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考導向的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策略
——由2022 年高考全國乙卷理綜第16 題引發的思考

2023-02-28 11:55蔡麗心洪益軍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實踐型動能定理例題

蔡麗心 洪益軍

(龍海第一中學,福建 龍海 363100)

“雙減”雖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負擔問題提出的,但是高中階段同樣存在著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為此,高中教學同樣需要減負提質。2022 年高考全國乙卷理綜第16 題以學生熟悉的光滑小環套大環從頂端自由滑下為模型,考查速率與哪個物理量成正比,本題圍繞機械能守恒定律主干知識,創新設問角度,滲透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要求學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強調融會貫通,這種題型引導教師要重視作業設計環節,培養學生具備從解題過渡到解決問題的各項能力。

一、試題及解析

(一)2022 全國乙卷第16 題原題(如圖1)

(二)2022 全國乙卷第16 題解析

圖2

圖3

(三)命題立意及啟示

本題通過學生熟悉的光滑圓環模型,考查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突出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強調了功能關系、數形結合的重要性。創新點在于以實際問題為測試任務、以真實情境為測試載體考查學生熟悉的知識點,每個選項的設問均沒有關聯,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本題在理綜物理單選的第3 題,屬于難度較小的題目,從出題者的角度看算是比較基礎的送分題。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筆者在所任教的兩個實驗班做了測試,36%學生沒有做對,他們表示難度有點大,各選項跨度大無從下手;42%學生猜對,他們知道需要用到功能關系求出v=,能判斷B 錯誤,其他選項根據猜測判斷;22%學生完全作對,他們能準確構建物理模型、嚴格尺規作圖,列出正確表達式,求出了,得到正確答案。

事實證明,當前的教育教學成效與國家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的總要求還有差距。高考從文理科模式→3+3 模式→3+1+2 模式,很多學生因為高考填報志愿的需求而被迫選擇物理,然而這并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學好物理的困惑,歸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不完整、物理觀念沒有掌握或掌握不到位。新高考題題目均是原創,題型靈活多變。今年全國卷試題更加凸顯“棄模式,去套路”,與平時的練習考試有較大的區別。這給“機械刷題”的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平時學習過程中忽視物理觀念的形成過程而低效率大量刷題是沒有效果的。要求學生要回到學科知識原點,深刻理解,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對課本題目進行改造是最為高效的復習和學習方式。

二是學科思維能力欠缺、學科素養表現力不足。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缺乏知識遷移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分析問題角度單一,邏輯推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學科思維和品質。與高考考查要求的對測試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判斷、比較歸納、推理論證等要求存在明顯差距。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為了讓學生更快從解題過渡到解決問題,一方面學生應大膽摒棄“機械刷題”模式,回歸知識原點;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要更新作業觀,按章節緊扣新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為重點,加強試題的情境設計,廣泛取材于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來創設情境,立足學生需求,設計出適量且又高品質的作業。

二、減量提質,提高高中物理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一)關注個體差異,樹立學科自信,設計“共享型”和“拔高型”作業

“共享型”作業指的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完成的基本作業,它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基礎型的作業,更加注重知識形成和模型建構的過程,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每個知識點和每個規律的來龍去脈。在魯科版(2019)必修第二冊第一章第三節《動能和動能定理》中,動能定理的推導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可設置幾道道“共享型”作業如下:

例題1.(魯科版必修第二冊第15 頁第4 題改編)如圖一質量為m的物體,初速度為v1,在與其運動方向相同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經過一段位移s后,速度增加到v2,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推導動能定理。

例題1 為教材內例題,筆者認為有必要作為一道作業題來檢測學生上課情況,讓學生再一次明確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的同時培養學生推導論證能力。例題2 可以要求學生分別用牛頓運動定律結合運動學公式求解,以及分段用動能定理和對全過程列動能定理求解,讓學生體會用動能定理解題全程列式的優越性,總結何時用動能定理解題更簡便,從而學會從物理規律本身的特點出發考慮選用合適的規律解決問題。

