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科協系統信息化建設進展與提升策略
——以G省科協為例

2023-03-12 22:52張君毅
海峽科學 2023年11期
關鍵詞:科普信息化建設

張君毅

(福建省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信息化發展大勢,明確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要以數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職能轉變”。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真正把科協組織建設成為對科技工作者有強大吸引力凝聚力,并且能夠提供不同形式高質量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1]。為順應新階段形勢變化、搶抓信息革命機遇、構筑科協組織發展新優勢,中國科協發布了《“智慧科協2.0”建設三年規劃 (2022—2024年)》,對科協組織的價值引領、聯系服務、品牌運營、數據治理等能力提出新要求,各級科協組織信息化建設迎來新的機遇。

1 科協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科協組織與廣大科技工作者緊密團結在一起的重要途徑,是發揮好科協組織橋梁紐帶作用的重要支撐。信息化建設為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科技工作者可以通過“網上科協”了解科學研究動態,交流技術創新經驗,了解科技政策法規,查詢各類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等活動的信息;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各類信息化平臺參與科學普及活動,獲取科普活動信息,及時了解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改變過去“面對面”交流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直接地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務,充分了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廣泛征集社會意見,使科協工作能夠更好地反映基層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呼聲。此外,還能實現與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部門的互聯互通和資源的共享利用,使科協工作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一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各級科協組織通過發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優化配置資源要素的平臺作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科協辦公自動化、業務信息化和工作協同化目標,這對于發揮科協組織作用、促進科協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G省科協信息化建設成效

G省為我國某沿海省份,G省科協以機關為核心,下設直屬單位D單位、E單位、F單位,其中,F單位為G省科技館。直屬單位作為科協組織的一員,承擔了省科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等具體工作任務[2]。多年來,G省科協各項信息化工作成效顯著,各類信息化平臺已成為科協與科技工作者之間重要陣地與溝通橋梁。

2.1 網站建設初具規模

G省科協官方網站建于2003年,主要展示了全省科協系統的重要文件、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和重大主題宣傳等,機關部室和直屬單位、省級學會、設區市和縣科協均有獨立賬號用于投稿,并附帶統計分析數據功能,在提高便捷度和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各單位信息宣傳工作積極性,推動內容供給標準化、流程化,已初步建成“網上科協”。G省科協直屬單位也相應開辦了官方網站作為對外宣傳展示的窗口。例如,D單位官網定位為G省范圍內較為知名的技術轉移專業網站,上線后獲得社會大眾一致好評;F單位“數字科技館”以官方網站為載體,實現科普資源和科普服務的信息化、數字化,試運行期間訪問量已近9萬人次[3]。

2.2 科普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科普信息化建設是提升科學傳播能力,提高科普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公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的重要手段。G省科協積極拓展科普信息宣傳途徑,架起科普信息化橋梁,讓群眾更簡單、方便、快捷地了解科技動態和最具時效性的技術信息[4]。截至2022年,E單位在全省范圍打造科普中國e站2199個,科普大屏播放量近190萬次,有效打通科普傳播“最后一公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科普微信公眾號推送疫情相關文稿近210篇,原創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665萬,實現了科普資源的數字化效應[5-7];F單位利用各大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科普信息,全網點擊量超千萬[8]。

2.3 業務平臺建設各具特色

G省科協業務信息化平臺根據使用對象不同,主要分為面向組織內部的政務協同平臺和面向外部公眾的公共服務平臺。G省科協定制開發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作為連接學會、設區市科協、高校和各級科技社團的內部工作平臺,具備學會管理、項目申報等功能,著力于解決科協與學會工作對接上的痛點與難點,目前,已有300多家單位近600名會員入駐該系統[9];D 單位自主開發了“技術轉移信息支持服務系統”和“科技創新獎評審信息化平臺”,前者使項目對接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后者通過多級審核流程實現了科技獎項線上無紙化評審;F單位的“綜合業務信息管理平臺”以服務公眾為導向,行政管理為輔助,集成多個子系統,實現了場館的智能化管理和公眾的個性化服務。其中,“智慧科技館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屬國內科技館首創。

3 G省科協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G省科協利用信息化工作全方位地展示了新時代科協形象。但總體來看,G省科協信息化建設仍處于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與黨和政府對群團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與中國科協推進“智慧科協”工作要求相脫節,無法滿足廣大科技工作者、企業及大眾全方位需求。通過對G省科協各單位走訪調研,發現當前信息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

