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義圖模型理論下“來往”的詞義演變

2023-03-05 04:16王新蕾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義位概數古漢語

林 松,王新蕾

(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來”和“往”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對反義詞?!皝怼北硎究臻g上由遠及近。如《詩》:“我行不來?!薄睹珎鳌罚骸皝?,至也?!薄巴北硎究臻g上由近及遠。如《禮記》:“大夫有所往?!编嵭ⅲ骸巴?,之也?!薄皝怼焙汀巴弊髡Z素構成了反義合成詞“來往”?!稘h語大詞典》釋義“來往”:(1)來去,往返;(2)偏指來、到;(3)交際往來;(4)謂重復多次;(5)猶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數。[1]而《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來往”的義項僅有:(1)來和去;(2)交際往來。[2]對比可見,“來往”在《漢語大詞典》中義項(1)(3)與《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相似,而義項(2)(4)(5)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并未出現,說明“來往”的詞義在語言發展中發生了變化?!稘h語大詞典》中義項(1)(2)(3)之間存在明顯的衍生關系,而義項(4)(5)已和“來往”的語素義相去甚遠。

羅麗麗(2018)曾將“來往”和“往來”的語用特點作了對比分析,認為“來往”產生于戰國時期,常見于口語語體,而“往來”出現在西周時期,多用于書面語體或正式場合。[3]范一凡(2019)在分析“來往”“往來”的語法、語用情況時發現語法方面“來往”和及物動詞、動態助詞、范圍副詞搭配較多,不常與代詞、數量詞搭配出現;語用方面“來往”多用于述人主語,有明顯的時間起止點,屬于有界動詞。[4]以上研究尚未能揭示“來往”語義復雜的演變規律及內在理據。

詞義演變是詞匯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對于目前詞義演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吳福祥認為已有的詞義演變研究在范圍、框架、理論、視角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足,拓展新思路,更新研究方法是深化研究的必由之路。[5]孔蕾等批評長期以來的詞義演變研究關注變化的方式、結果、動因等,而對制約詞義演變的底層機制觸及較少。[6]對此,汪維輝、史文磊提出目前研究有待引入詞匯類型學、語義圖模型、認知語義學等最新成果,為把握詞義演變的模式和方向、認知漢語歷史詞匯的共性和個性提供最新思路。[7]

語義圖模型最早由安德森(Anderson)引入語言學研究,新世紀以來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主要運用于語法類型學、語義類型學、認知語義學等領域。吳福祥等介紹“語義圖模型是研究多功能語法形式(特別是多功能語法語素)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跨語言比較來揭示人類語言多功能模式的殊相(變異模式)和共相(普遍特征),特別是不同的多功能模式背后的跨語言規律性”[8]。因此語義圖模型當前較多運用于漢語語義場研究及跨方言、跨語言的研究中,而在個別語義方面涉及較少。相較于其他研究方法,語義圖模型可以直觀地展現若干意義的相似程度和親疏關系,動態解讀“語義演變特別是語法化的路徑和方向”[8]。鑒于此,本文在梳理“來往”詞義線性演變現象的基礎上,利用語義圖模型對義位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親疏遠近進行分析,并試圖構擬語義的演變路徑,揭示其中的變化理據。

一、“來往”詞義的歷時演變

“來往”產生于戰國時期,演變歷程橫跨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本文采用方一新先生的觀點,將先秦至西漢劃分為上古漢語,東漢至晚唐五代劃分為中古漢語,北宋至清代劃分為近代漢語,五四時期至今劃分為現代漢語。[9]下面借助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進行分代檢索,對“來往”各義位的產生作線性梳理。

單音詞“來”和“往”在上古漢語中已經產生,構成并列結構時表示“來去,往返”,具有“來往”和“往來”兩種組合形式。如:《國語》“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中的“往來”與“少多、死生、出入”相對,作短語使用;《神女賦》“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中的“來往”與“樂歡”相對。

