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的遵循原則與主要內容研究

2023-03-12 08:22王思懿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育人考核思政

王思懿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新時代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課程育人作為支撐。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化高職院校教師“教書育人”使命的重要選擇,可以將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科學素養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各環節,讓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 為此,學界圍繞著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實踐路徑、建設思路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理論成果,然而其中關于課程思政考核的相關研究則較為少見。 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考核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指揮棒”和“晴雨表”,對深化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具有導向性和保障性作用。 由此,厘清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的關鍵內容,讓課程思政的推進有著科學的考核遵循原則與主要內容,就成為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亟待研究的重要議題。

一、深化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的時代背景與價值意蘊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要通過“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體系,以深化各高校將課程思政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落細落實的總體要求。 ”[1]這使得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考核體系在當前形勢下具有現實緊迫性和實踐指導性。 對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來說,以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是重要的目標特點,要求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將思政教育與職業發展相結合,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與職業責任感,作為重要的育人內容予以凸顯。 課程思政考核作為針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內容和效果進行測量評估的重要方式,不僅反映了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在職業性和應用性上的實踐狀況,而且能夠通過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相關問題聚焦,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提供著力點。 尤其是在當前深化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育人水平,培養個性化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除了深化育人平臺打造、育人理念革新、育人方式升級等外,更需要建立機制,促使不同的育人主體切實圍繞課程思政的高質量發展而針對性地開展各項育人活動,而課程思政考核正是重要的著力點。

從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所表現出的問題看,無論是由于教師綜合能力薄弱所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積累不夠、挖掘思政元素能力欠缺及課程思政理念轉變不到位,還是鑒于課程思政建設機制不健全而引發的協同育人合力不足、考核結果利用率不高等,背后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缺少一個系統科學的課程思政考核,作為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行動參照。 因為一套科學完備的考核體系不但能夠從實效性和針對性上為課程思政的科學化運作提供方向性指導,有效防止“貼標簽”“兩張皮”等情況,而且還可以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通過強化育人意識來落實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使命。 基于此,為了提升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的整體水平,除了從管理制度供給、師資力量培育、教學場域優化、課堂手段創新等方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外,更需要從課程思政考核方面予以強化。

目前,學界關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的研究現狀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于課程思政考核重要性的研究。 孔德蘭和王玉龍通過厘定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在制度設計、載體選擇、融入程度、教師隊伍等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完善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是破解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困境的重要切入點。[2]二是關于課程思政考評主體的構建研究。 張啟鴻認為要發揮好科學考評體系對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可以從學校管理層、教師、學生和企業四個評價主體入手。[3]三是關于課程思政考核指標構建的研究。 唐正玲和胡蕙芳以新生研討課發揮課程思政效力的實踐探索為例,指出學生的課堂狀態和課外實踐表現、考察作業質量、課后調研等,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是否有機融合“德育”與“智育”、學生的思政狀況改變及自身的持續發展情況等,都是考核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標。[4]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課程思政考核的研究切入,為我們深化課程思政考核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但是細致分析可以發現,目前關于課程思政考核的研究譜系整體上呈現出了碎片化的特點,并不利于我們從全景的角度推進課程思政考核建設。 為此,本文從課程思政的考核原則和考核內容兩個方面入手,建構了課程思政考核的內容,以期不僅能夠為有效防止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化、空洞化,讓專業課教師如何有效地將價值塑造、知識引領和能力培養的目標落實和細化到具體章節, 提供具體的實踐方向和行動指南,而且也為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作用,讓課程思政各項任務的落地生根有了具體的抓手。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遵循的主要原則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考核在遵循原則上除了公平、公正外,還需要在契合教育教學規律、教師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基礎上,就如何循序漸進地激發教師“以現有經驗為基礎不斷反思,使其把握課程思政的建設精髓,創造性地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實踐”[5]提供有力的指導。 因為對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來說,教師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推動高職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力量。 為此,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考核原則需要有利于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與能力的系統化培養,為教師發掘專業課教學中的育人元素與激發育人自主性提供一種方向性的指導。

(一)正確政治導向原則

伴隨著整個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種文化思潮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關乎著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重任。 課程思政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大學的屬性和特征,在具體的考核管理工作中要體現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特色和育人導向,既要確保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實現,又要有利于黨的教育方針有效精準地全方位落實到教學活動中。 可以說,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工作關乎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 那么,作為課程思政建設主力軍的教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所規定的要求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就成為考核的首要標準和基礎要求。 尤其是對教師在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要素考核時,要將能否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內容去闡釋,作為重要的規范性原則。

