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云港山民習俗的多維價值與文旅開發

2023-02-24 02:47蔡立志
關鍵詞:山民連云港習俗

劉 燕,蔡立志

(1.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6;2.連云港市民俗學會,江蘇連云港 222006)

連云港地貌大致可以分為西部崗嶺區、中部平原區、東部沿海區和云臺山區四大部分,境內淡水水域寬廣,82 條河道列入《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4 個湖泊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1]。居住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連云港人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情風俗,這使得具有統一風貌的連云港民俗具備了地理差異。早在“十一五”期間,連云港就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規劃,致力于打造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并以弘揚山海文化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文化根基。弘揚山海文化,就是要“充分放大山海文化的能動效應,充分吸納外來的一切優秀文化元素,做大、做強、做優山海文化,把山海文化作為凝結連云港人情感的根系,作為激勵連云港人創業的血脈,作為推進連云港崛起振興的內生動力”[2]?!笆奈濉逼陂g,連云港市提出“建設連島景區至海上云臺山景區跨海觀光索道、國際郵輪母港,打造集中展示連云港山海文化和西游文化的旅游地標性建筑,深入發展全域旅游”的發展規劃[3],仍然以山海文化為重要根基。山海文化離不開山鄉文化,山民習俗是山鄉文化的根基與靈魂。連云港擁有形態多樣、內涵豐富的山民習俗,搜集整理山民習俗資源,發掘其中有益當代文化建設、具有傳承與弘揚價值的民俗文化,不僅能充實連云港山海文化內涵,而且能助力連云港推進全域旅游開發。

一、連云港山民習俗的獨特內容

在同樣的文化環境、社會經濟和思想觀念的大背景下,自然環境往往對民俗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具有決定性作用。遠在萬年以前,古朐山(現錦屏山一帶)就有古人類活動的蹤跡。如果能找尋到連云港最古老的風俗遺跡,那肯定屬于山民習俗。連云港市民俗學會的專家學者經過調查走訪,對搜集而得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編印了《云臺山山民習俗》。這本三十余萬字、內容豐富的著作,全方位展現了連云港山區的民俗遺存和現實生活相,使人們有機會一窺連云港山民習俗的無窮魅力。一般來說,民俗可以劃分為有形物質民俗、人生社會民俗、心意信仰民俗和游樂技藝民俗四類[4]126,連云港的山民習俗也可以大致照此劃分。

(一)山民有形物質習俗

有形物質習俗是連云港山區居民為了生存與發展在物質生活實踐中生產、創造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布于當地人的勞動生產、衣食住行、日常器物、民間工藝等領域,因山民長期使用而趨于定型。與漁民風俗、農民風俗相比,連云港山區居民的物質形態風俗的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地利上。飲食習俗方面,山民們可以享受到大山賜予的新鮮美味,有蕨菜、山馬菜、山小蒜、山韭菜、槐樹花、山菌等野菜野菌,有板栗、桃、杏、櫻桃、山楂、銀杏等干鮮果品,有獐子、狐貍、鹿、野豬、貉子、山螃蟹、山澗魚等野生動物(許多動物現已列入法規禁獵禁食目錄),有云霧茶、葛根粉、山蜂蜜、榛橡粉、蕨粉、花粉,以及各種藥材等山區特產。民居建筑方面,山區建房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擁有取之不盡的石材竹木,山民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勢而建。當地居民往往以碎石山土夯筑地基,然后砌擋土墻并鋪上石板、石條作為臺階。房屋位置和朝向也有講究:毗鄰溝澗邊、背風向陽,既便于日常生活汲水,又能避開寒冷北風的吹襲和充分利用陽光;朝向不能正南正北,以有別于山區寺廟建筑;屋門不能對著山溝、山澗、路頭、墻角,如實在無法避免就要掛上八卦鏡或太平鏡以化解煞氣。這些居住習俗反映了山民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透露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心理。

