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下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價值及其社會擔當

2023-02-24 19:41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西藏民族

韓 燦

(西藏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從2019 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出臺,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斌w育強國建設戰略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抓手,也為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走向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機遇。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國家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為推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傳承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本文擬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育強國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下,更好地推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創新與傳承發展,肩負起“治邊穩藏”,促進民族團結的社會擔當,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下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價值

“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西藏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歷史悠久,是在西藏高原自然地域環境中孕育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民族文化,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沉淀。諸如傳統體育中的賽馬、摔跤、抱石、射箭、雜技、養生術、藏密氣功等在歷史的長河中與中華文化共生共榮。有著悠久歷史的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中凸顯應有的傳承發展價值,弘揚民族文化。

(一)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繼承現象

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誕生于新石器時代乃至更久遠的年代。原始社會時期,采集與狩獵是藏族先民的主要生產方式。昌都卡若遺址考古證明,狩獵是先民最主要的生產方式,需要獵獲更多的動物才能維持人類的生存,那么在蠻荒的自然環境中就需要強健的身體從事攀爬、奔跑、跳躍、游泳、射箭、投擲等狩獵活動,久之提高了人的肢體活動能力,改善了在蠻荒環境中適應高原環境的生理耐受力,為西藏古代體育的孕育儲備了必要的條件和身體素質。[1]藏北那曲、藏西阿里等地發現的巖畫雖然年代久遠,有的內容描繪簡單,巖畫中惟妙惟肖的狩獵生活場景,記載著藏族先民的游戲娛樂和體育活動信息。如當雄納木措洞穴巖畫中形象生動刻畫了獵人、武士在使用箭、刀、矛、弩、劍、盾、棍棒、繩縛等競技或戰斗的情景,在競技娛樂中既提高了身體活動能力,又滿足了身心愉悅的需要,[2](P11)健身的內涵得到升華和張揚。7世紀前后的吐蕃時期,隨著藏文的創制與祖國內地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為適應軍事擴張的需要,民間習武、養生保健成為風尚。吐蕃時期在對外軍事擴張中實行“全民皆兵制”,[2](P19)在以軍事為目的體育活動中騎馬射箭、武藝、游泳、摔跤是士兵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崇尚習武成為風尚。[3](P277)《通典·吐蕃傳》記載:吐蕃軍隊戰斗力很強,其兵種有騎兵、步兵、水兵等類型,兵器“有弓箭、刀、劍、楯、矛、鎧甲、投石鞭(拋石兜)、叉矛、棍棒等”“弓劍不離身”“人皆用劍,不戰亦負劍而行?!盵4]吐蕃時期的軍事體育獲得快速發展,甚至出現了手舉大象和大牦牛,用月牙箭射斷鷹腰,善于賽馬奔馳、劍術、射箭、同野牛角斗、徒步快走等軍事體育強人。[3](P278)由此可知,吐蕃時期軍事斗爭是推動體育發展的重要動力。為將體育的技能傳承給后人,出現了有一定功能的體育教育活動形式,赤德松贊以“講武”形式對士兵教以射御術、騎術(賽馬)、駕馭術、舉重術(抱石),并進行“武藝謀略和武德”教育,使西藏古代民族傳統體育競技呈現出普遍性和日常性,[5]民間“學習武藝成為社會風尚?!盵6]元明清時期,受儒家思想和華夏文化的影響,西藏在經濟、文化、心理等方面與祖國內地聯系更加緊密,隨著市民階層消遣娛樂活動的增加,男女老少無拘無束的參加娛樂、市井舞會,形成了帶有社會化性質的賽馬、摔跤、抱石、射箭、賽跑、爬桿、藏式圍棋、牦牛舞等體育娛樂活動,體育呈現出社會化、民俗化的特點。古代藝術家通過對民間、軍事活動開展的體育娛樂的觀察,在山南桑耶寺,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的體育壁畫形象描繪了那個時代人們開展武藝、賽馬、賽跑、抱石、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的情景,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古代藏族人民對體育活動的喜愛和從事體育運動的技能技巧,透視出從史前時期產生的西藏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至今仍然在西藏各族群眾健身娛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內化為集體性的、普遍性的地域、族群、民族、文化認同,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推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復興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

