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造板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研究

2023-03-04 09:59田明華余夢妍王富煒杜磊李紅勛程寶棟
林業經濟問題 2023年5期
關鍵詞:人造板稟賦規模

田明華,余夢妍,王富煒,杜磊,李紅勛,程寶棟

(1.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2.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分行,廣東 深圳 518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導向,不僅要“建設強大國內市場”,而且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1]。因此,利用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出口貿易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內容。根據《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2020》,2020年中國是世界人造板第一大消費國,占世界人造板消費量的40.74%;第一大出口國,占世界人造板出口量的14.22%[2](不含單獨統計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的數據)。中國作為人造板第一消費大國,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是否對出口貿易具有促進作用?如何依托超大規模國內市場促進出口貿易?本地市場效應檢驗可以解釋國內市場對出口貿易是否存在促進作用問題,本地市場效應理論也可以解析本地市場效應發生的原因進而探索中國人造板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促進出口貿易的路徑。

1 數據與方法

1.1 理論基礎

本地市場效應(Home Market Effect)指對某種產品有著較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國家會產生生產優勢,進而形成對其他國家的出口[3],該理論可基于規模報酬遞增的壟斷競爭模型,通過嚴密的數理推導證明[4],也就是說,即使兩國有相同的偏好、技術和稟賦,規模報酬遞增也會導致對某種產品擁有更大市場的國家產生對另一國的出口。學者對假設條件不斷拓展,同樣證明了本地市場效應存在的可能性。本地市場效應理論為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解釋提供一個全新視角,成為新貿易理論的組成部分。本地市場效應在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之間建立了聯系,內需的外溢可能成為促進外需增長的因素[5]。這意味著一國在無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或者要素稟賦時,也可通過擴大本國國內市場需求來達到促進本國出口的目的。

綜合現有研究,本地市場效應的實現機制如圖1所示。本地市場效應產生的核心機理是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在本地市場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本地廠商發展有足夠市場空間,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使產品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謂之內部規模經濟。同時,由于本地市場規模擴大,可以容納多個廠商,競爭效應會使同行業的廠商也采取內部規模經濟方式,導致整個行業產品成本降低,謂之規模外部經濟。在壟斷競爭作用下,伴隨價格競爭的還有以產品質量、品牌和差異化為核心的非價格競爭[6],為獲得競爭優勢,廠商會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可作用于規模經濟和價格、非價格競爭并獲得額外收益,謂之創新效應,收益增加進一步促進了技術創新。這些都使整個行業出口競爭力提高,引起出口增加。在多個廠商存在的情況下,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分享產業內知識、技術和管理外溢利益的誘導,同類廠商往往會形成在地理空間上集聚的現象,形成水平型空間集聚,也會吸引上下游廠商和相關服務業進入,形成垂直型的空間集聚,謂之為集聚經濟或范圍經濟??臻g集聚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合作和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規模經濟,形成集聚效應。集聚效應產生的知識、創意和技術的外溢往往會誘發廠商在生產工藝、產品種類、質量檔次等方面產生創新[6],這些都會使整個行業出口競爭力提高,引起出口增加。出口增加使本地廠商發展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更加顯著,會進一步刺激本地市場規模擴大,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因此,對某產品具有較大市場的國家往往成為該產品的凈出口國。

圖1 本地市場效應的實現機制

1.2 研究方法

本地市場效應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就是必須存在規模經濟效應和集聚經濟效應,存在一個使出口競爭力提高的過程?,F實經濟當中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也在發揮著作用。因此,擁有較大的本地市場,并不必然發生本地市場效應。由此,產生了兩類本地市場效應的實證檢驗方法:超常需求模型[7]與引力模型[8-9]。超常需求模型更多關注超常需求對生產的影響[7]而不是對出口的影響,而且只考慮本地要素稟賦。擴展引力模型關注了需求差異對出口的影響[8],但忽略了國與國之間的要素稟賦差異的影響。倍差引力模型分離了需求規模差異和要素稟賦差異的影響[9],在加入人均收入研究需求層次差異的影響后[10],被廣泛應用于本地市場效應的實證檢驗,但因使用的是兩國間相對值,難以觀察構成相對值的變量的單獨影響,因而不能直接用來觀察本地市場規模與需求層次對出口的影響,也忽略了引力模型擴展變量的影響??梢?,各種實證檢驗方法各有利弊。

