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皵底炙颊碧劫懀撼鰣稣Z境、科學內涵與推動路徑

2023-03-12 17:17張曉婧朱瑩瑩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精準育人數字化

張曉婧,朱瑩瑩

(安徽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伴隨著數智時代的來臨,數字化技術的日臻成熟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注入鮮活的創新動力。數字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信息數字技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的產物,呈現出新的育人樣態,即“數字思政”。著力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重大的時代課題,對于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和有力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現代化數字化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新時代高?!皵底炙颊钡某鰣稣Z境

1.1 理論維度:思政課創新發展論述為高校思政課提供理論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提出了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思政課創新發展的根本要求。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這一辯證思維對高校思政課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更加貼合實際、貼近互聯網時代的實際、貼近學校智能化課程的實際,堅持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結合學校資源優勢,精心打造多元課堂,做“活”、做“新”、做“好”思政課。同時,要堅持創新思維,用科學的方法推進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高校思政工作要不斷優化數字賦能思政育人的模式、樣態,借助不同數字媒體應用,開展具象化、生動化的思政課教學實踐活動,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重塑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3]從而激發學生主人公意識、強化學生情感認同,為高校思政課的改革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契機,推動高校思政課新的范式變革。當前,數字信息技術賦能高校思政課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正逐漸豐富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并將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1.2 時代維度:數字化戰略行動為高校思政課改革構建新格局

在數智時代,數字生產力成為時代最強音,數字生產力賦能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教育領域也必然迎來嶄新的形態變革。2022 年,我國正式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這既是教育部的工作重點,也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內容。緊跟時代步伐,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實現了知識與數據雙驅動的新模式,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正在系統性變革和生態性重構。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重塑教育發展新形態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對于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教育強國也作了新的戰略部署,強調要加快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大力培育時代新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戰略要求,統籌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任務,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有重要作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數字化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時代根基,抓住發展機遇,強化數字賦能,利用數字化技術,改革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和方式,提升思政工作效能。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推動高校思政課數字化轉型,既是重大時代課題,也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

1.3 實踐維度:高校思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訴求

高校思政教育作為思想塑造、行為匡正、價值引領、培育時代新人的特殊社會實踐活動。[4]不斷探尋數字技術運用與育人提質增效的創新融合,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智能化的育人新框架。宏觀來看,高校思政教育數字化轉型既是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內生訴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當前,數字技術的迭代發展,在賦能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帶來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風險挑戰,如何在數字信息戰中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如何在多元價值碰撞中凝聚現代化建設的價值共識,必然要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應對數字化變革的能力,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支撐。對受教育者而言,高校思政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外形改變,而是立足人的現實生活,經過精神生產、精神轉化不斷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過程,具有客觀必然性。

大學生成長于數字化升級的當代,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原住民”,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手段和思維方式都有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及時適應學生發展狀況,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大數據前沿技術的不斷突破也為實施精準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機。在校大學生日?;顒拥暮A繑祿?,如上網、聊天的網絡生活數據,圖書館借閱、學習實踐成績等記錄數據,都反映出學生特有的行為習慣和思想特征。利用這些巨量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可充分掌握學生的生活軌跡、思想狀況,從而為大學生量身打造思政教育方式,因材施教,進行精準的思政教育。

1.4 價值維度:高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明確強調思政課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求加大投入思政課建設,積極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在數字時代,數字化技術賦能各個主題域蓬勃發展,高校思政課建設不斷創新,數字思政在實踐中完善、在創新中發展,彰顯出新的價值蘊意。首先,“數字思政”通過大數據技術,精準發現教育對象思想意識和發展需求,揭示受教育者思想行為、變化軌跡,繪制“精準畫像”,為教育對象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教育培養方案。同時,數字賦能高校思政教育者自主性的工作狀態,不斷擺脫傳統低附加值工作,以AI、VR 等技術驅動賦能育人新模式,塑造人機協同育人的新場景,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新范式變革。