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體現了西藏人民尊重自然的生態觀,自古以來藏民族就形成了與高原自然環境相適應、有效利用生存條件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主張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形成了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生產文化、居住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禮儀文化、體育文化等。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產生與發展有著與人類環境的相互協調、共生共融的生態文化特性,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文明和諧。[7]西藏古代的養生體育就突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一致,養生要按日、月、星辰運行規律處于相對應的最佳狀態理念,是“人天和諧”的健身模式。[8](P102)對那曲“羌塘恰青賽馬會”考察分析,可以探求民族傳統體育與生態文明的聯系,生活在一望無垠的羌塘草原的藏民族,自古以來從事畜牧業經濟活動,形成了與草原生態環境相適應的“賽馬文化”?!扒继敛菰钡挠文撩褚责B馬馴馬,善騎射著稱,“賽馬文化”是“羌唐草原”與游牧民的生產生活、信仰習俗、倫理道德緊密相聯系,能夠觸及人的精神信念、行為規范、情感意志以及崇尚自然、關愛生命、和諧共生的生態倫理觀。廣袤的羌塘草原為羌塘兒女提供了賽馬的動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賽馬成為羌塘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民俗事項,滿足了人們的價值訴求。西藏農區“望果節”也是藏民族對“生態文明觀”的詮釋,在青稞黃熟的季節為了免受各種災害的襲擊保佑人們一年的勞動成果,轉田地后開展賽馬、抱石頭、賽牦牛、拔河、射箭、唱藏戲等文體娛樂活動,以祈求天神、土地神保佑豐收。具有“生態文明觀”的傳統體育其本質是人們為追求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一種方式,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生態文明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生態觀等”思想具有內在統一性,是當下中國式現代化倡導的綠色體育發展的范式,也凸顯了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傳承發展價值。

(三)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促進了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在西藏的考古發現,史前時期藏族先民就開始了部落與部落之間,以及與黃河流域乃至更遠區域的社交互動,通過結交不同區域的不同群體擴大了關系網,隨著各民族間的廣泛聯系,既拓展了部落場所運用原始“體育器具”的活動空間,又給予整個群體更強大的力量,更好地適應高原自然環境,促進了史前體育的形成。藏東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的石球、石鏃、石矛、石刀等石器,[9](P98)有著明顯的黃河上游甘青地區的文化廣泛聯系的因素。石球、石鏃、石矛、原本為狩獵生產工具,認識了這些石器的使用價值,制作出了用于“飛石索”的彈丸、用于弓箭的箭頭、可安裝木棍用作“投矛器”的石矛,先民在拋擲石球、弓箭習練、投矛等活動中提高了使用這些工具的技能。由于受黃河流域及周邊文化的影響,卡若文化遺址中的“石矛”(投矛器)與良渚古城遺址的“投矛器”有著相同的功能,石球與馬家窯文化相似,為后來形成多元、多層次的西藏古代民族體育奠定了基礎。吐蕃時期,漢藏之間文化交流日益廣泛。在對年代為7 至9 世紀的當雄墓地考古挖掘中,石質黑白圍棋子的出土表明吐蕃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密切聯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實證。[10]《舊唐書·吐蕃傳》說:吐蕃人善“圍棋陸博”,唐朝盛行下圍棋,在漢藏文化的交流中,圍棋深受吐蕃人的喜愛,對“藏式圍棋”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11]史書記載,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遠嫁吐蕃,開啟了經濟、文化、體育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時有“雜技諸工悉從”把中原地地區的雜技百戲帶入吐蕃。[3](P165)吐蕃馬球隊與唐宮廷馬球隊競技較量,吐蕃馬球隊勝出,其后馬球在唐朝興起。[3](P160)清朝時期,清政府以國家統一、鞏固邊防為出發點,加強了對西藏的治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共同心理觀念、文化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注重體育在國家安定邊防和社會中的作用,“駐藏軍隊將跑馬射箭、云梯、角技(摔跤)、鞭刀等列為習武操練內容,定期以比賽形式進行檢閱?!盵12](P159)俗官學校教育中注重“習射”“馬術”、騎馬射擊,并作為必考內容,小學體育課以“兵士體操”為習練內容。[13](P29)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和世俗文化的形成,使傳統體育娛樂活動逐漸由宮廷轉向民間,射箭、抱石(舉重)、跑步、跑馬射箭、繩技、落風鳶(風箏)、拔河、藏棋等在民間迅猛發展,“習武成為社會風尚?!盵6]總之,在漢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西藏各民族的中華文化認同逐漸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曾間斷。西藏各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14]在與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形成了既有西藏民族文化符號的傳統體育項目,又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動中融入了“早期中國體育文化圈”。

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下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社會擔當