(二)山民人生社會習俗

人生社會習俗是山民們在個體成長、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風俗習慣,包括慶生、婚嫁、喪葬風俗,家風傳承、生活習慣、歲時節令風俗,以及社會對個體修養提出的倫理規范等。這方面,連云港有些山民習俗極富地域特色。云臺山中寺廟多,山下朝陽地區有娘娘廟(原本為祭祀東海孝婦原型之一的蔡姑而建),當地有拴泥娃娃、偷童鞋的祈子風俗。女子婚后或者用三尺紅頭繩到寺廟中拴系泥娃娃,或到蔡姑廟偷一雙童鞋,然后帶回家中祈禱早生貴子。當地山民將三官老爺、觀音老母視為婚嫁生育的保護神,有婆婆每月初一、十五帶著懷孕的兒媳婦到云臺山三官廟或觀音堂燒香叩頭,以求母子平安的風俗。這些風俗習慣,反映了連云港山民受傳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孝道倫理觀念的影響,懷有對美好生活熱切的期盼,以及對子孫平安、健康成長的美好祝愿。此外,連云港山民勤勞厚道,民風淳樸,特別重視家風教育和為人處世禮儀教育,要求子孫孝順友愛、勤耕篤學、好義輕財、戒除惡習。

(三)山民心意信仰習俗

心意信仰習俗是山民民間流傳的一些獨特的心理觀念和思想意識,比如民間方術的福佑禁制功能、宗教觀念、崇禮祀賢意識等。連云港山區主要有以下獨特的心意信仰民俗:有關自然崇拜的思想觀念,包括拜山神、石干大、石干媽、石婆等民間信仰,以及將二月二定為牛節、幼童穿戴虎形虎飾衣帽、奉敬黃鼠狼為“黃大仙”等動物崇拜習俗;有關于道德楷模、忠臣義士和保境安民有功者的英杰崇拜觀念,如為漢代孝婦周青立祠建廟,因元代孝子孫通受到旌表而將當地一座山改名為孫家山,為殺敵御辱、保衛鄉里的張紀等人立忠勇祠,為防治瘟疫、救民苦難的黃巖兄弟建黃譚廟;有宗教或巫術習俗,如崇拜賜福赦罪解厄的三官大帝,敬奉“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的碧霞元君,以及為了保護莊稼在石頭上涂抹石灰以驅趕獾、狐貍等小動物的魘邪術。

(四)山民游樂技藝習俗

游樂技藝習俗是山民們和睦鄰里、密切交往的重要媒介,是他們消除山耕勞作苦累、享受山居樂趣的重要方式,更是他們集體聰明才智的結晶。連云港山區主要有以下游樂技藝民俗。(1)花挑舞。該民間舞蹈于清代傳入云臺山,由兩個人表演,其中一人肩挑花籃,另一人手執扇子,邊舞邊唱。(2)跑驢。該項技藝也由二人表演,一男子扮演趕驢人,另一男子扮演騎驢婦女(圍腰系掛驢型道具),以靈活的身段表演毛驢的“跑、顛、跳、踢、驚、犟”等形態。(3)石木雕刻??淄缴系哪ρ率?、石蟾蛛、石象,錦屏山上的石虎、石玄武,都是連云港古代石雕藝術的代表作。云臺山一代至今能工巧匠輩出,石刻、木雕、根雕等工藝代有傳人且不斷創新。(4)茶飲炒制。包括云霧茶、流蘇茶炒制,以及葛根粉、榛橡粉等特產制作,以云霧茶炒制最為出名。連云港所產云霧茶以“條索緊圓、形似眉狀、鋒苗挺秀、潤綠顯毫、香高持久、滋味鮮濃、湯色清明、葉底勻整”而著稱,其炒制工藝先后列入省市兩級非遺傳承項目。(5)山區民間傳說。屬于連云港地區所獨有的傳說有云臺山虎皮井傳說、大村塔傳說、三元宮傳說、二郎擔山趕太陽傳說、高公島傳說、青龍澗傳說和白虎山傳說等。

