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漢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2023-02-19 17:08柳永祥張小華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古代漢語思想學生

柳永祥,張小華

(蘭州工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古代漢語作為高校中文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入挖掘古代典籍中的思政元素,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僅是履行“守渠”“種田”責任,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目標的應有之舉,也是實現成人教育與成才教育融合互促、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

1 從古代漢語看先秦時期的德育和智育思想

作為承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古代漢語,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深入挖掘根植于古代典籍中的中華優秀文化特質和其中蘊含的豐富育人價值,對重塑當代學生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教育探索與實踐中,非常重視德育和智育,亦或說是成人教育與成才教育?!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睂ⅰ傲⒌隆狈旁凇叭恍唷敝??!豆茏印氛f“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把人才培養作為終身的任務。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育,不同教育必定會培養出不同的人才,從“立德樹人”的內容、方式和目標上古今各有不同,但通過品德培育和知識傳授,進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古今教育的共同愿望。

在先秦典籍中,經常出現以德為先、德智兼修的教育思想?!抖Y記·樂記》說:“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睂⑵返屡嘤鳛橹饕繕?學習技藝與成就事業在立德之后;《論語·學而》中孔子說:“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睂⑷胄⒊鲢┑膫惱淼赖伦鳛橹匾焚|先行培養,而“學文”只是在“行有余力”的時候進行?!睹献印るx婁下》說:“君子之道,修身為上,文學次之,富貴為下?!睂⑵返屡嘤鳛橹饕蝿?居于主導地位,文學等技藝傳授則在修德之后進行。以上都是以德育為先、德智兼修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墩撜Z·述而》篇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闭f明對品德修養與知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將不修德放在“四憂”之首。在孔子看來,知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文學”作為技藝的一種,也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成人教育與成才教育的認識,認為成人比成才更為重要,所以提倡以德育為先,智育其次。只有修身育德,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再去學習知識技藝,達到德才兼備、成就完整的人生。

立德樹人是培養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的人才。但是,當“德”與“才”二者不可兼具時,古人認為,選人用人寧可有德無才,不能有才無德。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笔钦f如果沒有德才兼備的圣人君子,與其選用有才無德的小人,不如用“有德無才”的愚人,因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闭莆罩R的人,其德行好壞,直接關系到知識作用或正向或反向的發揮,也關涉到造福人類亦或是貽害社會。對此,蘇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識”[2],他堅持人在認識自己、尋求真知的過程中,對德性的執著、完善和實踐,獲得積累知識,這些行為都源于人自身對于善的向往和追求,善是最終目的。蘇格拉底這種將求知與求善合二為一,認為在求取知識、增長才智的同時,德性也會得到提升。但是從現實來看,這種說法無疑是過于理想化了。中國古代以德為先、德智兼修的教育思想,對新時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德育為先、智育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說是一很好的啟示和借鑒。

