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教高地建設背景下高職招生制度實施現狀、困囿與改革進路

2023-03-05 07:16喬曉艷
教育與職業 2023年2期
關鍵詞:生源職教職業技能

喬曉艷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服務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特色越來越明顯。但高職招生一直從屬于普通高考招生,其招生模式并不利于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和職業教育辦學形象的整體提升,也越來越不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生源日趨多元化的現實需求。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荚囌猩倾暯痈骷壐黝惤逃闹饕逃u價環節,高職考試招生制度對高中階段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有“指揮棒”效應,是銜接高中階段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暢通學生升學通道的關鍵。同時,作為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高職招生制度成為牽動職業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自2020年山東省率先與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以下簡稱“職教高地”)項目實施以來,各地爭相加入職教高地建設試點,且各職教高地建設均將探索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列入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主要建設任務。作為新一輪高考改革重要內容的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構建獨立的選才體系和選才標準。所以,如何按照職業教育類型特點開展招考改革,科學合理設計考試招生方式成為當前職教高地建設和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對高職招生的訴求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對生源有不同的訴求,需要在招生環節設計滿足不同生源訴求的招生制度。與普通教育培養學術型、工程型人才不同,職業教育培養滿足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更注重對學習者面向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其育人全過程都圍繞這一培養目標開展。相應的,高職招生環節也應服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普通教育遵循知識邏輯、側重學科知識的傳授不同,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遵循技術邏輯,更側重面向職業崗位的技術技能的培養與傳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培養過程的技術邏輯使高職招生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訴求,應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亟須建立與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相適應的高職招生制度體系。高職招生須體現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彰顯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

1.職業教育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要求高職招生突出技能考察。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能夠直接服務產業發展需求??荚囌猩贫仁歉叩嚷殬I教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職業教育類型特點相適應、相匹配。在高職招生中要深入體現職業教育重應用、重操作技能的特點,設計匹配遵循技術邏輯的職業技能考察內容。同時,由于技術性人才所掌握的職業技術能力是由簡單到復雜、初級到高級的過程體系,高一級的職業能力一般建立在低一級的能力基礎上,這就要求高一級的職業教育招生要對低一級的招生對象的職業技術能力進行考察。

2.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高職招生注重職業導向。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產業一線不同職業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決定了其自身職業性的基本特征。職業性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側重對受教育者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以職業為導向、服務受教育者生涯發展和高質量就業的特點。高職招生制度設計在功能上應實現對生源的職業導向作用,通過具體的考試招生內容和相應的錄取機制,將不同的生源按照其職業性向或已具備的職業技能,錄取到面向不同職業崗位和崗位群設置的相應專業中學習,且在具體的招生制度設計中納入產業用人需求,使學生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進一步對接到適恰個體的職業崗位,開啟個體的職業生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和適應性。

3.職業教育的廣泛性和終身性要求高職招生面向多元類型。職業教育的教育對象比其他類型教育更廣泛,是真正面向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人人都能夠在職業學校找到適合個體學習和發展的空間,能夠有效提升就業與擇業的能力,使教育“關注人人”成為可能?!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要面向在校生和全體社會成員組織開展職業培訓,伴隨技術的進步和社會職業分工的細化,更多職業都需要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才能適應技術發展對職業崗位的新要求,而這種教育和培訓是面向全體職業人的整個生涯,具有終身性。職業教育的廣泛性和終身性決定了高職招生面向的生源類型眾多,不同的生源類型具有不同的學習背景和學習基礎,因此要設計針對不同生源類型和學情背景的招生制度,使有意向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潛在受教育對象選到適合自身職業發展的專業,發揮高職招生制度的應有功能。

二、高職招生制度的實施現狀

通過對湖南、湖北、山東、浙江四省份4所高職院校招生制度實施現狀的調研發現,4所樣本院校的招生模式基本包含了當前高職招生的各種類型(普通高考、單獨招生、對口單招、技能高考、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并呈現如下特點:

1.高職院校招錄偏好普高生源。從生源類別看,當前高職招生的生源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普通高中畢業生(以下簡稱“普高生”),參加普通高考,高考成績達到??浦驹柑顖筚Y格線,填報??婆沃驹?,擇優錄取。目前,普高生占據高等職業教育錄取生源的比例較高,調研的4所高職院校2022年錄取的普高生源占比分別為40.3%(湖南省樣本院校)、54.6%(湖北省樣本院校)、66.4%(山東省樣本院校)、52.1%(浙江省樣本院校)??梢?,普高生以高考成績入學仍是高職招生的重要錄取形式。第二類是中職生(包括中專生、技校生、職高生),通過高職對口招生方式入學,即參加省內統一組織的文化課和職業技能考試,按照報考志愿專業擇優錄取,也可參加單獨招生(湖南?。?、技能高考(湖北?。?、春季高考(山東?。?、提前招生(浙江?。┑取拔幕刭|+職業技能”考試方式入學,考試有全省統考和報考院校組考兩種形式。第三類是具有高中階段同等學歷的社會生源,此類生源是自2019年國家實施百萬擴招后新增的類別,主要包含往屆普高生、中職生、同等學力報考者及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這部分生源參加報考院校單獨組織的入學考試,免考文化基礎課,在招生計劃總體中占比較低。通過訪談了解到,鑒于普高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高職院校更傾向招錄普高生源。

2.招考形式以統考和??枷嘟Y合。目前,高職招生組考形式為統考和??枷嘟Y合。普高生參加的普通高考是統考形式,依據高考文化課成績在高職??葡鄳武浫∪雽W。中職生的對口招生,參加省內統一組織的文化課和職業技能考試,考試時間與全國高考時間同步。實施統考的還有樣本院校所在的湖北省實施的“技能高考”,由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組成,文化素質占30%,由省內組織統考,與普通高考同日開考;職業技能測試占70%,由省內6所牽頭高職院校組織實施11個專業大類的技能測試統考。山東省自2012年實施春季高考開始,高職招生也以省內統考為主,考試內容包含文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文化知識部分由全省統一命題和組考;職業技能測試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確定的主考院校分別組織實施,涵蓋18個專業類別。湖南省2007年開始實施單獨招生試點,單獨招生面向普高生、中職生、社會人員,不同生源參加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測試主要以報考志愿院校組織的??紴橹?。浙江省提前招生以統考和??枷嘟Y合的形式開展,面向浙江省普高生和中職生。普高生文化素質測試成績以省內統考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折算,職業技能測試成績以報考院校組織的職業基本素養考試成績計入;中職生職業技能考試以全省統考專業大類成績計入,文化素質以??汲煽優闇?。

三、高職招生制度的實施困囿

對4所樣本高職院校招生制度實施過程的調研發現,當前高職招生考試除了普通高考類別外,4個省份高職院校實施的分類考試招生均在省域內統籌實施,在宏觀層面貫徹執行了高職招考省級統籌的國家政策,但在微觀層面仍存在困囿。

1.與普通高考雙軌運行的職教高考制度尚未形成。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職教高考’制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同年11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堅持科學選拔人才,遵循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進一步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梢?,國家政策層面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2020年,為了落實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要求,教育部發起了部省共建職教高地項目,并將職教高考制度建設作為職教高地建設的重要改革發展任務,相關省份積極參與建設項目,目前職教高地建設省份正加緊落實改革創新建設任務。作為職教高地建設省份的山東省2020年率先提出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調研山東省樣本院校發現,2022年起山東省已將春季高考改為職教高考,職教高考是山東省春季高考的升級,招生對象不包括普高生,且本科招生規模在職教高考中由1萬人增加到7萬人,改革后滿足了更多中職生的升學需求。但調研中其他省份基本沿用以往的招生模式,有的省份只是將職業技能考試形式稍作改革,與普通高考雙軌運行的招生制度模式還有差距,在職教高考制度建設上仍需更大作為。

2.“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信效度不高。由于職業技能測評目前缺乏社會廣泛認可的科學評價模型和工具,在實施中需要專業的設施設備和標準化考場,且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建設難度高,對測評考務人員專業素養要求高,造成目前高職招生制度設計中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法實施效果不佳,并不能完全反映考生真實的技能水平和職業潛能。

調研樣本院校發現,目前高職分類招生中針對普高生的職業技能測試有面試(綜合素質評價)和問卷(職業適應性測試)兩種形式。這種泛化的職業技能測試形式的測試信效度有限,不能有效地將普高生匹配招錄到適合其職業發展的專業,造成普高生在入學后的學習過程中對面向職業崗位的專業教學和實習實訓內容不感興趣,職業技能得不到提升和發展,不利于高等職業教育面向職業崗位和崗位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標的實現,難以發揮高等職業教育應有的功能和價值。