在數字化新生態下,“數字思政”以其數字技術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創新,結合新時代的教育對象不同教學需求,逐步推進數據思想化和思想數據化,精準滴灌教育對象、精準供給教育內容、精準把控教育過程、精準評估教育實效,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同時,也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其次,“數字思政”的創新發展是加快國家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的需要。在數字中國和教育強國戰略指引下,思政教育要實現全要素、全結構、全系統、全過程的深度數字化變革?!皵底炙颊毙纬删珳士茖W的育人新形態,不僅為國家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貢獻學科力量,也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凝聚價值共識,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撐。

2 新時代高?!皵底炙颊钡目茖W內涵

2.1 以科學化精準化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數字化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認知與思維革命。更迭思維觀念是思維革命的首要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數字思政要以守正創新、協同精準為重要導向,把握“虛擬與現實”“數字與價值”“傳統與轉型”三個關鍵要點,為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激發力量?!皵底炙颊币源髷祿季S、互聯網思維重構思政教育理念。大數據技術的蓬勃發展不斷催生新的思維方式、思想行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也衍生出新的教育理念[5]:即立足當下實際,堅持守正創新,以科學化精準化為導向,利用知識與數據雙驅動,推動高校思政教育互聯互動互通,推進高校思政教育范式改革。

一是系統理念。數據思維立足“大思政課”格局,從整體出發,通過把控相關性思想行為,發掘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問題,多向性推動育人主體互動,同時利用大數據的監控預測功能,科學分析受教育者的偏頗行為,及時發布應急方案,有效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二是精準理念。[6]“數字思政”精準滴灌育人對象,精準供給教育內容,精準把控教育過程,精準評估教育實效。運用大數據算法科學分析受教育者的行為,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方案的科學化個性化,奮力培育合格的時代新人。三是共享理念?!皵底炙颊睜I造融合創新、開放包容的教育場域,激發線上線下多元課堂,利用“碎片化”的實踐機遇暢通高校思政課堂的互聯互動互通,真正實現“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同時,“數字思政”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利用“云課堂”等實現各高校同上一堂課,教育資源突破時空界限,共享優質思政教育,使“金課”的奮進力量深入人心。

2.2 以數據育人和技術驅動為核心的教育內容

“數字思政”是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混合現實技術等的深度應用,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對各項思政教育數據要素進行采集、分類、歸納、整合,并構建起精準、敏捷、有效的思政教育信息處理系統,從而實現對高校數字思政教育資源的充分掌握與利用。第一,數字平臺提供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數字信息技術賦能高校思政課的最大特點就是交互性、參與性、滲透性。高校思政工作充分利用智能數字化手段來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庫,以豐富的教育內容吸引大學生的參與度,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和親和力。思政教師要引導學生分辨互聯網上各種教育資源的內容真偽,明辨是非,避免出現意識形態問題。第二,數字技術有力創新思政教學方式。高校思政教育突破傳統場景教學,利用數字技術開展不同主題域建設,創新思政課教學環境,構建融合互動的多元化學習場景,營造沉浸式育人環境,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2022年4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中充分肯定了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效果。學習“思政課智慧教室”優秀教學案例,通過構建多元化學習場景,融合文字、圖像、音頻、動畫等教學手段,打造滲透式、參與式、沉浸式的教學模式,使思政課堂更具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并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來教授課堂思政理論、價值觀念等,使高校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更加真實且落到實處。

2.3 以遵循“三大規律”為基礎的教育原則

在數智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精準定向教育目標,精準滴灌教育對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7],新時代高?!皵底炙颊痹诶卫伟盐者@“三大規律”的同時,也要提高風險意識,注重數字運用的倫理規范。

首先,“數字思政”遵循思政育人規律,圍繞學生需求,把道理講透。當前,大學生群體更加活躍、更加追求個性發展和全方面自由發展,高?!皵底炙颊崩么髷祿夹g對教育主客體持續動態把控,精準預測大學生認知習慣、思維方式和學習偏好等特點,科學設計講授內容,課上寓理于事、析事明理、事理交融,促使教育對象在用心悟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和認同。其次,“數字思政”遵循教學規律。高校思政課要想更好的發揮其“講道理”的本質作用,就要堅持遵循教學規律,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環境三者交融,結合課程理論和社會實踐,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數字思政通過豐富的數字資源,構建多元的主體場景,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深入、具體的比照,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把道理講明白、講透徹。最后,“數字思政”遵循數字運用的倫理規范。數字思政的大數據技術具有鮮明的工具理性特質,在正向建構價值的同時也會因為智能依賴、人為因素等原因而存在一定的瓶頸和潛在風險。從數字中國與教育強國雙重邏輯語境下審視高?!皵底炙颊?從技術視角出發,促進技術創新升級,也要深化數字理念認識,加強數字素養教育,警惕數字風險,遵循數字技術倫理規范。

