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解放婦女到婦女解放
——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之考察

2023-02-20 10:19湯仁虹
皖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皖西蘇區婦女

湯仁虹

(皖西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力量在兩湖、兩廣、安徽、福建等地的農村、山區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建立了紅色蘇維埃政權。其中,皖西蘇區于1930年4月初步形成,是鄂豫皖蘇區——當時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紅色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力量上來說,皖西蘇區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中國共產黨在蘇區領導革命斗爭與政權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解放婦女的工作,大力推動婦女解放的發展。這是中國婦女解放事業的一個重要時期,既為近代以來婦女解放運動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又為新中國、新時代的婦女工作奠定了基礎。以皖西蘇區解放婦女工作的經驗和婦女解放的歷史成就為例,分析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對于總結蘇區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經驗和促進新時期婦女工作的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蘊。

一、中國共產黨在皖西蘇區的解放婦女工作

皖西蘇區在解放婦女的工作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因時因地制定正確的婦女政策,積累了豐富的婦女工作經驗,推動了婦女解放進一步地發展。

(一)制定解放婦女的正確政策

中國共產黨是蘇區革命與斗爭的核心力量,是民主革命時期解放婦女運動的堅強領導,是蘇區婦女解放事業的中流砥柱。在皖西蘇區,針對廣大婦女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諸如深受封建“四權”壓迫、舊式婚姻束縛、政治權利缺失、經濟地位低下、文化教育落后等狀況,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婚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婦女政策,保護蘇區婦女的合法權益,推動了婦女解放的進程。

在政治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區婦女積極參政,并賦予女性與男性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31年5月,皖西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建立了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制定《關于目前工作計劃的決議案》,規定:“成年勞動者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雹?P102)這為皖西蘇區廣大婦女的參政議政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保障。在經濟方面,為了解決婦女的土地問題,1930年4月,六安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頒布《土地政綱實施細則》,明文規定:“分配土地男女有同樣權利”①(P8),積極動員婦女群眾參加田間勞作和生產勞動,努力實現“耕者有其田”、男女平權,切實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在文化教育方面,為了提高婦女群眾的文化水平,皖西蘇區進行了掃盲運動,鼓勵廣大婦女積極參加識字班、讀書班、補習學校的學習。在皖西蘇區解放婦女工作中,中國共產黨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各項方針政策,提高婦女社會地位,保護婦女基本權益,激發了婦女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擁護之情,從而有力推動了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

(二)培養婦女運動中堅骨干

為了更好地開展婦女工作,皖西蘇區積極培養婦女干部,成立各級婦女委員會,專門負責婦女的各項工作事宜。面對蘇區婦女干部數量較少的情況,1930年4月,六安中心縣委在聞家店創立一所干部訓練班。其中,婦女干部訓練班開辦了6期,由六安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親自教學,主要對思想進步、意志堅定、能力突出的婦女進行培訓,并順利結業了32名婦女干部①(P79)。同時,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婦女委員會興辦刊發了《婦女報》《魯森堡》等婦女刊物,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自由、平權的思想,既提高了皖西蘇區婦女群眾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文化水平,又為根據地革命和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婦女干部,補給了婦女運動的中堅骨干力量。皖西蘇區的廣大婦女干部在婦女解放、后勤保障、政權建設和革命斗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擁軍支前、擴紅運動中,她們積極組織、參加代耕隊,幫助紅軍家屬犁地、插秧、收割莊稼,幫助戰士們解決后顧之憂。1931年5月,皖西北特區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會議報告中指出:“婦女十之八九都參加革命工作……婦女已成為運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者?!雹?P102)