通過設置或選用“共享型”作業,可以激勵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尊重知識和規律的形成過程。也是檢測教學重難點是否完成、學生聽課效率高低的有效途徑。

“拔高型”作業指的是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設計的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在動能定理這一節中,我們可以設計例題3 為“拔高型”作業:

例題3 是一道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多過程結合圖像考查滑塊在不同作用力下合外力做功F-X和速度變化的關系。通過本題引導能力較好的用牛頓運動定律解答,然后對比不同解法的區別。本題適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類似這樣的題目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題外有題,激發他們刻苦鉆研的熱情。

通過設計“拔高型”作業,訓練學生更加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科能力較強的學生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愉悅感”,也令一小部分參與挑戰的中等學生體驗到“成就感”。

根據教學規律分層次設置作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讓學生明白先完成基礎才能挑戰高難度的知識規律,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作業總量、大幅度減少重復,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肮蚕硇汀弊鳂I和“拔高型”作業相輔相成,“共享型”作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拔高型作業,而“拔高型”作業反過來可以促進學生把共享型作業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樹立學科自信。

(二)聚焦課程標準,培育學科能力,設計“閱讀型”和“實踐型”作業

“閱讀型”作業指的是學生在學過課內知識學習的同時,借助書籍和現代信息技術自主閱讀歸納總結,形成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靈活設置題目,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動能和動能定理》這一節我們可以設置如下“閱讀型”作業讓學生完成:

1.請根據所學的知識說說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現形式并舉例說明。

2.物體動能改變的原因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3.相對于牛頓運動定律,使用動能定理解題有哪一些優越性?

4.我們學了牛頓運動定律和動能定理,請查閱資料說明定律和定理的區別與聯系。

“閱讀型”作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縱觀近幾年高考,每個學科的閱讀量均有增加,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科核心知識,還要具備高效的閱讀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伴喿x型”作業屬于開放型題目,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科閱讀能力和知識歸納能力。通過完成該作業,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實踐型”作業是指布置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平時熟悉的生活勞動中,讓學生在感受勞動充實感的同時體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同時創造機會讓學生融入生產實踐中,盡可能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做到學以致用。如《動能和動能定理》這一節我們可以設置如下“實踐型”作業讓學生完成:

1.請訪問有關部門,收集汽車剎車距離與車速關系的數據,用動能定理解釋,并提出能夠有效減小剎車距離的方案。

2.請到附近工廠參觀傳送帶運送貨物的情景,自己構建模型然后受力分析,用動能定理解釋貨物獲得運動速度的原因。

3.觀看有關宇宙飛船升空時的視頻,嘗試用動能定理分析飛船是如何升空的?

“實踐型”作業是為了更好地瞄準“無情境不物理”的命題導向。新高考很注重創設生活生產實踐情境考查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若是學生對題目所給情境不熟悉就很難順利把熟悉的物理知識遷移過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多為學生設計類似帶有情境的實踐型作業。

高中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通過創設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實驗、勤于思考的學習情境,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教材上的知識有限,廣泛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本質,整體認識自然界,形成科學思維習慣,會看還需要能說會寫。所以我們有必要設計閱讀型的作業,讓學生把自己了解到的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表達出來。最后,還需要設計實踐型的作業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學習快樂的同時,增強他們科學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學科核心素養可以是通過教師巧妙的作業設計,為學生提供典型素材與習題,借助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在不斷地探究、交流、溝通與合作演訓過程中逐漸養成的。[2]這需要一線教師將本學科素養有機分解,整合、挖掘教材及課外資料,對學生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能力培養與學科素養的專項訓練。針對高考“情景創設、問題引導”的命題要求,提高問題意識,以解決學生存在問題為教學出發點。

猜你喜歡
實踐型動能定理例題
重點主題實踐型社會責任示范基地管理機制優化研究
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題的推廣及應用
“三問”動能定理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動能定理應用精析
“生活實踐型”任務教學在Photoshop課程中的應用
基于工作室企業機制項目實踐型IT特長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