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與倡導:中國現代報格觀的理論進路與實踐功能

2023-02-24 10:40胡正強王雨晴
關鍵詞:報紙人格觀念

胡正強 王雨晴

(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馬克思曾經十分生動而深刻地指出:“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之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頁。觀念的這種既是起點又是終點的地位,集中地表現為它作為觀念主體的一種“內在固有的尺度”(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頁。而存在著,對社會實踐既具有指導性,又具有創造性。在中國現代新聞觀念系統中,“報格”一詞舉足輕重,它不僅曾是一個具有極高認同度的專業性觀念,受到眾多新聞工作者的體認和遵行,而且還是一個具有較廣接受度的社會性觀念,成為社會公眾評價新聞業質量和品格的流行標準,對中國現代新聞業的發展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在中國現代新聞史研究中,雖然學術界已有人注意到了報格觀念的存在及其作用,但不僅大多局限于對某新聞工作者報格觀念內容的闡釋,而且在數量十分有限的研究成果中,還明顯存在著以訛傳訛的某種“符號式用語和英雄敘事”(3)周光明、全椹梓:《詮釋與傳說:作為學術話語的史量才“三格”論》,《新聞春秋》 ,2021年第5期。缺陷,從而嚴重影響了人們對該新聞觀念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全面而正確性的認識。有鑒于此,本文在通過對中國現代有關報格話語文本內容歷時性梳理的基礎上,力求對中國現代報格觀的起源、流變及其功能等,作出較為系統性的歸納和分析 。

一、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起源

所謂觀念,一般來說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當中所形成的對事物總體的綜合性認識。從語義結構來看,觀念是通過某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表達的思想,即人們通過觀念來表達某種意義,進行思考、會話和文本寫作,并與他人溝通,使其社會化,“形成公認的普遍意義,并建立復雜的言說和思想體系”(4)金觀濤、劉青峰:《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頁。。因此,觀念與一般體系性的思想不同,它一直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中,并被人們所實踐著,明顯表現為普通人的生活習慣、日常習俗、宗教信仰、社會交往方式等。在20世紀20年代,報格一詞在中國新聞傳播領域乃至社會生活領域都較廣泛地存在著,每一次關于報格的言說,話語主體都帶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和敘事激情,伴隨著一定的價值和情感指向。但是,若要具體地追溯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起源,卻會像探尋口傳的誕生一樣困難,因為從發生學的角度看,文字作為一種確定性信息符號,其出現往往都要大大滯后于口傳。

1927年5月28日,上海娛樂小報《荒唐世界》刊發了署名錦公的《報格》一文,這是目前可以查閱到的最早明確以“報格”作為標題的文章。該文說《荒唐世界》是一張由駱大荒創辦的橫式小報,“講點嫖賭吃著的門檻”(5)錦公:《報格》,《荒唐世界》,1927年5月8日。,不料自該報問世后,半年時間內,上海一窩蜂似地跟著出現了四五十家同種類型但質量上卻等而下之的小報。作者就此感慨道:“本來一種報紙,當然有一種報紙的報格,譬如像它們的老祖宗《荒唐世界》的報格,夠多么高貴,文字夠多么有價值,這許多子孫報的報格和文字的價值,卻在哪里呢?不但如此,既然甘趨下流,也就罷了,偏偏他們卻還要文過飾非,明明是橫式的報,卻講橫報怎么樣不夠,似乎他們并不是橫報,明明穢褻文字多得嘸淘成,卻上面登著一段啟事,說拒絕穢褻文字,還有上面半版,說得橫報不值一文,翻開下面半版,卻十篇有九篇是下流作品,好像上面的話不是他們說的。這種種掩耳盜鈴的手段,給吳稚暉先生說起來,一定又要給他們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的譬喻了。報格低到如此,真是可笑得很?!?6)錦公:《報格》,《荒唐世界》,1927年5月8日。作者在這短短二百余字的短論中,連續三次使用了“報格”一詞,雖然作者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報格定義,但尋繹其上下文語義,其所說的報格,不僅指一種獨創性的報紙體制格式,而且還包含著文字干凈、言行一致等等“高貴”的價值性內涵。雖然他所說的“高貴”,尤其是“講點嫖賭吃著的門檻”的內容和宗旨,與一般人心目中的“高貴”相距甚遠,但其直白坦蕩的誠實辦報態度,倒也不乏可愛可取之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將“報格”作為標題,明顯地有爭取一般讀者認同和支持的情感傾向。這至少說明: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作為一種衡量和評價報紙質量或品格的標準,不管其產生的史前期有多漫長,無論是在報界還是在社會生活領域,雖然每個人對其理解可能并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但報格觀念至此已經完全形成并且被人們普遍地接受、使用,則是無可否認的客觀事實。