(三)維護保障婦女基本權益

在建立革命根據地、成立了蘇維埃政權之前,皖西地區的婦女深受夫權、神權、父權、族權等封建“四權”的壓迫及舊式婚姻的束縛,人格尊嚴、基本權益都無法得到保障。1930年4月,六安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六安、霍邱、霍山、英山、潛山相毗連的地區,與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自此皖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六安中心縣委非常重視根據地的婦女解放工作,特別是積極鼓勵婦女同舊式婚姻作斗爭、破除封建婚姻桎梏、建立新型婚姻制度,并規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以及保護婦女在婚姻中的合法權利等基本制度原則。1930年12月,就婚姻自由的原則問題,《舒傳賢關于六安中心縣委工作情況給中央的報告》中提道:“男女離婚結婚絕對自由原則?!盵1](P94)1931年5月,中共皖西北特委婦女委員會成立,制定《婦女條例》,提出“實行一夫一妻制”①(P103)。1931年6月,皖西北特委在《關于婦女工作決議案》中指出:廢除包辦婚姻、買賣婚姻、一夫多妻、童養媳、納妾、蓄婢等封建陋習禮俗和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在婚姻中的權益,例如禁止強迫婚姻、強迫守寡、虐待殘害私生子等[1](P130)。這些政策和規定順應了皖西蘇區婦女渴望沖破封建牢籠、保護自身權益、完成自我覺醒的意愿訴求,并對婦女的婚姻自由、自我解放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和推動作用。

二、皖西蘇區婦女解放的歷史成就

皖西蘇區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投身于革命解放的時代洪流,在參政議政、勞動生產、擁軍支前、文化宣傳等工作中展現了偉大的力量,逐漸成為蘇區革命和建設的新生力軍。

(一)婦女積極參政,政治權利基本實現

皖西蘇區廣大勞動婦女被賦予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政治權利上基本實現了男女平權。同時,在各級蘇維埃代表選舉的時候,明文規定婦女必須占有一定的比例。1931年5月,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召開皖西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與會代表中,“婦女占了2/10?!盵1](P113)婦女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婦女獲得解放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障,改變了幾千年來婦女被歧視、被壓迫的狀況,為婦女參政議政、參與蘇區政權管理提供了先決的政策依據。同時,在皖西蘇區各級組織機構中,都吸納任用了一定數量的婦女干部,她們在政權建設和革命斗爭中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作用。

(二)婦女參加生產勞動,經濟地位得到提高

蘇區婦女參加土地革命,享有與男性同等的土地分配權利,這是婦女解放的經濟前提和物質保障。婦女們分得了土地,意味著在經濟上獲得了與男子平等的權利,改變了幾千年來婦女經濟收入依附、家庭地位低下的狀況,激發她們追求更多的人格尊嚴、自由解放,并踴躍參加生產耕作,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1930年3月,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召開聯席會議,在《關于六縣工作計劃決議案》中提道:“農業生產主要由女子承擔……有的生產隊中全是女子?!盵2](P142)由此可見,皖西蘇區的婦女逐步沖破男權社會的世俗觀念,改變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生產關系,努力克服體力上的不足和心理上的困擾,全力擔起辛苦繁重的生產勞動,成為田間勞作、耕田種地的主力軍。這極大地提高了婦女的經濟地位及社會地位,提高了她們參加革命、保衛蘇區的熱情。在承擔農業耕作生產的同時,皖西蘇區婦女還積極承擔著軍需生產和工廠勞動的重擔,例如在農閑時間參加做鞋隊、縫衣隊、兵工廠、被服廠等,為紅軍戰士們做軍鞋、軍裝,生產繃帶、被褥等軍需用品,為蘇區經濟發展和擁軍支前提供了有力的物資支援和后勤保障。皖西蘇區婦女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在根據地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婦女參加擁軍支前、擴紅運動,“半邊天”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動員婦女積極參加擁軍支前和擴紅運動,是皖西蘇區婦女工作的中心任務。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重重“圍剿”,為了保衛已取得的斗爭果實,需要不斷的補充紅軍力量、擴大紅軍隊伍。這是當時蘇區革命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到革命形勢的發展和革命力量的生死存亡。皖西蘇區的婦女群眾積極響應擴紅號召,并踴躍參與擴紅運動。她們不僅動員自己的親人參軍入伍、上前線,自己也要求加入紅軍、扛槍殺敵上戰場。由于蘇區婦女對擴紅運動的大力支持,紅軍兵源源源不斷。這不僅鞏固了政權穩定,還進一步擴大了實力范圍,促進了皖西蘇區革命斗爭形勢不斷向前發展。并且,在情報偵察、戒嚴鋤奸、游擊戰爭等武裝斗爭工作中,皖西蘇區的婦女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5年金家寨的婦女干部和紅軍家屬成立了“金剛臺婦女排”,以金剛臺為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和敵人周旋于大山密林之中,保證了金剛臺的紅旗三年不倒[3](P152)。同時,皖西蘇區婦女還主動參與各種擁軍支前活動,紛紛參加運輸隊、擔架隊、醫護隊、情報隊、偵察隊以及報刊隊、宣傳隊等隊伍組織。1931年夏,在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 “圍剿”勝利之后,金家寨的婦女群眾自發組織了慰問隊,給紅軍送糕點、雞蛋、菜肴,為他們洗補衣物、燒茶做飯,并趕制布鞋4000多雙,力保戰士們有衣鞋可穿、有飯菜可吃,不會受凍挨餓[4](P123)。為了配合前線戰斗、更好地救助、護理、照顧紅軍傷病員,皖西蘇區婦女積極組織了擔架隊、醫護隊,全力協助醫護人員的救治工作。