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要著力加強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中的社會擔當重要性的認識,更好地發揮傳統體育在維護國家邊疆地區安全與“治邊穩藏”,促進民族團結,以及提升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水平中的作用,滿足西藏各族群眾多樣化體育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一)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又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15]為新時期挖掘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健康向上的文化價值的根本遵循。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文化和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藏文化與健康西藏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以文化自信、精神追求、民族認同、健身娛樂為基礎,以不同區域的民俗文化為表現形式,起著傳承民族文化,規范人們的行為,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體現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一,促進文化認同的作用,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西藏高原居住著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共同推進了民族的進步與西藏文化的繁榮,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與中華體育文化的共性特征與發展的內生動力。各民族在文化交融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既有藏族傳統體育,又有門巴族、珞巴族傳統體育,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共同構成了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整體文化形態,達到了文化上的高度認同。如賽馬、射箭、拔河等是藏門珞共有的傳統體育項目。人們以節慶為載體從不同的鄉村走到一起,進行傳統體育的交流和傳播,既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認同,又凝聚了人心與民族團結,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第二,能夠形成人們崇尚規則至上,克服困難,團結合作、和諧共榮等理念,為西藏和諧穩定,長治久安提供精神動力。第三,西藏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中華體育的組成部分,應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為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民族傳統體育健康向上的健身價值可以滿足西藏高原地區城鎮社區、農牧區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群眾健身娛樂的需要,還能為西藏節慶民俗文化增添新的時尚元素。如每年8 月那曲舉行的“羌塘恰青賽馬會”已成為羌塘草原游牧民族的標志符號和文化記憶。賽馬會除賽馬外,還有射擊、拔河、跳遠、抱石頭、馬術表演等。賽馬會開賽的頭一天,各鄉村群眾在賽馬場周圍的草原上搭起五顏六色的帳幕為賽馬者助威。賽馬會是集傳統體育競技、文藝表演、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節日,使農牧民群眾、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羌塘草原感受傳統體育的魅力。其四,闡發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健康向上的文化價值,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契機,借鑒、吸收不同民族,乃至于世界體育文明成果,獲得更深遠、更持久的驅動力,不斷開創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建設中的新局面。第四,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擔當中,要根據西藏特殊地域和民族文化特點,從理論指引、物質基礎、社會條件、制度保證等多維度推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創新,朝著傳播先進文化方向發展,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增進民族團結,促進西藏和諧穩定。

(二)發揮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治邊穩藏與民族團結中的作用

西藏作為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長期面臨著西方反華勢力和達賴集團的干擾破壞,反分裂斗爭、發展與穩定的艱巨任務。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出發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盵16]習近平關于治藏方略的新論述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治邊穩藏與民族團結擔當的作用注入了力量源泉。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聚集、吸引、團結和組織各民族成員的向心力的作用,在西藏高原無論是前藏后藏,藏東藏北都有著相同的信仰、傳統文化和民族禮俗,在民俗節慶、農閑時人們從不同村落聚集在一起,以一種社會群體性的集會方式開展傳統體育、歌舞娛樂活動,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這一活動形式,為村與村、人與人,不同民族間提供了人際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互動場所,消除了因地理環境封閉和文化差異帶來的隔閡,有效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與民族團結。如工布地區響箭比賽參賽者和觀眾均按當地習俗穿上傳統的工布服裝,當射手競技時,觀眾則在場邊手持弓箭跳箭舞唱歌箭助興,為射中箭靶的優勝者獻哈達、青稞酒,對高超箭手敬仰和褒獎,體現了同胞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更體現了“參與、交流、歡聚、和諧”體育精神的永恒主題,對維護國家邊疆地區安全穩定,增強了興邊富民、康體強國、睦鄰友好,民族團結的凝聚力。

(三)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賦能鄉村振興中的擔當

西藏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族傳統體育因不同的地域呈現出多樣性特征。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源于鄉村文化土壤,是活躍在鄉村具有原生態性的文化,蘊含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新農村建設、鄉村治理,豐富農牧民群眾文化娛樂與健身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廣大農牧民群眾是傳承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體,因此在賦能鄉村振興中,要保護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鄉土文化特色,打造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充分調動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實踐中,使西藏廣大農牧民群眾更好分享體育發展成果,起到賦能鄉村振興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彰顯鄉村文化風貌。

