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時代價值和實踐進路

2023-02-20 10:19張楊陳冰
皖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發展

張楊陳冰

(廣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1]。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的奮斗目標。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推進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進程,需要進一步闡釋與明確其內涵與價值。

一、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

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須堅定不移秉持人民立場,使共同富裕成果為全體人民所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以共同富裕為錨,在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任何階段都不可偏廢。對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內涵要置于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之中、置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置于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去理解。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2]這表明國家經濟戰略規劃,符合社會進步的歷史邏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符合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現實邏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有現實要求也有必然要求。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推進現代化強國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的關鍵前提。社會主義發展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階段、分步驟推進的?!办柟毯桶l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盵3](P379-38)當前,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仍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難題,這不僅揭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是一個漸進和連續的過程,而非一個可以立即完成的目標,同時也凸顯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面對并解決的諸多挑戰。為了解決發展中的不均衡性,實施共同富裕的策略顯得尤為關鍵。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有決心和毅力推動共同富裕的實施,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的主要發展趨勢和主要矛盾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認識和更科學的應對策略。中國共產黨在制定和實施社會建設策略時,必須立足實際,采取科學且有效的方法來確保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意味著在努力擴大總體經濟規模的同時,更需要關注資源的分配,以及如何在現有資源分配中主動解決不均衡問題。通過加速共同富裕的實現,充分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激發人民的創造力,在應對全球變局的挑戰中積極展示“中國之治”的智慧和實踐。

(二)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

實現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的堅定目標。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將人均GDP、城市化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預期壽命等作為國家現代化指標體系[4]。其只能表明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但卻無法表明是何社會制度背景下的現代化,或者是什么性質的現代化?!拔覀兏愕默F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3](P29),證明了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并非實現現代化的僅有的模式。多國的實踐證明,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但是富裕由誰來創造,富裕的成果由誰受益,將定義現代化的不同性質。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共同富裕必然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同富裕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裕。物質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直觀體現,涉及經濟收入、生活條件、就業機會、社會保障等方面。物質富裕意味著人民在經濟上獲得足夠保障,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享受到公平的社會資源分配,有機會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精神富裕則是共同富裕的另一重要維度,涉及教育、文化、價值觀、精神狀態等方面。精神富裕意味著人民在精神上的滿足和豐富,在文化素養、知識視野、心理狀態和人生態度方面達到理想的追求狀態。新發展階段的共同富裕,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遵循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全面富裕。通過公平、全面、持續的發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享和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

(三)共同富裕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追求

人類文明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落后到進步的演進過程,社會形態的更替實際上也是文明形態的更替。新發展階段在“五大文明”的基礎上推進共同富裕,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變革和創造,將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首先,共同富裕揭示了公平的價值。公平是社會正義的核心要素,共同富裕在物質層面上追求經濟收益的公平分配,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在精神層面,共同富裕追求的是每個個體享有平等的教育、文化和知識獲取的機會,從而實現精神的自由發展。這種全面的公平追求,體現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即每個個體的尊嚴和價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實現。其次,共同富裕表達了包容的理念。在全球化進程中,各國、各地區、各階層之間的差異被放大,但共同富裕的理念強調包容和理解,旨在縮小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促進社會的和諧。通過在政策制定和實施中考慮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需求和利益,共同富裕理念有助于構建一種多元化而又和諧共存的社會模式。最后,共同富裕呈現了和諧的愿景。其強調全體社會成員的福祉,關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裕,需要在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人類發展與自然保護等多個維度上尋求平衡,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立足國情所展開的一場自覺有序的偉大實踐。新發展階段推進的共同富裕不是局部的、個別的現象,而是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社會文化、社會治理、社會政策等全部社會運行要素統籌綜合推進的實踐創造過程。新發展階段推進的共同富裕是“五大文明”全面協調的全面富裕,這既是全面推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也是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壯舉,將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人類文明的新發展新進程。

中學隸屬于國家的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其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政府的資助,還有部分的經費來源是贊助資金以及捐助資金。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提出,逐漸地出現了教育經費緊張的現象,與此同時,在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如果學校依然鋪張浪費,勢必會對中學的教育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缺乏一個完善的預算評價系統,是這一類問題的主要表現,由于我國的預算管理系統比較落后,預算評價系統匱乏,導致現階段我國中學財務工作中,出現了預算管理工作的停滯問題[3]。

二、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時代價值

隨著全球化、科技進步、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變遷的不斷推進,共同富裕成為確保社會公平、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國家和人民的全面進步的關鍵目標?!皩崿F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2],深刻闡明了新發展階段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意義。

