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家長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職能提升研究

2023-03-07 00:01趙秀娟呂曉慧贠倚天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雙減

趙秀娟 呂曉慧 贠倚天

摘? ?要: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家庭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對河北省部分區域學生家長抽樣問卷調查發現,許多家長缺乏心理學相關知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程度較低;近半數家長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不了解自身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缺少對情緒問題的察覺等,對家庭教育產生諸多不良影響。教育職能部門應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動力作用、以中小學作為心理教育主陣地、發揮心理名師工作室的輻射作用、構建家校聯動機制,形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網,提升家長心理健康意識和家庭教育能力。

關鍵詞:“雙減”;學校指導;家長心理健康;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6-0004-07

一、問題提出:“雙減”背景下家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公開頒布后,圍繞“雙減”課后服務根本任務和工作主線,河北省教育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減輕家長的作業壓力、學習焦慮和經濟負擔。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和孩子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和空間。家庭教育生態的轉型,從一定程度上要求家長具備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教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把“雙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到實處。

現實情況是,因家庭沖突導致學生采取極端行為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一狀況的出現與家長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部分家長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家長心理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如焦慮、抑郁、攀比、自卑、情緒化、缺乏自信、過度敏感、自我接納程度低、主觀幸福感差等,這些都對家庭教育的正確展開產生消極影響。

“家庭是人生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延伸。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從表面看屬于個體行為,但相關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層面的眾多家長更需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盡管絕大多數中、小學都設置了家長學校、心理熱線等,但協同育人的形式較為傳統和單一,溝通交流內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時效性,旨在單方面“灌輸”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或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的傳授,特別缺乏針對家長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重要性的認識和實施。而學術界大多呼吁家庭、家教和家風的建設,忽視了家長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家長心理成為整個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忽視的薄弱環節。

基于此,筆者從教育生態學層面出發,著重研究目前河北地域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提升措施,充分發揮教育職能部門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培根鑄魂、協同育人的教育目標。

二、現實困境:現階段家長心理問題共性表現及危害

(一)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SCL-90測驗,并配合對應的自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的形式,集中在石家莊和邢臺區域發放。共發放問卷7500份,收回有效問卷7210份,有效率為96.10%。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1.對SCL-90量表測試結果的基本分析

第一,當前家長人際關系普遍敏感,主要反映在親子關系上;其次是夫妻關系,不和、分居和離異率共計5.80%。夫妻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夫妻雙方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并形成閉環。

第二,焦慮指數偏高。性別上女性家長高于男性;地域上農村高于城鎮;學段上中學高于小學;事件上更趨向孩子的學業,具體到作業、考試成績、升學等。焦慮導致家長控制不住的嘮叨、指責、攀比、煩躁不安、坐臥不寧,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第三,抑郁情緒。從性別角度看,女性家長顯著高于男性。抑郁導致孤獨和無意義感,主觀幸福感降低,自我情緒管理差,對生活、工作等失去目標、興趣和動力。

第四,少數家長伴有軀體化現象,如恐慌、偏頭疼、心跳加速、長期失眠、食欲不振等,且呈年輕化趨勢。訪談中發現,一位母親癥狀突出,她五年級的女兒在與人相處時也會出現焦慮、悲觀、自卑、缺乏安全感。

第五,敵對和偏執。敵對心理上男性略高于女性;偏執心理上女性略高于男性。表現在家庭教育上,敵對傾向的男性家長更容易急躁,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一位父親說:“一言不合就武力解決?!倍珗痰膵寢寗t認死理,往往以逼迫、批評、詆毀、居高臨下等形式表現在孩子教育及夫妻關系上。

2.對自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問卷的分析

(1)家庭基本情況統計分析

①本次回收的7210份有效問卷中,母親占比77.80%,符合當下中國的教育現狀: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可見母親對家庭教育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早在1919年,魯迅先生發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呼吁父親身體力行重視并參與家庭教育。父愛對于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缺乏父愛會影響孩子認知、易出現情感和體格發育障礙,還會誘發個性缺陷。一位12歲男性少年,父母在其2歲時離異。之后父親拒不承擔親職義務和責任,該少年身高、體重遠遜于同齡兒童,而且伴有說謊、暴力、孤僻、情緒化等不良表現。