3 新時代推進高?!皵底炙颊苯ㄔO的路徑

3.1 強化頂層設計,全面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數字化建設

高校思政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思想引領,筑牢教育根基、突出教育重點、創新融合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為響應數字化轉型需要,要樹立融合創新的數字思維,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嚴格規范數字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范圍,設立科學規范的思政教育資源數據技術標準,精準定制思政教育資源數據主題域,有機融合虛擬與現實教育,打造“金課”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破除“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障礙,形成數據驅動、人技結合、跨界開放的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態。

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制定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為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提供明確的目標指向和發展要求;嚴肅監督與評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按照既定目標和要求落實;組織各高校積極開展各項交流與合作,宣傳并推廣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方法。高校管理部門應積極建立組織結構,設立思政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根據數字時代的發展趨勢,調整和優化思政課程體系,提高思政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加強數字化基礎和平臺建設,推動數字賦能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統性變革和生態性重構。通過思政數字化的范式變革,推動思政教育和數字技術融入思政工作,打造新型智慧校園,營造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和動態的思政教育場景,迭代升級學校設施建設,深化課堂與網絡空間的融合創新。其次,要側重體制機制融合創新,建立數字化扁平化教育管理模式。不斷優化學校和社會各方的育人資源和管理手段,精準落實數字賦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規范管理、信息管理及隊伍管理[8],提高思政教育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再次,要強化協同聯動,推動高?!皵底竹R院”建設。統籌學院各領域各崗位,擴大優質思政課資源供給,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

3.2 提升數字素養,有力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數字教學模式

首先,增強數字意識,樹立正確的數字育人理念、數據資源意識、數據價值意識和數據應用意識,了解數字技術手段的機理及融合育人優勢,強化聯合、共享、定量、精準等數字育人思維,養成正確的數字責任價值觀。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應注重提升數字素養,掌握數字運用技術,提高數字化教育教學能力。例如,深入研究數字時代的思政課教材,提高思政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創新線上教學、微課、翻轉課堂等數字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定期邀請信息數字技術領域的專家和“數字思政”的優秀工作者開展數字素養培訓專題講座,結合數字化的教育技術和手段的實踐化運用,不斷提升數字化教育水平,助力思政課堂革命,助力思政教師發展,助力廣大學生成長。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主體也要破除數據迷信、減少技術依賴,自覺地抵制錯誤思想、低俗信息的侵蝕,確保數字信息技術要始終服務于思政教育的目的。

其次,打造數字化共建共享新模式,建設覆蓋范圍廣泛的思政理論課綜合性信息化平臺。當下數字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思政教育教學中因時間、空間、學科間的壁壘,在開放互鑒中實現了學術資源、教學資源、社會資源、實踐資源的整合共享。結合政府、社會、高校等多方力量,共聚資源,將高?!皵底炙颊苯逃ぷ饔行鋵嵑蛢灮?。比如,建立共享開放的思政教育資源數據庫,高效利用思政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周邊的數字圖書館資源查閱文獻,為思政內容提供學術支撐;充分挖掘互聯網存儲的海量資源與實踐案例,打造具有影響力、親和力的思政課程,推動新時代高?!皵底炙颊毙律鷳B。