(一)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盵5](P4)表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物質上的向往、社會制度層面的向往和精神超越層面的向往。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歷程,也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斷前進的歷程?!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帶領人民,“攻克了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盵6](P4)已經實現了從解決基本生存需求,即“溫飽問題”的階段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渡。這一進程伴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對生活的需求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特點。需求層次不再僅僅局限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而是對于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有了深化的訴求。因此,從宏觀的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實現“雙富?!?已經成為衡量人民幸福生活的關鍵指標。這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成果,同時也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新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努力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使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通過物質財富來實現;二是通過推進人民民主的整個進程,選舉和協商民主的持續改進,使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文化工作方針,積極發展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以精神富裕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7];四是完善多元合作的社會治理體制,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形式,通過社會富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是完善相關法律,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科學應對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大力發展生態文明,通過環境富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二)提供社會發展失衡的創造性方案

推進共同富裕作為社會發展的理念和策略,其核心在于平衡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確保財富的公平分配,減少社會貧富差距,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這一理念和策略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將引領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極大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組織積極致力于推進全球減貧,并為此采取了多種舉措,但世界各區域的減貧進展呈現差異性。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于全球,2000年,聯合國將貧困人口比例減半列為“千年發展目標”的首要任務,中國是最早完成這一任務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990年,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每人每日1.9美元貧困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為66.3%,全世界的貧困人口比重為36.2%。到2015年,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中國貧困人口比例降至0.7%,而世界貧困人口比例為10.1%。1981年,全球每100個貧困人口中有46個中國人,2015降低到1個[8]。改革開放后,中國先后實施“三西”農業建設計劃和《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施了規??涨?、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832個貧困縣數量逐年減少,至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平均每年脫貧人數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人口規模。中國減貧人口數世界占比最大,對世界減貧貢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已經有幾億人脫離貧困狀況,其中積累的經驗將為社會發展失衡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創造性方案。

(三)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新興的發展方向,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思想體系連接起來,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給出了一個可以實踐的理性方案,為全世界人類的未來生存方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實現共同富裕的理念和策略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核心的作用。它關乎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這是全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價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發展的相互關聯性更加深入,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都無法孤立于全球大環境之外進行發展。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加強各國社會和經濟的合作,堅持共商共贏,促進相互發展,使其“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6](P9)?!耙粠б宦贰钡奶岢?實現了中國區域間的優勢互補,同時謀求了全球范圍的經濟合作,在全球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進步,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耙粠б宦贰敝饾u顯現重要載體作用,加速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由此,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可以能通過全人類的努力實現。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盵6](P62)中國共產黨不僅致力于增進全體人民的民生福祉,同時也致力于全人類的進步。通過繼承與發展了馬克思“解放全人類”的理念,從人類整體的新角度思考世界的生存與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尋求各國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構建合作、公平競爭、和平發展的新格局。展示了國際利益、國際權力、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等相互依賴的全球性價值。

三、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新發展階段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立足當前國內外形勢,科學規劃符合實際情況的實踐路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實施區域協調戰略,在中國共產黨統籌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統籌共同富裕大局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9](P23)。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的自我革命,永葆生機與活力,堅持黨的領導自然成為實現共同富裕頂層設計和政策決策科學性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統一領導統籌共同富裕大局,首先要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和國家學說,深刻揭示了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科學真理。堅守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核心理念的體現。在優化和強化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過程中,將黨的領導這一本質屬性持之以恒,并發揮其最大優勢顯得尤為重要。一是要正確處理黨委同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的關系,保證黨對國家政權和國家事務的領導。二是要支持和保證全體人民的政治權益。三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四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五是要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作用。

其次,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自我革命是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革命性行為。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規范體系,迎合新發展階段自我革命要求,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一是以新黨章為坐標,推進制度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以及推進共同富裕的長遠策略,根植于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深化和強化。這不僅體現了規范的制度性質,更揭示了制度對于黨的發展和穩定的重要性。二是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是黨的根基,積極主動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是黨進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具體措施包括建立信息平臺,暢通監督渠道,以及設立獎勵和保護機制,確保權力的透明化,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三是發揮黨內監督作用。黨內監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現有制度,實現長效管理。在具體事項上形成高效、有序的解決機制,提高整體工作質量和效率。

最后,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2020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講話指出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勇于直面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是黨員承擔時代重任和歷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新發展階段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對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強黨員政治理論學習,提高黨員的理論素養,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內涵和實踐路徑。通過專業技能培訓,提高黨員的專業能力和決策能力。二是鼓勵黨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文化引導,塑造黨員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黨員推動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衡量共同富裕成效

“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10](P195-196),馬克思認為,人民的滿意與否是評價社會價值的終極尺度。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突出強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富?!笔乔疤?“共同”是目標,指明了人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主力與共同富裕成果共享的主體。既然人民是共同富裕的創造者與受益者,那么,共同富裕的成效也應由人民來評判,將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標尺。

