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述要*

2023-03-12 22:52陳炬烽賀肇東陳揚洋林燕華
海峽科學 2023年11期
關鍵詞:醫藥文物傳統

陳炬烽 賀肇東 陳揚洋 楊 俊 王 迦 陳 玄 林燕華

(1.福建省中醫藥科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3;2.東南觀止(福建)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4)

0 引言

傳統醫藥文化遺產是我國重要的專門遺產,具有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緊密結合并活態傳承的重要特性。目前,國內傳統醫藥文化遺產研究及保護主要集中于傳統醫藥的非物質文化及物質文化中的可移動文物部分[1-5],較少關注傳統醫藥物質文化中的不可移動文物[6-8]。福建省對我國傳統醫藥發展具有獨特貢獻,雖然在地方醫史(內史)研究上已取得一定成果[9-13],但傳統醫藥文化遺產研究及保護仍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薄弱,對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的認識尤為不足。因此,本文通過梳理福建省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的傳統醫藥價值載體,并重點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以期對福建省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概貌形成初步認識,為下一步福建省傳統醫藥文化資源全面普查奠定基礎。

1 福建省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概況

我國實行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單位制度。目前,我國已經進行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不可移動文物概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三級,分別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及市、縣(區)級人民政府核準公布,由相應文物行政部門實施保護管理。截至目前,國務院公布了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公布了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福建省文物局公布數據,福建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3251處(除金門縣外),其中,古遺址5110處,古墓葬2159處,古建筑20608處,石窟寺及石刻1624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3744處,其他類6處[14-15]。福建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42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約5100處[15-17]。

近年興起的農業、工業、水利、海洋等專門遺產,與文物存在較大的交叉面,傳統醫藥文化遺產也是如此。根據初步梳理,福建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具有傳統醫藥價值因素的不在少數,較為突出的有1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未核定為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57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占比高達43%,反映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 福建省傳統醫藥文物不可移動文物分類及介紹

我國不可移動文物可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等類型。而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根據物質空間及功能屬性,可分為醫藥館堂及相關設施,名醫故里、故(舊)居,名醫墓葬及相關紀念設施,醫巫崇拜空間等四個類型。

2.1 醫藥館堂及相關設施

醫藥館堂包括醫館藥鋪、行業會館及與醫藥相關的寺觀廟宇等,共30處。其中,咸康藥行舊址、合安堂、章氏藥店、崇福寺、打山璞山寺遺址等較具代表性。

2.1.1 咸康藥行舊址

咸康藥行位于今福州市臺江區下杭路219號,系張桂榮、張桂丹兩兄弟所創設。咸康藥行經營采購與加工銷售同步開展,以出口土特產品來換購名貴藥材。為了擴大銷售范圍,在靠近碼頭的臺江汛開設分行,并在香港設立“福成泰”代辦莊,經營進出口業務。咸康藥行與回春、四省、華來等號稱福州四大藥店,所在的上下杭街區是近代及以前閩江流域的藥材集散地。舊址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建筑,臨街前廳為營業大廳,后設有藥材倉庫,保存較好。

2.1.2 合安堂

合安堂位于今廈門市翔安區彭厝村,系中共地下黨員彭幼潛開設的藥鋪,是土地革命時期廈門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秘密活動場所。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組織廈門破獄斗爭,將合安堂作為行動秘密聯絡點和中轉人員的隱蔽點。合安堂為面闊四間、雙層磚石木結構建筑,是具有西式建筑風格的閩南紅磚建筑,保存較好,至今還留存有一本祖傳醫書。

2.1.3 章氏藥店

章氏藥店又稱“興盛藥局”,位于今莆田市秀嶼區莆禧村,系章練生所創設。章練生醫者仁心,救濟貧苦患者,免費贈藥,藥店兩邊護欄對聯曰:“海國安瀾慈航濟,芝崖秀麗妙藥錄”,為當時百姓所贈。章氏藥店建筑始建于明代,為單體兩層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二樓明間設神龕,供奉藥王、媽祖、觀音及清代彩繪神農嘗百草圖,還保存有《章氏族譜》一部。