本地市場效應的實證檢驗主要集中在制造業[11],農業研究較少[12,13],服務貿易國內研究較多[14];多數進行細分或分類的異質性研究,也有人進行區位異質性研究;多數采用GDP代表需求規模,明顯無法準確衡量實際需求,導致結果可能有誤。

木質林產品方面,基于2002—2011年中美家具出口額和市場規模數據構建相對出口與相對市場規模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發現中國家具產業存在逆向本地市場效應,提出用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等傳統貿易理論來解釋出口原因可能更為恰當[15];采用2001—2016年中國向東盟國家出口木質林產品的面板數據,利用倍差引力模型,發現傳統要素稟賦是中國對東盟木質林產品出口的主要原因,原木、鋸材、紙品和木質家具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而單板是逆向本地市場效應,其他木材、單板、木制品和木質家具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場效應[16],但該研究相對出口、相對需求的處理存在缺陷,用GDP來代表不同類別產品的需求規模也脫離了具體產品需求的實際。此外,由于限制出口或僅僅是少量轉口的原因,研究原木、鋸材的本地市場效應也無任何意義[17]。在制造業細分行業異質性研究中,涉及木質林產品行業,少數采用擴展引力模型[5],多數采用倍差引力模型[18-20];均采用GDP代表需求規模,但結果也不盡相同。發現木材加工和木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存在本地市場效應[5,18,20],發現3個行業均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場效應[18],但也有人發現與造紙及紙制品業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20]相悖,同時也有人認為木材加工和木制品業、家具制造業不存在本地市場效應,造紙及紙制品業存在逆向本地市場效應[19]。

可見,涉及人造板本地市場效應研究的比較少,采用GDP代表需求規模是普遍的缺陷,使用最多的倍差引力模型存在不足。

1.3 變量選擇

理論上,應使用中國向貿易市場出口人造板的出口量為被解釋變量,但由于1995—2020年48個貿易市場的出口量數據不完整,出口額數據比較完整,因此選取中國向貿易市場出口人造板的出口額為被解釋變量。資本存量采用永續盤存法[11]計算,森林資源稟賦采用中國人均森林面積與貿易市場人均森林面積之差的絕對值來衡量[21-22],距離成本使用中國與貿易市場之間的距離和國際油價的乘積來衡量[23]。研究涉及變量的定義或賦值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的定義或賦值

1.4 模型構建

鑒于倍差引力模型的不足,采用擴展引力模型;鑒于采用GDP代表需求規模存在缺陷,以人造板消費量來代表需求規模;借鑒現有研究,以人均GDP表示需求層次[5,16,18-20],檢驗中國人造板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同時,引入資本、勞動力等要素稟賦[5,16,19,20]作為擴展變量;考慮人造板是原料密集型產品,再引入森林資源稟賦[21-22]擴展變量;除保留引力模型基本變量距離[24-25]外,其他常用的擴展變量中,由于人造板出口主要是海運模式,國際貿易通用英語,因此不保留是否有共同邊界、是否有共同語言因素。但是,人造板的附加值比較低,人民幣匯率對中國人造板出口影響較大,因此保留匯率這個因素[26]。具體模型設計如下:

lnXcjt=α0+α1lnCct+α2lnCjt+α3lnIct+α4lnIjt+α5lnKct+α6lnKjt+α7lnLct+α8lnLjt+α9lnFcjt+α10lnEct+

α11lnDcjt+μcjt

式中c表示中國;j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的貿易市場;t表示年份;μcjt為隨機誤差項;α0表示常數項;α1,α2,……,α11表示系數。

α1和α2分別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相對于中國、貿易市場j的需求規模的彈性,當α1>α2時,表明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同時,α1與α2的比值越大,表明本地市場效應越強。反之,當α1<α2時,表明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場效應。