二、連云港山民習俗的多維價值

連云港豐富的山民習俗在歷史上曾發揮著獨特作用,對當代也具有重要的多維價值。

(一)留存歷史文化記憶

民俗尤其是鮮活地生存于現實生活中的民俗,是在某一區域內生活的人集體成長的記憶,也是區域內社會發展與民生民情的文化積淀??脊虐l掘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連云港地區已經有了古人類的足跡,他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不斷發展起來。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將軍崖巖畫表明,當時人們己經開始觀測和記錄天象。秦代以降,歷代王朝都在連云港地區設縣置州,建學校,興教化,易風俗,治民生。連云港山民與自然災害抗爭,與黑惡勢力奮力斗爭,維護正義,追求公平,向往幸福。他們的代代心志和種種舉措,都在連云港山民習俗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連云港當地流傳的二郎擔山趕太陽傳說、高公島傳說、東海孝婦傳說,其深層內涵是連云港先民們與自然災害、社會黑暗勢力作斗爭的艱難歷程。這些民間傳說或者隱喻戰勝旱災,或者隱喻戰勝水災,或者隱喻與黑暗官府的激烈抗爭。云臺山一帶的民間娛樂技藝,有的是山民們為了慶祝豐年、歡度節日、慶生賀喜或敬神祈福而創造的,如淮海鑼鼓、龍燈舞、獅子舞、高蹺舞;有的是因生活貧困而傳習的謀生方式,如玩麒麟、跳財神、打漁鼓:前一類折射了連云港山民樂觀淳樸、勤勞進取的精神,后一類反映了連云港山民經歷的苦難歲月。

(二)折射連云港山民精神風貌

學界一般從三個層面把握民俗的本質:一是從生活的層面將民俗定義為一種“生活相”,具體表現為生活記憶和生活習慣;二是從文化層面將民俗視為一種文化模式,是日常生活的儀式和規范;三是從哲學層面將民俗視為民族文化思想的源頭,是某一地區民眾普遍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的直觀表現[4]32。哲學層面的民俗涵蓋了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往往具體表現為生活在某一地區的人共同的精神風貌、社會心理和集體品性。連云港山民居住在大山里,養成了與大山一樣厚重質樸的情懷和堅強勇毅的品質。在飲食方面,過去連云港山民飲食頻次和方式取決于不同季節的勞動強度:農忙活多時每天吃三頓,閑暇輕松時每天吃兩頓;勞動繁忙季節,大多由體弱者在家做飯送到田間山里。當地山民以往多以雜糧雜菜為主食,吃飯忌諱撒飯粒、剩嘴根子。這說明連云港山民講究勤儉持家,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當地流傳的“寧喝三頓稀,莫挨一頓饑”“寧貼一斗,不添一口”“靠山莫費草、靠河莫費水”“前有金銀山,后有水關門,半升秸頭也要拐半盆”的民諺,也印證了這一點。山民日常生活所用的物資往往取自大山,但他們并不肆意而取、任意而為。比如,砍山棍一定要在冬天樹木落葉之時進行,因為此時砍下的棍子不僅堅實耐用,而且不妨害樹木的生長,有利于樹樁生出新芽。山區還流傳著“封山栽樹,水土保住”“靠山吃山,適時采藥”“山上多栽樹,好比修水庫”等林業諺語,這說明山民們有樸素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三)助力文化傳播與人文教育

