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后期詞的意象書寫及其悲劇意識

2023-02-20 10:19
皖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李后主亡國故國

崔 玲

(皖西學院 文化與傳媒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公元975年11月,南唐都城金陵被宋軍攻破,南唐帝王李煜“肉袒”投降,忍辱負重北上,俯首稱臣,被封為違命侯。曾經雍容尊貴的一國之君一朝淪為階下囚,敗在趙匡胤腳下,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被幽禁的屈辱囚徒生活。李后主的現實處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詞的世界里同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國破家亡、去國離宮、亡國之痛、故國之思都化作一首首血淚之作,最終成就了他“詞帝”的稱號。以流水、落花、殘月、故國、夢境、淚痕、樓臺等為主的李煜后期詞,意象相當豐富,意境也因這些意象的集中運用而逐漸開闊。其后期詞,大多傳達出詞人強烈亡國之殤、懺悔之意和生命之悲。從李煜的后期詞中我們可以窺見,李煜的后半生遠離故國,始終沉浸在國破家亡的痛苦與悔恨之中。通過多種典型意象的選擇與組合,真切書寫出自己的強烈痛苦與思念,詞情“感慨遂深”[1](P22),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一、李煜后期詞中的典型意象

(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意象

在后期詞中,李煜常以行云流水之象流露出無盡的內心哀思,尤其是愛借助流水意象來書寫憂愁。如李煜絕命詞《虞美人》下片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P111)。南唐已亡,江山易主,李后主去國離家,忍辱偷生于汴京,此時的詞人心中究竟有多少愁與恨呢?答案是,這滿腹的愁苦就像一江春水連綿不絕向東而去啊。李煜將抽象的愁思化作具象的春水,借流水意象來形象地抒發心中極致的悲苦。

再如在其名篇《浪淘沙》詞作中也有典型的流水意象。詞人寫“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2](P131),李煜夢回故國,一時貪戀在故國的帝王生活,一覺醒來才發現不過是一場夢,繁花似錦四季輪回,而詞人生命的春天卻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相對于昔日天上神仙般的帝王生活,此時的階下囚生活是那樣的不堪和屈辱。李后主用流水意象傳遞出對命運無常的無奈和對往昔帝王生活的追思。

(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落花意象

春天百花齊放,春花本有勃勃生機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景,而落花卻有了歲月無情、生命蕭瑟之感。詞人在后期的詞作中,多以詠寫落花意象來表情達意。如《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2](P118)抒發了詞人傷花惜春之情,繼而用“太匆匆”[2](P118),使得情感加強,情思綿綿,慨嘆歲月無情。轉眼又是落花滿地,又一個春天飛逝,太匆匆?!盁o奈朝來寒雨晚來風”[2](P118),暮春已是百花凋零的季節,無可奈何的是惱人的風吹雨打和摧殘加速了林花的凋零。顯然,這首詞看似在寫暮春,實則寫的是自己的命運如這林花一樣正遭受著摧殘,昔日儒雅的文人生活、尊貴的帝王生活,都如這暮春的林花一般,匆匆逝去。詞人移情于落花,嘆息著彼此的不幸,最后歸結到“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同樣,借東流水寫出詞人內心的愁與恨,強化了李后主對大起大落、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的痛切感悟與深沉思考[3]。

(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月意象

月意象在李煜后期詞中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在筆者看來,他筆下的月意象主要含有兩種內涵。一是用來渲染烘托客觀環境的悲涼,抒發詞人的思念之情。如《望江南》“笛在月明樓”[2](P123),這句詞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李后主的憂愁與孤獨。全詞描寫故國秋天的美景,抒發濃濃的故國之思,而末句中的“月”點明了詞人的思鄉之情,更加重了詞人對故國的懷念之情[4]。再如《搗練子令》?!吧钤红o,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盵2](P120)陣陣寒砧聲斷斷續續地伴隨著秋風飄入耳際,就連這深幽的皇家庭院也能聽得分明。夜已深,月光和砧聲入簾,這兩種視聽意象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征人,也勾起了詞人本人的離愁別緒,思緒翻涌。和著寒砧聲的月意象成功烘托出一幅清冷幽靜,無處訴說的凄涼場景。

二是通過對月意象的書寫,表達出詞人對社會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蘊含思理。如《虞美人》開篇的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盵2](P111)開篇便劈空而來,將“秋月”與亡國連為一體,李煜舉頭望明月,思故國、念往昔,那應猶在的雕欄和玉砌,如今已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有的只是朱顏改,有的只是凄涼悲苦,無處可談。這亙古的明月見證了南唐國與李后主的際遇變化,而李煜也對秋月發出了“何時了”這一看似無理卻有情的拷問,直接將心中的怨氣、無奈、惆悵等種種復雜的情感一股腦地傾瀉而出,令人唏噓不已。又如《浪淘沙令》(往事只堪哀)下片:“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盵2](P125)詞人悲悼國破家滅、身陷為虜的遭遇。想當年,群臣俯首,萬人擁戴。而這一切的繁華都隨著金陵的陷落、金鎖的沉埋而煙消云散。無邊月色下,繁華的秦淮河已成過眼云煙,一切都顯得無比的凄惶落寞。這洗盡鉛華的月色也只是徒勞“空照”,這里的月意象又一次生動書寫出詞人無盡的心酸與哀苦。