α3和α4分別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相對于中國、貿易市場j的需求層次的彈性,當α3>α4時,表明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同時,α3與α4的比值越大,表示本地市場效應越強。反之,當α3<α4時,表明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場效應。

α5和α6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相對于中國、貿易市場j的資本存量的彈性,如果相應的系數大于0,則表明該國資本存量的提高對中國人造板的出口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有抑制作用。

α7和α8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相對于中國、貿易市場j的勞動力數量的彈性,如果相應的系數大于0,則該國勞動力數量的提高對中國人造板的出口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有抑制作用。

α9表示中國人造板出口相對于中國與貿易市場j的森林資源差異的彈性,如果α9>0,則中國森林資源稟賦對中國人造板的出口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有抑制作用。

α10和α11表示匯率、距離成本對中國人造板向貿易市場j出口的影響。正常情況下α10>0、α11<0,可作為指示性指標用來檢驗模型結果的可靠性。

1.5 數據來源

中國對貿易市場的人造板出口額數據來自FAOSTAT數據庫、UN Comtrade數據庫,中國及貿易市場人造板的消費量數據來自FAOSTAT數據庫,中國及貿易市場人均國民收入、資本存量、勞動力數量、人均森林面積及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等數據來自World Bank Open Data數據庫,中國與貿易市場的地理距離數據來自CEPII數據庫,國際原油價格來自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網站。

數據區間為1995—2020年。選取2020年中國人造板出口的前48個貿易市場作為樣本,各變量樣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2020年中國對樣本市場的人造板出口額占當年中國人造板出口額的90.22%。依據世界銀行2020年的分類標準,對樣本貿易市場按照人均國民收入劃分,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收入水平的貿易市場

1.6 相關檢驗

1.6.1 全樣本檢驗

借助STATA 15.1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全樣本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R2為0.798,F值為443.90,這說明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高。解釋變量中除貿易市場的勞動力數量外均顯著,匯率(lnEct)的系數6.154>0、距離成本(lnDcjt)的系數-0.766<0,符合理論預期,顯示模型結果具有可靠性。

表4 樣本數據回歸分析結果

1.6.2 時期差異性檢驗

將1995—2020年劃分為3個時期:(1)時期1為1995—2001年;(2)時期2為2002—2008年;(3)時期3為2009—2020年。對每個時期進行本地市場效應檢驗,時期1、時期2和時期3的R2分別為0.488、0.686和0.635,F值分別為28.11、64.34和20.91,各變量的系數如表4所示。

1.6.3 市場類型差異性檢驗

依據世界銀行2020年的分類標準,將中國人造板出口的48個貿易市場按照人均國民收入劃分為高收入貿易市場、中高收入貿易市場、中低收入貿易市場,對每類市場進行本地市場效應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高收入貿易市場、中高收入貿易市場和中低收入貿易市場的R2分別為0.779、0.821和0.860,F值分別為195.93、125.08和166.97,各變量的回歸系數如表4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本地市場效應,并且同時存在兩種本地市場效應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需求規模(lnCct)系數大于貿易市場需求規模(lnCjt)系數(表4),說明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中國需求層次(lnIct)系數大于貿易市場需求層次(lnIjt)系數(表4),顯示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

這在中國木質林產品中是比較少見的。使用類似方法研究中國木質林產品總體和木質家具、木制品、紙和紙板、人造板等主要出口木質林產品的本地市場效應,發現木質家具、木制品不存在本地市場效應,紙和紙板出口只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只有中國人造板既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也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原因只能從本地市場效應的實現機制中去探尋。

第一,規模經濟顯著提升,是中國人造板存在本地市場效應的根本原因?!笆濉逼陂g,中國人造板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全國累計注銷、吊銷或停產膠合板類產品生產企業約1.75萬家,關閉、拆除或停產落后纖維板生產線781條、刨花板生產線1123條,大中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平均單線年生產能力纖維板從7.63萬m3增長到11.4萬m3,刨花板從5.84萬m3增長到10.6萬m3,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27]。

