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結合”視域下習近平用典研究
——以對《韓非子》的引用為例

2023-03-12 08:22周昊禹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韓非子馬克思主義思想

周昊禹

(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 ”[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10的重要論斷。 這一論斷是中國共產黨對建黨百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 “兩個結合”的提出為新時代馬克思中國化時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在著作、講話、文章中常常引經據典,將中國古代優秀的治理智慧運用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代實踐中。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習近平對韓非子的思想引用與闡發較多,因此本文通過習近平對《韓非子》的引用進行系統梳理,旨在探究“兩個結合”的推進理路。

一、習近平用典中的治國理政理念呈現

面對“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混亂社會局面,韓非子作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繼承并發展了戰國以來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的法治思想,并構建了一個“法、術、勢”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 在治理觀上,韓非子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思想,他認為“法”是治理國家的核心所在,主張通過“法”來治理國家,以“法”為尺度來獎善懲惡,使天下重歸太平;在歷史觀上,韓非子秉持著“因時而變”的歷史觀,他認為歷史是發展的,應當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法律也應結合具體實際及時調整;在倫理觀上,韓非子跳出了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固有框架,他認為人性是好利惡害的, 社會關系是在利益關系的基礎上建構的, 而公與私的利益對立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因此他主張“立法廢私”。

習近平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哲理智慧。 習近平對韓非子有著較高評價, 他曾指出:“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我國產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于世的偉大思想巨匠。 ”[3]他常在講話、 著作中結合經典名句闡發其思想主張,在對《韓非子》的引用上,一方面習近平引用了《有度》《心度》《詭使》 中闡述法度治國的名句, 將以法為本、法與時宜、以公滅私等依法治國思想運用到國家治理當中,有效地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與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完善。 另一方面,習近平還引用了《喻老》《顯學》等闡述哲學思想的篇目,可見習近平對韓非子思想的吸收不僅僅停留在“法”這一層面,他對其中蘊含的敬小慎微、任人唯才、乘勢而上、自見謂明的哲理智慧也進行了汲取,并靈活運用到治國理政的實踐當中。 誠然,韓非子的思想存在一些歷史局限性,但其中所蘊含的法治思想與哲理智慧對新時代我國的治國理政實踐有著高度的借鑒價值與啟迪意義。

二、習近平對《韓非子》“以法治國”思想的靈活運用

韓非子“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國”。 韓非子反對儒家所倡導的“德治”與“人治”,大力提倡具有公開性與規范性的“法治”。 他認為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大幅提升國家的行政效能,國家才得以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因此,韓非子將“法治”視作治理國家最有效的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了突出位置,并注重從中華古代法治思想中汲取智慧。 從用典來看,習近平對韓非子以法為本、法與時宜、秉公去私思想進行了靈活運用。

(一)以法為本: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奉法者強則國強,習近平高度重視依法治國的推進。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國無常強,無常弱。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4]有度指治理國家應遵循法度。 《韓非子》開篇指出國家沒有恒久的強與弱,君主按法辦事,國家就強盛,君主不按法辦事,國家就會衰弱。 講話接著引用了楚、齊、燕、魏四國的興衰來進一步地說明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在于是否奉法。 習近平在大會上引用韓非子的經典名句來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高度肯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建設。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 關系人民幸福安康, 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5]全面依法治國之所以被稱作“一場深刻的革命”, 是因為全面依法治國是法治領域內展開的一場深刻變革。 全面依法治國突出“全面”二字,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多方面的有機統一。 此外,全面依法治國具有突出的人民性。全面依法治國是建立在人民立場之上的法治,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 良法意味著法律本身貼合具體國情,具有人民性、公平性、科學性、體系性等特點,而善治則代表了治理方式現代化、 治理過程民主化、治理流程合法化。 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法與時宜: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法與時轉則治,習近平高度重視法律建設的與時俱進。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6]759這句出自《韓非子·心度》,意為如果法律能隨著時代而變化,那么國家就能夠治理好;治國措施符合社會實際情況,就會有功效。 一味循規守舊則會造成“時移而治不易者亂”的災難局面,因此韓非子主張法度應該隨著時代和社會要求的變化而變化。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7]這就是說實現良法善治離不開法治建設與時俱進,也離不開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國現行的憲法自1982 年制定后,四十余年間歷經5 次修訂,共通過了52 條憲法修正案。 1988 年考慮到改革開放后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確立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 規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的憲法修正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我國現行憲法“法與時轉”、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充分證明了我國現行憲法是符合當下國情、 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好憲法。 《民法典》制定與頒布同樣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的與時俱進。2020 年5 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的編纂整合了中國現有的民事商事法律規范,將原有的民事法律規范重新整理、修訂,增加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民事法律規定,刪除了不合時宜的民事法律規定,使我國法律體系規范化、體系化、法典化。 民法典的頒布對于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 是我國在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創新。

