四賢”之一,與范仲淹等共進退,這在當時看來并非是一種恥辱,而是為了堅持真理寧愿以身試法,得其所哉。 有《金雞五言十四韻》一首,似有所怨刺,但是并非為己伸冤,還是在為范仲淹鳴不平,茲摘句如下[1]14:

蠻荊鮮人秀,厥美為物怪。禽鳥得之多,山雞稟其粹。眾彩爛成文,真色不可繪。仙衣霓紛披,女錦花綷縩?!M知文章累,遂使羅網掛。及禍誠有媒,求友反遭賣?!蝗菏浪@,甚美眾之害。

詩中的山雞因具有超出眾鳥的文采之美,因而身陷羅網,可見“不群”和“甚美”是招禍之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山雞的遭遇與范仲淹頗有相似之處,這時的歐陽修還不至于自比山雞,可以感覺他還是借山雞的遭遇來隱喻范仲淹的被排擠和被貶斥。有為范氏抱不平的憤激之情,而無自嘆身世之慨。

可見,夷陵之貶并沒有讓歐陽修感受到人生之“窮”,因而在詩歌創作上少有興寄之作,這一點到了滁州之貶的時候有了很大變化。

三、滁州之貶:歐陽修的最“窮”時刻

慶歷革新是歐陽修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但是革新的失敗,也讓他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慶歷改革開始,歐陽修就受到了重用,位列宋仁宗為了推廣改革政策而特意提拔的幾位諫官之一,歐陽修也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在諫垣幾個月時間,就密集上札子七十余條,為推行改革清除障礙出力,是慶歷革新的中堅力量,也說明他對此次改革充滿希望。但是好景不長,慶歷革新因為觸動保守勢力的利益,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很快就在反對派的抵制和反撲下失敗了,從慶歷五年(1045)的正月開始,范仲淹、富弼、杜衍、韓琦等革新派的領袖就陸續被貶謫出京,保守勢力重新上臺掌權,慶歷革新遭受了全面失敗,歐陽修此已經不在京城,他也非常清楚自己必然和范仲淹等一樣面臨被貶謫的結局,對此他是有準備,也坦然接受,但是他沒有想到反對派竟然不滿足于對他進行一般的貶官處罰,而是利用他無血緣關系的外甥女張氏的案件,羅織了歐陽修“盜甥”的罪名,雖然這個莫須有的罪名沒有坐實,但是宋仁宗還是以歐陽修應該“淑慎以遠罪辜”的由頭,罷免了他龍圖閣直學士和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職,以知制誥、知滁州軍事,貶到了滁州。這樣歐陽修是帶著參與革新失敗和“盜甥”兩個“罪名”來到滁州的,而且“盜甥”的污名讓他尤為激憤,對視名節為生命的歐陽修來說是無法承受的恥辱,也讓他感覺到了政敵的卑鄙和險惡。慶歷革新的失敗對歐陽修的打擊是他之前沒有預測到,這是一次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全面交鋒,并且以革新派的整體失敗為結局,政治理想受挫、個人蒙冤讓歐陽修的深受打擊,滁州之貶成為了歐陽修人生和仕途的最低點,可謂他的最“窮”時刻,這在他知滁期間創作詩歌中有明顯的反映。

首先是對構陷他的群小的憎惡,《憎蚊》就是這種情緒的明確表達[1]73。

擾擾萬類殊,可憎非一族。甚哉蚊之微,豈足污簡牘。乾坤量廣大,善惡皆含育?!蠡家言瞥?細微遺不錄。蠅虻虱蚤蟣,蜂蝎蚖蛇腹。惟爾于其間,有形才一粟。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嘗聞高郵間,猛虎死凌辱。哀哉露筋女,萬古仇不復?!襾硎馗F山,地氣尤卑濕。官閑懶所便,惟睡宜偏足。難堪爾類多,枕席厭緣撲?!瓛邚d露晴天,坐月蔭嘉木。汝寧無他時,忍此見迫促。翮翮伺昏黑,稍稍出壁屋。填空來若翳,聚隙多可掬?!巳桓F百計,還坐瞑雙目。于吾固不較,在爾誠為酷。誰能推物理,無乃乖人欲。騶虞鳳皇麟。思之不可見,惡者無由逐。

本詩的諷喻意味非常明顯,就是把那些躲在暗處,個體能量不大,但是聚集起來卻能興風作浪的群小,形象地比喻為一粟大小的毒蚊,在詩題中加上一個“憎”字,態度非常明白?!半m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是現實中阻礙革新、中傷正人君子的小人的形象寫照。這些小人不敢正面對峙,只能在暗中作祟。詩的最后慨嘆銳意改革的志士仁人被排擠出政治舞臺,蚊蠅惡類卻尸位素餐,無法驅趕,這顯然是有違天道物理的。