2.1.4 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今泉州市鯉城區崇福路。始建于北宋初年,歷代多次重修。民國初年,妙月和尚為寺中主持,擅長治療跌打損傷,到南洋菲律賓行醫化緣,回國后對崇福寺進行全面的修繕。為泉州佛教三大叢林之一。

妙月和尚(1883—1944年),俗名邰騰朗,泉州晉江人。自幼習拳,云游行醫,替人治療風傷、正骨。著有《太祖拳法》三卷、《傷科經絡療法》草本一卷,這些遺著后經元鎮和尚整理編訂成冊。

2.1.5 璞山寺遺址

璞山寺又名璞山巖,始建于明代,位于今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打山村,系國家一級重要保護品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片仔癀藥的發源地??脊虐l掘發現遺址分布面積約1500 m2,主要有主殿、前殿、三合土埕面、排水管道設施及水井等。

2.2 名醫故里、故/舊居

名醫故里、故/舊居共23處,其中,蘆山堂、翁朝言故居、吳瑞甫故居、老范志大厝等較具代表性。

2.2.1 蘆山堂

蘆山堂,又稱蘇氏大宗,位于今廈門市同安區,系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和藥物學家蘇頌的故居,由前、中、后三落大厝及左、右兩列護厝構成,保存較好。

蘇頌(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人(今廈門市同安區),參與校正《急救千金要方》《神農本草經》,編撰《本草圖經》?!侗静輬D經》是世界第一部雕版藥物圖譜,共收錄中藥方劑1000余首,藥圖933幅,開創了本草博物學先河,是本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2.2 翁朝言故居

翁朝言故居位于今廈門市思明區,系廈門松筠堂藥酒創始人翁朝言的故居,為二層中西合璧式磚木結構建筑。

翁朝言(1868—1957年),泉州晉江人。自幼學習五祖拳法,1937年在廈門鼓浪嶼開設診所,行醫治療跌打損傷、年久風濕、四肢麻木等病癥,清朝末年研制出“松筠堂”正骨瘋傷藥酒,并開設酒廠。翁朝言在開設診所期間,懸壺濟世,常常贈醫送藥,將炮制的藥酒贈送給沿海的漁民。

2.2.3 吳瑞甫故居

吳瑞甫故居位于今廈門市同安區,系福建近代著名的醫藥家、中醫教育家吳瑞甫的故居,現僅存后落大厝和西側護厝,為磚石木結構建筑。

吳瑞甫(1872—1952年),名錫璜,廈門同安人。其一生著述豐碩,主要著作有《傷寒綱要》《中西醫溫熱串解》《冊補中風論》《奇驗喉癥明辯》《診斷學》《內科學》等近20本,其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也頗有建樹,著有《中西醫溫熱串解》《四時感證講義》等。

2.2.4 老范志大厝

老范志大厝位于今泉州市鯉城區,系福建清代名醫吳亦飛的故居,由三座五進三開間庭院組成,保存較好。

吳亦飛,名敏振,字亦飛,生卒年月不詳,泉州晉江人。其精通藥理,尤精《本草綱目》。其在古方“神曲”的基礎上,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藥材加以增減制成新藥方,取名“范志神曲”。該方可以治療中暑、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等病癥,效果顯著,還可當做預防飲料,暢銷海內外。1985年被評為“福建省優質產品”。

2.3 名醫墓葬及相關紀念設施

名醫墓葬及相關紀念設施共12處,楊肅墓、宋慈墓、沈佺期墓、陳修園墓、蔣以麟墓等較具代表性。

2.3.1 楊肅墓

楊肅墓位于今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南僑村仙公山,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為鳳形墓,墓前立半圓形墓碑。

楊肅,字救貧,號清叟,五代醫學家。其以行醫為生,濟困救危,受百姓愛戴。傳閩王王審知夫人患瘡,楊肅為其治愈,后又為皇后治好乳疾,受到唐昭宗的賞賜,誥封賜匾“太乙真人”。