表面上看,報格是一個抽象概念,但在現實生活中,其話語卻總是具體地存在著。那么中國現代為什么會產生報格這個觀念呢?馬克思明確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頁。作為意識的一種形式,任何人類觀念的本質總是客體在主體頭腦中的反映。觀念的產生還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我們認為,報格觀念具有明顯的倫理指向性色彩,其產生和發展既是中國現代新聞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在新聞職業倫理上的一種必然要求和體現,也是中國傳統倫理學中人格觀念在報業中一種自然滲透、移植和拓展的結果。對報格觀念的格外強調,顯示了中國新聞職業倫理的本土化色彩,其中也透露出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起源和發展脈絡。

人格素質首先表現為人對外部世界的態度,表現為自我與非我的關系處理方式。在這一方面,他必須具備了解和把握與自己相對應的外部世界的能力,認識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形成思想和行為的特定模式。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的產物,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人格的本質是主體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建立的人際關系規范創造活動的凝聚結果,也是作為客體的人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和自我確立的價值評價;主體人的創造活動與客體人的自我價值評價的統一,就是人格。人格作為人性或人的本質的一個組成內容,乃是這一切社會關系中的倫理、道德關系的一種自我塑造過程。中國是一個注重和講求倫理的國度,素以禮儀之邦和道德文明古國著稱于世,道德觀念的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傳統資源和人文土壤。在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體系中,人格觀念的產生歷史非常悠久,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東方風格的人格理論體系已露端倪”(8)李江濤、朱秉衡:《人格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頁。。在殷商時代,德、禮、孝等倫理范疇、道德概念就已經出現并被賦予了相當的含義,而其后孔子以仁學為核心的倫理學說,更成為建構中國古代人格理論大廈的第一層基石,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以君子和小人為劃分標準的兩類基本人格類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與人們的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的心理素質中,良心和自尊心,“是人格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輔助條件”(9)李江濤、朱秉衡:《人格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3頁。。人的道德修養,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某種人格的倡導、維護和堅守?!梆I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古語,雖然并不足為訓,但其對人格觀念的表達以及人格的作用,則體現得淋漓盡致,令人為之震撼不已。

新聞報刊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媒體,好像僅僅是一種承載工具,但媒體的控制和駕馭者則是活生生的人,這是媒體之所以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在社會生活中呼風喚雨功能的內在機制。在人的所有思想因素中,道德修養集中體現了人的思想品質,從而決定了其人格本質。人的言行舉止無不受其思想的支配,因此,道德修養在人格形成中占有無與倫比的重要位置。在任何時代、社會情境中,人都是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主體因素,是新聞事業發展方向的掌控者與形象的雕塑師,是新聞事業屬性和品質的決定性因素。新聞工作者的人格觀念及其在生活中的社會映像,必然會滲透、影響、反映到具體的工作之中,從而凝聚、賦予和移轉到新聞媒體上來。新聞工作者與其廁身其間的媒體這種合二為一、不可分割的連帶關系,使得物化的報紙獲得了人化的生命,從而形成了擬人化的報格,人格和報格遂成為相輔相成、互為修辭的關系。這應是為什么人們常常將“報格”與“人格”二詞并列進行思考和使用的道理,也是中國近現代報格觀念起源的社會心理學動因所在。

事實也確是如此。在中國現代媒介批評的話語文本中,報格與人格并列使用是一種慣常的語用現象,深刻反映出兩者之間所存在著的思維和邏輯關聯。例如,1930年8月3日,上海小報《大光明》上就發表了一篇以《人格與報格》為題的文章,其中即有這樣一段敘述文字:“他所最深印入我腦筋者,就是他說人有人格,報有報格。這二句話真是我們報業的金科玉律。更不論是大報或小報的記者,都應該奉為格言”(10)報館茶房:《人格與報格》,《大光明》,1930年8月3日。??梢?在20世紀30年代,報格不僅已經是一個較為平常的專業詞語,而且在新聞工作者隊伍中隱然已成為一種崇高的專業理想,成為衡量一張報紙質量和品位的重要標準,而不管該報是偏重提供新聞資訊和輿論引導的大報,還是嗜好趣味和消閑性的小報,報格一詞仿佛成了衡量新聞業質量和品位的通用性標準。即便有人對此質疑,也只是對報格的具體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而不是否定報格對于報業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至于在20世紀30年代初,《申報》總經理史量才“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的“三格說”,不僅騰播眾口,更因為不久后史量才慘遭暗殺的悲劇性結局,引起了人們普遍和巨大的同情,從而對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流傳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助力與推動作用。

