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路徑研究

2023-02-19 15:32袁志霞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協作組協作共同體

袁志霞 楊 丹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0 引言

1887年,Ferdinand T?nnies在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中首次提出“共同體”的概念。共同體的重點在于人際關系,強調人與人之間共同的精神意識,個體能從共同體中找到認同和歸屬[1]?,F代社會科學主要奠基人Max Weber在其著作《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中也對“共同體”進行了論述,他認為共同體是參與者感覺到處于一個整體,是參與者的一種主觀感受,共同體的社會關系較為寬泛。實踐中,“共同體”的概念被不斷擴展,涌現諸如教研共同體、科研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協作共同體等名詞。

2019年,教育部發布《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提出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建設措施,通過培育創新團隊輻射并帶動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督ㄔO方案》有八處提到“共同體”,其中團隊協作共同體成為新時期團隊建設的重要任務。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一般依托某個專業大類構建,在縱向上協作共同體成員以分工合作為主,在橫向上協作共同體成員既有協作,又有一定的競爭。協作共同體一般由牽頭單位發起,通過建立協作共同體章程及規則約束和規范各團隊成員的行為。在“提質培優”總體目標的引導下,協作共同體以各團隊能力為基礎,通過虛擬教研室、集體備課、教科研合作等多種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逐步形成協作共同體運行機制,推動專業的高質量發展[2]。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多措并舉打造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實踐。根據《江蘇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由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牽頭,聯合江蘇省19個省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3個“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和2個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成立了江蘇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團隊電子與信息協作組(以下簡稱電子信息協作組)。

本文將以電子信息協作組為例,探討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具體建設路徑。

1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建設舉措

1.1 建設背景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建設背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教師能力提升為核心,堅持“開放協作、資源共享、融合創新、整體提升、全面輻射”的發展方略,遵循“共識、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原則,推動教學創新團隊的協作共建和改革創新,全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3]。

1.2 建設目標

1)構建協作運行機制。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建立跨專業協同、校企協同、校校協同的團隊協作運行機制,提高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協作能力。

2)課程教學改革。整合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立團隊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借助智慧學習平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3)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組織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積極開展工程項目研發、學術研究活動、創新活動,提升團隊教師的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創新能力;開展教學專項培訓,提高團隊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鼓勵教師開展境外交流合作,提高團隊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拓寬國際視野。

4)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依托技能大師和產業教授等企業領軍人物,在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內實施雙導師制,充分發揮教師和導師的專長,對學生進行全過程、教練式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大賽、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服務推廣應用,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培養創意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5)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成果和經驗。形成可借鑒的成果和經驗,向兄弟院校輸出經驗和標準,提升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1.3 構建協作共同體運行機制

依托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立跨專業協同、校企協同、校際協同的協作運行機制。通過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定期交流溝通機制、新技術推廣應用機制、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與考核機制等,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數字化資源開發、課程思政、模塊化教學、活頁式教材開發、“1+X”證書制度實施等領域開展交流和合作,同時將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分享和推廣。

電子信息協作組每年舉辦專業教學團隊成果交流會和校際協同建設研討會,落實協作任務,進行重大課題、項目協同攻關,承擔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重點培訓項目,交流和推廣團隊建設經驗,共享協作組建設成果。

1.4 構建協作共同體保障機制

1)構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組織保障機制。首先成立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負責協作共同體建設工作的組織規劃、項目推進,統籌協調經費投入等重大事項,對協作共同體的建設內容進行頂層設計,形成建設規劃和方案、績效評價制度與指標體系。其次,成立若干子項目建設小組,主要圍繞協作共建機制創新、課程教學改革、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等方面開展工作。子項目建設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與目標責任制,嚴格按照建設方案,制訂翔實的建設進度計劃,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個子項目建設任務。

2)構建管理保障機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需建立清晰的目標責任制和層級負責制,具體事項分解到點、具體到日,明晰團隊成員的職責、權限,調動各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聚焦建設任務,合理分工,統籌推進。

3)構建經費保障機制。設立專項建設經費,用于教師教學創新協作共同體開展教學科研、數字化資源建設、學習培訓及教學評價等工作。各成員單位根據團隊建設的實際需要提供配套經費投入。

1.5 開展課程教學改革

1)融入“1+X”,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遵循“專創融合、課證融通”的設計理念,將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全面融入“1+X”證書考核的知識點和技術技能點,重構課程體系,促進課證融通,以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帶動教育質量提升。

2)引入企業案例,整合課程模塊資源。整合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現有的專業課程、企業項目案例等資源,對接職業崗位需求,將企業工程案例引入教學環節和實訓環節,并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技能要求相匹配。依據課程標準,分析職業工作過程,依據崗位能力遞進的原則進行模塊化設計,開發課程級資源、模塊級資源、知識點與技能點級資源[4]。

