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場”與“在場”: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育研究

2023-03-12 22:19陳秀娟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華傳統英語

陳秀娟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校英語課程是各個專業學科大學生都需要進修的一門基礎課程,英語教育不但承擔著強化大學生文化意識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更是全面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和高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要求。[1]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的世界性語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更要具有開放、包容的精神,教育教學實踐中既要教授好英語學科的相關知識內容,更要厚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在多種類型的跨文化交流活動中明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導性地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滲透到當代高校英語教育中,創新高校英語教育實踐策略,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實時“在場”,積極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和國際地位逐步攀升的形勢下形成與之相匹配的話語權。

一、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在場”的價值旨歸

(一)推進優秀文化“出?!钡闹匾A

要想逐步提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地位和話語權,就應讓我們的文化真正走向海外,實現傳統優秀文化“出?!?在國際環境中樹立更好的國家形象,以保障國家意識形態建設成果。英語作為一門通用的國際性語言,若能將中華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英語教育工作中,其不但能夠進一步激發當代大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能夠針對性地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素養。[2]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往往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整個教學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在教學中如果可以將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要素融入進來,就能夠讓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同時在英語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還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口語交流話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層面進行英語交流。[3]基于英國分析哲學家約翰·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人們說話的水平對其交流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而交流過程中若能夠合理運用各種文化要素將能夠提升其交流水平??梢?在高校英語教育中應采取有效舉措以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在場”,從而逐步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庇兄谧屩腥A文化與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更好地碰撞和交流,讓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充分地了解認可中華文化。高校大學生正處于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特別是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往往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其中勢必會有一些負面影響,為此,在高校英語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就十分有必要,面對西方外來文化的沖擊時引領大學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4]

(二)新時代賡續中華文化血脈的有效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再次強調,全黨以及全國人民應持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國文化產業應以此為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高校英語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速傳統文化的“在場”進程則成為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現實要求。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不僅需要在國內傳承和發展,更應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傳統美德已經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族精神,如“以和為貴、好戰必亡”中追求和平的理念;“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的為人處世準則;“民貴君輕、政在養民”中的以民為本思想;“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的革新精神以及“任人唯賢、選賢與能”中的用人標準等,這些可貴的精神品質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5]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弘揚和傳承價值,在全球范圍內中華傳統文化理應得到更好的傳承和推廣,以英語這門國際性通用語言為載體,在高校英語教育中融入更多傳統文化元素,實現文化產業與教育產業之間的有效結合,既能夠滿足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又能夠有效賡續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三)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雙贏的關鍵舉措

文化生產力融合精神的價值體系、行為的制度體系和物質的符號體系,是國家和民族軟實力和硬實力持續提升的綜合體現,在高校英語教育中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在場”,將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不但能夠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當代大學生群體的英語交際能力,還能夠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實現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雙贏的關鍵性舉措。首先,可帶動我國各地區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儲備和支持,從業者的傳統文化素養便是衡量人才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只有具備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素養,他們才能夠為國內外游客群體提供優質服務,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做出重要貢獻;其次,還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逐步實現民心相通,提升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水平?!耙粠б宦贰闭弑尘跋挛覈c相關國家之間應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而這種合作必須在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基礎上實現雙方的互信,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語教育中即是一項關鍵舉措。

二、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缺場”的具體表現

從目前我國各類高校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領導者、管理者以及英語教師都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在英語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學無論是內容還是模式都來源于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中顯著的中心主義特點則加劇了“中國文化失語癥”和“中國話語失聲癥候”等現象?,F階段高校英語教育過程中對跨文化交流明顯還存在著一定誤解,教育實踐中過于重視教授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對以中國為學習和交流主體的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教學工作卻不夠重視,可見,在我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高校英語教育過程中應重點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講述民族精神、歷史文化和中國故事的能力。