(四)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故國意象

李煜后期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就是山河的意象。這里的山河一般專指南唐故國。亡國后的詞人常常通過對故國山河的描寫來表達故國之思與亡國之恨。如《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盵2](P130)詞人從立國寫至亡國,由極盛轉至極衰,由極樂跌入極哀。用“幾曾識干戈”和“一旦歸為臣虜”二句轉折,絲毫看不出斧鑿痕跡,卻有千鈞之力,噴薄而出的是亡國之痛和稱臣之恥。李煜在這首詞中以一個亡國后的階下囚來反思深省亡國,思緒萬千。

再譬如《望江南·閑夢遠》[2](P123),全詞以“閑夢”起,由南國之春寫到南國之秋,并以蕭瑟的月樓鳴笛收尾,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對“南國”的孤苦哀思,綴筆不多而大氣渾厚,不見雕琢而詞意深遠,描摹生動,筆端生情,足見才力[2](P125)。閑字在這首詞中意為閑愁,詞人被俘后遠離故土,汴京的苦寒和金陵的旖旎風光相比有霄壤之別,此時的詞人心中只有對故國的思念,而這只能寄托在夢境里。這個寫出了夢境與現實遙不可及的“遠”字,也道出了與當初奢華生活境遇的巨大落差。不論南國是春天的熱鬧還是冬天的清冷,都是詞人記憶中最美好的樣子,強化了詞人對故國濃濃的思念之情。

(五)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夢意象

身處汴京的李后主再也看不見故國風光,于是常寄情于夢鄉,“閑夢”“醉夢”“春夢”等夢意象便成為后期詞中的重要意象之一。被幽禁的李煜現在擁有的只有靈魂與文學世界的相對自由,夢意象成為這種困境的象征符號。如《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盵2](P114)詞起句“多少恨”三字將歸宋以后的李后主滿腹怨恨和盤托出,這是一種開門見山的快意寫法。為何恨?原來是因為昨夜夢回南唐,文臣武將后宮佳麗簇擁而行,游幸上苑,夢里的詞人已然還是江南國的國君,占盡風光。一覺醒來,眼前處境卻是被獨居幽禁,孤苦伶仃,孑然一身,方知是黃粱一夢而已,自然倍感神傷。

北上汴京的李煜不僅懷念故國之景和美好生活,還對人生進行了多方位的理性的思考。他經常思其人生,曾經的榮耀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日日飲酒買醉,借酒消愁,因為畢竟可以一醉方休,而且在那醉鄉道路還算平坦,也許還可以夢回故國。其他的倒是不能再去了。詞人勘破人生,此間過往真如大夢一場。在經歷世事滄桑國破家滅的巨大遭際后,詞人不斷自省審思,并在自己虛無的夢境中試圖療愈支離破碎的心靈。

(六)無言獨上西樓——獨自消愁的樓意象

古人常有懷揣故國之念,為寄托哀思而登上高樓的傳統。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盵2](P133)秋天夜晚凄清寒冷,詞人滿心憂愁,無言獨自登樓。眼前的景是荒涼蕭瑟的,“無言”一詞多么無奈,心中的愁苦無人訴說?!凹拍薄吧钤骸笔谴藭r詞人的處境和內心。一個“鎖”字又寫出環境的死寂。登上西樓的詞人滿眼的荒涼之景,與昔日的繁華相比,更添憂愁?;貞浥c現實交替出現在眼前,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不可超脫,不可回味[5]。再如《虞美人》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盵2](P111)這是詞人被俘的第三年創作的,也是李煜的絕命詞。昨天晚上小樓又刮來了東風,月明之中充滿對亡國的思念與回憶。受盡屈辱的南唐后主李煜不再隱藏自己的情感,用“不堪回首”肆意表達對故國的思念和現在被幽禁深深庭院的痛楚和怨恨。

二、李煜后期詞蘊涵的三重悲劇意識

(一)江山易主俯首稱臣的亡國之殤

歷史把李煜的一生一分為二,涇渭分明。他的前半生是文人學士和帝王的雙重身份,整日里舞文弄墨,填詞弄曲,飲酒賦詩,吃喝玩樂,偶爾留心政事,幾乎一門心思撲在詞曲創作上,可謂“醉生夢死”。而到了人生的后半段,則是凄慘寂寞的亡國之君,茍且偷生的階下囚,慘痛的人生經歷和創作方面的天賦使得李煜后期詞充滿著亡國之殤,感慨萬千,痛不欲生,真是血淚至情鑄就。在 40 歲那年,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由帝王淪為階下囚,命運的巨變和人生的轉折促成了悲劇意識的形成。此外,他身處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背景也決定了其后期詞中表現出濃郁的悲劇意識。公元 975 年宋太宗趙匡胤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李煜驚慌失措,戰爭是他從未預料的狀況。李后主曾在《破陣子》里寫過“幾曾識干戈”[2](P130),突然一下子從皇帝淪為宋國的俘虜,李煜一時間難以接受天命大變,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他陷入了極度的焦慮和惶恐之中,“沈腰潘鬢消磨”[2](P130),憔悴不堪,主要的慘狀日積月累,沉重到無法排遣,他把亡國之悲訴諸文字,在后期詞中反復訴說。