G省科協系統內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信息化建設相互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各自為戰,條塊分割,重技術輕管理、重硬件輕服務的現象始終存在,難以形成合力。在建設初期,往往缺乏對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基礎認識,未能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忽略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且常常追求短期效應,在設備或軟件方面沒有考慮到后續發展和升級。此外,受G省科協各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參差不齊、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強等因素制約,信息化建設未根據自身情況來規劃建設重點和發展方向,而是在“應用導向”和“用戶導向”上做文章,導致資源分散、重復建設,部分項目利用率低。

3.2 信息化內容尚未系統化

目前,G省科協網站所發布信息多為工作動態信息,沒有形成系統性的信息化內容,難以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信息需求,與中國科協提出的“智慧科協”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且部分網站布局不合理,欄目設置雜亂無章,降低了訪問者體驗感。同時,科普信息化、智慧科技館等建設雖有成效,但都還處于初期摸索階段,與滿足群眾個性化、精準化需求還有較大距離,在平臺建設、內容建設、渠道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3.3 資源信息化整合不到位

G省目前建成并運行科技館30多個,各類科普基地近400個[10],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科普信息化建設、新媒體科普資源開發工作,但普遍存在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參觀人數不多、科普傳播面有限等問題。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盤活科普資源,讓群眾感受到科普魅力,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數據資源方面,G省科協各類平臺運行多年,大多已形成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或多或少存在數據重復采集、多頭錄入等問題,沒有將信息數據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與科學利用。此外,由于數據來源的單一性與重復性,產生了“信息閉環”與“信息孤島”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3.4 信息化項目缺乏績效評價機制

信息化建設項目通常經費投入大、項目周期長,項目績效評價機制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G省各級科協組織均未建立相應的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難以對信息化項目的建設成效、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科學評估。

4 地方科協信息化建設提升策略

4.1 建立統籌協調體系,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

中國科協在“智慧科協2.0”規劃中提出,各類信息化系統平臺應統一集成、融合,通過建設統一的業務與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安全體系、業務運營體系和技術運維體系,實現業務場景融合互通,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因此,各級科協組織之間的信息化建設應統籌考慮,避免各自為戰。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創新理念,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信息化建設規劃,加強對市縣級科協組織的指導和支持,強化信息化建設統籌協調?!爸腔劭茀f2.0”平臺目前已確定12家首批試點示范單位,其中,國家級學會6家,省級科協4家,地市科協2家[11]。在這一背景下,各地科協應盡快向中國科協申請加入試點,主動融入“智慧科協2.0”建設體系。為盡快實現目標,首先,應牽頭成立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對信息化工作進行統一部署、規劃,明確各單位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分工與職責,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其次,積極引導各級科協組織入駐“省政務云平臺”,通過云平臺統一管理避免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在節約資金的同時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此外,還可以對標中國科協信息中心,成立獨立建制的省級信息中心,對全省科協信息化進行統籌規劃、建設和維護,全面推進全省科協組織的信息化建設工作[12]。

4.2 整合拓展信息資源,加快數據互聯互通

對現存運行的各類信息平臺按照先數據再功能、先共性再個性、先并行再替換的遷移策略,逐步向中國科協一體化系統整合。在做好現有資源整合的同時,加強對現有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拓展信息資源增強科協工作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智慧科協2.0”技術標準、數據標準、業務標準的推廣和應用,為各級科協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建設指導和平臺支撐。推動與省級學會、地市科協現有系統的數據共享和對接遷移,制定應用集成與數據整合方案,將現有成熟應用與“智慧科協2.0”平臺對接融合共享。整合現有數據資源,不僅要建立各級科協網站的數據共享機制,還要建立學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院士專家等各類統一字段的數據庫,保證數據的全面性、多樣性??破召Y源整合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一個“省級科普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全省一張科普地圖,盤活各類基層設施,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利用。通過整合各類科普資源,拓展數據資源的來源渠道,形成以省級科協為引領,各級科協組織為基礎的資源網絡體系。