民俗天然地具備文化傳播、人文教化的功能和價值,而這一功能和價值的強弱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著民俗的流傳范圍、影響深度和傳承時效。連云港山民習俗的當代文化傳播功能和人文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山民習俗是連云港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整理山民習俗并發掘、繼承其中具有積極意義的觀念內涵和行為方式,對探尋連云港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有深遠意義,有助于豐富地方文化內容和弘揚地方優秀文化。(2)山民習俗蘊含的生活經驗、理性認識在以往的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當代仍然富有啟發意義和借鑒價值,選擇其精髓加以傳播與發揚,能啟發當代人從新的視角審視自身與社會、自然的關系。比如,連云港山民習俗蘊含的山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樸素而深刻的認識,對當下牢固確立綠色發展觀念就大有裨益;流傳至今的山民采藥、制藥和用藥的經驗,對當下認識、開發山區野生藥材資源具有借鑒意義與指導價值。(3)山民習俗中的人生社會習俗,是連云港山區先民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知總結和應對模式,在醇厚民情、和睦家庭、深化情感和促進合作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對個體行為與思想的影響力甚至超過條文制度。汲取山民習俗中教人禮儀、引人向善、助人成德的教誨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有助于年輕一代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意識和日常行為習慣。(4)山民習俗中的一些民間娛樂方式,具有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群體性等特點。剔除其中與當代文明建設要求不相合的成分,這些娛樂仍然具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價值。

(四)有利工藝推廣與文旅開發

連云港山民習俗中蘊含著大量生產技術、制造工藝,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經驗財富。這些技術、工藝的生存狀態因其與現代社會的適應性不同而有所差異。有的因社會發展拋棄了某種勞動方式而消失,僅在文獻中有所記載,或在現存實物上有所體現,如打獵、燒炭、碾磨、鋦瓷等技術;有的因產品接受的范圍較窄、消費的量較小,或者功用較為單一,難以吸引更多的人傳承和應用,成為一種小眾化的獨門絕技,如識藥采藥、鉤黃鱔、童子戲表演、炒蟲屎茶、山螃蟹接骨等技藝;有的因社會生活對其產品有大量需求,傳承的范圍廣,研習的人員多,至今還普遍留存,甚至某些領域的技術技藝還具有領先性、獨特性,如云霧茶炒制、葛根粉制作、造船織網、鄉土烹飪等技藝。這些不同生態的技術、技藝,各有其推廣應用和文旅開發的價值。對于那些己經成為文獻記錄和純粹記憶的技術、工藝,人們可以收集、保存相關實物或遺跡,把生活痕跡、文化記憶留下來,使后人遙想祖先生活之艱難、斗爭之卓絕和意志之堅強,從而涵養他們的鄉土情懷和守根意識。那些小眾化的“獨門絕技”,其產品往往具有清新雅致或古樸厚重的特色,在文創產品或地方特產開發方面具有潛在價值,可以依此開發文創產品或鄉土特色產品。

三、連云港山民習俗研究與開發現狀

當前,連云港民俗研究和開發己經取得了豐碩的文化成果和良好的市場效應,地方文化建設日益重視民俗資源的發掘與利用。連云港文廣旅局提出,要引進文化娛樂項目,通過文化旅游、演藝、餐飲文化、傳統民俗活動展示和參與等方式,發展海洋生態文化產業[5],并在《對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34231 號提案的答復》中表示要“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創商品的開發和經營力度,積極拓寬展示和消費渠道,促進民俗風情、傳統演藝、民間特色產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駐景區、文化街區”[6]。但是,與漁民習俗、鹽民習俗的研究與開發相比,連云港山民習俗的研究與開發可以說是成績和不足并存,在某些方面甚至短板更明顯。