(二)育人自育相互兼顧原則

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活動是一種通過教師主動性發揮對知識載體進行再拓展的行為方式,是從本體論的角度把知識內涵與道德教育內在關系的重新勾連,要求教師以實踐教學為支點將教書育人從傳統的復雜關系中超越出來,讓知識重新回歸到塑造美德、引領價值、激發善意的本真功能上。 可以說, 課程思政無論是對教師本身的教學技能與素養,還是教師的職業規劃與發展愿景都提出了雙重要求。 課程思政不僅是專業課教師以課程教學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教育、塑造學生人格,同時也是教師個人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升的重要方法。 在遵循育人和自育“雙管齊下”原則之下,應對自育的效果進行考核,及時關注教師本人政治素養、政治立場的變化,是否做到知行合一、言傳身教,真正實現教師自我成長與學生成才的同向同行、有機統一、共同進步。

(三)自評他評互推互促的原則

從考核主體視角看,課程思政考核針對的是教師主體育人活動質量的考量,重要的目標之一在于激發教師積極整合各種育人資源,讓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堅定高尚的理想信念、厚植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與職業素養。 同時,課程思政也是一種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深化的實踐教學形態,目標之一讓教師通過對外在教學表現與內在教學意識的深度反思與對標,來實現育人意識與能力的再提高與再突破。 它要求教師既能夠根據相關要求與標準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外在評價結果有一個客觀、全面、理性的認識,也能夠依托對自身行為的內在省思實現對課程思政教學的歷史演進、政策內涵與實踐創新等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和理解。 其中,自評要有實實在在具體的評價內容,避免空洞泛化,讓教師能夠對自我教學行為面貌、風采、德行等有一個系統化的認知。 他評的重點是學生視角, 因為課程思政教學的落腳點是學生的成長成才,所以從學生眼中折射出來的教師表現具有更加深遠的育人意蘊。 在評價中,要把自評與他評的內容互為參照系,推動彼此在相互比較中發現課程思政考核的恰適性內容,并以此為契機找到契合不同課程、不同主體的課程思政考核方式,從而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內涵式發展提供支撐。

(四)重在建設過程的原則

無論是從整體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效能實現來看,還是從課程知識內含的價值觀與國家意識形態同頻共振來塑造學生成長成才來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進行系統化設計與全方位關注,才能保證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和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就學生方面而言,關注重點在于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 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要看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信仰,形成了健康的專業倫理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時,要注重“教”的過程,關注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舉措和實際方法,及時根據反饋情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修正。 為此,課程思政的考核應著重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價值觀念變化和思維模式優化、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育人意識提高和育人技能提升進行考察,從而在全過程的育人活動中推動課程思政內涵的不斷深化。

(五)知行有機統一原則

課程思政 “不僅僅是追問其范圍的解釋之學,更是規范人的價值之學”,[6]是一項事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宏偉事業。 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而言,立德樹人不應停留在思想認識層面,更要落在具體行動中。 教師要做到言行一致,絕不能出現行為表現與內在要求相背離的情況。 對于學生而言,除了考查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概念及認識對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進行判斷和推論的能力外,更要考查學生是否將道德觀念轉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 知行有機統一的原則是對整個課程思政育人實踐與育人結果的有機統一,并從認知達成與實踐目的、知識習得與行為轉化、智慧汲取與美德踐行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一方面,考核中“知”的維度為優化課程思政的思政內涵不斷延展打造了鮮明的理論譜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的內容所指向的范圍;另一方面,考核中“行”的維度為構建課程思政的課程生態不斷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現實活力,讓學生“知”的內容有著生動的實踐魅力。 可以說,課程思政考核的知行有機統一原則要求課程思政考核不僅要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而且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實現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良性互動。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考核的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考核所關注的考核內容主要針對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展開,具體來看需要將其放置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場域中去考量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統一性問題。 因為從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角度來看,課程思政的出場體現了教育對人主體性、能動性的承認和激發,目的在于“幫助師生通過對學科知識、學科倫理的學習探索,形成關于物質世界、生活世界、知識理性、精神價值間的統一架構”,[7]具有鮮明的中國教育特色。 為此,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考核應整體上圍繞中國特色育人目標、育人方式與育人結果三個維度展開,具體來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育人目標是否適當且合理