(四)利用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講好西藏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包括民族傳統體育在內的西藏民族文化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為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講好西藏故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引導西藏各族群眾共創、共享、共傳中華體育文化,滿足西藏各族人民對美好體育生活的向往,要充分認識利用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講好西藏故事的重要意義。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有重競技的射箭、賽馬、摔跤、押加、響箭等;有表現智力型的“藏式圍棋”、藏牌、擲骰子;有展示西藏各族群眾能歌善舞的鍋莊、熱巴、弦子舞、踢踏舞、工布箭舞、古格宣舞、博嘎舞、牛皮船舞、刀舞等;有反映農牧生活的賽牦牛、斗牛、數羊頭、古朵、擲石打牛角;有展示技巧技藝的雜技藝術;有宗教祭祀特征的跑馬射箭、轉山、祭山插箭、羌姆(跳神)樂舞,以及藏醫養生、“藏密氣功”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貫穿在西藏的農牧農事、人物紀念、宗教祭祀、節慶、社交游樂等方面,用身體敘事講述了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展示了民眾的精神面貌,人們在參與或觀賞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增進了身心健康,又以濃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吸引來自國內外的游客。如林芝市巴宜區的國際旅游小鎮——魯朗鎮,農牧民在開設的家庭旅館中均設有“響箭”體驗場地,農牧民在為游客提供“響箭”體驗的同時,還向游客講述“響箭”的歷史文化、制作技藝,以及在黨和政府關懷過上的幸福生活??傊?,利用豐富多彩的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向國內外講述好中國西藏故事、民族團結的故事,展示西藏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推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傳承發展。筆者認為,在利用好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講述好中國西藏故事方面,還要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媒介作用,借助數字化力量助推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創新性發展,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互聯網、廣播、電視、短視頻、直播、抖音、在線平臺互動、微信公眾號等現代傳媒,有效提升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通過“互聯網+”的快捷傳播還能達到視覺傳播的效果,是講述好中國西藏故事最有效方式,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最有效的抓手。

(五)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是建設體育強國、健康西藏的有效抓手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在《關于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2020)中提出“挖掘、整理、傳承和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成為體育強國建設與全民健身活動體系的有效抓手?!爆F代體育的沖擊使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容、結構、形式發生了顯著變遷,創新發展面臨新的問題。因此,發揮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體育強國、健康西藏建設中的作用,是中國式現代化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目標。對此,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為指引,以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為現實需要,增強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性自覺。首先,文化上的自覺與自信,在強勢文化極度擴張,現代競技體育滲透的情況下,新時代要著力強化民族傳統體育的核心價值,引導西藏各族群眾積極關注、參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成為人們健身的有效方式,在參與傳統體育活動中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增強自覺繼承和形式創新的主動性;其次,科學的自覺,包括自覺運用自然科學原理、方法審視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建設體育強國、健康西藏中的作用,做好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頂層設計,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優秀的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服務今人、傳承后人。其次,和諧精神的自覺,體悟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和諧精神,感悟體育的力量與守護生命健康的價值,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發展。最后,追求美好體育生活向往的自覺,建設好適應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助力體育強國、健康西藏建設,要根據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弱,又地處高原自然環境的特點,在鄉村振興計劃,扶貧搬遷,新農牧區建設中,重點加強村級體育設施建設,推進城鄉體育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配套完善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的健身活動場所,滿足廣大農牧民群眾對美好體育生活的向往。

結 語

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是西藏各族人民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創造出來的獨特民族文化形態,是在與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中逐漸成熟發展起來的,其豐富的傳統體育項目與技能體系、健身養生的哲理是西藏各族群眾在征服高原自然環境過程中對健康的追求和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理念契合如一。為使優秀的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傳承與創新發展,第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要深刻認識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治邊穩藏”,促進民族團結和西藏文化繁榮發展,實現體育強國夢和健康西藏的作用。第二,創新發展西藏民族傳統體育的表達形式,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中國式現代體育強國要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更好地融入體育強國、健康西藏建設,成為西藏各族群眾健身娛樂的主要方式。第三,為實現西藏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傳承發展,要統籌整合研究資源,加強體育文化部門、高校的研究力量,通過對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的挖掘、整理和揚棄轉化,吸納各民族體育發展成果,提煉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傳統體育文化,賦予其當代表達新的時代內涵。第四,發揮節慶文化活動的載體作用,注重傳統體育文化品牌的打造。西藏節慶習俗有年節、農事節日、牧業節日和宗教節日等,節慶習俗涉及西藏各族群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載體,在發揮節慶的載體作用中要將中華文化元素、中華美學精神與現代傳播手段、不同民族間的傳統體育項目相融合,促進西藏民族傳統體育與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語境下的創新與傳承發展,滿足西藏各族群眾對美好體育生活的需求,增強文化自信,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歡
中國式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錯”
我們的民族
中國式民主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多元民族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西藏:存在與虛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