(一)山民習俗調查整理初見成效,內涵價值有待深入發掘

連云港市、江蘇省先后發文,將淮北鹽民習俗、海州灣漁民習俗和云臺山山民習俗傳承與保護的工作任務交付給連云港民俗學會。民俗學會組織人員編寫了《云臺山山民習俗》《淮北鹽民習俗》《海州灣漁民習俗》等資料。其中,《云臺山山民習俗》既有對云臺山山脈的全景式描述,又有對各山頭的地形地貌、植被資源、人文掌故的具體介紹,做到點面結合、詳略有致;既能結合地方生活風貌介紹飲食習俗、服飾習俗、居住習俗,又能面向社會生產介紹行業習俗(涉及林業、農業、漁業、商業、手工業、養殖業和服務業等),以山民習俗為核心內容而又不受其拘囿;既善于從習俗對社會生活的重要價值入手,著重介紹婚嫁慶生、節令崇拜、宗族禮儀等人生社會習俗,又能著眼于民俗的娛樂性、審美性,介紹連云港地區的戲曲與曲藝、舞蹈與體育、剪紙與雕塑、講古與游戲、歌謠與傳說等習俗。這使得該書具有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鮮明特色??梢哉f,連云港山民習俗的調查整理成果是突出的,但相比之下研究成果顯得寥若晨星,對山民習俗的價值意蘊缺乏深度發掘。要想深刻理解和闡釋連云港山民的文化意蘊,必須通過深入研究揭示地理環境、自然物產和人文現象,以及山民習俗的孕育機制、生成機制和互動機制,從而尋繹山民習俗傳承的根基和血脈;必須通過深入研究在“真實描畫”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歷史、辯證地審視社會生活變遷與山民習俗擅變的內在關聯;必須通過深入研究發掘與歸納實物(或物化形式)之下埋藏的實踐智慧、理性精神和價值追求,賦予靜態的實物(或物化形式)以文化的活靈魂。

(二)山民習俗描述性成果斐然,學理性研究有待強化

編纂《云臺山山民習俗》如果說是一種研究范式,那么應該屬于描繪式研究或陳述式研究。描繪式有利于揭明民俗的原生態和“功利性”(就任何民俗均具有改變人或改變外物的目的而言),但容易忽視對表象背后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的深入發掘與理性思考,進而影響研究的深度和理論成果的提煉。陳述式研究的優勢在于便于民俗知識傳播,其劣勢在于對不同民俗之間的內在關聯關注程度不夠,尤其容易忽略同一區域內各種民俗背后隱含的具有群體共性的社會心理和價值取向??傊?,描述式研究和陳述式研究均聚焦于民俗事實或生活相,并不深究表象之下的理性深流。當前連云港山民習俗研究乃至其他當地民俗研究,或輕或重地存在這樣的缺憾。比如,不善于運用理論武器和邏輯思維加以分析辨別,不善于深究民間藝術方式的歷史文化信息和隱喻象征功能,不善于透徹把握被游藝技巧掩飾了的審美情趣和智慧因素。民俗研究雖然屬于民俗學范疇,但是有關山民習俗習慣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不能只在民俗學的范圍內打圈圈兒,還必須立足民俗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范式,吸收其他學科的方法與理念來強化自身的學理性。

(三)靜態呈現成效顯著,動態開發亟需起步

所謂“靜態呈現”,指的是在摸清家底、排查事實和集中呈現等理念的指導下,利用田野調查、訪談、統計、實物收集等方法開展研究,以直觀靜態的物的形式或物化形式展現研究成果。靜態呈現式的研究及其成果形態展示,是民俗研究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連云港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在展覽場館建設方面,連云港民俗博物館集中反映了從明朝晚期到20 世紀40 年代連云港的民俗風貌,展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灌南農耕博物館以農耕器具展示為主要方式,并輔以文字和圖片介紹農耕文化知識,勾畫我國悠久的農耕歷史;贛榆漁民俗傳承展示館以反映海州灣漁民俗為主題,承擔著傳承漁民俗文化的重任。在研究成果出版方面,有張大強所著的《海州灣漁民俗》,魏琪所著的《連云港特色文化》,以及蔡驥志、張文寶等人主編的《云臺風物》《連云文韻》等著作。在動態開發方面,贛榆區海頭鎮小口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復活了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祭海節,淡化了迷信色彩,提升了祭海儀式的文化品位,豐富了祭海儀式的時代內涵。相比之下,山民習俗的動態研究和文旅開發滯后很多:許多山民習俗還停留在紙面記錄上,未能借力連云港優勢旅游資源——大花果山風景區擴大其影響;缺乏以山民習俗為主題的旅游場域和文旅項目;云霧茶、葛根粉、“西游記”文創產品在地方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不占據市場優勢;基于連云港山民其他習俗的旅游開發既缺乏應有的文化影響力,也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經濟效益。