二、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流變

觀念是社會生活的產物,而任何社會生活都在時間的維度中才能存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有“一切皆變無物常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論斷,就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對于事物存在的絕對和終極意義。時間具有永恒的流逝方向性,這使得人類的精神活動雖然無法在空間中定位,卻可以在時間中得到定位。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生命旅程當然亦復如此。自20世紀20年代末報格一詞正式使用于中國報界和社會中之后,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20多年的時間長河中,報格一詞的內涵與外延,隨著時間的延伸和社會情境的變化而不斷有所更新,呈現出一種流變的狀態。

在1930年前后,報格一詞基本上限制在新聞專業領域,是對報紙專業質量和品格的一種描述與闡釋,也是對報紙使命和責任的一種想象與設定。在當時諸多有關報格的話語文本中,《大聲周刊》1935年5月發表的《報格》一文,可謂這方面的代表作。該文開門見山地指出:“人有人格,報當然也有報格;人格是人的第二生命,報格當然也是報的第二生命;人格破產,這人一定被社會所鄙棄;報格破產,這報當然也一定被社會所鄙視和不信任。報紙如欲得社會的重視和信仰,首須維持它自身神圣的報格!”(11)諍卿:《報格》,《大聲周刊》第7期,1933年5月13日。從人格對人的重要性,推論出報格之于報紙的重要性,這種思維方法和觀點在當時并非標新立異之見,也正因此,才能作為該文下一步論證的依據。作者隨后轉入對報紙社會使命的闡述:“報紙的使命是監督政府,推進社會,介紹學術和宣傳輿論。報紙的一言一語,與社會大眾都有密切的關系?!?12)諍卿:《報格》,《大聲周刊》第7期,1933年5月13日。作者認為,報紙乃是屬于社會大眾的公共事業,因此,報紙主持人不過是受社會委托,社會是股東,而主持者則是經理或伙計。所以記載務求詳明公正,立論務求正大周密,一切都須以社會大多數人的福利和意志為前提,只有這樣,“才無損于它報格的神圣!”(13)諍卿:《報格》,《大聲周刊》第7期,1933年5月13日??梢?記載詳明公正,立論正大周密,一切以社會大多數人的福利和意志為前提,是支撐作者心目中報格內涵的基本要件。這些內容,都有著強烈的職業倫理上的道德色彩。此時即便是從更宏大的國家高度,將報格與國格連接,以論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也都可歸結到對報紙報道和評論的具體業務范疇中。這一時期國人對報格的言說,往往局限在就事論事層次,其意義呈現出一種含混、模糊與碎片化特征,缺乏對報格內涵進行深入和系統的理論思考。

歸根結底,報格觀念的指向是報紙的質量和品格。既然作為衡量報紙的尺度,必然就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報紙是人類的精神產品,被人們比喻為精神食糧,從報紙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人的需要具有層次結構這種角度來看,“高級”的報紙自然就會是在報紙產生后不久,人們在新聞閱讀活動中必然會生成的一種內在需求。何謂高級報紙?人們對其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高級報紙對應高級報格,換言之,有高級報格的報紙就是高級報紙,則是一種不言而喻的理解和知識。所以,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中國現代諸多關于報格的話語文本中,其言說的焦點往往集中在討論報格的高低、優劣上面,而且有關報格的話語具有強烈的媒介批評色彩,主要表達人們對某些平庸或低劣報紙的不滿、抱怨、譴責與批判。

1936年4月4日,《鐵報》上發表了《閑話報格》一文,以輕松閑談的筆調,對報格進行解說。作者提出,報紙是給讀者閱看,而不是留著給自己鑒賞。因此,“提高報格,力求上乘,固屬辦報者應具的目標;而研究群眾心理,迎合讀者趣味,也有相當的重要?!?14)紅樓:《閑話報格》,《鐵報》,1936年4月4日。但是在當時的中國,“提高報格”談何容易!因為當時的多數讀者,還不能讀報格頗高的報紙;至于能讀高報格報紙的讀者,肯不肯讀與愛不愛讀,還是個問題,因為“事實告訴我們;目前中國銷數最多的報紙,還不是報格最高的報紙;而是迎合讀者趣味,適應多數人需要的報紙”(15)紅樓:《閑話報格》,《鐵報》,1936年4月4日。。顯然,該文作者意識到了“報格提高”的社會需求已經產生,并且有其必要性,但又注意到報格的高低、優劣,并不全然在報紙自身,因為決定報格的終極性因素還是社會需要及其可能,是讀者的閱讀趣味。讀者的閱讀趣味有層次之分,高報格的報紙并不必然受到讀者歡迎,而報格不高的報紙,反倒有時能受到讀者熱捧。這種現象直接表現在報紙銷量的大小。該文作者承認,評價報紙固然不能以銷量的大小來論英雄,但是,支撐報紙存在的兩大支柱就是銷售和廣告;廣告的興衰,又必須視銷數的多寡為轉移,且廣告刊費折扣的高低恒以銷數為標準,這是事實所形成的必然邏輯鏈條。既然沒有人辦報是以蝕本為目標,“那么,報格高得超過讀者所需要的報紙,我們縱不欲以銷數的多寡來論成敗,而事實的演進,會使報格甚高的報紙,受種種影響,而致自身不克支持,而逃不出天然淘汰的公例。所以,就我們所知,我國一般富有經驗的辦報者,在今日還不敢把報格盡量往上提高”(16)紅樓:《閑話報格》,《鐵報》,1936年4月4日。。作者對決定報格高低因素的這種分析,從報業經濟學的角度看,頗具一定的理論深度,顯示出此階段人們對報格的認識,正逐步向專業性深化。

