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尚書》“九德官人”說看為官立德

2023-02-23 14:46
民主與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行事尚書標準

據《周禮》記載,我國在周代就有了“以吏為師”的傳統。師什么?師其德?!皟仁ネ馔酢笔侨寮宜枷氲幕咎卣?,是指修身成圣賢之德,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皟仁ネ馔酢敝?,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歷代為官之道,強調德行是治國的前提。為官從政只有注重修身立德,才有正確的方向,“治人”必先“修己”。因此,中國古代一向重視官德。一是“為政以德”,即執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眾,以贏得百姓的擁護;二是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吨芏Y·地官》列出六德:知、仁、圣、義、中、和?!兜赖陆洝妨谐鋈拢憾Y、義、仁。儒家列出五常:仁、義、禮、智、信?!渡袝分袆t有“九德官人”說,請看下面這段記載: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p>

禹曰:“何?”

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皋陶說:??!考察一個人的德行可以依據“九德”。也就是說如果舉薦某個人有德行,往往要舉證其人所行的事情作為根據。

禹問:什么叫“九德”呢?

皋陶說:性行寬弘而又莊栗,柔和而又堅定,敦厚而又干練,有為而又謙敬,和順而又果敢,正直而又溫良,簡率而又嚴謹,剛勁而又篤實,強直而又行義。君王用人取士如能明確“九德”標準并長期堅持,則是為政之善!若每天都能踐行其中三種德行,早晚思之,身體力行,這樣的人具備做卿大夫的資格。若每天都能嚴敬其身,敬行其中六種德行,這樣的人可以做諸侯輔佐天子處理政務。君王要匯集具有三德、六德之人的優點,并把“九德”標準全面地推行,知人善任,讓有“九德”的人都擔任一定職務,那么在職官員都是才德出眾的人了。各級官員們都相互學習仿效,見賢思齊,盡職盡責嚴格按照“五辰四時”事物發展本身的規律行事,則眾多的功業就可以建成了。

這段話出自《尚書·虞書·皋陶謨》?!吧小奔础吧稀?,《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其中“謨”是謀劃的意思,就是舜帝、禹和皋陶商討謀劃政事的會議記錄,其中主要記敘皋陶對治國安邦的宏論,故取名為《皋陶謨》。該文雖經過了后人的加工潤色,但仍保持了極高的史料價值。皋陶的發言內容就是希望舜繼承堯的治國傳統,推行德政,君臣同心,以民為本,天下大治,并提出修身、知人、安民三條具體建議。這里的“知人”的人,在上古語境里特指各級官員,以“九德”作為考察干部的詳細標準。繼而,皋陶列出上天所規定的“五典”“五禮”“五服”及“五刑”,進諫君主用禮儀制度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用刑罰來懲治罪犯。他指出天意與民意是相通的,上天考察政治得失要以老百姓的意見為標準。

由此來看,“九德”指的就是九種品德,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前后每兩字組成一“德”,實際包含著“允執其中”調和適度的中庸思想。

“寬而栗”其中的“寬”指寬宏,為人大度,接地氣,有親和力,群眾基礎好。但過于寬宏,不及時指出和糾正下屬的失誤或錯誤,喪失原則,就會沒有莊嚴感,就會導致管理偏松偏軟,下屬沒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制度就會流于形式,官員本人也會失去應有的威嚴。適度的距離和威嚴是權威重要條件,但如果過于強調威嚴,管理過于嚴厲,不考慮情節輕重和過失的原因,逢錯必罰,就會疏遠群眾?,F實生活中的優秀領導者,都具有寬厚而又擁有威儀的特點,寬厚而又能讓下屬對自己恭敬謹慎,才是擁有居官的美德。

“柔而立”指的是性情溫和而又堅定立場。性情溫和能在做決策時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吸收好的想法,有助于集思廣益,實現科學決策的目標。但是一味強調這一點,也容易人云亦云,優柔寡斷,或失去自己的價值判斷立場,脫離事實的真相。有堅定立場的人,原則性強,有主見,但過于強調主見,就容易剛愎自用,很難吸取別人的有益意見,陷入閉目塞聽,妨礙工作開展。如果既能樂于善于吸收別人的意見,又能做到堅持原則,把握大的方向不動搖,就是一德。