第二,中國人造板的集聚經濟效應也十分明顯。2021年中國人造板產量33 673.00萬m3,其中山東、廣西、江蘇3省(區)合計20 233.49萬m3,占全國的60.09%[28]。山東主要集中在臨沂和菏澤,江蘇主要集中在邳州和宿遷,廣西主要集中在南寧、貴港、崇左到賀州的人造板產業帶,產業集聚現象十分明顯。再如河北2021年人造板產量雖然僅占全國的5.59%,但集中于被稱為“人造板之鄉”的文安縣左各莊鎮。

第三,中國人造板在技術創新方面比較突出。1987年中國發明的無卡軸旋切機將膠合板旋切剩余木芯直徑降低到45 mm[29],突破了資源有限的大徑材限制,是中國膠合板產量、出口量能位居世界第一的重要因素[30]?!笆濉逼陂g,中國膠合板自動化和連續化水平持續提升,纖維板、刨花板生產技術在保持與世界裝備技術水平同步和接軌的同時,不斷進行創新和突破[27]。

第四,中國人造板質量檔次不斷提升。中國人造板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問題在過去常見于報道,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膠合板地方質量抽查平均合格率為97%[31],已退出國家抽查名單;2021年中密度纖維板、刨花板國家質量抽查合格率分別為85.0%和86.9%[32],質量不斷提高。伴隨技術創新,定向刨花板、超薄型纖維板、高性能復合板等高端產品開始發展[29],綠色環保無醛人造板快速發展[27],越來越多的人造板品牌被授予“中國名牌”,也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29]。

中國人造板出口存在本地市場效應,這意味著,對于人造板來說,已經具有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促進出口貿易的條件,繼續夯實和擴大國內市場、滿足國內市場更高層次的需要,不僅可以“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33],提高中國人造板產業安全水平,而且有利于中國人造板“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33]。因此,“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1],是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1,33]的基礎和重要路徑。

2.2 國內市場是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的基礎動力,不斷升級且兼具出口導向型特征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需求規模(lnCct)的系數遠大于貿易市場需求規模(lnCjt)的系數(表4),說明國內市場是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的基礎動力,龐大的國內市場造就了中國人造板強大的比較優勢。但是,時期差異性檢驗結果顯示,時期2和時期3 中國需求規模的系數均轉為不顯著,而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的系數均轉為顯著(表4)??梢?,2001年中國加入WTO確實對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產生了顯著影響。敞開的國際市場,使龐大的國內市場激發和長期積累的人造板比較優勢得以釋放,甚至優先用于出口,表現為在時期2出現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逆向本地市場效應(表4)。經歷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出口受挫后,中國需求規模的系數由負轉正,并高于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的系數(表4),說明國內市場仍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由于沖擊的滯后性和復雜性,表現得不夠顯著;相反,隨著國際市場的恢復,出口導向型特征再次顯現,表現為時期3 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的系數增大且顯著(表4)。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需求層次(lnIct)的系數和貿易市場需求層次(lnIjt)的系數均大于中國需求規模(lnCct)的系數和貿易市場需求規模(lnCjt)的系數(表4),說明國內外需求層次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人造板出口。時期差異性檢驗顯示,中國需求層次的影響隨著時期的演進在不斷增大并在時期3顯著,同時貿易市場需求層次的系數在時期3減小并轉變為不顯著(表4)??梢?,隨著時期的演進,國內市場逐漸升級,不僅滿足于有,更開始追求好,推動了中國人造板出口,雖然仍顯現出口導向型特征,但國際市場層次的拉動作用在減弱。在3個時期中,時期1 中國需求規模系數較大且顯著,與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系數的比值最高,時期3 中國需求層次系數較大且顯著,與貿易市場需求層次系數的比值最高(表4)??梢园l現,中國人造板出口動力呈現出由國內需求規模向國內需求層次、由相對需求規模向相對需求層次的轉變。