20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步伐逐漸加快,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險日益臨近,國人對報紙與國家和民族命運之間關系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向導國民和輿論監督的傳統論述,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成為建構報格觀念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后,對報紙如何為抗戰服務及其實際中的表現,開始成為衡量報紙報格高低或優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1937年8月5日的《立報》,就曾發表《報格》一文,針對當時一些報紙表面上借抗日之名、暗地里行發財之實的投機行為予以批評。該文說:最近因國事嚴峻,人們關心抗戰形勢,很多平常不看報的普通市民也開始看報了?!斑@為國干城的氣象,使報館營業利市十倍。于是一批廣告的投機者,也就利用這時機,大吹大擂:以抗敵的語調,不惜巨費,加大標題,誘讀者的注目?!崩?“已有準備,決心奮斗”評論的結果卻是“每盒二元五角,各大藥房均有出售”?!昂途徟c緊張,但求徹底解決”的報道,劈頭便是“淋菌由急性轉入慢性中”?!叭婵箲痖_始,豐臺廊坊完全克復,炮火聲中奇事”的下文是“二十九晨五時又電:《搖錢樹》為某某導演”?!白詈笙?時局張弛不定”的標題下是叫人速戴某種眼鏡。最奇怪的是某報“本埠加緊防備,大舉搜捕污漬黨”的干洗店廣告,竟然與平市戰情同被抄錄貼在墻壁上作為捷報,等等。針對這些“笑話”,文章作者指出:“我并不反對廣告弄點新花樣。但,像這樣競相欺騙,鋪張,擺弄,卻不敢贊同。這一面,固然是廣告者的無識,一面還是編輯人的棄義重利,失去報格;甚至是新聞界的恥辱。至于正式新聞之不可靠,或顛倒是非等,姑置勿論。我以為,單這點背理的‘花樣’也就夠了?!?17)白鶴:《報格》,《立報》,1937年8月5日。他希望新聞界能夠對此現象進行討論,以便從整體上提高報格。愛國主義政治情感融入報格言說之中,是抗戰時期國人報格觀的一個重要特征。

關于報格的言說是新聞理論的一部分,其發展和進步是新聞理論深化的體現??箲饎倮院?中國新聞界一度出現了短期繁榮,原先內遷的新聞學科紛紛復員,雖然由于社會秩序的不穩,總體上“新聞學研究日益萎縮”(18)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2頁。,但畢竟在已有研究成果積累的基礎上,一些緊迫性實踐問題獲得了一定的理論關注。這一時期對“報格”低劣的批評聲音仍在,而關于報格問題的理論探討,則獲得了很大進展和收獲。王公亮的《談報格之建立》和張嘯虎的《報格論》兩文,可謂解放戰爭時期國內新聞界關于報格研究的代表性之作,前者從崇高的目的、正確的路線、一貫的立場、完善的政策等四個方面,集中討論了建立高級報格的四個維度;后者則在承繼這一論述的基礎上,繼續從報格的鍛造、報格的性格與風格、建立報格的方式等三個方面,對報格問題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而系統的結構性解剖和實踐路徑設計,從而使中國現代報格觀在學理化的道路上向縱深挺進。

三、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屬性

盡管不同的人心目中的報格意義并不一樣,但大體上還是有一些共通的內容,具有相對穩定的內涵與屬性,這是該語匯能被用來交流的基本前提。語言體現著時代的特征,一切時代的意識形態都凝固在語言之中。語言的發展和變化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語言學問題,而是復雜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相互博弈的結果。語言發展的這一規律自然也體現在報格內涵與屬性的變化上面。報格一詞自產生以后,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其語義屬性也在不斷地變化和豐富之中,反映出時代變遷的內容及其脈絡。