除了完成物質供給、醫護照顧、武裝自衛等根據地日常工作外,廣大婦女還熱情參與了口號動員、文娛晚會、軍民聯歡等組織宣傳工作。每逢重大勝利、節日聚會的時候,皖西蘇區婦女都會參與各種文娛演出或聯歡活動,為軍民表演歌舞、快板、小品、短劇,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綱領政策、慶祝革命斗爭的偉大勝利、激勵戰士和百姓的戰斗意志。皖西蘇區的婦女逐漸成為擁軍支前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著“半邊天”的偉大作用,配合紅軍戰士的前線戰斗,鞏固了根據地的政權穩定和建設發展。

(四)婦女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倡導婚姻自由,努力爭取自身解放

皖西蘇區婦女除了踴躍參與政權建設、經濟生產、擴紅擁軍等活動之外,還自覺接受教育,認真學習知識,倡導實行婚姻自由,努力沖破封建牢籠。皖西蘇區婦女努力爭取自身個體的解放,從而推動發展了婦女群體的解放。

首先,皖西蘇區婦女以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蘇區掃盲運動,參加婦女速成識字班、讀書班、列寧學校、補習學校和夜校等組織機構,接受基礎知識教育和革命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水平。其次,皖西蘇區婦女自主行動起來,打破夫權、神權、父權、族權等封建“四權”;積極同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童養媳等封建婚姻、陳規陋習作斗爭;大力破除封建禮教的束縛,反抗舊式婚姻制度,倡導實行婚姻自由,建立新型婚姻家庭,自主結婚、離婚的比率大幅度增多。皖西蘇區婦女開始走出家門、追求平等,在根據地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逐漸走向了自身解放的道路。

三、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重要意義

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既有利于促進蘇區的政權穩定、保護革命勝利果實,又有利于提高婦女群眾的社會地位、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還推動婦女走出家門、參加革命、打開視野、解放自我。同時,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寶貴經驗也可以為新時代的婦女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一)歷史意義

1.有利于推動蘇區的政權穩定和革命發展

從1931年5月至1934年4月,蔣介石數次糾集兵力,對鄂豫皖蘇區進行殘酷的反革命“圍剿”。蘇區的青壯年男子紛紛奔赴反“圍剿”戰場,紅軍隊伍需要不斷補充兵源、提高戰斗力。同時,蘇區的男性勞動力也嚴重不足,一時之間有許多田地荒蕪、農活耕作被擱置,勞動生產率大幅度下降。皖西蘇區家家戶戶老百姓的生活捉襟見肘,支援前線工作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徹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計劃、鞏固蘇區政權穩定、促進革命形勢向前發展,婦女的偉大作用被重視并突顯出來。大力推動皖西蘇區婦女解放工作,既是革命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斗爭形勢的客觀所需。