中古漢語時期,“來往”已逐漸雙音化為復音詞,語義透明度降低,產生的新義“交際,往來”在東漢、南北朝時期多作述語,其主體以人為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中存在較為豐富的用例。如:(1)車不建戈,遠邇咸服,允使來往,地賓畢極。(漢《大戴禮記》)(2)又欲迭送奔亡,禁其來往。(南北朝《宋書》)(3)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南北朝《西京雜記》)同時,“來往”的“來去,往返”義繼續沿用,主體包括人或物。如:(4)天以妙氣為體,廣遠為量,彌覆無不周,運行來往不息。(南北朝《天象論》)(5)金車玉馬,自相暉曜,玄鶴丹鳳,飛鳴來往。(南北朝《禮佛唱導發愿文》)(6)圖云霧之蔽虧,狀神仙之來往。(南北朝《七召》)例(4)表示“妙氣”來往運轉,例(5)表示“玄鶴丹鳳”鳴叫來去,例(6)采用比喻,描寫云霧的樣子像神仙來去的動態。

南北朝時期“來往”出現偏指“來,到”的用例?!度何摹贰疤m觴沿溯,蕙肴來往”中的“來往”在《太平御覽》作“沓來”,可證此處的“來往”當指來的意義。此義《漢語大詞典》引例唐代,書證偏后。從語料庫檢索的結果來看,“來,到”義在歷史中的用例較少,主要在口語性較強的文獻中出現,如《敦煌變文選》之“遠公迤邐而行,將一部涅盤之經,來往廬山修道”。

到了五代時期,“來往”還產生了表示“重復多次”的用法。如《敦煌變文集》之“三途地獄來往走,六道輪回作舟舡”,意指在三途地獄中重復走,“來往”表示重復、來回之義?!稘h語大詞典》引證明代,書證偏后。

清代時期,“來往”從動詞虛化為助詞,表示概數,義猶“上下,左右”。如:

(7)林士佩背后尚有四十余人,必然也歸西廊下,共計二百來往的人數。(清《三俠劍》)

(8)高恒早把勝爺背到了稻田地去,那稻田地水深一尺來往。(清《三俠劍》)

(9)三俠遂抖嚼環,直撞王子的艾葉青發豹。二馬相隔三丈來往。(清《三俠劍》)

(10)四尺來往的身材,身穿一件藍破夾襖。(清《三俠劍》)

(11)和尚長得其貌不揚,身高五尺來往,頭上頭發有二寸余長。(清《濟公全傳》)

(12)因他自小父母替他在外娶了一個媳婦,今年方二十來往年紀,生得有幾分人才,見者無不羨愛。(清《紅樓夢》)

例(7)以“來往”表示人數的大概,例(8)表示水的大概深度,例(9)中“來往”指距離的長短,例(10)(11)的“來往”表示高度的概數,例(12)中“二十來往”表示大約二十歲左右??梢姟皝硗倍嗯c數詞或數量短語搭配,廣泛運用于深度、長度、高度、年齡等概數表達。

由上可知,“來往”的演變跨越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三個時期,中古漢語時期是“來往”義位產生的主要時期。其中“來去,往返”義起源于上古漢語,是短語“來往”詞匯化為復音詞時最早產生的義位。其后語義透明度逐漸降低,大約在東漢前后產生了“交際,往來”的意義。這兩個義位出現較早,且一直沿用至今。到了南北朝時期,“來往”還產生偏指“來,到”的義位,但使用相對較少?!皝硗痹谖宕鷷r期產生了表示重復多次的用法。近代漢語后期,“來往”出現概數助詞的用法,多與數詞或量詞搭配,義同“左右,上下”。到了現代漢語中,“來往”的義位數量衰減,口語使用中僅可見“來去,往返”“交際,往來”兩個義位,其他義位已基本消失。此外,在晉語、吳語、湘語等方言中部分保留了“來往”的概數用法。