2 以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文選為例,探尋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當前,不少高校選用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作為中文類專業本科生使用教材。該書主要包括文選、常用詞、通論三個部分。文選部分精選了古代典籍中的一些經典篇目,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修身立德、誠實守信、勤勉學習、精益求精的思想,以及以民為本、愛國情懷、和合大同等主張,通過學習古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故事,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家國情懷和肩負青年大學生應有的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是修身立德的思想。關于德行培養方面,除前文“先秦時期的德育和智育思想”中列舉的內容外,在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文選部分:《宮之奇諫假道》引《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強調上天對人沒有親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以此告誡只有養成良好的品德才會得到上天的幫助?!墩撜Z·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笨鬃印八膽n”中以不培養品德為首?!睹献印ち夯萃跎稀?“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認為稱王天下首先要有德行。關于修身方面:《論語》選文中,孔子評價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時,指出“不遷怒,不貳過”,同時還贊賞他修身育德、安貧樂道??鬃拥茏釉鴧ⅰ拔崛杖∥嵘怼?孔子也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通過自我檢查、反躬自省,實現正己修身的目的?!蹲髠鳌x靈公不君》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強調做事要慎終如始、善始善終?!爸e能改,善莫大焉”,指出要敢于承認并勇于改正錯誤?!睹献印と岭u》中通過“偷別人家的雞”這個人盡皆知的不義行為,勸誡“知其非義,斯速已矣”,即對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予以制止,不要找各種理由和借口推脫,既形象生動,又有很強的說服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盵3]通過學習古人修身立德的思想,引導學生汲取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精華,讓錘煉品德修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渡袝の遄又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睆娬{人民是國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穩固,國家才能安定?!稇饑摺ぺw威后問齊使》:“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認為年成和百姓比君王更加重要,沒有百姓也就不會有國君?!墩撜Z·鄉黨》中孔子在馬廄失火后,首先關心的是有沒有傷及到人,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额仠Y》:“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勸諫統治者要減輕賦稅,惠及百姓?!睹献印R桓晉文之事》中“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民本思想貫穿整篇文章;《文王之囿》通過“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猶以為小也;齊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說明如果國家的資源與民共同享有,必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端^故國者》《子產不毀鄉?!氛f明了統治者要傾聽民意、體察民情、解民之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古代民本思想,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人民觀”,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樹牢并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三是愛國主義情懷?!稜T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不計個人榮辱和安危,以身犯險、勸退秦軍;《齊晉鞌之戰》中晉國將帥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在身負重傷的緊急情況下,依舊相互勉勵、奮勇殺敵;《楚歸晉知罃》中知罃忠君愛國,面對楚共王的逼問,他不卑不亢,處處維護國家利益;《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心系國家、犯顏直諫,力勸趙太后把她最愛的小兒子長安君做為人質,換取齊國出兵助趙,解除國家危難;《晉靈公不君》中趙盾、士季忠于國事,面對暴君虐行,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以國家利益為重,對殘暴的晉靈公反復進行勸諫。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引孔子語:“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提出國家有難,有志之士應該挺身而出。戰國時期,很多士人為求取功名而奔赴異國,甚至不惜和母國為敵,同一時期的屈原,始終秉持一顆愛國之心,即使被罷黜,被流放,依舊心系楚國安危。古代先賢憂國憂民,捐軀赴國難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盵4]由此引導學生始終樹牢大局觀念和愛國情懷,堅持把個人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愛國情、報國志體現在為國奉獻的具體行動中,在服務國家、貢獻社會的過程中成就更有價值的人生。

四是勤勉學習的思想?!皠駥W”思想是先秦儒家理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所在?!墩撜Z》選文中,反復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并明確指出如何去學習,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見賢思齊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在強調勤勉學習的同時,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即要學思結合,又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主張學以致用?!盾髯印駥W》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也是此意?!抖Y記·博學》提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蓖ㄟ^不懈努力,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掇那铩分忻献油ㄟ^“弈秋誨二人弈”,但結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學習要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終會一事無成?!肚f子·秋水》中通過河伯見到黃河和北海的不同感受,讓學生認識到學無止境,消除驕傲自滿的心理?!秳駥W》中荀子通篇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善于利用外物并自強不息,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由此引導學生要鍥而不舍地學習,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五是誠實守信的思想。誠信是人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行為準則的統一,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基本要求?!墩撜Z·為政》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并以“連接車轅端與橫木的關鍵”為例,說明一個人不能不講信用,不講信用就無法立足??鬃影颜\信作為修身、處世、治國的基礎,他認為治理一個國家,可以沒有軍備和糧食,但“民無信不立”,政府如果不能取信于民,國家就無法得到有效治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將“誠信”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誠信對個人、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立足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營造人人講誠信、事事守信用的良好社會風尚,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因素。通過學習中國古代誠信文化,引導學生做文明誠實守信的新時代青年。