四、連云港山民習俗文旅開發的基本策略

(一)差異發掘,凸顯特色

山區在連云港大地上的占比不大,往往與大海、平原緊密銜接,山民風俗與漁業風俗、農業民俗及連云港地區其他傳統風俗之間的差異不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連云港山民風俗相較于其他山區的風俗有了更為豐富的形態與內涵,但也削弱了連云港山民風俗的典型性和個性。連云港山民習俗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要想取得文化建設和經濟提升的雙重效益,必須立足于實際,凸顯山民習俗的特色。連云港要確定以“山”為核心的資源發掘與文旅開發理念,著重發掘那些在山鄉民眾之間傳承的,能體現山民精神特質、物質特性、活動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民俗資源。連云港地區無論山民和漁民都有崇拜公雞、石頭、桃木、龍王的習俗,如果要進行專項民俗發掘與研究,研究者就要將目光投向習俗的差異所在。比如:山民與漁民都有貼公雞畫像的習俗,張貼位置和張貼時間的差異應該成為研究重點內容;山民與漁民設宴待客時在食材選用、烹飪技巧、上菜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以及上述行為與事項蘊含的群體心理、文化意蘊和信仰禁忌等,都值得深入探討,以便找尋開發路徑與方法。

(二)分類提煉,開發定向

山民習俗可謂包羅萬象。一般民俗學研究可以不分巨細地將所有山民習俗現象納入研究視野,力求勾勒出此類民俗的全貌。但是,著眼于文旅開發的山民習俗資源發掘與整理,必須帶著“有色眼鏡”審視相關民俗現象,有選擇地對民俗資源進行歸類整理,有意識地對民俗資源進行開發定向。這里所說的“類”,不是一般民俗學意義上的分類,而是指民俗資源的“功能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7]。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8]。據此,確定民俗資源“功能類”的尺度,就是山民習俗對當下文明建設和旅游開發的價值,視其價值高低決定開發與利用策略。比如:有些民俗只適合作為一種歷史民俗現象加以研究,不適合用于文旅開發;有些民俗雖然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包含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在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就其積極文化意蘊進行創新和改造,用于開發相關文旅項目;有些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其產品或者具有實用工具價值,或者具有收藏欣賞價值,或者具有食用保健價值,可以通過復原、改進和革新等方式,對這些技術、工藝進行開發利用;有些民間娛樂游戲技藝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教育性,或者具有推動全民健身的價值,可以用于開發參與式、體驗型文旅項目。

針對山民習俗的開發定向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1)價值定向。開發者要對山民習俗的思想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認識價值和經濟價值進行全面考察,確定哪些資源可以列入開發資源庫、可以就這些資源的何種價值進行深度發掘。尤其要重視思想價值的定向,這是因為民俗文旅項目既要有利于促進游客思想觀念的更新與轉化,也需要思想價值引導以防止走向庸俗和退化。(2)需求定向。游客的游覽需求一般可以分為休閑、娛樂、體驗、游賞、健身、美食等,相應地要求山民習俗文旅項目要具有養生功能、參與功能、審美功能、游樂功能或實用功能,以滿足不同游客的消費需求。(3)形式定向。這里的形式,是指以山民習俗為主題或內容的文旅項目的表現形式。每一個文旅項目都面向預期的消費群體,但實際上開發者無法保證只有預期的消費者才能走進項目場域,因此并非所有的山民習俗形態都適合以原生態的方式展示給不同年齡、不同文化水平的旅游者。開發者必須對民俗文旅項目的形式進行審查,確保在合乎不同旅游群體的欣賞需要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打造山民習俗的“外觀形象”。(4)空間定向。山民習俗文旅開發的空間定向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就連云港全域文旅開發域而言,開發者要通盤考慮某一山民習俗文旅項目與其他文旅項目的空間布局關系,使山民習俗文旅項目與其他文旅項目形成功能互補、空間銜接和主題各異的地理格局;就具體的單體文旅項目而言,開發者要思考應該將哪一個區域作為某一文旅項目生存的主體空間;就山民習俗組合形態而言,開發者要斟酌文旅項目是以與自然環境相融匯方式出現在游客面前,還是以純粹的人文形態構成序列出現在游客面前。