知滁期間,歐陽修所作《讀徂徠集》和《重讀徂徠集》二詩,頗有深意。石介,字守道,稱徂徠先生,尊崇儒學正統,歐陽修曾經批評他“自許太高,詆時太過”,后來石介大力支持慶歷革新,言辭激切,被政敵排擠出太學,死后還被誣陷詐死投奔契丹,甚至要開棺驗尸。歐陽修這兩首詩既是為石介鳴冤,也有自傷自勵之意,茲舉《重讀徂徠集》句為例[1]75。

我欲貴子文,刻以金石聯。金石爍而銷,玉石碎非堅。不若書以紙,六經皆紙傳。但當書百本,傳百以為千?;蚵溆谒囊?或藏在深山。待彼謗焰熄,放此光芒懸。人生一世中,長短無百年。無窮在其后,萬世在其先。得長多幾何,得短未足憐。惟彼不可朽,名聲文行然。諂誣不須辨,亦止百年間。百年后來者,憎愛不相緣。公議然后出,自然見媸妍??酌侠б簧?毀逐遭百端。后世茍不公,至今無圣賢。所以忠義士,恃此死不難。

歐陽修堅定地認為,公道自在人心,誣蔑和誹謗終有熄滅的時候,人生的長短并不足惜,最珍貴的是人的名聲和文行。堅持正道直行,不須自辨黑白,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之后,自有公議。以孔孟為例,困厄一生,但是堅持不懈,終成圣賢,因此忠義之士,當堅持真理,視死如歸。歐陽修在當時的險惡政治環境之下,借石介的遭遇以自勵自警,此種胸懷,是歐陽修對儒家威武不能屈的最好闡釋,與同時期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主張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異曲同工,殊途共歸,都是北宋慶歷時期一些進步名臣共有的思想境界,

在深厚的儒家信仰的支撐之下,歐陽修得以從被貶之初的憂憤、惶惑的精神狀態中擺脫出來,能以超然、灑脫的心態面對窮困的處境了,此種態度,在《啼鳥》詩中得以表露[1]66:

窮山候至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爭。官居荒涼草樹密,撩亂紅紫開繁英?;ㄉ钊~暗耀朝日,日暖眾鳥皆嚶鳴。鳥言我豈解爾意,綿蠻但愛聲可聽。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竹林靜啼青竹筍,深處不見惟聞聲。陂田繞郭白水滿,戴勝榖榖催春耕。誰謂鳴鳩拙無用,雄雌各自知陰晴。雨聲蕭蕭泥滑滑,草深苔綠無人行。獨有花上提葫蘆,勸我沽酒花前傾。其余百種各嘲哳,異鄉殊俗難知名。我遭讒口身落此,每聞巧舌宜可憎。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ㄩ_鳥語輒自醉,醉與花鳥為交朋?;苕倘活櫸倚?鳥勸我飲非無情。身閑酒美惜光景,唯恐鳥散花飄零??尚`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醒。(節錄)

對于處在因讒毀而謫居窮山的歐陽修來說,這是一首立意獨特的詠鳥詩。如詩中所說,歐陽修本來因小人進獻讒言才被貶官至此,他因此聽見如簧巧舌應該會產生憎惡之情,但是在詩中所描寫的春日里。各種鳥兒的鳴叫并沒有讓他厭煩,相反卻產生親近之感,作者也能夠側耳傾聽各種鳥兒的殷勤表演:黃鸝顏色可愛,嬌啼如嬰;竹林只聞其聲,不見其影;陂田水滿,戴勝催耕;鳴鳩雄雌相從,預報陰晴;花上提葫蘆也勸“我”暢飲。詩人沉醉在春風美酒、鳥語花香之中,與花鳥訂交成為友朋,簡直有世外桃源自得其樂之感。在詩的結尾處還對屈原放逐時的憔悴獨醒予以婉諷。此時歐陽修似乎已經忘卻榮辱、寄情山水,超越得失,其實這與《重讀徂徠集》中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已經不再糾結于自己的忠義和清白,因為他對此有自信,相信后人會對慶歷革新和他自己的文行德操作出正確的評價。因此才會以瀟灑澹然的形象示人,在后世贏得風流太守的美名。

歐陽修“窮而后工”的詩學理論在《梅圣俞詩集序》中提出,應該不是只針對梅堯臣的一人的詩歌創作提出,當時他對中國詩歌創作理論的一個方面的總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詩學觀點的提出在慶歷六年(1046),正是在他自己處于政治生涯危機四伏的時候,《憎蚊》《讀徂徠集》《重讀徂徠集》《啼鳥》等詩的創作動因,與《梅圣俞詩集序》中的“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钡恼摂嗍且恢碌?。把這些詩與他夷陵時期信手拈來的游覽之作相比,思想更加深刻,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用詩歌表達了自己的受污誣貶滁州的心跡變遷,是對他自己提出的詩“窮而后工”的詩學觀的實踐和印證。

猜你喜歡
慶歷夷陵滁州
論慶歷貶謫詩風
《滁州西澗》(草書)
畢昇(節選)
《慶歷四年秋》:北宋時代的縮影
夷陵之戰(下)
夷陵之戰(上)
《滁州學院學報》征稿簡則
《滁州學院學報》征稿簡則
錄唐·韋應物詩《滁州西澗》(草書)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