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實踐充分體現了“治與世宜則有功”的思想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布局,以巨大的魄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 不斷提升制度的執行能力與執行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列作2035 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具體內容之一。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國家治理體系指的是戰略上的制度體系,治理能力指制度的具體執行能力,因此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治理體系現代化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協同發力。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 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 二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三是要完善人才選拔培養任用體系,選賢用能實現賢能之治;四是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社會共治。 只有治理方式應時而變,治理效能及時優化,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秉公去私: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道法者治,習近平高度重視黨的紀律建設。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6]652“道”意為遵循,遵循私道的國家就會動亂,遵循法治的國家就能安定。 國家安定靠的是法, 管黨治黨離不開鐵一般嚴明的紀律。2014 年10 月,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談及黨的紀律問題時指出:“‘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 ”[8]習近平引用這句一亂一治的對比闡明了一個道理:嚴明紀律,是從嚴治黨的前提。 黨的紀律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并將黨的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2024 年1 月1 日,最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始施行,這表明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制度創新,不斷回應黨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條例》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結合現實要求增加了違反群眾紀律行為處分的相關規定,堅決懲治發生在群眾周邊的腐敗,嚴厲糾治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致力于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滿足感。 《條例》貫徹以“嚴”治黨的思想,讓黨紀變成“帶電的高壓線”,促使黨員干部守好政治底線。 紀律嚴明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 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為黨各項事業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可以說黨紀嚴明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指出:“作風問題,廣大干部群眾反映強烈,不能聽之任之,‘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9]句中用典意為千丈的長堤會因螻蟻的洞穴而潰敗,百尺高的房屋會因煙囪縫隙濺出的火花而焚毀。 韓非子借此比喻微小的隱患有可能會釀成難以估量的災難與損失。習近平高度重視作風問題對黨的事業產生的巨大影響,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源頭上化解作風問題帶來的風險。 黨的作風建設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開始謀篇入題加強作風建設,推動黨風政風為之轉變。 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 ”[8]這充分展現了黨中央管黨治黨的決心,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敢于“刀刃向內”推進黨自我革命的勇氣。

三、習近平對《韓非子》哲學智慧的巧妙應用

在發展觀上,韓非子吸收了道家老子的敬小慎微思想;在人才觀上,韓非子吸收了墨家具有平民色彩的思想觀點,主張選賢任能,從下層平民中選拔有真才實干的人;在大局觀上,韓非子吸收了道家老子順勢而為的思想,主張乘勢而上;在自我審視方面,韓非子吸收了老子自知者明的觀點,主張應自我審視。 習近平對《韓非子》中所蘊含的哲學智慧有著深刻的領悟,并能做到學以致用,將哲學智慧運用到當代治國理政的實踐當中,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讓哲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一)敬小慎微: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

“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6]229?!坝鳌敝钙┯?,即用具體事例闡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韓非子·喻老》一文就是用歷史故事和古代傳說來闡發 《老子》的哲學思想。 該段一開始韓非子便引用《老子》名句“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10]151來闡明解決難事要從還未復雜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的道理。 接著韓非子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百尺之樓毀于煙焚”為例子進行進一步闡述,最后得出“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結論。 意思說,謹慎處理容易的事情避免其變得困難,慎重對待細小的漏洞以遠離大的災禍。

圖難于其易, 習近平高度重視改革的推進方法。2013 年11 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在闡述改革的方法時強調:“推進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但推行起來還是要穩扎穩打,積小勝為大勝。 這就叫‘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11]42習近平將難與易,大與細的相互轉化闡釋得淋漓盡致。 全面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面臨的考驗前所未有,要把握膽子要大與步子要穩的辯證關系。 膽子要大就是要勇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 而步子要穩即改革要結合具體實際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與唯物辯證法中的量變質變規律的哲理相通。 一個事物開始時起于細微,量的積累到達一定程度后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質變,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就是細微量變引起的巨大質變。 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理政是天下的大事難事,對人民一件件小事認真負責,這些小事匯聚起來就是影響國計民生的大事。 “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盵12]習近平以感同身受的情懷心系群眾,體現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價值追求與“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治國韜略。