3.3 優化技術手段,加快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數據資源的整合力度

首先要加強技術供給,推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加快傳統思政教學技術設備數字化升級和范式變革,綜合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通力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發揮資源集聚效應,強化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通過數據共享、數據畫像、數據建模等方式暢通思政數據資源大循環,強化思政教育過程。進行智能管理與分析,大力培養數字素養高和理論功底厚的復合型人才,實現數字技術賦能高校精準思政效益的最大化[9];實現高校無線綠色網絡全覆蓋,完善智慧校園、智慧課堂、智慧思政等平臺建設,構建新型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將枯燥的理論融入鮮活故事中,利用生動的影音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貼近教育實際,加強資源共享和主體互動,提升“數字思政”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其次,強化技術創新,深化數字資源供給改革。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匯聚新型數字資源,推動數字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發新型應用工具,提供更加精準的思政教育服務。加大數據資源建設投入,結合思政育人與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有特色、有活力的思政教育模式。推動線上與線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資源優勢互補、跨界隔空的深度融合,優化思政資源配置,線上線下思政課堂得以同步進行,實現思政育人資源的協同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資源要筑牢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技術防線,破解數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本身存在“數據欺騙”“數據失真”“信息繭房”等技術弊端,不斷加強前沿數字技術研發,抵御數字病毒、技術“竊密”等不良問題,切實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

3.4 創新資源供給,精準供給高校思政教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在數字賦能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杜絕重形式輕過程的錯誤思想,又要避免形式喧賓奪主、重過程輕育人的錯誤傾向。有效推進數字信息技術價值向育人價值的轉化,提升“數字思政”的智能化精準化非常迫切。首先,利用數字技術,精準教育目標,滴灌教育對象,實現雙向互動。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儲備力量,緊隨社會變遷也涌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和需求,傳統“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法已無法滿足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需要,數字技術融入思政教育是歷史必然。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來觀察、測量受教育者的行為軌跡和精神活動,抓取變化軌跡和活動數據,分析其靜態數據、動態數據和衍生數據,科學研判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進而精準識別對受教育者的性格特質、興趣愛好及精神訴求,為受教育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困難幫扶、學業指導、心理疏導等育人工作,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為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注入鮮活的動力。

其次,發掘前沿技術,精準供給資源,優化供需平衡,提升學習效果。比起傳統的抽象、枯燥的說理教育方式,大多數受教育者更喜歡接受生動、有趣的“視頻化”“可交互”“可實踐”等更具體驗感、代入感的教育資源。思政教育者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圍繞受教育者思維特征、習慣偏好等內容,利用線上線下教育平臺,集合數字化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創新思政教育內容的表達形式和呈現方式,投放更加精準、更加優質的思政內容和產品,實現高校思政教育供給的精準發力。同時,還要廣泛吸納STEM 學科專家人才,凝聚數字育人力量,壯大學習共同體規模,共同聚焦于“數字思政”發展新理論和新實踐[10]。

3.5 規避數字異化,有效突破高校思政教育的道德倫理困境

一是要提高數字技術研發人員和高校思政教育主體的道德倫理意識。在許多研發組織中,數字技術研發人員會與其他領域的專家組成跨職能團隊。因此,數字技術研發人員要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考慮技術嵌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影響,通過倫理評估、科學預測等設計和改良相應技術程序,使數據算法更加透明化科學化。高校思政教育者要規范思政教育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應用流程,確保數據采集透明度和安全性,積極傳遞優質教育內容,規避出現隱私侵犯和數據泄露的風險,筑牢主流意識形態的“能量場”。大學生要合理利用數字賦能思政教育的課程應用,遵循數字倫理規范,在信息生產及傳播過程中不斷提升對數字信息價值取向的辨識能力。

二是要強化制度保障,推進數字賦能思政教育實踐的頂層設計。針對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點和目標,設定賦能數字技術應用的限度和范圍,有效推進高校數字思政的高質量發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規范相關責任制度,使相關責任主體各盡其職各守其責,有序發展相關思政工作;優化數據收集管理體制,讓數據信息資源得到安全保障,避免數據泄漏和負面數據的操控;建立科學的數字治理體系,推動數字思政的生態文明建設。三是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切實提高數字信息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要想掌握數字信息技術應用的自主權,就要深刻把握其中關鍵核心技術。高校管理部門要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充分保障數字賦能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安全。

綜上所述,面對數智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的出現,我們需要用辯證、發展和科學的眼光看待“數字思政”發展的可塑性和局限性。立足實際,結合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積極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數字化新生態的發展,有規劃、有選擇地發掘數字信息前沿技術,有鑒別、有重點地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創新成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賦能增效。

猜你喜歡
精準育人數字化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