4.3 多渠道并行,強化信息化服務功能

4.3.1 通過網站建設提升價值引領能力

官方網站是科協組織信息公開發布的主陣地,是展現科協形象、展示科協工作的門面擔當[12]。G省科協各單位網站后臺數據顯示,有超過90%的來訪者通過搜索與本單位相關的關鍵字訪問官方網站。因此,要準確把握社會大眾與科技工作者熟悉并習慣的互聯網使用方式,全面加強建網、用網、管網工作。網站建設可采用輕量化開發和快速化部署,統一標準,從公眾體驗與資源重整角度出發,對網站內容、設計進行優化,同時,加強科協指導下的多網站集成管理,最大程度發揮科普資源的價值[13]。此外,結合中國科協提出的“智慧黨建”這一重點任務,建設網站時將黨建和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實現黨務線上化,形成黨建、業務“一盤棋”,進一步提升科協的價值引領能力。

4.3.2 運用新媒體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

科普信息化建設是提升科學傳播能力、提高科普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公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的重要手段。針對現有科普e站、科普大屏作用發揮不充分、內容更新不及時、存在感低、用戶黏性不足等問題,可利用“大屏基站+手機終端”的模式解決從點覆蓋到面覆蓋的問題。在科普大屏上能通過手機獲取內容和服務,同時充分利用各級科協微信公眾號傳播渠道,把科普大屏和微信公眾號打通,擴展科普大屏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助力科普中國多渠道落地。例如,長沙市科協利用該模式因地制宜地將“科普中國”內容精細分類、精準推送,2019年,各類科普信息點擊率近50萬次,提升了長沙市整體科普信息化水平[14]。此外,要主動順應互聯網時代潮流,創新科學傳播方式??破誩站可嘗試與抖音平臺合作,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抖音平臺上的知識類作品已多達1280萬條,播放量超1.3萬億[15],資源量相當可觀,碎片化閱讀態勢明顯??蓪⒖破沾笃僚c碎片化閱讀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利用抖音強大的個性化信息推薦功能增強用戶黏性,同時,解決部分科普大屏內容更新不及時的問題,保證信息的推送量。需要注意的是,該方式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應通過完善的管理機制確保推送信息的安全、合規。

4.3.3 大力推進智慧科技館建設

科技館作為科學普及的重要力量,應圍繞智慧服務、智慧共享、智慧管理三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規劃和落地實施,并配合“雙減”背景下科技教育轉型要求與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要求,整合新增能力建設任務。按中國科協規劃部署,把科技館原有系統能力向“智慧科協2.0”平臺遷移,實現與中國科技館特有數字化平臺和信息化系統的智慧互聯、生態協同。充分利用數字科技館網站、大數據平臺、科普直播平臺等渠道,結合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拓展數字科普傳播方式,讓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覺得能用、好用、經常使用[13]。例如,上??萍拣^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在“愛因斯坦相對論”展區把三個時空觀作為主題線索,幫助游客全方位深入了解愛因斯坦的哲學理論,為游客營造了新奇氛圍[16]。

4.4 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提高隊伍素質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第一資源,要全面提升干部職工的數字化思維、數字化素養和數據治理能力,建設一支講政治、懂技術、會業務、能運營的綜合性專業人才隊伍。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要著手制定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定期培訓制度,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尤其是要加強對科普信息員、網絡安全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培訓中增加前沿、主流的信息化技術內容,使培訓人員能夠及時掌握信息產業的動態,并更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例如,2021—2022年,河北省科協連續兩年舉辦網絡安全及政務新媒體工作培訓班,不僅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而且為創新科普傳播方式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17]。二是完善人才使用機制。要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批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隊伍。信息化工作人員應設立專職專崗,盡量避免身兼多職。同時,引入第三方團隊外包模式,利用市場化機制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升競爭力。三是建立人才評價機制。根據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不斷完善信息化工作人員考核評價制度,使之與崗位職責和工作績效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評價機制,把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優秀人才選拔出來,適當采用激勵措施,對信息化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進行表彰獎勵。

4.5 建立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明確經費使用標準

建立信息化項目績效考核機制,應涵蓋基礎環境、內部應用、對外服務、條件保障等方面的內容[13],科學制定信息化建設經費使用標準,將信息化建設效果與經費使用掛鉤,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這基礎上,建議組織一批由學會、科研院所、高校相關專業人員組建的專家評價團隊,對信息化項目成效進行定期評價。同時,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讓社會大眾參與評價,力求從不同側面反映科協各階段信息化建設水平。根據評價結果,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團隊在信息化經費、人員配備上予以傾斜。評價結果應納入各級科協組織的年度績效考核,以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促進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猜你喜歡
科普信息化建設
月“睹”教育信息化
科普達人養成記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