通過制定正確的婦女政策、積極的文化宣傳和輿論動員,皖西蘇區的廣大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政治選舉和文化學習;走出家庭,參加擴紅運動、革命斗爭和擁軍支前。皖西蘇區的婦女解放運動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點燃了熾烈的革命熱情,促進了婦女群眾更積極主動地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支持革命建設,并為鞏固根據地的政權穩定、保衛已取得的勝利果實而進行不懈斗爭。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和革命發展、政權建設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關系。三者的合力互動,既推動了蘇區婦女解放的進程,又鞏固了根據地的政權穩定,還促進了革命形勢的向前發展。

2.有利于推動婦女的自身解放和覺醒成長

皖西蘇區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圍剿”斗爭以及蘇區的革命與建設工作,成為革命時代洪流中的新生力軍,充分展現了“半邊天”的偉大力量。皖西蘇區的婦女解放運動,既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保障了婦女的婚姻自由和基本權益,又順應了婦女解放和覺醒成長的需求,為近代以來中國的婦女解放事業找到了一個正確方向,這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尤為關鍵的重要時期。

(二)現實意義

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不僅推動了婦女的解放與成長、促進了蘇維埃政權的穩定和發展,也為新中國、新時代的婦女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充分發揮和增強婦女組織的作用,為婦女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構平臺

在推進婦女解放運動的過程中,皖西蘇區婦女組織發揮了強大的功能作用,為婦女解放提供了橋梁和紐帶,更好地凝聚了婦女的革命力量,充分體現了婦女“半邊天”的價值。新時代,隨著婦女在民主政治、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社會和諧等各方面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婦女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顯了。為了新時期婦女事業“更上一層樓”,需要不斷增強婦女組織的力量、充分發揮婦女機構的作用,在黨的領導下大力開展婦女工作,為新時代婦女發展提供優秀的服務和平臺。

2.積極動員婦女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鼓勵婦女不斷進步成長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皖西蘇區婦女主動參加掃盲運動,積極加入識字班、讀書班、報刊社、列寧社(俱樂部)等學習組織和教育團社,認真補習文化知識、閱讀報紙雜志,了解黨的路線方針,獲悉根據地的革命形勢,知曉婦女工作的政策法規,從而提高婦女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自覺接受革命熏陶,主動參加革命工作,并為保衛根據地和革命勝利做出巨大貢獻。新時期,自尊自信的新時代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越來越自立自強,并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職責,為時代發展起著添磚加瓦、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婦女的力量,重視婦女工作,鼓勵婦女不斷提升進步,促進婦女事業不斷完善發展。

新時代婦女的成長需要國家、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優秀的平臺、以期獲得更優質的教育,不斷提高文化層次和思想水平,獲得更多的職業認可和社會認同。新時代婦女工作需要不斷地守正創新,改革短板機制,解決新老問題,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時代的繁榮穩定貢獻婦女的偉大價值。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在皖西蘇區領導革命和政權建設的過程中,順應革命形勢的發展要求,積極解放婦女,推動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蓬勃開展。皖西蘇區的婦女努力打破封建枷鎖和迷信桎梏,追求婚姻自由和自身解放,積極參加根據地建設和革命斗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貢獻了力量、奠定了基礎,為新中國、新時代的婦女工作提供了歷史經驗和參考借鑒。因此,對皖西蘇區婦女解放運動進行研究分析,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意義。新環境、新征程下的婦女工作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需要以史為鑒、守正創新,結合新時代國情、民情、社情,不斷進步、完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加油助力!

注釋:

①參見中共六安市委黨史研究室2001年編寫的《中共六安地區黨史大事記(1919.5—1949.9)》。

猜你喜歡
皖西蘇區婦女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
蘇區人家
蘇區創業致富人
回馬槍
回馬槍
當代婦女的工作
任弼時與湘贛蘇區的“肅反”
回馬槍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強奸罪立法和執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