從宏觀層面來看,課程思政的目標就是進一步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從微觀層面看,課程思政目標是否適當的問題,主要考慮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否與課程的知識內容適配。 課程思政考核的兩個目標是有機統一的,共同彰顯了我們對知識與價值教育規律、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認識,聚焦在教師身上主要體現為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總目標,通過教書育人讓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履者的育人現實。 當然,不同的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會有差異,這就決定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也因此會各有側重。 目標是否合理的問題,要看教師對所教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總目標是否表述明確,是否將總目標落實和細化到具體的課程章節內容中去, 以此實現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鼓勵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轉變。 同樣,一個相對科學合理的育人目標必然是基于課程知識本身而生發出來的,并能夠通過邏輯演繹與脈絡梳理生動地確證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思政意蘊,而非簡單地將思政要素生硬地“搬運”“堆砌”“灌輸”等。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充分精準到位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區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改革,是一種以知識內涵延展和思政要素闡釋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的活動。 對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 不僅僅停留在相對表象化的政策宣傳、 理念解讀、價值說明等方面,更需要教師通過邏輯演繹、現實對話、 思辨闡述等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明晰思政元素所具有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作用,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其真懂、真信、真做。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一方面取決于教師對專業內容本質的理解程度, 理解得越透徹, 本身就能夠越高越系統地挖掘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思政要素, 且能夠科學生動地演繹出其背后的發展脈絡、指導價值、實踐要義等;另一方面,挖掘度也取決于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把握越深,課程育人的挖掘度也就越高。 當然,教師對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項嚴肅的育人活動, 需要警惕和避免歪曲甚至是誤解思政要素的教育教學行為。

(三)“思政”與“專業”是否做到有機系統的融合

從課程論的角度看,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因為一門課程或者是學科存在的本質無法脫離于特定的政治生活, 而知識存在載體的人同樣是社會化的動物?!爱攤€體的獨立性‘獨立’到國家政治層面,當個體的主體性‘主體’到國家政治范疇,不僅違背了教育的基本邏輯與原則,而且必然造成教育的方向與立場的迷失”。[8]高職院校的各門課程任課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的時候可以通過明確知識的本原來彰顯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質與邏輯。 可以說,“思政”與“專業”的融合度決定專業課的育人影響力,越是水乳交融,育人效果就越好。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為此,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考核時,需要考察整個課程思政教學是否是在契合學生心理需求和個性特征的前提下,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專業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思政理念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愿意聽、聽得進、記得住。

(四)是否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與針對性

對于課程內的同一個知識點蘊藏了不同維度的思政要素,為了能夠精準化地選擇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思政要素,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結合大學生成長需求的前提下, 選擇那些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先進性的理論與熱點回應學生的各種困惑與問題。 時效性主要考核教師、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師是否做到與時俱進。 尤其是伴隨著整個社會發展步伐與產品更迭速度的不斷加快,客觀上要求教師能夠以敏銳的視野從快速流動的信息中理清本源、探究真理、確證事實,以此來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將時效性作為考核的焦點之一,體現了課程思政應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理念。 時效性的課程思政考核,一方面,有助于督促教師和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有助于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考核聚焦時效性也有利于彌補教材內容的滯后性不足,加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課堂、進頭腦的步伐。 同樣,針對性的課程思政考核要求教師能夠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要求和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提供一種有利于大學生認知發展、 人格完善、習慣培養的有針對性的育人活動。 在考核教師是否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應重點考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教授的內容是否是現實性和鮮明時代性且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一套知識話語,尤其是關于現實問題的審視能否以一種準確而又生動的方式表達出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方法,這應是重要的考核事項。

(五)是否具有較高的達成度與共識性

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考核所提倡的考核具有明顯的指向性,所指涉的范圍包括主體行為、實踐環境、手段選擇、結果運用等方面,是一種創新化與發展化的教學活動。 與傳統教學考核相比,課程思政考核的參與主體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倡導自己評價與同學、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就評價時機而言, 應該從過分倚重期末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就評價視角而言,應該從重分析性評價向重整體性評價轉變;就評價內容而言,應該從重陳述性知識向重功能性知識轉變、從重“知識”向重“行為”轉變;就評價方法而言,應該從單一化考試向多元化考核轉變,充分發揮學生自建思想、行為履歷方法的作用。[9]當然,從具體的操作上看,對該達成度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需要結合學情、院情、校情等有重點地選擇,尤其是伴隨著整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縱深推進,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與問題,但緊緊圍繞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服務于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服務于“紅”“?!苯Y合、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的目標是不會變的,而這正是教師推動課程思政實踐不斷優化的重要育人動力與使命。

猜你喜歡
育人考核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內部考核
思政課“需求側”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公立醫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終考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