(二)自我批判和反省的懺悔之意

李煜本是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按理說帝王之位傳給六皇子的概率是極小的。然,天意弄人,本寄望能與朝政漸行漸遠,縱情馳騁于藝術殿堂。但這個安逸的理想很快就被狂風暴雨打破,皇太子李弘冀在公元 959年毒死了自己的叔父李璟后,不久也去世了,而其他的幾個兒子也由于種種原因相繼離世,此時的李煜順理成章地被推上了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后來李煜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說:“臣本于諸子,實愧非才,自出膠癢,心疏利祿……思追巢、許之余塵,遠慕夷、齊之高義”[6](P67)。向往閑云野鶴的隱逸生活的李煜,強行被架到皇帝的寶座上,消極被動從事治國的大業,聲色犬馬,親奸吏疏賢臣。結果自然不如人意,江山社稷在他手中斷送,最不堪回首的莫過于被俘北上的那一天,“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2](P130)。一個極為敏感和痛苦的靈魂在他的后期詞中清晰可見,他深陷于巨大的痛苦中無法自拔,并在不斷的自我批判和反省懺悔中贖罪,以求解脫。懺悔意識充斥后期詞篇,成為血淚之作,他把內心深深的自責、愧疚、悔恨等感情全部宣泄出來,毫無保留,毫不掩飾。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P111)“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2](P118)“多少恨,昨夜夢魂中”[2](P114)等詞句,都有特別明顯的表達。

(三)傷春悲秋歲月易老的生命之悲

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P111)等詞句都在感嘆春去秋來、時光無情、歲月易老,由此引發的生命之悲更加濃郁,這種悲劇意識幾乎涵蓋后期所有詞作。如《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盵2](P118)全詞以一處林花的零落寫出一種生命之悲。以小見大,令人神傷?!疤掖摇边@三字何等淺俗,卻給人一種自然深切的哀嘆,李煜用純真的感情與直感去觀照世界,生動傳神表達生命之悲?!疤掖摇卑焉亩虝号c無常之悲寫得直白露骨。葉嘉瑩評價此句說:“人家寫的不是外表,人家寫的是那一份內心的真摯的感動”[7](P164)。人世間這些美好的事物原來也像花一樣短暫,隨時會被風雨挫傷。故李煜發出了“幾時重”的悲嘆。但是花落不會重開,往事也無法重來,只剩下一片滔滔滾滾的無休的長恨。

王國維曾將南唐后主李煜與北宋徽宗趙佶兩人進行比較,兩人藝術天分都很高,都善于作詞,皆廢政事,且都做了他國的階下囚,然而,不同的是李煜酷好浮屠,趙佶癡迷道教,后主亡國后猶有痛失家國之悔,世人皆惜憐之,而徽宗亡國后仍計較于個人得失,百姓皆唾罵之[8](P136)??梢?二人精神境界有高下,詞境亦有霄壤之別。李煜后期詞是在絕望之中所唱出的生命哀歌,意象豐富,意蘊深厚,抒情內容與前期詞迥異。但是,從詞的抒情藝術來看,李煜詞有一以貫之的特質,無論前期還是后期,所抒發的情感自始至終都是真摯、自然和率直的[9](P152)。李煜四十二年的人生經歷注定是一場悲劇,從他繼位開始,再到亡國,最后到被毒死,這個過程是悲劇的開始、發展到高潮,悲劇貫穿于李煜政治生命的始終。然,李煜多愁善感的文人氣質與坦誠純真的性格使其詞作別具一種特有的悲劇意識,那里有亡國之殤、懺悔意識和生命之悲,這些承載李后主深哀劇痛的詞篇雖歷盡千年仍廣為流傳,引起后世無數讀者的心靈共鳴,歷久彌新。李煜詞獨具的豐富意象和深厚內涵,向來是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語言文學類相關課程的重要教學資源,筆者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人們更深入全面地認識李煜詞的文學魅力和教育價值,引領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后主詞的審美性和思想性。

猜你喜歡
李后主亡國故國
幾時重
幾時重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故國·青銅
李后主與宋徽宗異同的研究
陳后主亡國
故國·青銅
李清照詞中“愁”的意和蘊
從譯介學角度試析玄采對《越南亡國史》的編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