慎易以避難, 習近平勉勵全黨克服思想懈怠,賡續奮斗。 2021 年1 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會的講話中,習近平首先便闡明了我國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并存,指出:“古人說:‘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 全黨必須繼續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舍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2]164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在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時期, 習近平勉勵全黨克服懈怠思想、賡續奮斗有其特別的深意。 其中,謙虛要求全體黨員以謙虛的態度向世界學習,借鑒發展思路與發展理念為我所用;謹慎要求全體黨員以嚴謹的態度處理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艱苦奮斗則是勉勵全體黨員以銳意進取的態度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抗擊新冠疫情的斗爭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人“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嚴謹作風與大局智慧。 實踐證明,中國的疫情防控戰略是科學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疫情的阻擊與防控不僅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更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思想智慧。

(二)任人唯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習近平高度重視高水平干部隊伍的建設。 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13]140來闡述成大才者須經基層磨煉的道理。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煉干部的品質,只有從一線和基層做起,到群眾中調研獲得“接地氣”的信息,工作才能“有底氣”。

習近平在中央黨??h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作了題為《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的講話,指出“歷朝歷代都高度重視縣級官員選拔任用。 古人早就總結出‘宰相起于州部,猛將發于卒伍’這一歷史現象。 ”[13]135縣委書記關系到縣域內的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習近平充分肯定了縣委書記在黨和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勉勵研修班學員日后都成為焦裕祿一樣的縣委書記。 好干部不會憑空產生,只有在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接受實踐的歷練,才能練就真本領。 在年輕干部培養方面,習近平多次提出要給年輕干部“墩墩苗”。 “墩苗”是農業用語,指在幼苗成長環節把周圍的土夯實,使幼苗向深處扎根以獲取養分, 墩苗有利于作物今后的成長。 新時代很多黨的年輕干部學歷較高但缺乏一定的基層實踐經驗,因此“墩墩苗”就變得十分必要,也就是讓年輕干部在基層多歷練,促使其把根扎入基層、扎入實踐、扎向群眾,促使其從群眾中汲取養分。 “墩苗”作為培養年輕干部的一種方式對其成長大有裨益,有利于提升年輕干部的工作本領,磨煉其不急不躁的心性,錘煉出堅韌不拔敢于奮斗的黨性,培養其廉潔奉公的作風。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改革發展的基層前線是最好的“練兵場”,改革的現實難題是考驗年輕干部最好的“考試卷”, 只有經過實踐歷練后的年輕干部日后方能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三)乘勢而上: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故曰:“不為而成。 ”[6]237這意為隨著時機來辦事,根據客觀條件來立功,利用萬物的特性來獲利。 后人常常引用這句話來強調做事要順勢而為,順時而為,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 年4 月,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 習近平肯定了我國互聯網事業近年來取得的卓越成果, 在強調網信事業對于推動今后發展的重要性時, 指出:“古人說:‘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 ”[14]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代表著新的前進方向, 因此發展網信事業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互聯網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勢所趨。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領域發展迅速。 互聯網服務與實體經濟、農業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結合緊密,一系列“互聯網+”的項目使新技術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釋放。 我國網信事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便捷的網絡服務,“互聯網+治理”的新模式提高了國家治理的精細化水平與政府服務水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因此不斷增強。 此外,習近平非常重視利用網絡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盵14]網信事業作為國家發展新的牽引力,對于國家各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推動網絡信息技術與現實需求的結合,有利于更好地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四)自見者明:睫在眼前猶不見

與前文的直接引用不同,習近平在繼承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巧妙化用即刪字改字使其表述更加貼合具體使用場景。 “睫在眼前猶不見”出自唐代杜牧為勉勵貢舉失意的張祜所作的《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而向上追溯“睫在眼前猶不見”典出《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 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6]239這句話的上下文故事是楚莊王看越國弱小便要攻打越國, 杜子勸諫說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東西而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楚國目前正處于內憂外患的時期卻想向外征伐,只能看到遠處而看不到近處。 接著韓非子總結道:“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盵6]239韓非子揭示了一個道理,即認知事物的困難,不在于看清別人而在于看清自己,能認識自己才叫明察。

