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坝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2023-03-05 02:03曹書昭
計算機應用文摘·觸控 2023年4期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工科基礎

曹書昭

關鍵詞:新工科;地方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1課程教學現狀

1.1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多講授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及常用辦公軟件使用方法。然而,同一門課程在面向不同專業時,一般都選用相同的教材,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從而忽略了專業之間的差別。同時,由于學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省份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也不同,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

1.2教學模式

目前,多數地方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都是采用“理論+實驗”的教學模式。理論課教學采用的是常規教學手段,主要以傳統的幻燈片形式來講解課程知識點。由于此類課程的課時較少,而課程大綱所安排的內容較多,因而決定了教師要把大量的課堂日寸間應用在講授對應知識點上。這必然導致課堂提問很少,從而造成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的局面,嚴重影響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實驗課教學是根據實驗計劃和安排,在計算機房獨立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實驗完成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實驗計劃里的實驗以章節為單位,因此每個實驗都是針對當前授課章節的綜合性實驗,即一個實驗基本上囊括了本章節大部分知識點。這需要學生對本章節的所有知識點掌握得非常牢固,才能比較順利地獨立完成相應實驗。由于有些學生無法按時、獨立地完成實驗,導致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1.3課程定位

作為面向全校各專業的基礎課,“計算機基礎”課程往往得不到其他各學科學生的專業認同,從而導致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自覺地調整了課程定位,或者內容過于簡單而淪為“工具課”,甚至內容過于復雜而成為純“理論課”[1]。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會導致學生認為此類課程就是技能培訓,從而更加缺乏重視;而教學內容過于復雜則會導致大部分學生因為理解不了而放棄學習課程。

1.4課程知識點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雖然包含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常用辦公軟件使用方法及前沿熱點技術,但是教學重點是介紹常用辦公軟件的應用。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和前沿熱點技術只占整個課程的三分之一左右。顯然,這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需求。由于課程重點在于程序的語法知識,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很難做到學以致用。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時代發展脫節。

2課程改革

“新工科”既要為高校的教育革新服務,又要為社會產業服務。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圍繞“新工科”建設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要求,開展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要進行四個方面的探索:(1)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2)結合不同專業教學需求優化課程設置;(3)結合信息化資源創新教學手段以及考核形式;(4)依據教學大綱完善實驗計劃。

2.1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開課前,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以及學習習慣等,將有基礎的學生與基礎薄弱及無基礎的學生分開,如分為A班和B班。A班學生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技能教學。例如,可以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模塊加入程序設計和算法的基礎內容:在計算機軟硬件模塊加入Windows系統的安裝教學和磁盤數據的優化處理及恢復方法等:在辦公軟件模塊加入Office高級應用的部分內容,如Excel的復雜函數計算等。在實驗教學階段,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知識點的題目設計中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2.2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模式,混合式課程教學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為學生提供課程教學視頻、PPT及習題資源,作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資源;線下授課通過重構課程知識體系,集中解決課程重難點知識內容,并通過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改革,并將思政教育融人課程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以“愛國”“誠信”“責任”“創新”為核心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2]。

2.3大幅增加實踐教學課時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將講授環節和練習環節緊密地穿插其中,大量增加實驗教學課日寸。每次實驗授課中,教師先講授知識點,然后立即安排學生在第二節課進行相關練習,鞏同和掌握所講的操作和技能要點。

2.4營造面向新工科的計算機文化氛圍

從面向新工科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出發,探索因材施教、因專業施教的新方法、新模式。在統籌規劃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的前提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課程,以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學生選修計算機課程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3]。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寬口徑、厚基礎”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校的計算機文化氛圍。根據學生的需求,設立一些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交叉的課程供不同需求層次的學生選修,并舉辦計算機文化周活動以及計算機作品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物聯網大賽等學科競賽,將計算機教育引入第二課堂,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與課堂教學形成有效“互補”。

3改進策略

3.1挖掘思政要素,將計算思維與育人有機融合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期間,教師可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愛國敬業、敢于擔當、團結協作、誠實守信、雙創思維等思政內容融人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政育人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時,通過介紹我國計算機事業的起步與發展過程,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是如何在艱苦條件下,實現“從無到有”的艱苦創業歷程,又如何通過艱辛努力成功研發銀河、天河等超級計算機,在世界超級計算機排行榜中屢占鰲頭,從而激發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及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在講解Python語言網絡爬蟲知識點時,通過介紹互聯網信息活動時的一些不良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從而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規范,幫助學生樹立信息保密意識,恪守職業道德,強化職業操守。

3.2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各大高校線下教學逐步恢復,疫情過后更需要總結經驗,鞏固并完善線上教學資源的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線上教學平臺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常態化。不同于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線上教學更應注重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針對線上課堂難管理、教學互動困難等問題,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把學習的決定權轉移給學生,增加學生自學部分比重。比如,在講解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布爾數據類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一個具體問題,如創建兩個變量X、y,再創建一個變量W,使W=XandY,分析X、y為不同數據類型時,W的變化值,討論并寫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布置任務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和交流,課堂中讓每個小組對討論結果進行匯報,小組間可以進行辯論,最后根據討論結果評出最優小組,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可以通過討論引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

3.3改革教學與評價模式

結合慕課、雨課堂等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學習相互融合,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4]。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完本節課知識點的基礎上還有空余日寸間將本節課的其他技巧以及學習方法一并傳授給學生,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中的發帖區,與學生交流、組織學生討論,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這極大地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課程考核中,淡化結果強調過程。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突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投入精力的重要性。對于抽象的學習過程評價,因為有線上教學平臺的支持,所以保證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擁有具體的評價方式。例如,在網絡平臺上學習10分鐘計1分,額外完成練習計5分,完成1套測試題依據正確率可計2~10分,在發帖區提出1個問題計2分、回答1個問題計5分等。以此為基礎的考核方式,充分考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的精力,更加注重學習過程,因而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3.4結合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大學信息技術基礎”及“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分別為公共選修課和公共基礎課。學生的專業背景、基礎水平和應用需求不同,以及計算機技術發展帶來的理論和應用的快速變化,導致“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具有復雜性。這不僅需要激發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來提升學科交叉的應用創新能力[5],即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求合理編排并細化課程內容,實現與時俱進。

(1)層次化和模塊化編排教學內容。開課前與各專業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計算機知識講解,提高學生在學科專業層面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專業進行程序設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注重與不同專業的后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銜接。

(2)開設應用型、趣味型計算機選修課程,實現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只限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通常不能滿足一些對計算機感興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開設選修課既能滿足各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拓寬知識面,還能培養計算思維??荚嚨葢眯蛢热?,如Office選修課程可選擇計算機等級應用、Access數據庫程序設計、網絡技術等,或選擇學生較感興趣的Ps圖像處理軟件,及Python的高級應用等。

4結束語

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盡快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必須大力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加強高?!坝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教育工作者緊隨時代發展的趨勢,從高校計算機專業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實現專業化人才培養。

猜你喜歡
計算機基礎工科基礎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云計算環境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的思索
計算機基礎課程差異化教學研究
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應用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