二、“來往”詞義的語義圖模型

前文通過梳理歷代文獻中“來往”的語義情況,明確在歷史發展中產生了“來去,往返”“交際,往來”“來,到”“重復多次”和表示概數五個義位。雖然義位產生的先后順序已經清晰,但是尚不能確定各義位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下面借助語義圖模型理論構建“來往”的語義概念空間,定位詞義演變的基礎義,并根據語義范圍關系解讀義位之間的親疏遠近。

(一)節點的選擇

節點是語義圖模型理論中用于構建語義地圖的主要成員,通常以基元為基本單位?!盎笔峭負鋵W中描述事物關系邏輯及其運算變換的基本單位[10],在語義圖模型中用于表示最小的功能單位??臻g關系是認知域中其他概念產生的基礎,經由空間關系可以構建出方位、時間、動向等概念。根據前文對文獻的觀察,“來往”詞義的變化與“空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對義位在空間中的概念作簡要界定:

其一,“來去,往返”義:即來和去,表示一定空間內重復的位移動作。

其二,“來,到”義:表示一定空間內由遠及近的單向位移動作。

其三,“交際,往來”義:指人與人之間彼此往來,是抽象的雙向位移行為。

其四,“重復多次”義:表示某一具體動作重復出現。

其五,表示概數:表示一定的數量范圍。

義位的概念常常蘊含多個基元,窮舉所有基元來構建語義圖將過于繁瑣。參考張定的篩選標準,節點的選擇應當考慮充分性和針對性兩個因素,先以較粗的顆粒設立節點,若粗粒度基元差別較弱,再設立顆粒較細的節點[11]。據此,“來往”義位的節點選擇如下:

其一,來去,往返:空間;位移;動作;雙向;具體

其二,來,到:空間;位移;動作;具體

其三,交際,往來:位移;行為;雙向;抽象

其四,重復多次:動作;重復

其五,表示概數:范圍

(二)節點的排列

“任何一個語言中相關編碼形式的若干功能必須占據概念空間內的一個鄰接區域?!盵12]節點應當遵照“語義圖連續性假設”(Semantic Map Connectivity Hypotheisis)進行排列,也就是說每個節點之間應當相互聯系,避免斷點。據此,我們將具有相似性、相關性的節點進行排列與連線,并繪制各義位的語義范圍,構建如下語義模型圖:

圖1 “來往”各義位語義圖模型

以上語義圖模型明確顯示各義位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其中空間、位移兩個節點是“來往”的核心意義。格瑞特(Geeraerts)認為詞義作為一個典型的語義范疇,包括核心意義和邊緣意義,語義的演變往往保留核心意義。[13]本義“來去,往返”在語義圖中包括了“來往”的核心意義和邊緣意義,是其他義位產生的基礎義?!皝?,到”“重復多次”與“來去,往返”的關聯緊密,在語義圖中重合率較高?!敖浑H,往來”與“來去,往返”在語義圖中構成對稱關系,是詞的常用義之一。此外,“來往”從空間發展為范圍,表示概數,語義圖與其他義位沒有重合,親疏關系最遠。

三、從語義圖看“來往”詞義的演變路徑

語義圖模型是構擬語義演變的重要依據。語義圖中重疊度越高的義位在詞義演變中關系越密切,當前的語義圖模型明確了“來去,往返”是詞的基礎義,反映了“來往”各義位之間的遠近關系。而解析詞義的演變路徑,還須要借助語義圖作進一步分析。蔣紹愚認為,目前關于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雖有一定道理,解釋卻過于粗疏,不能充分解決意義之間的演變問題。研究詞義演變的方向有助于理清義位之間的邏輯關系,剖析詞義發展的理據,并預測語義演變的未來趨勢。[14]198下面以貝羅貝、李明提出的語義演變方向類型為參照,通過觀察“來往”語義圖模型中基礎義“來去,往返”與其他義位的空間關系,借助相關語料描述各義位的演變方向,探求詞義演變的內在理據。