“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招考評價方式還能為高等職業教育選拔有優良技能基礎的中職生源。中職生經過中職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基礎,與普高生源相比有一定的技能優勢,但現實是由于技能測試在實施中組織操作難度大、經費要求高,有樣本院校為了方便招生組考,在職業技能測試中采用不區分生源類別綜合面試的形式,造成了中職生的技能優勢在與普高生無差別的技能測試競爭中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此外,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進一步申明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專業大類統一制定職業適應性測試標準、規定測試方式”。但調研發現,4個樣本院校所在省份均未建立完善的省級統籌基于專業大類的技能測試標準和職業適應性標準。這也造成了針對中職生整體的技能測試效度不夠,針對普高生也未形成職業適應性測試結果與專業選擇相匹配的機制。所以,通過現行招生機制較難實現招錄到專業發展潛能大、技術技能突出的學生。

3.普通高考招錄不利于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初期被限制在??茖哟?,在辦學過程中模仿普通教育辦學模式痕跡明顯,特色不鮮明,尤其在招生錄取上沿襲了普通高校的招生模式,基本從屬于普通高考招生,即本科批次招錄完成后在??婆武浫∩?,主要面向普高生,中職生升學歷史上還設置過3%以及后來的5%的比例限制,而且考試只考文化課,無法掌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潛能,沒有體現出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人才培養區別,不利于中高職銜接發展,未體現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難以滿足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對生源的訴求,失去了選拔技術技能人才的意義。另外,受“重學輕術”傳統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認為普高生學習態度好,即使不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對招考的基本要求,還是傾向于錄取普高生,這種現象已在調研樣本院校訪談中得到證實,這在某種程度上擠占了中職生進入高等職業教育學習的機會?!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更是使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獲得法律背書,其明確規定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同時,越來越多的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的批準建設也逐漸打破了職業教育??茖哟蔚霓k學限制。如果高職招生還按目前的在??婆武浫〉脑?,必會強化職業教育是低層次教育的社會觀念,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阻力,阻礙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的鞏固和中高本一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影響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利于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因此,亟須改革高職通過普通高考招生的模式。

4.招生過程忽視行業企業用人訴求。作為與產業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應對接產業鏈和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服務產業需求與發展,行業企業對高等職業教育錄取生源的職業潛質和職業技能應有相應的評價權。但實際上,高職招生過程中的職業技能測試缺乏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參與。調研中,有樣本院校雖開設了體現校企合作的訂單班,但這種面向合作企業定向培養人才的訂單班是在高職院校完成新生錄取工作之后,再由企業根據自身用人需求,組織人力資源部門人員進入合作院校,通過考試招錄新生重新組建的。這種招錄流程設計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用人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企業用人訴求尚未完全融入高職招生制度設計。

四、高職招生制度的改革進路

按照馬丁·特羅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理論,當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時,該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普及化階段。據《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7.8%??梢?,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普及化階段不同類型高校招生的目標是通過測試讓學生學習最適合的專業,讓高校招到最適合的學生,所以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此為目標加快招生制度改革。

1.推進落實職教高考制度建設。職業教育作為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類別、考試內容和形式、錄取辦法等招生制度設計必須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并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的實現,建立一套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體系,這種招生制度體系也即當前國家層面提出的職教高考制度。這種與普通高考雙軌并行的招生制度應實現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溝通與銜接,即落實中高職的銜接。通過職教高考制度建設引導中職教育質量提升,落實中高本一體化的專業設計,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而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奠定基礎。在實施操作層面可以單列職教高考招生計劃,分類而非分層安排招生。

2.建立省級統籌的高職招生“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統一測評體系。為實現高職招生職能,應建立省級統籌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統一考試測評體系,也即高職招生實施省級命題與考試。首先,文化素質考試由省級招考部門委托專業第三方(落實招考分離)針對不同生源類別組織統一命題,保證命題質量,內容和難度應當符合省內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按考生類別統一衡量標準,提高文化素質考試的信效度。也可針對不同生源有效利用已有的統考成績,如對普高生可采用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折算為高職招生中的文化素質成績;對已實施中職學業水平考試省份的中職生采用中職學業水平測試折算文化素質成績,尚未實施中職學業水平考試的省份按照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編制文化素質考試大綱和考試題庫,并統一命題組織文化素質考試;對社會考生文化素質測試同中職生。其次,職業技能測試可設計為專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兩部分,分別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委托專業第三方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按照中高本一體化設計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中的專業大類統一組織命題,專業基礎知識題目以專業大類內的通用基礎知識為主,職業技能題目以專業大類中的核心技能操作為主??荚囉墒〖壗逃荚囋喊凑諏I大類統一組考,在具體考試操作層面可以選取省內具有某專業大類辦學優勢的高職院校作為省級考點,省內所有報考同一專業大類的生源集中在省級考點參加職業技能測試,在省域內實現職業技能測試的統一命題和組考。中職生參加專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兩部分考試,普高生根據自身職業傾向參加專業大類的專業基礎知識部分考試,社會生源根據自身工作背景和經歷參加專業大類的專業基礎知識部分考試。建立的省級統籌的高職招生“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統一測評體系能夠實現高職招生的省級統籌,增強考試的科學性、有效性、權威性以及考試結果的通用性。在實現高職招生分省安排招生計劃時能夠實現不同生源類別考試成績的全國通用,提高職教高考獨立性,增加考生院校選擇,逐步實現與普通高考相同的全國統一招生功能。