(三)培養人才,壯大隊伍

連云港山民習俗文旅開發目前缺的不是民俗文化資源,不是文旅開發平臺和空間容量,而是人才。為了推動山民習俗文旅開發,連云港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需要發現一批善于復活原生態山民習俗的山民。這些山民生活在世代綿延的習俗傳統中,山民習俗與他們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水乳交融。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特點與價值取向,就是山民習俗社會影響力的直觀體現。山民習俗文旅項目有了他們的參與,才會有靈魂、有活力。其次,需要培養善于發掘、整理和傳播山民習俗的本土化專家。本土化專家對山民習俗的發掘、整理和傳播,在文旅項目開發之前發揮著奠基作用,在文旅項目開發運營后發揮著深化項目文化內涵和指導民俗生活化的作用,以及擴大山民習俗文旅項目文化影響和市場影響的作用。再次,需要培養技術、工藝革新人才。就山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產品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而言,有些技術、工藝因口耳相傳、受眾絕少,可能已經失去了原真面貌,影響了產品或工藝品的山鄉美質;有些技術、工藝雖然完整流傳了下來,但是生產效率低下,難以適應旅游市場的大規模需求,需要改進和提高;有些技術、工藝具有民俗史的意義和價值,但是相關產品和工藝品需要融入嶄新理念,才能滿足當代游客需求。上述情況均需要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的改進與革新,如果沒有技術人員參與其中,山民習俗文旅開發尤其是文創產品恐難獲得突出效益。最后,需要熟稔山民習俗的導游人才。導游是旅游目的地的“守門員”,他們能過濾文旅項目與游客之間的信息,決定游客對旅游場域和項目的第一印象,并導致游客產生一定的暈輪效應。連云港可以依托文化部門、民俗學會或聘請專家學者,對海上云臺山風景區、花果山風景景區、伊山風景區的導游進行專題培訓,豐富他們的山民習俗知識,使他們熟悉相關民間傳說、軼聞掌故,向游客宣講山民習俗,豐富山民習俗文旅項目的文化內涵。

