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教育共同體助推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3-02-26 17:22陸建亮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11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

陸建亮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義務教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教育共同體建設成為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教育共同體的建設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治理模式,強調教育公平,主張通過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教育共同體的建設,既有利于促進校際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助于共享教育教學經驗和創新成果,進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教育資源,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蘇州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的實踐經驗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師資力量的共享,逐步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教育發展。

[關鍵詞]教育共同體;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小學教育;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時代要求

(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當下的一項重大民生政策

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其中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辈⒁源硕ㄏ履繕恕暗?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市(地、州、盟)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币虼丝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著力推進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繼“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之后的又一項重大教育民生政策。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教育公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公平”和“均衡”是兩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贝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還特別強調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指出要堅決打破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通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可以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減少地區之間的教育不平等,使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如何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抓住重大機遇,開創教育新局面,并且明確提出要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現代化。通過建設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培養更多的優秀教育師資,可以提高教育的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會議精神對于如何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二)組建教育共同體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人力資源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口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推動經濟的發展,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因此,促進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可以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然而長期以來,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值有距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班級學生數較多;二是區域義務教育彼此交流與合作不夠,整體協調發展缺乏有效指導。

有鑒于此,組建教育共同體就是針對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突出問題所搭建的平臺,就是要建立義務教育學區與學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加強交流與協作的長效工作機制,讓大家在交流與協作中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展;就是要把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問題作為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科學發展的重點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長期困擾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

二、教育共同體助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機制

(一)“教育共同體”的價值內涵及表現形式

1.何謂教育共同體

教育共同體就是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為了共同的教育目標、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體,以此實現校際的資源共享、均衡發展,最終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而又均衡的教育資源。教育共同體強調各個學校和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以共同追求教育的價值和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高質量的教育,不受社會經濟地位或地理位置的限制。這種合作和共同努力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減少不平等,并促進教育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斐迪南·滕尼斯認為,共同體就是指通過某種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群體,是統一地對內外發揮作用的一種結合關系。在庫恩的范式理論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是“科學共同體”,就是由一些對某一學科或專業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組成。其實,他們的本質差不多,某種積極的關系就是一種共同信念,“體”則代表著群體成員不僅僅是一個。

2.教育共同體的表現形式

教育共同體的表現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交叉的、多層次的。從宏觀層次而言,教育共同體認真貫徹全民教育思想,貫徹終身教育思想,融合家庭、社會、學校三大階段;從中觀層次來說,教育共同體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聯合,包括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城區學校教育共同體;微觀的教育共同體則是教師小群體、班級小集體的聯合。在這里,教育共同體指的是一種中觀層面的聯合,指的是校際的融合、共建。

(二)教育共同體建設的關鍵環節

以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目標,遵循交流、合作、共享、發展的原則,在實踐中探索教育共同體建設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共同體活動,實施優勢帶動、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提升共同體的辦學質量,從而全面助推區域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提高區域內人民群眾的教育幸福指數。

1.建設教師共同體

在遵從學校、教師雙向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多形式的教師交流機制,優先滿足共同體內學校需求,實現共同體內的優秀師資共享。加強共同體教師培訓,整體提升教師學科技能和專業素養。通過定期舉辦專業培訓和研討會,可以幫助共同體內的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術,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共同體內的教師通過彼此分享優質教育資源,如教案、教材、教學活動等,可以協助其他教師改進教學。此外,共同體內的觀課和互相反饋機制,可以讓教師相互學習,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改進課堂教學。

2.建設教學共同體

教學共同體可以制定一致的教學標準和評估方法,以確保不同學校和區域的教育水平一致,從而進一步落實共同體聯合教研制度,統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通過對共同體不同學校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的分析研究,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此外,還可以促進不同學校之間的合作項目,如跨學校的科研項目、文化交流等,以提供更廣泛的教育機會。而教學共同體內的評估體系,還可以協助監測各校的教育進展,定期提供反饋,幫助學校改進教學和管理。

3.建設資源共同體

推進校本化資源的開發,建立優質校際資源共享機制。構建課程資源庫,強化校際互動、學科互動和研發互動。在資源共同體的助推作用下,建立了共同體學校教學資源、功能教室、家長資源等的共建共享體系,從而提高了各類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確保資源更加均衡分布,減少資源不足的問題。而隨著資源共同體內的數字化資源共享關系的確立,校際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共享教育資源,包括在線教育平臺、教育應用程序和開放式教育資源,以提供更多教育選擇。

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實踐路徑

秉持著實現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宏偉目標,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正式組建,并在過去幾年內逐漸走上正軌,初步形成了教師、教學、資源的共同體,而共同體中的各所學校不僅實現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還在共通、共享、共建的氛圍中逐漸釋放了義務教育資源的潛在活力。