②家長年齡集中在30~40歲,大多屬于80后和90初;孩子集中在小學階段。相對而言,他們的成長環境優于父輩,更能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新生事物,對孩子的教育和未來更為關注,因此焦慮指數也隨之上升。

③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中專)階段(父親69.89%,母親64.51%),職業主要以農民和工人(父親49.82%,母親46.54%)為主。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職業的選擇;職業差別又會導致家庭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生活方式、交往對象等的不同。而這些綜合因素會直接影響家長心理健康水平、家教理念和施教能力。一個家庭中父母學歷較高,并且雙方家教理念一致:愛而不驕、寵而不溺、嚴而有度、權威民主,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容易得到老師、同學的一致肯定。

④86.52%的家庭以父母照料為主,一定程度反映出當下家庭結構中以核心家庭為主,家長能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94.23%的家庭比較和睦。

(2)家庭相關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統計分析

①根本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長占據3.76%;了解不多的為59.92%;比較了解的為30.93%;非常了解的為5.40%。個別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反應,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被調查家長普遍認為心理健康重要,希望國家、學校高度重視。但對于自身心理是否健康,則關注度不夠。給自己心理做評判時,19.67%的家長認為不及格;界定自己心理健康良好的為40.00%;認同自己心理優秀的僅占0.07%。

②50.62%的家長表示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特別關注;根本不關注的家長為4.19%,甚至說“從沒聽老輩子人說‘心理,現在的人太矯情”。更多的家長表示有心無力:“關注也沒用,不知道怎么幫孩子?!?/p>

③關于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58.10%的家長首推家庭;也有31.29%的家長認為是學校造成的;7.86%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④15.60%的家長能夠主動學習、了解心理學知識;68.74%的家長偶爾關注;16.20%的家長缺乏主動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和動力,有家長反映:“心理教育太專業,聽不明白看不懂,浪費時間”。

家長對心理學知識的缺乏和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評估低,不知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亟待相關部門重視和解決。

(3)家庭相關教育問題調查統計分析

①盡管86.10%的家長首先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91.18%的家長明白孩子讀書是為了“學知識、明道理、報效祖國”,但具體落實到家庭實踐中,卻表現出言不由衷,還是把學習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偸桥惆楹徒洺E惆閷W習的家長高達85%。當然本次調查的高陪伴率也和小學生占比較多(62.64%)有關(見表3)。

②經常和孩子深入交流的家長占據20.92%,因此17.99%的家長對孩子非常了解。個案訪談時一位母親自豪地說:“誰說青春期一定叛逆?我家三口經常像朋友一樣交流溝通,什么事都商量著來,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钡Y合下圖發現,仍有38.00%的家長缺乏交流溝通的技巧,15.00%的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

③從不打罵孩子的家長為45.48%。但不可忽視的是,5.53%的家長因為自身心理素質較底,常常把火氣撒在孩子身上;更有2.16%的家長打罵孩子成家常便飯。一個四年級男孩,提及無業、酗酒的父親,就條件反射般地顫抖,他說:“爸爸訓人的樣子很兇,我很害怕”。

④父母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調研中半數家長對孩子手機上癮問題產生焦慮,但回家抱著手機不放的家長占20.46%,追蹤他們的孩子,其手機依賴行為呈正相關。經常在家玩手機的家長為45.48%;當孩子面從不玩手機的家長為8.31%。

⑤僅有5.3%的家長非常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44.42%的家長不知道該法律的頒布和實施。

⑥關于獲得家庭教育和心理知識的途徑,58.10%的家長從網上獲??;52.43%的家長請教周圍的人;40.18%的家長通過收聽、收看線上、線下講座或看書獲取。這些途徑得到的知識往往東鱗西爪、難成體系,誘發家長出現“猴子掰苞米”的消極心理,聽一次講座換一次教育方法,讀一篇文章轉換一種教育理念;甚至會嚴重誤導家長的心理走向和施教方法。