六是精益求精的思想?!墩撜Z·憲問》中舉鄭國起草外交公文的事例:“皮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币粋€文稿從起草到成稿,要經過層層審核、層層把關,可謂精益求精。公文作為傳達政令的重要工具,實施決策和指導工作的重要載體,其質量的高低是衡量單位整體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中文專業的學生來講,具備一定的文稿寫作能力,是專業培養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將來從事文秘工作的必備素質。古人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來形容寫作之難。不僅在寫作方面,其他工作學習上也要培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審慎態度,培養崇德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七是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墩撜Z·衛靈公》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莊辛說楚襄王》中莊辛通過列舉蜻蜓、黃雀、黃鵠、蔡靈侯因貪圖享樂最終招致禍患,強調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端窗l于畎畝之中》孟子通過列舉舜、傅悅、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人的事例,說明一個人要成就大事業,就要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練。在苦難中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如果一味貪圖安逸,往往會導致滅亡,最后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古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也是此意。憂患意識是人類生存的智慧,大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要引導學生增強憂患意識,清醒地認知和應對各種問題與挑戰,以“空杯”心態接納未知世界,以未雨綢繆爭取人生主動。

八是和合大同的思想?!昂秃稀彼枷胧侵腥A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墩撜Z·衛靈公》中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淵》中倡導由血緣關系延展到“四海之內皆兄弟”?!洱R桓晉文之事》中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引用《詩經·大雅·思齊》“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這些觀念體現在社會維度中,為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提供價值支撐?!赌印し枪ァ放小疤澣俗岳钡牟涣x行為,提出熱愛和平、以和為貴、反對不義戰爭的主張。通過講解使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和建設美好世界提出的“中國方案”,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等生動實踐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文選部分,《鄭伯克段于鄢》中通過潁考叔“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體現出孝順父母、家庭和諧的倫理道德觀;《老子》選文中矛盾雙方辯證統一思想;《莊子》選文中自由和法治的關系,遵循規律、靈活變通;《楚辭·離騷》選文中崇高的政治理想,憂國憂民意識、高潔品格等;《詩經》選文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和”的精神追求,厚生愛民、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對人性的尊重;《祁奚薦賢》中祁奚舉薦人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馮諼客孟嘗君》中禮賢下士的精神;《論語》“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的選賢思想。此外,在一些外交辭令中表現出高超的語言技巧,選文中記載的寓言故事和名言警句,如《戰國策》中的狐假虎威、亡羊補牢,《論語》中的過猶不及、殺身成仁、禍起蕭墻,《禮記》中的苛政猛于虎、教學相長,《孟子》中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緣木求魚等等,成為后來成語典故的來源。

3 對挖掘和運用古代漢語中“思政元素”的幾點思考

一是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以古代漢語教材為依據,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及現有知識結構,選擇一些古代經典篇目進行深度講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培養家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將學習專業知識和學生未來發展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古代漢語的重要意義,進而從學生心理上拉近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距離,解決好教學內容、現實社會環境和個人生活的聯系不足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和閱讀作品時,與古代先賢開展心靈對話,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是改革和優化教學方式。圍繞古代漢語課程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對思政教學的實施路徑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拉近傳統文化距離[5]。如講解文選的過程中,注意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自豪感,從而產生繼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和使命感。通過梳理講解字詞句以及特殊語法現象,讓學生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適度拓展知識范圍,引導自主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是跨學科教學思維??鐚W科教學即“以一個學科為中心,在這個學科中選擇一個中心題目,圍繞這個中心題目,運用同學科的知識展開對所指向的共同題目進行加工和設計教學”[6]。如講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讓學生理解尊重規律、利用規律,才能更好地創造價值。關于遵循客觀規律,《莊子·庖丁解?!芬渤执苏??!独献印愤x文中矛盾雙方辯證統一思想等,與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進行交叉融合,引導學生認識規律、尊重規律,從而更好地利用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四是古今比對理解。如在講授《七月》時,讓學生深入理解詩中反映的我國上古時代農民受壓迫受剝削的情況:農民終年辛勤勞動,而絕大部分的勞動是為“公”的,最好的勞動成果都被統治者占去,自己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過著悲慘的生活。引導學生聯系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惠民富民政策,以及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會感恩、珍惜韶華、勵志成才、回報社會的精神擔當。

總之,挖掘和運用古代漢語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充分挖掘通論和文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講授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閱讀古典文獻能力的同時,也應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觀念的塑造和價值的引導,讓學生在掌握知識之外,實現政治認同、文化傳承和創新探索,努力實現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古代漢語思想學生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探討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