(一)頂層設計:教育共同體建設的前提保障

2020年下半年,根據上級要求,組建了蘇州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共同體包括蘇州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蘇州高新區新升實驗小學校、蘇州學府實驗小學校、蘇州高新區長江小學校、蘇州高新區文星小學校五所成員學校。五所學校地跨高新區南北,涉及區內所屬獅山商務創新區、滸關經濟開發區。以期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共同體活動,促進共同發展,助推高新區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成立初,召開了共同體各校校長會議,商議教育共同體發展事項,科學規劃、建章立制,保障共同體工作的有序推進。確定獅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教師發展中心為“教育共同體事務辦公室”,每所學指定一位中層干部任教育共同體聯絡人,每學期至少開展2次研討會議,負責教育共同體工作的具體落實,并研究解決共同體管理中的有關問題。

(二)教師共同體:通過交流輪崗促進師資均衡化

教育共同體實現的關鍵在于教師共同體的實踐效果。隨著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的初步建立,體系下的教師共同體也漸具雛形,即在教育共同體中實行教師“輪崗制”,在交流輪崗中促進共同體各校之間的師資均衡化。通過采取“人走關系留”的方式,鼓勵教師在共同體內進行交流,從成熟學校流向新建學校、從優勢學校流向較薄弱學校。探索成員校之間“組團式”雙向交流新模式。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內的五所學校,文化建設、辦學理念、管理模式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讓骨干教師相互流動,讓教育教學理念因碰撞而閃耀出動人的火花,既有助于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也有助于學校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教學共同體:通過多元活動實現優勢互補化

1.共聯——教學聯誼活動

每學期至少開展2次教育共同體課堂教學研究,由成員校輪流主持,可根據成員校優勢學科而定,注重研討實效。比如,2022年秋學期,由學府實驗小學校承辦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由文星小學校承辦了美術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無論哪一所學校承辦教研活動,共同體內各所學校均積極組織教師前往參加,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每次教研活動,都邀請區內外學科教學專家蒞臨指導,給老師們以更先進的理念引領,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共樂——教職工聯誼活動

教育共同體成員校之間的工會文體聯誼活動也是不可少的,每年舉行形式不一的一些文體活動,能有效增進各校之間的交流,加深教育共同體內老師們之間的情誼,活躍成員校教師的身心的同時,也增強了教育共同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共比——教師(主要是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技能等競賽

一學期可組織1次某方面的教學技能競賽(如教學基本功、解題能力、教案寫作、講書活動等),以比賽促進步。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組建以來,先后組織了體育、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基本功競賽,老師們以賽會友,相互切磋,觀優者之優,思自己所弱,從而明確目標,砥礪進取,促進專業發展。

(四)資源共同體:通過合作共享打破校際邊界

1.共析——學業監測分析

定期進行統一的學情調研及質量分析,精準指導,精準賦能。

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成立以來,一直利用每年的期末考試,進行統一的學情調研及質量分析。具體做法是,提前確定一個監測年級,科學研制監測試卷,統一批閱標準,在此基礎上組織老師進行質量分析,對老師的教學精準指導,精準賦能,使老師們在具體的分析比較中清楚自己教學中的得失,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共享——教育資源共享

共同體各成員校所具有特色課程、功能教室、校內外實踐基地可共同分享。主要是借教育共同體內各成員校承辦教研活動之機,展示其特色課程資源,介紹特色課程建設的相關理念、舉措、效果等,打開老師們的課程視野,使教育共同體成員校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實現共同發展。

3.共研——教科研活動

教育共同體內各學校如有重要的教學、科研活動(如名師課堂、專家講座),應邀請其他成員校派員共同參與學習。比如,獅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每年都會舉行“晨曦杯”教學比武活動,春學期組織比賽,秋學期組織各學科勝出者對外展示,邀請兄弟學校的老師前來觀摩。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內的其他四所學校都均會提前受到邀請,以保證教科研活動價值的最大化。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苯鼛啄陙?,獅山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始終銳意進取,用智慧開啟新的征程,用汗水浸潤新的希望,不斷探索和踐行教育共同體的建設。一路走來,我們在收獲的同時,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各校之間如何進一步做好共研、共享、共進?如何進一步讓各校的教育發展更均衡,更有質量?對此,我們一定會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不斷實踐,不斷探究,克堅攻難,踔厲前行,努力走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林能頂,潘偉明.教育共同體: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探索[J] .中國基礎教育,2023(07).

[2] 王淑蓮.以共同體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J].甘肅教育,2023(11).

[3] 王俊軍,吳錚.在線教育“四維一體”推動新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02).

[4] 馬佳宏,周志煒.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價值分析、內容架構與建設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8).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
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對現代小學教育的啟示
基于家?;泳W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
數學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
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思考
分析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如何促進提升民族地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簡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