綜上所述,龐大的國內市場造就了中國人造板強大的比較優勢,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在減小,但隨著時期的演進,中國人造板出口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這樣,“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1]的核心應該是提高國內需求層次,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的同時,還更有利于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1,33]。雖然中國人造板出口兼具出口導向型特征,但一定要認識到,國際市場需求規模、需求層次的影響均較小,而且國際市場需求層次的拉動作用在減弱,意味著中國人造板發展不能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特別是作為世界第一大膠合板出口國,2020年出口量占世界膠合板出口量已達35.63%[2],出口市場占有率已接近理論頂點[34],繼續增長空間有限[30],并已引發負面的出口大國效應[35],數量擴張型低價競爭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即使是纖維板,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纖維板出口國,2020年出口量也已占世界纖維板出口量7.84%[2]。因此,中國人造板發展不能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必須堅持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利用龐大和不斷升級的國內市場強化國際競爭力,實現出口的穩定和轉型升級。

2.3 中國人造板出口本地市場效應在不同市場存在差異性,產品質量檔次作用關鍵

市場類型差異性檢驗顯示,在不同收入水平市場,中國需求規模(lnCct)的系數和需求層次(lnIct)的系數均顯著且數值比較大(表4),表明對中國人造板出口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進一步證實國內市場是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的基礎動力。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貿易市場需求規模(lnCjt)的系數不顯著(表4)只能說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的拉動作用極為有限,并不能否定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反過來說明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貿易市場已經不能采用數量擴張型出口策略。特別是在中高收入貿易市場,中國人造板出口反而隨著貿易市場需求規模增加而減少。這應該是因為很多中高收入貿易市場如馬來西亞、巴西、智利、俄羅斯等也在努力發展人造板產業,不僅滿足本國國內需求,而且成為中國人造板出口的競爭對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從中國的進口。顯然,中低收入貿易市場應該是中國人造板出口數量擴張需要開拓的市場。

市場類型差異性檢驗顯示,在不同收入水平市場,中國需求層次(lnIct)系數與貿易市場需求層次(lnIjt)系數的比值均大于1(表4),表明均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但可以發現,在中高收入貿易市場,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最大。這應該是由于中國人造板出口的質量檔次低于主要是發達國家的高收入貿易市場的本國產品,但還是要高于中高收入貿易市場的本國產品引起的。這也可以解釋在高收入貿易市場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遠遠大于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的現象(表4),因為質量檔次中上等的中國人造板在高收入貿易市場并不具有優勢,依靠的是國內龐大的需求規模形成的低成本優勢??梢钥吹?,中低收入貿易市場需求層次的系數遠大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貿易市場需求層次的系數及中低收入貿易市場需求規模的系數(表4),可見中低收入貿易市場需求層次對中國人造板出口的拉動作用較大,也意味著人均國民收入增長較快的中低收入貿易市場是中國人造板出口需要開拓的市場。

綜上所述,人均國民收入增長較快的中低收入貿易市場應是中國人造板重點開拓的貿易市場;在中高收入貿易市場,則面臨低價競爭挑戰,存在被替代威脅,需要拉開產品質量檔次,構筑產品差異化壁壘;在高收入貿易市場,質量檔次相對較低的中國人造板主要靠低成本優勢,然而,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人造板的低成本優勢在不斷喪失,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檔次,適應和滿足高層次需求是當務之急。這樣,提升中國人造板的質量檔次就成為關鍵。如前所述,中國人造板質量檔次不斷提升,但還有差距,提升中國人造板的質量檔次,不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適應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1],在促進國內市場需求升級的同時,還有利于發揮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促進中國人造板出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1,33],有利于中國人造板逐漸從數量擴張型低價競爭模式轉型升級為高附加值的質量檔次取勝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2.4 中國人造板出口受勞動力稟賦影響大、森林資源稟賦影響小及資本稟賦的反向影響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資本稟賦(lnKct)的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中國資本存量每增加1%,中國對貿易市場出口減少5.090%(表4)。時期差異性檢驗顯示,隨著時期的演進,中國資本稟賦的系數在變大(表4),表明這種影響逐漸弱化。這是因為人造板在國民經濟中產業層次相對較低,存在資本擠出效應,造成了這種相?,F象。這在資本相對短缺的時期1表現尤為明顯(表4)。雖然隨著國內資本的相對寬裕,資本擠出效應趨于減小,但擠出效應阻礙資本進入,而人造板產業裝備升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等無不需要資本的參與。因此,如何更多吸引資本進入促進產業升級是中國人造板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勞動力稟賦(lnLct)的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中國勞動力數量每增加1%,中國對貿易市場出口增加11.953%(表4)。這說明人造板還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勞動力稟賦影響較大。時期差異性檢驗顯示,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時期1(表4)。此時期正是中國勞動力數量大量增長期,但此后中國勞動力數量增長幅度階梯式下降,對出口的推動作用銳減。因此,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動力稟賦形成的低成本優勢在不斷喪失,不能繼續依靠勞動力優勢維持國際競爭力,必須另辟蹊徑。市場類型差異性檢驗顯示,在高收入市場,中國還具有顯著的勞動力優勢,在中高收入市場,中國已失去勞動力優勢,貿易市場國的勞動力優勢顯著減少了中國人造板出口(表4)。