“愿而恭”意思是敦厚質樸于內而又恭謹莊嚴于外。但過于強調內在為人厚道樸實,在外在表現上有時可能反應顯得有些遲鈍,不夠敏捷,顯得不夠干練,威嚴和影響力就不足;而過于強調外在的威嚴和震懾力,不注重內在品行的涵養,就難以讓人信服,親和力就不足。因此,如果既能做到內心淳厚、與人為善,外在又能干練有威儀,就是一德。

“亂而敬”說的是有能力有作為又能為人謙遜有敬畏之心。一些人很有干事創業的能力,在具體的工作中敢闖敢試,富有治理效能,但容易恃才傲物,剛愎自用,脫離群眾,目無法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果為人過于謙遜,做事畏手畏腳,前怕狼后怕虎,就容易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很難有所作為。如果既有治理的干才,又能為人涵容,在對法規法紀保持敬畏之心的前提下勇于創新,就為一德。

“擾而毅”就是做事條理按部就班而又行事果斷性情剛毅。做事講究程序,習慣于按部就班辦事,在處理紛亂復雜的事物時往往能做到條理有序。但如果過于講究程序,就不善于變通,容易錯失發展的良機。行事果斷性情剛毅,在危機面前能處變不驚,當機立斷迅速決策,不延誤戰機。但如果過于注重決策的時效性,忽視基本的程序要求,違背事物發展規律,主觀臆斷,果斷就變成了武斷,就容易事與愿違鑄成大錯。如果既能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又能不拘泥于條條框框,果斷決策,就是一德。

“直而溫”指的是正直而友善。正直的人,不畏強勢,不凌弱勢,敢做敢為,能夠堅持正道,主持正義。但如果過于強調這一點,看見不合理的事情就想強勢干預,不給別人留面子,就很容易傷害別人。性情溫和友善,對于別人的缺點不足能夠委婉指出來,幫助別人進步,能得到大家的喜愛。但如果過于溫厚,就容易失去原則,不愿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成了老好人主義者,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如果能是非觀念強,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并能公開反對你堅信是錯誤的東西,再加上友善的態度,在論辯是非、區分曲直時注意方式方法,小心呵護對方的自尊心,就能讓對方心服口服,推動工作,是為一德。

“簡而廉”意思是施政簡要不繁苛而不失原則。注重宏觀大局、抓戰略方向,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提綱挈領解決問題,有助于迅速推動工作。但過于強調宏觀,粗枝大葉,大而化之,就有可能丟掉原則和規矩。注重原則和細節行事,不容易偏離路線,不會犯大的錯誤。但過于注重細節,追求細枝末節,就容易被繁瑣事務纏身,做事沒有大格局,撿芝麻丟西瓜,最后就成不了大事,得不償失。如果既有宏觀思維,注重把握大局和方向,又能在關鍵環節上把握住細節,就能治理有成效,成大事,就為一德。

“剛而塞”即行事剛勁而又篤實。性格剛強的人,一旦做出決定,堅決執行,不畏強權,沖破阻力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但過于強調剛,就容易無所避忌,剛愎自用,鑄成大錯,或外強中干,最后干不成什么大事。注重實務,踏實辦事,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但過于強調這一點,就容易囿于繁瑣,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如果既能行事剛勁,不畏阻力,又能腳踏實地,就為一德。

“強而義”指的是強直而又符合道義。性行堅強,能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克服困難,沖破外界阻撓,達到自己所定目標。如果過于強調目標導向,行事過于強硬,不論善惡,率性而為,就容易偏離正道。如果既能行事堅強,又能堅守道義,實行德政,就是一德。

皋陶的“九德官人”說從修身、用人的標準出發,提出了官人應具備的“九德”。治國先治吏,官而不德,社會不穩;德法兼治,社會和諧。官德,是官員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是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中國人評價他人,都是把道德作為一條重要的標準。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今社會,人們主要用道德這一標準來衡量從政為官者,只不過不同的社會和時代對德的具體要求不同罷了。比如西周有“六行”,秦朝有“五善”,漢朝有“光祿四行”,晉朝有“中正六條”,唐朝有“四善”。

今天,我們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考核干部時,也要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內容。而《尚書·虞書·皋陶謨》提出的“九德”是目前所知中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考察、選拔公職人員的標準,是對官員整體素質的要求,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者為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山東省政德與廉潔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本文系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轉化及超越研究”[2021-ZXWS-34]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尚國敏

猜你喜歡
行事尚書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弱點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行事見于當時 是非公于后世
尚書·禹貢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標識語的間接言語行為行事功能探析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