3)緊跟前沿技術,校企共編特色教材。鼓勵團隊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獲取來自企業的實際工程應用項目和案例,聯系工作實際,緊跟新技術,校企合作共編適用于模塊化教學的新形態教材,解決傳統教材與實際工作脫節問題[5]。對接職業標準,編寫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完成配套的微視頻、案例庫、項目庫及在線測試庫等數字化資源建設。對于技術較新或變化較快的教學內容,編寫配套的活頁式教材;對于綜合項目類教學內容,編寫配套的項目實踐工作手冊式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電子信息協作組每年更新、完善教材內容和配套資源。

4)圍繞企業真實項目,實施模塊化教學。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構建“項目主導、專兼結合、集體授課”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以企業真實項目為核心組織教學內容,制訂模塊化教學管理規范,建立分工協作的教學管理機制。通過搭建協同化教學平臺整合各方資源,保障資源共享、分工協作教學的有效實施,徹底解決以往教學內容實踐性不強、與實際工作要求脫節、專兼職教師分工不合理、教學效果不顯著等問題。

5)落實立德樹人,實施課程思政。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從學生求知需求出發,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立足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進行課程設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根據學生專業學習的階梯式成長特征,以及學生遇到社會問題的復雜度,系統設計德育遞進教學路徑。營造“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的氛圍,讓學科教學最終回歸到育人的本真目的。

6)創新教學評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課前、課中、課后貫通,線上、線下有機銜接,形成全程化、精準化、規范化的學業評價機制。建立技能競賽、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論文專利等成果的學分折合與轉換制度,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1.6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1)落實企業鍛煉,提升技術技能。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要求團隊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通過大師名師、企業領軍人物等帶領教師參加重大項目的研發,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通過企業鍛煉,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和專業領域先進技術,通過場景化項目案例反哺實踐教學,提升教師的實習實訓指導能力。

電子信息協作組給團隊教師下達績效指標,比如教師每年需要緊密聯系一家企業,主持或參與一個橫向科技項目,更新一門課程資源,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

2)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開展團隊教師教學專項培訓,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技能專題培訓和研討活動,培養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鼓勵團隊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和行業協會的技能比賽,以賽促教,彌補實踐教學的不足,并進一步促進團隊教師專業之間的交流。此外,定期開展教師雙語教學培訓,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

3)實施創新能力培養。電子信息協作組加強與電子信息產業頂級企業的合作,構建了以行業領軍人才為引領、技術技能大師為核心、骨干教師為主體的研發隊伍。通過實施“135項目團隊培育計劃(即1名教授,3名骨干教師,5名優秀學生)”和“113創新團隊培育計劃(即1名資深博士,1名青年博士,3名優秀學生)”,承接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開展產業化項目開發和技術創新服務,全面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

4)“雙師型”教師認定。電子信息協作組落實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相關要求,組織制訂電子信息大類“雙師型”教師認定實施細則,建立初、中、高級“雙師型”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資格或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目錄。

1.7 創新人才培養

1)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為了更好地發揮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特色優勢,電子信息協作組開設了“專創融合”示范課程,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為學生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創業夯實基礎。電子信息協作組聯合電子信息產業大企名企,共建創新訓練中心,依托企業橫向項目開展雙創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整合電子信息協作組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專業大賽、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

2)實施個性化培養工程。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鼓勵和引導各團隊實施個性化人才培養工程,比如實施杰出人才選拔培養,制訂相應的人才選拔、考核及評價機制。

電子信息協作組立項了一批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聘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能工巧匠擔任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選拔專業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任教師擔任名師工作室負責人,遴選一批動手能力強、專業興趣高的學生進入工作室重點培養,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專業技能競賽,指導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引導學生申報專利。

2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特征

1)形成命運共同體協同育人。組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首要目的是打破傳統的學科組合,聚焦某一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實現跨界融合,構建真正的協同育人格局,通過多邊合作,形成命運共同體。

2)形成教研共同體協同創新。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通過校際橫向合作、與行業企業及科研院所之間縱向合作,可更好地實現教研一體化,促進課程資源建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學習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通過教研共同體協同創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3)形成教學共同體聚力育人。人才培養最終要回歸到課堂教學,教學共同體是實現聚力育人的核心載體,也是構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終極目標。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由于是在同類專業的基礎上構建,有助于形成專業共建共享共用的機制,在更大空間、更大范圍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2]。

3 結束語

電子信息協作組的實踐證明,跨界性是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重要特點,協作共同體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團隊的整體創新能力。為了能獲得更大程度的創新,協作共同體之間需要進一步融合互補、凝聚發展動能,這就需要協作共同體把握新形勢,超前謀劃,加強協同創新,通過多邊合作開展價值共創。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還需要廣泛吸納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教學創新、科技創新等,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協作組協作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團結協作成功易
協作
協作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
——青蒿素
可與您并肩協作的UR3
福建省已有23家種豬企業成為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成員單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