研究發現,本次參與調查近37%的家長心理屬于亞健康狀態:不了解自身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主觀幸福體驗感較低,缺乏對自身情緒問題的覺察,家庭氛圍不夠理想,沒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等。盡管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但父母心理健康水平和施教能力趕不上社會的變遷和孩子成長的速度。家長急需獲得更多專業化的指導,在“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家教素養。

三、實踐路徑: 發揮教育職能,重塑家長心理健康

(一)強化黨的領導,開啟家庭教育工作的核心動力源

“雙減”政策頒布后,河北省委、省政府相繼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 河北省教育廳積極發揮“雙減”職能作用,深入省內各市(縣、區)、中小學幼兒園,積極開展“燕趙雙減在行動·心理之約校園行”系列活動,利用周六晚上的時間,專門為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以邢臺市為例,2020年邢臺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教育局、關工委、婦聯等14部門主要領導構成的領導小組。明確規定將家庭教育列入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綜合評價體系和教育督導重要內容,將家庭教育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全方位起動家庭教育工作。邢臺學院專門成立家庭教育學院,逐級推動“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三年實踐下來,已成“燎原之勢”。

威縣制定了《威縣家庭教育工作無縫銜接實施方案》,各成員單位聯動:民政局的新婚夫婦學校、衛建局的孕婦學校、計生部門的優生優育培訓指導;教育部門分別設立早期教育、學前教育、義務階段教育,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指導培訓中心;同時,婦聯成立鄉鎮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融媒體開展家庭教育服務專欄,社區辦在各個社區成立社區家長學校,形成一個家庭教育工作的閉環效應。

(二)教育系統真抓實干,站穩站牢家庭教育主陣地

中小學作為落實“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主陣地,全省教育系統積極響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實施方案。以石家莊市第一中學為例,在“生命的教育”育人理念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宣傳周”開展系列活動;并在官方微信平臺推出“家庭教育一中說”系列微課,立足心理教師的視角,為家長解疑答惑。

河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積極創辦“家長學?!?,定時、定人、定題目,幫助家長系統學習心理健康和家教知識;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活動;心理專職教師參加家長會,針對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對個別心理欠佳的家長,學校有計劃地安排心理教師進行輔導。

武邑二中、巨鹿二中等學校定期對班主任進行心理教育培訓;張家口蔚縣西合營中學采用“反向教育”,即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掌握心理知識后,回家負責教會父母,真正做到小手拉大手、一起去成長。有學校組成“121”導師團隊,即一名專職心理教師+兩名志愿者教師+一名志愿者家長,針對問題家庭設計輔導方案,進行追蹤輔導等。

(三)凸顯創造引領效應,發揮心理名師工作室的輻射作用

名師工作室是打造教育品牌、引領、合作、共享、互補、研究、提升的聚集地。邯鄲牛龐生“心理名師工作師”每周四晚雷打不動舉辦“暖心家長讀書會”,十年來累計300多期,參加家長逾萬人;錄制心理健康教育微課50余節。家長普遍反映:“‘雙減之后考試少了,(家長)不清楚其他孩子情況容易焦慮;另一方面(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對教育不了解,一味追求成績,導致親子關系緊張……通過學習,心理越來越健康,(家教)方法、方式都有了進步,和孩子關系更親密了?!?/p>

(四)強化家校聯動機制,建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網

針對近年來不斷攀升的心理危機問題,構建“家長——教師——學?!甭搫訖C制非常必要。學校首先要完善心理疏導與危機干預機制,建立“一生一冊”心理健康檔案。其次要抓住關鍵結節點:學期初面向全體家長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提高家長預防、識別子女心理危機能力;面向學生開展心理普測;學期中組織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和親子互動活動等,為親子溝通提供良機;學期末開展家訪活動,幫助化解家庭親子矛盾,提升家長心理健康意識和家庭教育能力。

當然,家長心理素質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只有家長心理健康,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雙減
“雙減”重構義務教育格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