3.設置招錄普高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要求。高職招生“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測試實現省級統一命題后,其考試時間可設置于全國統一高考之前,由各個省份按照不同生源類別擇期在省級層面統一組織實施。想參加普通高考但又不確定能否被普通高校錄取的普高生可在普通高考之前參加職教高考的專業基礎知識考試,后續可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專業基礎知識考試成績”參加職教高考錄取,錄取后不再參加普通高考錄取,如果未被錄取,則可繼續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如果普通高考未錄取,仍可按“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專業基礎知識考試成績”參加職教高考補錄。同樣,中職生源和社會生源在職教高考中未錄取的,也可以繼續參加全國普通高考;如果普通高考未錄取,則按照“全國統一高考成績+不同生源類別要求的職業技能成績”參加職教高考補錄。由此,可賦予所有類別生源選擇不同高考制度的權利,增加不同生源考生的錄取機會,增強考試招生的公平性。實現普高生職教高考招錄的前提是在普通高中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增加基于職業教育19個專業大類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普高生根據自身興趣和職業傾向選修1~2個專業大類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培養其職業意識和職業基礎,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普職融通;增加各類別生源的升學考試類型選擇性、錄取可能性,并在操作層面落實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橫向融通與縱向貫通。

4.融入行業企業人才招錄需求。產教融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辦學理念,并貫穿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各個環節。高職院校招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起點,在招生錄取各環節將產教融合理念融入招生制度改革內容是必然趨勢。行業企業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最終消費者,在高職招生制度改革中要明確其育人主體地位,建立相應參與機制,切實提升招生質量,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訴求。高職招生分類考試改革實施的省級統籌、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可使高職院校獲得一定的招生自主權,各省市高職院??膳c各自人才培養服務面向的行業企業實施校企合作,共同開展招生工作。高職院校主要工作職責包括設計考試實施方案和組織考試錄取。行業企業主要參與高職院校招生計劃的制訂,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求預測人才培養規模,提出招生專業招生計劃建議,進而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模的適應性。另外,行業企業還要深度參與職業技能測試環節,在職業潛能和職業技能評價標準制定、典型工作任務設計、評價內容選取、評價題庫建設、評價結果認定等方面發揮行業企業的主體作用。

5.開發職業技能測試成績認定轉換標準。職業技能測試是有別于普通高考的高職招生核心評價手段,最能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點,也是高職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提高高職招生制度改革的有效性需要著重落實職業技能測試改革。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中“職業技能考試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于50%……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對相關職業技能大賽獲獎或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生,報考相關專業可免予職業技能考試”。按照文件精神實施招生改革,其落腳點應為開發職業技能測試成績認定轉換標準建設,對相關職業技能大賽、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其他體現考生職業技能水平的相關獎項、證書、資質等進行分類認定轉換,具體由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聯合行業企業等共同開發有公信力并具備可操作性的認定轉換標準。例如,調研的樣本院校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獎的國家代表隊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二、三等獎以及參加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的考生,根據所提交的相關證明材料給予免試,并在院校層面審核是否免試錄取。同時,可按照目前執行的職業技能測試成績認定思路繼續探索,試行對參加過省級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獲獎、取得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省級職業技能抽查的學生可予認定其相應專業類的職業技能測試成績合格,在高職招生考試中不再參加職業技能測試,只需參加文化素質測試,錄取可依據認定職業技能測試成績合格考生的文化素質測試成績排名。開發職業技能測試成績認定轉換標準不但能夠降低職業技能測試招考成本,還能落實高職招生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改革導向。

高職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如何改革使之適應高職辦學特色與發展,面向多元化考生探索適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的多元化招生形式。高職招生制度改革受制于社會環境條件以及自身發展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據區域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循序漸進。

猜你喜歡
生源職教職業技能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人社部將組織開展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關于構建鐵路職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試析職業技能鑒定質量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落實方案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圖表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職教城考察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