1988 年習近平到福建寧德履職,當時的寧德可謂是典型的“老少邊島窮”地區。 他一上任便馬不停蹄地前往閩東九縣進行實地調研,一個月就將閩東九縣與相鄰的浙南溫州、蒼南、樂清走訪了一遍,并基于調查所得的材料撰寫了《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一文。 文章一開始習近平便進行了發問“閩東這只‘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 ”[15]14習近平首先強調了“先飛”意識的重要性,指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15]15。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實現發展,黨員干部必須先解放思想,把頭腦中“安貧樂道”“窮自在”等消極思想摒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謀求發展。 接著習近平指出了一些黨員干部不懂經濟建設, 刻意回避矛盾的問題:“黨中央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講要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說了十年了,可我們許多同志一碰到具體問題便‘睫在眼前猶不見’,頃刻主次顛倒。 ”[15]15習近平指出了地方上存在的一種現象即一些干部嘴上說著重視經濟發展,但一遇到具體困難就臨陣退縮,對待工作敷衍了事。 針對這種現象,習近平認為實現發展不能紙上談兵,需要黨員干部沉下心來,把身體沉到基層去,真抓實干,把實現經濟發展當作工作的主旋律,要求“鄉鎮干部的主要經歷、時間只能用在經濟工作實踐上。 ”[15]15習近平結合寧德山海相連的地理特征,通過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大力招商引資,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特色發展道路, 結合實際揚長避短可謂 “自見之謂明”。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保持“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保持永不懈怠的思想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賡續奮斗。

四、習近平用典對“兩個結合”的重要啟示

馬克思主義不是生硬的教條,而是思想方法的指南。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在謀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理論,對世界各國的革命和改革建設實踐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說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其他思想理論的顯著特征。 2023 年6 月2 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再次肯定了“兩個結合”的重要意義:“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17]習近平用實際行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并通過用典為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提供了嶄新的路徑。

(一)用典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正是由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 包容性與創新性,中華文明才得以在歷史發展的浪潮中屹立不倒,延續至今。 中華文明在文化的交往、創新、融合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歲月里形成的璀璨結晶。 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明確提出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2]的重要論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發展方向。 文化是人在社會歷史活動中形成的, 文化也隨著社會歷史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仍具有借鑒意義的內涵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與表達形式。 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過程中激活了其中蘊含的積極元素,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的進程。

再文化傳承的意義上,習近平用典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也是用21 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智慧的過程。 習近平對仍有借鑒價值與指導意義的經典名句進行創造性的改造與創新性發展,既恰到好處地弘揚了經典名句的文化思想,又發揮了名句中思想精神對當代發展的指導作用。 例如,習近平常引用《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16]28來闡述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信念和致力于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追求;引用《荀子》“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養以成”[16]35來倡導人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引用顧炎武《日知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16]99勉勵全體黨員干部要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實干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習近平在保留中國古代經典名句的內涵精髓基礎上,結合時代要求賦予其時代特色,推動經典名句在當代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用典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內涵

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歷程中的理論創新。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17]兩者的結合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兩者因為理想信念相通而契合, 馬克思主義得以在中國落地生根;兩者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花結果,造就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成果;新時代以來,兩者在結合的基礎上深入融合,最終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生命體。 中華文化生命體可以理解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結合主體的文化生命體。

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形成當代中國化的表達方式,而習近平用典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表達方式的中國化。 習近平結合經典名句闡發其治國理政主張,用人民喜聞樂見的語言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有效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 “實事求是”一詞最能體現馬克思主義表達方式的中國化,實事求是高度概括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精髓。 習近平高度重視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常引用蘊含實事求是思想的經典名句。 例如,習近平曾引用《荀子》中的“是非疑,則度之以遠事,驗之以近物”[16]51來告誡黨員干部不能偏聽他人觀點,或者僅憑感覺想當然地作結論,而應當以歷史經驗、具體實踐為參照進行辯證思考。 習近平通過引用經典名句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連接在了一起, 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獨具中國特色的話語表達,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內涵。

結 語

習近平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核心,以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經典名句為結合點,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這為“兩個結合”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參考典范。 習近平在運用經典名句的過程中,結合具體實際靈活調整其表達方式,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拓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推進思路。 習近平用典手法高超,如鹽遇水,渾然天成,善于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闡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讓人民群眾在日用不覺中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彰顯其高度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猜你喜歡
韓非子馬克思主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思想與“劍”
魯人徙越
韓非子:察古今之變 倡刑名之學
濫竽充數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