(四)政策扶持,多方引導

首先,連云港可以加強政策扶持與引導。連云港2021 年制定的《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花果山景區詳細規劃》、2020 年出臺的《連云港市旅游促進條例》、2019 年頒布的《連云港市推進旅游業改革發展打造區域旅游新高地實施意見》、2018 年出臺的《連云港建設旅游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等地方法規和規劃方案,要么從泛民俗角度提出文旅開發的要求或構想,要么強調漁民習俗、鹽民習俗的開發價值和作用,卻忽視了山民習俗的文旅開發作用。連云港著名風景旅游區大多位于山區,山民習俗在其中應該占據一席之地。地方政府可以組織對山民習俗資源的文旅開發進行專題論證,明確開發扶持政策。其次,連云港可以加強文化扶持與引導。加強文化扶持與引導,目的在于擴大山民習俗的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使山民習俗從小眾愛好走向為大眾所周知,所依賴的主導力量來自文化管理部門。文化部門可以針對山民習俗調查設立文化研究與開發專項課題,吸引學術力量研究山民習俗及文旅開發;可以圍繞展現山民習俗的主題舉辦文創設計與產品大賽、文旅開發規劃方案大賽,為山民習俗走向旅游市場尋找金點子、金創意;可以舉辦山民習俗風情表演、山民特色產品展銷等活動,讓山民習俗走出大山、走出沉默、走向民眾。最后,連云港可以加強投資扶持與引導。政府財政預算與通過其他渠道籌集的文化產業項目資金、旅游專項資金,應該是山民習俗文旅開發賴以啟動的重要資金來源。2017 年連云港出臺的《連云港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所列的資金主要支持的產業門類中,有文化設計創意、文化旅游等門類,重點扶持項目包括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發掘、提升地域傳統文化資源并進行產業化開發的項目[9],為山民習俗文旅開發提供了支持資金的可能渠道。山民習俗文旅開發屬于新興事物,初創階段需要政府財政支持,而連云港2017 年制定的《連云港市市級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主要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面向文旅企業、產業已經開發成功的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沒有給山民習俗文創產業預留資金扶持的空間[10]。因此,連云港可以采取多種措施,為山民習俗文旅開發提供幫助。比如:文化旅游部門牽線搭橋,為山民習俗開發尋找投資者、開發者;通過市場運作,本著“誰投資誰受益、誰開發誰管理”的基本原則,向具有開發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社會團體、企業開放文旅項目經營管理權;動員社會積極參與山民習俗文旅開發,爭取社會資金的支持;成立基金會,采用政府引導、民間運作、社會參與的辦法,管理政府財政撥款、專項資金和社會投資。

(五)多態協調,全域開發

連云港利用山民習俗資源可以開發多樣態的文旅項目或產品:現存的山民信仰拜祭遺跡、富有特色的山家民居、云臺山特色種植等資源,經匯集、改造以增強其與山川自然景觀的融合度,可以開發成觀光游覽型的旅游項目;利用傳統民間技術和工藝,或者基于山民飲食習俗,可以開發保健產品、茶飲美食、文玩服飾等文創產品,為游客特色消費提供服務;圍繞民間文學、曲藝、戲劇等資源,可以開發研學型文旅項目或者創編排演文藝節目,以滿足游客夜間休閑生活的需求;基于民俗崇拜儀式、體育競技游戲、山民生產生活等,可以開發體驗型、參與型文旅項目??梢哉f,連云港山民習俗文旅開發具有廣闊的空間和現實的可能,可以采取多種業態協同開發的策略,走與其他文旅項目、旅游產品的融合發展之路,最終融入連云港全域開發的宏觀格局。

大致來說,連云港山民習俗文旅開發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單體開發,借臺唱戲。這種開發策略主要用于起步階段,在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選擇那些能激發游客欣賞興趣、消費需求和求異心理的山民習俗,進行獨立的單體開發,利用現有景區、場館商店等平臺進行項目展示。第二步,序列開發,組合呈現。這一策略用于平穩發展階段,即利用山民習俗之間的內在關聯,圍繞民俗類型進行較為系統的開發,形成山民習俗文旅項目序列,在專題場館、街區展示相關項目。第三步,獨創平臺,深度開發。這一策略主要用于山民習俗文旅開發的深化和提質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可以謀劃建設山民習俗博物館、山林休閑養生小鎮、山民習俗主題景區等,為游客提供綜合服務。比如,山民習俗博物館可以展示實物、圖片、影像、數字產品,甚至開通網上連云港山民習俗展廳,使游客可以親臨現場感受民俗魅力,也能足不出戶體驗民俗風情,還能開辟山民習俗研修場所,為游客深度研習民俗提供方便。

猜你喜歡
山民連云港習俗
山村秋日
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
江蘇連云港:為農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連云港:為農民工討薪“撐腰”
致山民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揭牌
魔盒
懸崖上的“女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