(一)從整體到部分:“來,到”的衍生

從整體到部分是一種常見的演變方向,義位之間屬于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皝砣?,往返”義包含來和去兩個位移方向,如:

(13)二馬相交,雙槍并舉。來往戰殺二三十合,丘引就走。(明《封神演義》)

例(13)表示兩個人來回交戰,動作為由遠及近和由近及遠的雙向位移。當“來去,往返”演變為“來,到”義時,意義上僅保留了由遠及近的單向位移。如:

(14)師來往雪峰二十九載,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廷彬請住招慶。(宋《五燈會元》)

(15)周德意欲圖奸,日日來往彼家,窺調稔熟。(明《包公案》)

(16)時遷、石秀挨了一回,再溜下屋來,到祠外探看,并無一個人來往。(明《水滸全傳》)

例(14)指禪師來到雪峰已經二十九年,“雪峰”是“來往”的目的地,屬于單向位移。例(15)是周德每日來到他家窺視,“彼家”是目的地,同樣屬于單向位移。例(16)中時遷、石秀二人殺了道人,到祠外探看有沒有人過來,“祠外”是“來往”的目的地。

從整體到部分所發生的詞義演變可以歸為“詞義的縮小”,“來往”受到了轉喻的作用,原本的屬概念轉而表示它所包含的種概念。這是復音詞中語義弱化的結果。在復音詞中,前一語素更容易凸顯兩個語素的共同特征,后一語素因此詞匯意義減弱。如“通徹”中兩個語素均表示“暢通、貫通”之義,在語言使用中“通”更能顯現兩個語素共同的意義,而“徹”的意義弱化?!皝硗痹谘葑冎幸彩艿搅苏Z義弱化的影響,“往”的意義因此減弱,而“來”的意義凸顯,進而演變出“來,到”的義位。

(二)從客觀到主觀:“交際,往來”的衍生

通過語料分析,可以發現“來往”的意義發生了從客觀動作到主觀行為的演變,“來去,往返”義表示某一空間內人或物的重復移動。如:

(17)金車玉馬,自相暉曜,玄鶴丹鳳,飛鳴來往。(南北朝《禮佛唱導發愿文》)

(18)南船在水面上來往如飛,我們的船分明要和他抵敵,只是一個撐不動,就無法可施。(明《三寶太監西洋記》)

例(17)中“來往”的主體為“玄鶴丹鳳”,客觀描述了兩種動物在一定空間內反復飛翔鳴叫的動作行為。例(18)中“來往”的主體為“南船”,本身不具備主觀意識,“來往”表現了南船在水面這一空間中來回移動的場景。與之相比,“交際,往來”更加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行為,主體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如:

(19)用之公然云:“與上仙來往?!保ㄋ巍短綇V記》)

(20)傾心來往了多時,畢竟納了嚴蕊為妾。(明《二刻拍案驚奇》)

(21)我自來江左,并無相識,亦無姓朱者來往為友,多敢同姓者乎?(明《喻世明言》)

例(19)中“來往”的主體為“呂用之”和“上仙”,“來往”指抽象的交流行為,而非具體人物移動。例(20)中“來往”的主體為“宗室子弟”和“嚴蕊”,實指二人關系逐漸親密。例(21)中“來往”的主體是人物“我”和“姓朱者”,表示“我”沒有與“姓朱者”結交、認識。綜上可知,相較于“來去,往返”義,“交際,往來”義的主觀性增強,而空間性弱化,更加強調主體之間的交際關系。

詞義的演變通常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客觀到主觀?!皝砣?,往返”和“交際,往來”在表示重復的位移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同時“交際,往來”擺脫了空間的限制,向認知的方向發展。蔣紹愚指出:“詞義的引申和同源詞的滋生的心理基礎是聯想,即通常所說的隱喻和轉喻?!盵14]179客觀到主觀的演變是由隱喻中的性質相似所引起的變化,詞義的核心意義“位移”沒有發生改變。