定義是對事物做出的明確價值描述,反映出人們對該事物本質特征或有關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認識。人們通過事物的定義,來認識形容和解釋事物,使之與其他事物相區別。在中國現代有關報格的言說中,就曾有部分文本對報格進行過某種定義性釋名。

1935年3月24日,在《人報》三周年紀念特刊上,署名“千松”的作者發表了一篇題為《報格與報魂——為〈人報〉三周紀念而作》的文章,其中對何為報格及其功能作了解釋和引申。其文中有云:“夫報有報格,報有報魂。格者何?風骨之謂也,規矩繩墨之謂也;報之待骨,猶體之樹骸,猶形之包氣;大匠誨人,必以規矩,矧為一時之輿論,一世之木鐸,眾視之所耽,群聽之所趨?!?19)千松:《報格與報魂——為〈人報〉三周紀念而作》,《人報》,1935年3月24日。作者認為報格就是報紙風骨,即報紙應有的剛正挺拔的氣概和雄健有力的風度。報格既是報紙外在生命和形象的內在依托,更是報紙發揮社會功能的能量源泉?!肮蕡蟾裰畯堃?風清骨駿,確乎正式,剛健既實,輝光乃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0)千松:《報格與報魂——為〈人報〉三周紀念而作》,《人報》,1935年3月24日。如此,報紙才能獲得自己的本質,倘若“報格之弛也,則饤饾補綴之雜紙,營業主義之傳告耳,奚足言報!”(21)千松:《報格與報魂——為〈人報〉三周紀念而作》,《人報》,1935年3月24日。如果失去了報格,即便擁有報紙的外在形式,也只不過是一種商業性的傳單罷了,根本談不上是報紙。

1938年8月15日,《末世牧聲》刊發的《談談報格》一文,則通過溯源“格”的詞義來闡釋對報格的內涵理解。作者首先通過“還不離格”這句俗語導入,認為該俗語表達的是合乎中道的意思,然后再對“格”字進行釋義,認為“格”就是“正”的意思。作者同時還提出了“格”字另一個“標準”的義項:“格”是一定之物?!霸O若一事一物常常在改變,而漫無標準,則不得謂之格,無格,也就是令人不知其所以了?!?22)編者:《談談報格》,《末世牧聲》第18卷第16期,1938年8月15日。即事物的某種標準,就是社會公認的格。既是社會公認,那么“格要固定,標準要高尚”(23)編者:《談談報格》,《末世牧聲》第18卷第16期,1938年8月15日。,則無可置疑。因為只有高尚的標準和固定的格,才具有令眾人周知并奉為圭臬的資格。

張嘯虎的《報格論》一文提出:報格是報紙若干種品質的綜合物,報有報格,正如人有人格一樣?!皥蟾袷侨舾善焚|的綜合物,故品質為構成報格的原始單位?!?24)張嘯虎:《報格論》,《報學雜志》第8期,1948年12月16日。他分析報格的構成因素,認為構成“‘報格品質’的數目很多,但并非單一亦并非分立的不同黏合的因素所集成,而是由簡單到復雜的若干階段與若干成分,依循一定的路線,經過相當的時間,向著同一的協調的方向所逐漸集積進化而成,是一種最復合的單一體?!?25)張嘯虎:《報格論》,《報學雜志》第8期,1948年12月16日。多種品質因素間“有如化學的作用,其表現有如生理的表現,而歷史與社會在其構成上則更有著決定性與連續性的關系”(26)張嘯虎:《報格論》,《報學雜志》第8期,1948年12月16日。。就是說報格是由多種品質經過長時間、連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體,可以通過將多種品質相互進行調和、培植、互動而最終養成。如同人格有不同類型一樣,報格也有不同類型。報紙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時空環境不同,則所養成的報格也會有所差異。

在中國現代的報格話語文本中,人們很少細究報格的意義,更多的時候是在一種不言而喻的自然狀態下進行言說。在具體語境中,傳播者的意義表達清楚無礙,但接受者是否完全了然則往往不能肯定,報格的意義呈現出一種流動乃至不確定狀態。但若歸納起來看,則中國現代的報格觀念有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屬性。