(一)功利動機阻礙傳統文化融入

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即使在學生大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中仍存在著明顯的功利性動機,即教師開展各類教學活動的最重要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而這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參考,但這種功利性動機卻嚴重阻礙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英語教育中,很多大學生學習英語也只是想要在班級中取得較高的名次和分數,更加注重學習的實效性,導致中華傳統文化遲遲無法順利滲透到高校英語教育中,各種需要繼承和發揚的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英語教育中缺乏存在感。

(二)教師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略

對于高校英語教師來說,他們在教學工作中往往都會將注意力放在教授英語教材上的知識,忽視了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雖然英語在國際社會中已是一門通用性語言,但高校管理者和英語專業教師仍將其看作是一個語言工具,沒有認識到英語與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系,導致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并沒有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對其融入高校英語教育的進度產生了不利影響。[6]基于社會文化理論可知,語言活動中的核心要素是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與文化要素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系,文化對受教育者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有著直接影響。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高校英語教育中教師未能深刻認識到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對于如何行之有效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還未形成相應的思路和對策。

(三)考試評估中傳統文化的缺位

從我國各類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在其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會詳細地介紹西方文化,而如果過于重視西方文化勢必就會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和存在感,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角度來看,教師之所以會在教學中較為重視西方文化,其本質原因是缺乏足夠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學生的平時測驗和期末考試中,幾乎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西方文化而設置的,考試評估體系中中華傳統文化明顯缺位,學生面對傳統文化元素時明顯缺乏學習興趣,導致其融入進程受阻。

三、高校英語教育傳統文化“在場”的創新策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發明顯的背景下,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要逐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而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國人的文化自信,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高校英語教育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在場”即為一項有效舉措。以教學為手段實現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從西方外來文化中汲取有益內容,既要熱愛民族傳統文化,又對西方文化不盲目排斥,積極欣賞和借鑒其中的健康內容,真正做到守正創新。高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從教學內容遴選、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深入探究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在場”策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大學英語知識內容的深度融合,強化當代大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面對各種類型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更要突出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主體地位和話語權,增強中華傳統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一)遴選教學內容,夯實傳統文化“在場”基礎

目前,高校英語教育中功利主義傾向導致傳統文化“缺場”的問題,弱化了師生參與英語教育的實際效果,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起到了阻滯作用。在實踐過程中,要立足于遴選教學內容,增加傳統文化相關話題,通過系統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獲得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體驗,進而夯實傳統文化“在場”基礎。

首先,合理設置高校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高校英語教育中為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在場”,就要保證融入的傳統文化元素與英語教育內容相吻合,要讓兩者和諧共存而不是彼此獨立存在,確保所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形成一個體系,以取得更好的英語學科教學效果,并在教學中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舉例來說,大學英語專業中有一些課程內容與旅游出行有關,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將我國各個朝代人們出游的內容和具體形式融入其中,如君王出游、官員出游、文人出游、商人出游等。[7]

其次,整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學實踐中。高校教師在英語學科教育實踐中應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個體對英語課程有著差異化的需求興趣,可以此為基礎深度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那些大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對其進行合理編排和整合并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長期以來,高校英語教育工作之所以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重要原因是編排的教學內容未引起學生的足夠興趣,他們缺乏興趣和動力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而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便能夠大幅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舉例來說,高校中一部分學生對古代發明的構造和原理等方面的內容感興趣,教師便可以將與我國四大發明相關的知識內容融入到英語教育中,學生會積極研究每種發明中包含的內容原理和相關時代背景,既學到了英語專業的知識內容,又深入了解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滿足了大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最后,教育者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為傳統文化“在場”奠定基礎。結合高校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中的具體要求,高校領導者和教育者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明確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意義,督促英語教師深挖各類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融入到英語教育內容中。英語學科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往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并未得到足夠重視,跨文化交流活動中應盡可能傳播自身觀點,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勢在必行。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文化育人能力