全樣本檢驗顯示,中國森林資源稟賦(lnFcjt)的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中國與貿易市場的人均森林面積之差每增加1%,中國對貿易市場出口減少0.043%(表4)。實際上,多數情況下中國人均森林面積是低于貿易市場的人均森林面積的,因此負向影響并不奇怪。影響較小的原因是,人造板雖然以木質原料制造,應屬于資源密集型產品,但國際原木市場貿易自由化程度比較高,就膠合板而言,能夠以比較低的價格獲得,就纖維板、刨花板而言,對原料要求更低,小徑材、三剩物、劣質材和回收廢料都可以成為原料,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國森林資源稟賦劣勢。時期差異性檢驗顯示中國森林資源稟賦劣勢在時期2和時期3表現明顯但影響不大(表4),也證實了這一點。市場類型差異性檢驗顯示在中高收入市場中國森林資源稟賦劣勢更加明顯(表4),加之中國在中高收入市場已失去勞動力優勢,提高產品質量檔次轉換競爭優勢可以說是迫在眉睫。

綜上所述,在傳統要素稟賦中,中國人造板出口受勞動力稟賦影響較大,而且是中國人造板出口的主要優勢來源,但中國卻不能繼續依靠勞動力優勢維持國際競爭力,如前所述,中國人造板必須轉型升級,路徑就是通過產品質量檔次升級,逐漸從低價競爭模式轉型升級為高附加值的質量檔次乃至品牌取勝的高質量發展模式,為此需要資本的大量介入促進人造板產業裝備升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因此,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人造板產業從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調整[29],是未來中國人造板發展的重要任務。

3 結論與政策啟示

3.1 結論

與同樣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木質家具、木制品、紙和紙板等中國其他主要出口木質林產品明顯不同,中國人造板在1995—2020年期間既存在相對需求規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也存在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規模經濟效應是中國人造板本地市場效應產生的根本原因,集聚經濟效應發揮了重要作用,產品質量檔次提升和技術創新有力促進了本地市場效應。中國人造板出口動力不斷演進,國內市場是基礎動力,呈現出由國內需求規模向國內需求層次的轉變,兼具出口導向型特征,受到貿易市場需求規模和需求層次的顯著影響。在不同收入水平貿易市場,本地市場效應存在差異性,產品質量檔次作用關鍵,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有利于發揮相對需求層次引起的本地市場效應。在傳統要素稟賦方面,中國人造板出口受勞動力稟賦影響較大,受資本稟賦反向影響,受森林資源稟賦影響較小,然而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基于勞動力稟賦的低成本優勢在不斷喪失,中國人造板需要逐漸從數量擴張型低價競爭模式轉型升級為高附加值的質量檔次取勝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3.2 政策啟示