(一)獨立性。幾乎所有關注報格的人,都對報紙的獨立性予以重視和強調。所謂獨立性,是指報紙能夠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純然按照自己的意志,依據事實進行客觀的報道和公正的評論。獨立性其實反映了報紙價值系統及其構成的某種內在穩定性?!艾F在就是幾張言路狹隘的報紙,什么老太爺等字眼也在不用之列,不過還有一張給交易所方面三百六十萬收買的報紙,專替一般滑頭股票宣傳,使人家中他們的圈套,說起來也算是一張報紙,而且不幸而為一般人當作我們小型報同業(其實并非會員),那也是冤枉的事。沒有人格的報人有應予鏟除,沒有報格的報紙呢?”(27)局外人:《關于報格與人格》,《繁華報》,1944年9月5日。報紙的工具性使其必然受到社會其他系統的影響,因此獨立性對于報格的建構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困難,它要求報人在日常的具體新聞活動中花大力氣予以錘煉和鍛造。

(二)公共性。報紙的讀者是社會上眾多散在的、無名的公眾,故公共性是構成報格的要素之一:“報紙的一言一語,與社會大眾都有密切的關系?!杂涊d務求詳明公正,立論務求正大周密,一切都須以社會大多數人的福利和意志為前提,這樣才無損于它報格的神圣!”(28)諍卿:《報格》,《大聲周刊》第7期,1933年5月13日。但現實的威壓和誘惑,極易對報格造成無法挽救的毀損?!皯B度公正是一個刊物的唯一要件,如果為了錢便甘心為傀儡,那么還有什么報格可言。把報格賣給金錢,實在像妓女出賣肉體一樣無恥?!?29)《電影刊物的報格》,《電聲(上海)》,1934年3月2日?,F代觸及報格的話語常常對此深惡痛絕,大聲撻伐,恰恰折射出公共性之于報格建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可信性。馬克思曾指出:“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3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34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人們閱讀新聞的前提,是信任報紙能夠提供真實的信息,能幫助人們了解世界的最新動態。真實性是構成報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首要因素。在中國現代的報格話語文本中,信筆直書一直得到強調?!皥蠹堉殴P直書,蓋亦有難矣,有格于情者,有禁于勢者,有依違模棱于環境者,有局促桎梏于處遇者,夫以格于情,禁于勢,模棱于環境,桎梏于處遇,束之,縛之,軌之,范之,繩之,墨之,其能軼出于束縛軌范繩墨之表,大膽直筆,以抒寫真實不虛之信言,尤難矣。雖然,廑此區區,即報格之所系也,報魂之所孕也,可以不寶之,環之,以麗澤陶鑄其‘格’與‘魂’哉?”(31)千松:《報格與報魂——為〈人報〉三周紀念而作》,《人報》,1935年3月24日。因為只有那些一貫堅持報道真實新聞的報紙,才能建構起令人欽敬的報格,也才能獲得最廣大讀者的信任與擁護。

(四)一致性。報格是一個持續的建構過程,也是一個向外界不斷傳遞有關信息并被社會所感知、形象凝聚的過程。人們借助報紙所傳遞的各種外在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進而達到對報紙內在報格的認識。只有保持報紙輸出信息的一致性,才能形成人們對某事物較穩定的觀感和認識。這種一致性,不僅要求報紙言與行的統一,還要求報紙表里、前后、名實等方面信息輸出的互相支撐,不致沖突。言行不一、名不副實、立場搖擺,是報格建構的大忌。王公亮在《談報格之建立》中,就明確地將“一貫的立場”(32)王公亮:《談報格之建立》,《中國青年(重慶)》,1947年6月25日。作為高級報格建立的必要條件之一。他認為“一個無定見、無主張、無中心原則的報紙,換言之,也就是一個沒有一貫立場的報紙,決不能存在。即使存在,也不會有前途,更難得讀者信仰?!?33)王公亮:《談報格之建立》,《中國青年(重慶)》,1947年6月25日。這樣的報紙不可能具有高級的報格,自然也不可能獲得人民充分的信任。所以,盡量保持報紙各方面信息輸出的一致性,是建構報格的另一重要條件。

四、中國現代“報格”觀念的功能

在任何時代,先進的觀念都可以創造奇跡,有助于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作為信息傳播工具的報紙,不僅時時向社會傳遞著各種事實和觀念信息,也在不斷地傳播實踐中生產著各種關于自身的觀念體系。自近代中文報刊誕生以來,一批具有西方文化價值的新聞觀念也傳到中國,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磨合并經現實社會需要滋養后,一些具有中國色彩的新聞觀念開始產生,并在新聞實踐中凝聚為中國的辦報傳統,如有聞必錄、同人報刊、文人論政等,都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印記。在中國現代新聞觀念體系中,報格一詞歷史雖不久遠,但使用頻率較高,而且具有很強的時代跨越性,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活力。報格一詞如此的歷史境遇,與其功能的復合性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具體言之,中國現代報格觀念至少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社會功能。