(三)從雙向到反復:“重復多次”的衍生

核心意義是詞的主要意義,具有穩定不變的特點,而詞的邊緣意義是在具體語境中產生的偶然、不穩定的意義。一般來說,詞義的演變往往圍繞核心意義展開,但是“來往”在演變中發生了核心意義的丟失,而邊緣意義雙向發展為反復的現象。在具體的語境中,“來去,往返”可能會強調兩個方向的多次位移,這一語義特點可以稱為“頻次”。如:

(22)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唐《白居易詩》)

(23)今者莊園錢物奴婢,盡被官家收檢,寺裹寂寥,無人來往。(唐《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24)醉臥如同死蝦蟆,來往人看拍手笑。(五代《敦煌變文集新書》)

例(22)以數詞“十”修飾“來往”,對“來往”的動作次數進行說明。例(23)中“無人”是一個無指概念,“來往”不專指某人到來并離開,而表示雙向移動的頻次。例(24)中“來往”被用于修飾“人”,指人群的流動狀態??梢?,會話主體在一定的語境中可以感知到“來往”雙向的邊緣意義中隱含了頻次的特點,為從指稱人或物的雙向位移演變為指稱動作的頻繁重復提供了條件。如:

(25)清風忙入人參園里,倚在樹下,望上查數;顛倒來往,只得二十二個。(明《西游記》)

例(25)中“顛倒來往”為并列短語,表示反復查數,“來往”與空間、位移等已無明顯關聯。從表示物體運動的雙向到表示動作的反復,“重復多次”義的產生是聯想、類推的作用結果。朱達秋發現邊緣意義在言語交際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賦予詞廣泛的語義變化引申能力。文章舉例俄語詞“Золото”(黃金)的邊緣意義在語境中讓人聯想到“顏色”“光澤”等特點,從而產生“жёлтая, блестящая,красиваялуна”(黃色,閃亮,美麗的月光)的義位。[15]“來往”的頻次特點在語言使用中被人們捕捉、感知,進而從移動的雙向類推為動作的反復。由于雙向處于語義圖模型的邊緣位置,不易從詞形和語素上被直接感知,演變而來的“重復多次”在語境中使用頻率較低,相關語料尚不多見。

(四)從空間到范圍:概數助詞的產生

“來往”在語言中主要作動詞使用,清代卻產生了概數助詞的用法。其演變方向是從空間到范圍,在核心意義上發生根本性轉變,而與其他義位相去較遠。如:

(26)把那塊石頭端相了端相,見有二尺多高,徑圓也不過一尺來往。(清《兒女英雄傳》)

(27)吳恩一瞧這位老太太,有七十來往的年歲,五官慈善。(清《康熙俠義傳》)

(28)奴才在這里經管地租莊子,銀錢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萬來往,老爺太太奶奶們從沒有說過話的,何況這些零星東西。(清《紅樓夢》)

例(26)中“來往”跟在數量詞后,表示長度一尺左右。例(27)(28)中“來往”直接與數詞搭配,表示七十左右的歲數、銀錢出入有三五十萬左右?!皝硗钡墓δ芘c概數助詞“來”基本一致,研究認為詞義演變中發生了“相因生義”。