新發展階段要走好讓人民滿意的共同富裕之路,一是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盵11]共產黨人為了實現崇高的理想而斗爭,也為最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奮斗。以人民為中心,是共產黨人的基本政治立場,是對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檢驗。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須圍繞黨中央在關于推動共同富裕的決策部署,秉持惠及民眾、造福民眾的原則,確保民生工作成果以更優質、更公平和更廣泛的形式惠及全體人民。在此過程中,認真關注和解決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是牢固樹立群眾路線意識。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奮斗歷程中,從馬克思主義的群眾立場出發,逐步形成了群眾路線,并將其確立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黨員干部在黨的領導中要注重善于部署,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具體落實,而群眾路線則是貫徹執行黨的政令的重要保障。必須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在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緊密聯系群眾,團結凝聚群眾,虛心學習,“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的意愿、經驗、權利以及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盵12](P25)

三是注重共同富裕過程公開。首先,“權力運行必須做到公開化、規范化,同時,完善黨務、政務、司法、全方位的政務公開?!盵13](P298)為確保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需認真解決公開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問題,勇于展示權力清單和權力結構,培養人民在監督下行使權力的習慣。同時,實施共同富裕的“陽光公開”原則,通過政府政務等透明渠道,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逐步構建和完善主動性與應要求公開的制度機制。此外,創新媒介開放方式,滿足民眾對信息公開的需求,避免公開工作形式主義,積極探討促使人民有序參與和監督共同富裕過程的方法,特別是在涉及民生問題時,鼓勵全體人民積極參與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全過程監督。

(三)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發展的重要性:“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盵6](P28)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進經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國式現代化向著更高目標、更高水平邁進的邏輯必然。

一是以科技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萍紕撔略诮洕哔|量發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特別體現在新發展階段經濟的發展環境中。在提升經濟增長效率的探索中,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顯現出巨大潛力。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資源配置得以最大限度地優化,從而有效地加速信息交流與傳播,削減地域限制,推動商品流通,并進一步刺激邊遠地區的經濟增長。除了技術進步,擺脫對傳統產業的依賴同樣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提升研發創新能力驅動產業結構向更高級別轉型,進而達成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

二是以制度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激勵導向。在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已從對速度的追求轉向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成為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環節之一。一方面,構建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體系,使得生產要素得以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實現雙向循環。在強化基礎公共設施的同時,重視對農村消費導向,為經濟增長打開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建立綠色發展制度,推動各類生產要素流向知識集中、技術水平高的產業領域。通過創新發展制度體系,為研發合作在人力、物力及財力方面提供支持,進一步挖掘科技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潛力。

三是以戰略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戰略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進一步加強產業、教育和研究的緊密協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以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全面效能。此外,鼓勵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在此過程中,賦予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新的地位和作用,支持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及行業翹楚引領建立創新協作網絡,從而促進科技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以國家的核心戰略需求為重心,對與未來發展緊密相連的科技重點項目進行精細化規劃,實現重要核心技術的突破。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提升協同創新的品質和效益,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共同富裕進程。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盡管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依然顯著。地區差異不僅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也影響著居民的生活水平。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進一步減少收入與生活水平的差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新發展階段必須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一是通過市場機制改革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市場機制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中,通過供求關系的自由調節和價格的形成與變動,實現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的一種機制?;谑袌鼋灰?、競爭和價格形成的原理,通過市場參與者之間的自愿交換和競爭,引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行為的調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須創造激活本地企業、外地資本和人員流入更具吸引力的市場環境。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加快土地、戶籍、人才、金融、科技、數據等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及自由流動。以區域經濟體一體化為核心的都市圈建設與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促進主要地區增長極的產業創新。對于中西部和東北等相對欠發達地區,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激活本地企業的同時吸引更多外地資本和人才進入,進而驅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加大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增強公共服務的供給,并提升其均等化水平。一方面,經濟活動需要依賴于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支持。因此,完善基礎設施投資是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途徑。增大對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網、能源網、信息網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提升當地企業在開發強大的內需市場、參與國內大循環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解決人民在醫療健康、教育、養老、就業創業等方面機會不均等問題。雖然在義務教育普及、增加衛生機構建設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在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的資源供給仍需進一步改善,尤其在高素質服務人員配置上短缺情況仍然表現為整體緊缺且區域不均衡的特征。

三是優化產業布局。根據地理和資源條件,發展各地區的特色產業,并支持地區間的產業轉移。發達經濟體經驗表明,當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至一定階段后,常常將其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同時產業結構則向更加注重第三產業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方向調整。隨著產業承接方的資本積累,發達經濟體對其的產業轉移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為資本密集型產業,而發達經濟體自身則進一步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效優質的先進產業。因此,吸取國際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通過促進東、中、西部地區間的產業轉移,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區域協調發展,并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發展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