第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不動搖,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構筑國內大循環堅實的市場基礎,是中國人造板產業安全的基本保證。一方面,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20年中國的人均人造板消費量為0.104 m3/人,相比德國0.151 m3/人、奧地利0.159 m3/人、波蘭0.282 m3/人、美國0.139 m3/人、加拿大0.194 m2/人等[2]差距還很大,特別是刨花板、纖維板增長空間尤其大;另一方面,高檔人造板產品的大量進口表明了國內供給還不能滿足國內高端需求[30],高端市場是國內市場開發的“藍?!?。強大的國內市場也為發揮本地市場效應創造了基本條件。

第二,加速推進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笆濉逼陂g中國人造板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但到2021年中國纖維板和刨花板的平均單線產能分別只有12.60萬m3/年和11.77萬m3/年,而國內比較先進的連續平壓纖維板和刨花板生產線的平均產能分別為21.39萬m3/年和25.44萬m3/年,差距比較大,先進產能占全國纖維板和刨花板總生產能力的比例分別只有56.71%和51.60%;膠合板規模過小問題更加突出,2021年中國膠合板企業平均產能只有1.77萬m3/年,相比2021年1月8日廣西森工集團在百色竣工投產的中國首條自動化、智能化連續膠合板生產線10萬m3/年,差距甚大。從國際角度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家人造板平均單線生產規模存在更大差距[27]。應繼續加速推進供給側改革,不斷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單線生產規模,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除政府強力手段外,應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引入金融資本,鼓勵企業間兼并與重組,進一步擴大大中型企業比例,提高產業集中度,重點扶持大型企業,推進先進裝備技術普及應用,為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創造機會和條件。

第三,積極進行產業園區建設,鼓勵多種形式協作,促進產業集聚效應。中國人造板產業集聚明顯,但多是自發性的,在發展中面臨基礎設施和各種配套不足問題,同時也產生較為嚴重的環境影響。為此,一方面,應推進現有集聚地的園區化發展,集中解決前述問題;另一方面,應適應人造板生產去中心城市化趨勢[29],在環境承載力高的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滿足人造板發展需要的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不是簡單地吸引核心企業入駐、將產業集中,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應鼓勵和支持相同和不同類型企業間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配套等方面的合作與協作,共享資源、知識、技術和管理經驗,激發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促進產業集聚效應。

第四,繼續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實施品牌化戰略。中國人造板的質量檔次不斷提升,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其直接影響本地市場效應的發揮。除了外部繼續加強產品質量抽檢外,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等懲戒機制[30],形成企業追求質量的內生動力,引導企業以質量樹品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強調綠色環保,加強品牌化建設,達成“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1],對內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對外則是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的基礎,有利于中國人造板從基于勞動力稟賦的數量擴張型低價競爭模式轉型升級為高附加值的質量檔次取勝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化解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問題。行業協會應繼續發揮在林產品品牌培育和推進中的作用[36]。

第五,繼續加強技術創新,著力推動先進裝備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中國人造板在技術創新方面比較突出是本地市場效應實現一個重要因素,但中國人造板整體上仍處于“微笑曲線”底端,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有限[29]。這不僅僅是需要政府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與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1],培育和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在“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1]的同時,還要著力推動先進裝備技術普及與應用,由點及面,提升整個人造板產業的先進裝備技術水平,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在本地市場效應實現中的中介和基礎性作用。

第六,吸引和促進更多資本進入,促進產業改造與轉型升級。生產裝備升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乃至企業間兼并與重組,都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和資本的重度參與。在中國勞動力稟賦優勢不斷喪失的情勢下,應抓住中國資本相對寬裕的機會,吸引和促進更多資本進入,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優化資源配置,重筑產業優勢,尤其要發揮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特點[27,30],適應綠色發展要求,加快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綠色產業的改造與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人造板稟賦規模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50億元!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債券發行
規模之殤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規??蛇_15BG的Veloce Strato平臺
人造板、裝飾板
人造板、裝飾板
人造板、裝飾板
人造板、裝飾板
基于稟賦壓力系統分析的水資源承載與分區管理
溫文爾雅稟賦 中和為美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