(一)認識導向功能。任何觀念都是生活的反映,是人們認識的結果,這就決定了觀念具有某種認識的功能。黑格爾指出:“真正的思想和科學的洞見,只有通過概念所作的勞動才能獲得?!?3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8頁。特別是隨著人類實踐的范圍越來越廣闊,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觀念的認識功能日益顯著。中國現代報格觀念是新聞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報格觀念產生后的每一次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都來自對中國報業本質、關系和深度認識的需要。報格觀的認識功能是指人們通過報格這個觀念來能動地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基礎對報紙的客觀要求,從而使人們認識報業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了解報紙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應負的責任。也就是說,讓報紙(其實是其中的新聞工作者)通過報格觀念來認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報格一語的存在,讓人們認識到報紙作為報道新聞和發表評論的載體,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播行為的表面和形式上,而是要堅持一定的原則,按照相應的規則和正確的方向來進行。報格觀念的提出,如同給人們樹立了一個報業前進的坐標和努力的方向,認識到目前報紙的實然面貌與應然狀態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并反思造成這種差距的思想和實踐根源。

(二)理論建構功能。對實踐具有先導、預見和指導作用,這是理論的價值所在,也是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因。新聞傳播實踐離不開新聞理論的指導,但新聞理論不能自發地產生和形成,而是需要積極主動地建構,才能使之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在新聞理論的建構過程中,概念以及由概念組成的觀念,通常是理論建構的邏輯起點,概念與變量、陳述、形式的有機關聯與組合,組成了理論建構的過程。在龐大的新聞理論體系中,包含著諸如新聞、傳播、信息等一系列基礎概念,每一個概念都對應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報格觀念的產生和出現,無疑像其他新聞概念一樣,給新聞理論提供了新的思維空間和發展方向,使人們可以在一個更寬廣的視域中思考和處理報紙要素及其與社會其他系統的關系。報格觀念要求人們在觀察報業的活動時,不再停留在傳播的表層形式,而是深入到報紙運動的內在精神機制層面,從道德角度審視其活動的應然性,對報紙的宗旨、目的、任務、方式之間的關聯做出新的邏輯推演和系統解釋,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實現新聞理論的建構和發展。

(三)道德規范功能。顧名思義,報格的內容指向為報紙的品格。這種品格當然包括內容和形式的質量,但更多更明顯地指涉一種價值取向、道德表現和品德規范,屬于新聞倫理學的范疇。在中國現代的報格言說文本中,幾乎所有的報格言說都與報業道德失范有關。1933年3月9日,《東方日報》在《軟性讀物與提高報格》一文中正話反說:“文章的體制,最好是談女人,更妙還是描寫性史。一個女人,她的身段是怎樣的美,美到如何程度;襯衣和褻褲的長短,顏色,那便是小報最好的題材?!?35)《軟性讀物與提高報格》,《東方日報》,1933年3月9日。雖是嘲謔的口吻,卻正中當時一些小報在內容上日趨色情化的弊端。作者在文末鄭重提出:“要提高報格,做記者的第一要自愛,能知自愛然后可以希望事業的進展?!?36)《軟性讀物與提高報格》,《東方日報》,1933年3月9日?!妒忻袢請蟆吩凇秷蟾衽c人格》一文中,更是痛斥報紙追逐桃色新聞是利欲熏心的表現,是出賣報格的一種行為?!叭绻埵撬牢?人是活品,則紙被人用,人用紙,問題只有一個了——辦報的人和做報的人,要不要臉?”(37)泉水:《報格與人格》,《市民日報》,1937年7月3日。這些關涉報紙報格的言說,實質上都是在傳達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何者可為,何者不可為的道德律令,從而起到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

(四)質量標準功能。報格作為專業性話語,無論是否含有道德色彩,實際上都具有一種質量標準意義,即關涉報格的話語,都隱含著對高級報格的設定和追求,這種水準不僅指向新聞倫理的方向,也指向報紙的內容、風格、形式、文字等方面。因為報紙的這些元素雖然各有具體的內容指涉,但也都與新聞道德息息相關。你不可能要求一張趣味低級的報紙能有嚴肅的版面和干凈的文字,也不可能要求靠津貼茍活的報紙能為大眾請命,獲得人民信任。如《大聲周刊》在《報格》一文中所言:“有一種報紙,專為某一集團或個人作揚聲筒,在津貼二字下,不要希望它能持論公允,簡直是淆亂黑白顛倒是非,完全以一己的利害為本位,什么國家?什么社會?根本便未曾在心目中略一瞥過!這種沒有靈魂,沒有報格的報紙,怎能得到社會的信仰和信任呢?更怎會負起那重大的使命呢!”(38)諍卿:《報格》,《大聲周刊》第7期,1933年5月13日。即便是報道是否及時、內容是否新穎和手段是否正當等,也都可以成為建構報格的要素?!坝械膱蠹垶榱斯P下痛快,常以謾罵為事。有的報紙為求新聞詳盡,乃極力譯取外電作為己用,這種現象都是有損報格,皆非大報所應取者?!?39)林熙:《報格與作風》,《新聞戰線》第2期,1941年4月16日。中國現代關于報格的言說,有一些其實是言說者從自己的角度對報紙某方面提出的一種標準和要求。

