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公益自組織路徑探索與實施

2023-02-23 19:17芮明珠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公益思政融合

芮明珠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1]思想政治實踐課作為理論課的延伸與拓展,在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同樣重要。近年來,有關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較為豐富,但關于大學生公益自組織在高校思政課中的積極意義以及兩者互相融合,共同促進實踐教學的研究還較缺乏。為此,加強兩者互相融合的方式與方法,將有助于發揮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的優勢,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協同育人。

一、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明確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實踐中講思政,在實踐中感受思政教學魅力。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的契合點

實踐教學是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思政課的教學除了理論講授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感受到理論教學的意義,用實踐的形式檢驗理論的真理。為此,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安排,對推動思政理論入腦、入心、入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而要從社會大課堂中找教學內容,從新生事物中找題材,大學生公益自組織開展的活動首當其沖成為實踐課的重要助手。高校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由熱衷公益事業,愿意為社會服務,有意愿奉獻自我愛心的大學生自發成立的,在高校相關部門注冊備案的學生青年微組織。較之于傳統學生社團,該組織更貼近社會、貼近公益,組織結構上也相對松散,更容易被青年大學生所認可。

(二)大學生公益自組織在實踐教學中的功能

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收離不開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理論知識最終都會通過實踐的方式指導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改進均可以更加與時俱進,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感受到真實性的同時,更加具有時代感和親近感。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目標一致、觀念相通、方式相近、內容交融、方法互補等特點,具備深度融合的基礎。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大學生公益自組織具有以下三種功能:引領功能,通過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影響大學生產生價值觀認同感;凝聚功能,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升團隊意識、團隊文化以及自我歸屬感;轉化功能,通過融入思政課教學,實現思政課理論知識和實踐體驗感之間的良性轉化。[2]

(三)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構性困境及破解思路

從思想觀念上看,思政課實踐教學往往被泛化為學生日?;顒?導致實踐教學被隨意標簽化、零散化、弱化和簡化。從實際操作看,實踐教學往往在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式運行、教學過程實施、實踐課條件保障以及實踐過程性考核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從實際效果看,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融合的形式和載體較為單一,融合方法的實效性不強。從參與主體看,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等載體思政元素尚未被充分挖掘,師生參與的協同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不高。因此,以兩者融合角度進行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梳理師生之間、理論與實踐等多個教學維度運行要素,為進一步突破思政課實踐教學現實困境尋求理論方向,為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和現實探索提供一種現實可能的途徑。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融合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3]近年來,高校不斷涌現的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為思政實踐課的構建提供了可能性。

(一)理論與實踐: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是深化教學改革創新的本質要求

思政課是一門樹立學生品行,端正學生行為的關鍵課程,是一門具有政治性、實踐性的靈魂課程。為此,高校思政課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融合,既要在課堂內講授理論知識用來武裝學生頭腦,又要用生動形象的事實案例來啟發學生,讓學生通過案例剖析,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案例,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回應時代帶給學生的新理論知識。通過兩者的深入融合,進一步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等新興事物的融合,實現思政課的有效改革與創新。

(二)生活即思政: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是提升課程效果的實際需要

思政課是一門內涵豐富、內容詳實的課程,必須科學運用教學方法,在現實中尋找思政元素。用生動事實解釋思政內容的內涵,是大學生自組織發揮實踐教學目標的優勢。實踐教學作為思政理論課堂的延伸,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結合校內外資源、線上線下形式等,從方式方法上進一步優化傳統教學,發揮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的特點與優勢,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歷史變革和時代發展,增強思政小課堂的親和力、針對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即能接受思政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體驗。

(三)橋梁和紐帶: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深度融合是創新實踐教學教育載體的有益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盵4]青年的成長,必然經歷一個從學校走入社會的過程?;诖?思政課實踐教學對大學生來說,需要細化三方面的特殊考量:一是在思政課教學中,大學生會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性、創造性的選擇和吸收;二是對于教師的“灌輸”,大學生會與自身已有的知識、價值、能力、實踐等結合起來;三是在思政課改革創新中,要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點,通過大學生社團、日常學生工作,將思政元素納入其中,從中扎掘其寶貴的教學資源,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三全”育人目標[5]。為此,以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為載體,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日常學習等出發,挖掘學生最喜愛的思政教育新元素,通過實踐的方式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有效實現兩者融合環節,提供更多觀察與體悟的機會,達到破解教學載體的單一性。