蔣紹愚最先提出“相因生義”是引申之外又一種重要的詞義演變方式。指“甲詞有a、b兩個義位,乙詞原來只有一個乙a義位,但因為乙a和甲a同義,逐漸地乙也產生一個和甲b同義的乙b義位?!蔽恼屡e例“笑”包括“歡笑”“譏笑”兩個義位,由于“樂”與“笑”在“歡笑”義上同義,北京話中“相因生義”產生新詞“可樂”表示可笑。[14]199-202“來往”由語素“來”“往”構成,詞義和語素義關系密切。其中,“來”作單音詞使用時具有概數助詞的語法功能,多用在數詞后表示概數?,F代漢語中“來”已經成為表數助詞的主要成員。多數學者認為“來”的語法功能源自“以來”。張言軍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唐宋至清代助詞“來”的組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來”在近代早期受到“以來”的影響,組配能力單一,元明時期逐漸走向多樣化,并在清代基本奠定現代漢語的組配格局。[16]受到“來”語用頻率高的影響,且“左右”“上下”等反義復合詞均具有表示概數的作用,人們潛意識地類推“來往”也可以表示數量范圍。因此,“來往”的概數用法不是自身義位演變的結果,而是通過相因生義橫向獲得的。蔣紹愚強調,對于“相因生義”與詞義演變的關系必須慎之又慎。[14]202因此,本研究試圖解構義位的產生邏輯,可能有不足之處,以待方家指正。

以語義圖模型作為構擬詞義演變的重要依據,可以發現“來往”的詞義具有多元發展的特點?;A義“來去,往返”是短語詞匯化后的結果,因而意義較為直觀、明顯。此外,其他義位分別發生了從整體到部分、從客觀到主觀、從雙向到反復、從空間到范圍四個方向的演變?!皝?,到”義的演變方向是從整體動作到部分動作,根本原因是語言使用中的語義弱化?!敖浑H,往來”義的演變是從客觀動作到主觀行為,由于“來去,往返”和“交際,往來”的性質相似,核心意義類推聯想產生新的義位。與之相應的,“重復多次”義是從雙向到反復演變,由邊緣意義類推聯想而來。而表示概數,猶言“上下,左右”與其他義位關系最遠,其產生源自“相因生義”的橫向類推作用,從空間演變為范圍。

四、結論

本文梳理了反義復合詞“來往”在漢語史上的發展情況,借助語義圖模型理論對義位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行分析,并從演變方向切入,對義位產生的內在理據作了解釋。從歷時發展看,“來往”最早出現于上古漢語文獻,中古漢語時期義位迅速發展。除本義“來去,往返”外,東漢時期產生了“交際,往來”義;偏指“來,到”最早見于南北朝,五代時具有表示“重復多次”的用法。近代漢語后期“來往”大量出現表示概數的用例?;诖?,我們利用語義圖模型構擬了“來往”五個義位的語義概念空間,主張以語義透明度較高的“來去,往返”義為基礎義,由于各義位產生的內在理據不一,使得“來往”的詞義模糊,義位關系復雜。其中,義位“來,到”“交際,往來”源自核心意義的衍生?!皝?,到”是復音詞中后一語素義弱化的結果,在語義圖模型中體現為從整體到部分的演變,和“來去,往返”的重合度較高,語義關系密切;“交際,往來”源自語義圖中核心意義的相似隱喻作用,與“來去,往返”構成對稱關系,體現了人們從具體到抽象,從客觀到主觀的認知邏輯。而“重復多次”和表示概數的衍生與邊緣意義有關?!爸貜投啻巍绷x的產生源于邊緣意義雙向的聯想類推,因而處于語義圖的邊緣位置,不易從詞形上被直接感知;受到語言中“相因生義”的作用,“來往”在一定時期具有表示概數的功能。由于語義演變往往保留核心意義,現代漢語中具備核心意義的“來去,往返”“交際,往來”使用更加頻繁,處于邊緣位置的“重復多次”和表示概數用法已不多見。

語義圖模型理論直觀反映了語義的空間關系,對個別詞的語義圖進行分析,可以幫助解決多義詞義位關系復雜的問題,同時為詞義產生的底層機制提供合理解釋。

猜你喜歡
義位概數古漢語
漢語義位歷時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綜觀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材料類科技書稿共性編校問題探索
漢語義位“寬”“窄”歷史演變比較研究
“左右”、“上下”的概數義研究
淺析英漢詞語搭配研究現狀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談談古漢語的翻譯
義位函數理論的共時與歷時分析
古漢語中表反問的一組能愿動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