(五)文化資本功能。在中國現代有關報格的言說中,存在著一個較為奇怪且十分有趣的現象,即發表報格言說文本的報刊大多為小報,而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或指責同為小報陣營的同業,或替小報的某種行為與存在進行辯護,隱約具有與大報在某方面進行爭斗或比拼的強烈意味。在中國現代新聞界,小報數量眾多,發行量很大,但在新聞場域中,小報一直被視為旁枝末流,與大報處于不平等地位。通過報格的言說,對大報的某些失格行為進行嘲諷、批判和打擊,就成為小報搶占道德高地以獲取文化資本和競爭優勢的手段。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一度流行“小報大辦”之說,這為小報提供了正名機會?!缎∪請蟆肪驮?932年5月2日,借該報發行2000號之機,專門發表題為《報格何如》的文章,有言道:“大報小報化,小報大報化,甚囂塵上,本報適以二千號聞。本報,小報也,日報也,報以大日報名者,實有而名無,報以小日報名者,實有而名亦有。先名實者,各報也。故不及二千號,亦必大出其紅報,大印其特刊,后名實者,本報也,即紀念之,亦不必紅報,自識其二千號而已矣?!?40)天擇:《報格何如》,《小日報》,1932年5月2日。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其中的報格一語,顯然是被該報目為一種自己已經具有且可與大報進行競爭的文化資本而加以使用。

(六)專業保護功能。中國現代報格觀念作為一種專業標準,不僅在當時新聞業內部獲得了廣泛共識,而且在社會其他領域也具有很高的認可度,常常成為業外人士批評報紙行為失格的一個規范性概念,逐漸轉化為人們心目中所認為應該追求的報業理想目標,其中隱含著人們對報紙及其從業人員在進行新聞活動時所應持有的立場、采取的方法以及敘事本身特點的設定和想象,即真實性、客觀性、完整性、公益性、相關性,等等。報格一旦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性用語,那么它也就成了報業的共同標準,成為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常規做法,具有社會律令的意義。拘束和控制報紙,易被理解為是對報格的冒犯和損害,從而會招致社會性的譴責和抵制?!罢鹬剌浾?一切措施,才能得到民意的擁護。輿論要自尊自重其報格,才能夠代表民意,而發生匡助政治監督政府的力量。所以尊重輿論與尊重報格,是相輔相成的?!?41)《尊重輿論與尊重報格》,《益世報》,1948年9月1日。1948年9月1日《益世報》的這篇社論,對國民黨當局鉗制報紙惡行的批判,旨嚴而語婉,就是巧妙利用了報格一語的專業保護功能而進行的言說。

在中國現代社會里,報格觀念言說始終在一定的時空場域中進行,主體對話語意義的操縱和表達的主觀欲望受到傳媒工具,如語言、文類、敘述模式等等因素的制約,也受到話語場域的機制性質、對話情景乃至政治和文化典律的影響。報格的言說固然通過個體表達而體現出來,但報格并不僅僅屬于個體。表面上報格是個體自由、獨立選擇和自塑的結果,而實際上報格始終是個體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自由選擇與被迫接受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的。過分強調某一方面,可能都會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但不管如何,在報格不斷走向人格化的過程之中,不可能不打上時代背景和傳統文化的鮮明烙印。無論是你討厭它,把它視為無法擺脫的沉重包袱也好,還是你贊美它,把它視為意外的天降恩澤也罷,它都有形無形地滲透在中國現代報業的肌膚和骨髓里。報格觀念具有強烈的道德色彩,屬于一種非強制性社會規范,它靠從業人員的內在覺悟、長期修養才能形成,但它又代表了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批判和倡導性言說,報格意義在流動中不斷走向整合與內化,由此獲得社會認同的力量,從而產生強大的輿論和感召力量,與社會行動聯系起來,起到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巨大作用,這也應該是我們今天還需要再次研究報格觀念的歷史及其結構脈絡所具有的某種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報紙人格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報紙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健康觀念治療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