三、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的路徑構建與實施

實踐是個大課堂,任何理論都需要實踐得以檢驗。思政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需要在日常實踐中得以檢驗。以大學生公益自組織作為載體延伸思政教育,推動理論與實踐指導和印證,實現學有所處、身有所感、事有所成,是推動思政課堂與社會實踐課堂相互促進的有益探索,需要在厘清耦合點、拓展融合通道、推動主客體互動、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等方面推動構建與實施。

(一)堅持問題牽引,厘清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耦合點

一是挖掘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的思政因素,提煉二者之間在教學內容上的融入契合點,在微組織活動開展中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生長點。二是理清思政實踐課與理論課的共同點,從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角度,梳理分析思政課理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等問題,將這些問題融合到實踐教學體系中,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三是拓展融合的方式手段,建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模式,豐富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活動開展的內涵和外延,將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有效融合,推動高校育人過程中教學與管理相互促進的育人新模式[6]。與此同時,還要將兩者之間教學過程、教學地點、顯性、隱性等邊界梳理清楚,在拓展實踐教學新領域中,把握融合內涵與邊界。

(二)推動互融共通,拓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通道

一是推動“主導”與“主體”結合。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承擔著思政課程設計、組織和引導的責任,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內容的選擇、進度安排以及過程評價等方面都起著主導作用。相應的,學生作為接收主體,對教師主導的教學并不是被動接受,而是根據自身學習、生活有選擇的進行刪選和接收,這個過程就是師生愿意接受的互相促進、有機結合的過程。二是推動“理論”與“實踐”互相融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和學生日?;顒觾烧咧g最大的區別在于,實踐教學有理論依據,有教學目標,它是一種有程序要求的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按照計劃進行,不隨意安排,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共促共融。三是推動“顯性”與“隱性”互動。在思政實踐教學中,應該注重顯性、隱性載體建設。大學生公益自組織的活動本身是顯性的,然后其承載著的思政教育功能又是隱性的,為此,需要將從大學生公益自組織中挖掘思政教育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元素,實現思政育人目標。

(三)堅持貼近學生,立足融合視角推動主客體實踐互動。

實踐教學最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最大的目的是通過公益自組織活動的開展,讓大學生在真實活動中加深對思政理論知識的了解,為思政實踐課提供載體。一是搭建溝通平臺。在校內搭建公益性自組織的溝通平臺,調動校內外一切公益資源,推送公益自組織與思政課團隊進行雙向溝通,共同策劃、組織實踐活動,實現資源整合。二是創建活動品牌。發揮校院兩級團委作用,進一步深化公益自組織品牌創建,實現公益活動更具時代感,將解決社會基層問題作為深化品牌的基礎,打造品牌社會性。三是注重活動規范性。思政課團隊要和公益自組織深入溝通,在互相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一整套具有共性和個性共存在“標準化”的操作規則,為包括社會幫扶、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等制定可操作的流程、方案,明確目標并進行總結,明確公益活動的思政教育意義。

(四)加強優化整合,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融合長效機制

高校要結合思政課的教學要求,制定符合大學生實踐需要的實踐教學大綱、評價機制等,以確保思政實踐課取得實效。一是推動公益自組織活動的課程化建設。公益自組織要擯棄活動開展的隨意性,要根據思政實踐課的要求設計活動過程,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建立雙向融合反饋體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和自組織負責人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并積極給予學生心得體會的點評和分析,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良性互動。三是發揮多元主體引導作用。社會團體、學校相關部門、全體教職工、社會愛心人士等在積極開展公益自組織活動過程中,要發揮積極的作用,主動為青年自組織承擔指導員、聯絡員等角度,在組織、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發揮正能量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思政課實踐教學多元評價體系

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注重“過程+結果”的形式進行呈現,是一個需要全員、全程、全方位進行跟蹤評價的新體系。一是評價原則人性化。從整體設計上,思政課的評價理論固然重要,但是情感態度的改善,對社會價值的認可尤為重要。為此,在實踐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德育評價融合到日常表現,評價主體從教師改變為學生自評、師生互評,使思政課的評價更為客觀。二是評價體系數字化。在融合式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點點滴滴納入日常評價體系,借助數字化手段,以直觀的形式進行體現和展示,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跟蹤。三是評價功能拓展化。突出發展性評價,發揮其導向性、引領性功能,一方面讓學生在參與青年公益自組織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奉獻、自我完善的目標,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實踐教學的進程,采取實踐性評價、公益項目答辯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實踐評價。

綜上所述,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公益自組織深度融合,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展思政理論課的新模式,是新形勢下積極回應高職生對思政有效課堂的嘗試,是推動思政課改革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公益思政融合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公益
公益
《融合》
公益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