當前,在高校英語教育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法和應試技巧等方面,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講解和傳授,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不足,難以真正從傳統文化中獲得英語學習的有益滋養。據此,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夯實傳統文化“在場”基礎。

在高校英語教育中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在場”,保證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提升高校的整體育人能力,其重要舉措就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保證每名英語教師都具備優秀的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英語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功底和傳統文化素養,從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適用于高校英語教育的有益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還應具備一定的編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能力。英語教師應具備借助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能力,不能只是單純地使用各種中文資料,要能夠將中英文資料有效結合,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適用于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民族精神和價值理念,如誠實守信、仁政愛民、和諧共存等。

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在其中應起到引領和指導的作用,這也是決定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應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好對英語專業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針對目前學校英語教師的現狀和需求安排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強化他們在多方面的教學技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鼓勵教師走出去參加培訓并接受繼續教育,讓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中華民族的眾多優秀傳統文化,將自身的英語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介紹和表達中華傳統文化,實現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的深度融合。英語教育中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使他們對傳統文化知識有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要求他們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經典書籍和課外讀物,開闊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鼓勵他們在校學習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程,從而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8]

(三)注重教法創新,建設文化“在場”立體空間

首先,高校英語教育中應重新構建教材內容結構,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比重。英語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能夠引領整個教學過程的有序開展,為此,可在教學大綱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比例?,F階段,高校英語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上編排的教學內容也都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而逐步衍生和擴展的,教師在構建教學結構和編排教學內容時就可以融入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如歷史故事、治國思想、民風習俗、中醫、茶道、飲食和武術等,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讓他們認識到中華文明五千年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即使在當代社會也同樣適用,也同樣能夠顯現出先進性,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高校英語教材的深度融合,相關人員在編寫英語教材時應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編寫教材時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讓教材內容更具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難度。

其次,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時,應明確教學定位,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教學進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利過渡,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既要保證知識的豐富性又要增加其趣味性,采用小組討論、團隊協作、角色扮演、情景構建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循序漸進地傳授英語專業知識,同時要結合我國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別設置課堂教學任務,為每一個學習小組分別設置可讓學生扮演的不同角色,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拓展中華傳統文化“在場”的立體空間,讓學生容易接受和認同自身的“文化傳播者”定位,提升他們的英語溝通交際能力。

最后,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堅持厚植中華傳統文化根基,實現中西方文化的互動和交融。高校英語教育為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在場”,教師應在準確把握文化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如可采用文化展示法和文化對比法,前者就是指在課堂上展示我國古代的文化事物以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如可邀請專業人士到英語課堂上演奏民間樂器、演示傳統茶道和誦讀名著典籍等,活躍課堂氣氛,引領他們積極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后者是指在教學中對比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在多元文化語境和跨文化交流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舉例來說,在教學中可設置中西方餐飲文化和中西方婚姻習俗等方面的對比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相應話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中西方的文化知識,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

(四)健全教學評價,提升傳統文化融入質量

教學評價是督促育人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英語考試通常更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應試能力,而傳統文化相關的題目較少。這種評價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冷漠,無法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應以傳統文化為起點和落點,不斷健全教學評價,提升英語教育整體實效。

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力的提升既要通過平時的學習來實現,更要依托教學實踐活動的評價以及不同學習情境的構建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從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以評價結果指導教學過程,為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華傳統文化高質量融入奠定基礎。一方面,教師應選擇有效的評價工具,定期跟蹤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對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上的表現加以評估,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語言運用能力??刹捎霉P試、口試、聽力測試、項目作業和小組討論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地了解學生在不同語言技能上的進步情況。另一方面,在開展評價工作時,還應注重實踐教學活動設計和組織,根據活動目標和要求對學生的整體表現情況進行評估,可借助實踐教學報告、案例分析和口頭演示等方式評估學生在實踐中所體現的專業能力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運用能力。

猜你喜歡
中華傳統英語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