2.3.2 宋慈墓

宋慈墓位于今南平市建陽區崇雒鄉昌茂村,墓本體外觀呈圓狀,由外到內依次由墓埕、臺階、甬道、墓碑、墓冢、墓圍等部分組成。

宋慈(1186—1249年),字惠文,南平建陽人,南宋時期法醫學家。著有《洗冤集錄》一書,是集生理、病理、藥理、診斷、兒科、內科、婦科、骨科以及檢驗學等于一體的法醫學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法醫學著作。

2.3.3 沈佺期墓

沈佺期墓位于今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星輝村虎頭山,為花崗巖石砌筑鳳形墓。

沈佺期(1608—1682年),字云祐,號復齋,泉州南安人。清康熙三年(1664年),沈佺期跟隨鄭經入臺,行醫救世,游歷于臺灣各地,救死扶傷。其晚年收授學徒,傳播中醫知識,對臺灣的醫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臺灣被奉為“醫祖”。

2.3.4 陳修園墓

陳修園墓位于今福州市長樂區江田鎮湄溪村,為三合土構筑鳳形墓。

陳修園(1753—1823年),名念祖,字修園,號慎修,福州長樂人,清代著名醫學家。主要著作有《靈素節要淺》《金匱要略淺注》《金匱方歌括》《傷寒論淺注》《長沙方歌括》《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女科要旨》《醫學三字經》《時方妙用》《時方歌括》等,合刊為《南稚堂醫書全集》。

2.3.5 蔣以麟墓

蔣以麟墓位于今泉州市鯉城區,始建于1960年,2004年重修,為三合土構筑太師椅式墓。

蔣以麟(1890—1960年),泉州樹兜鄉人,泉州華僑公會第一屆會長。蔣以麟在泗水旅居時,曾向名醫沈春安研習中醫。辭退會長一職后,為維持生計,便在家開設私人診所,業醫為生。新中國成立后,仍以行醫為生,閑時撰寫《海外見聞錄》。

2.4 醫巫崇拜空間

福建醫巫崇拜空間數量眾多,本文梳理出具有較突出醫藥文化價值的35處。其中,湘橋華佗廟,青、白礁慈濟宮,清水巖寺,三平寺,古田臨水宮等較具代表性。

2.4.1 湘橋華佗廟

湘橋華佗廟位于今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湘橋村,始建于明朝中期,歷代多有修繕,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埕、前殿、大殿、后殿,供奉東漢醫學家華佗。

華佗,字元化,東漢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華佗善用麻醉、針灸等,精通內、外、婦、兒各科,擅長外科,著《青囊經》。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開創了麻醉藥物的先河,首創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尊稱為“外科鼻祖”。

2.4.2 青、白礁慈濟宮

青、白礁慈濟宮系保生大帝信仰文化的發祥地,被閩臺、東南亞等地的保生大帝分宮奉為祖殿。青礁慈濟宮,位于今廈門海滄區,稱為“東宮”。白礁慈濟宮,位于今漳州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稱為“西宮”。

保生大帝(979—1036年),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原名吳夲,字基華,號云沖,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17歲時便已精通醫術。宋明道二年(1033年),漳泉一帶瘟疫流行,死傷無數,吳夲為民治疫病,廣施丹藥,救人無數。后因上山采藥不慎墜崖身亡。漳泉兩地人民感念其德,建廟塑像祭祀,尊為醫神,歷代敕封。

2.4.3 清水巖寺

清水巖寺位于今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為閩臺清水祖師祖庭,現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寺依山臨壑,外觀呈“帝”字形,端莊雄偉、典雅壯觀。

清水祖師(1037—1101年),俗名陳應,法名普足,泉州永春人。幼時出家為僧,后在蓬萊山修行,施醫濟藥,扶危救濟,屢有奇效,得到了漳州、汀州一帶人民的敬仰。宋建中靖國九年(1101年)在蓬萊山化座仙逝,宋朝歷代皇帝敕封“昭應大師”“昭應慈濟大師”“昭應慈濟廣惠善利大師”等稱號。

2.4.4 三平寺

三平寺位于今漳州市平和縣文峰鎮三平村,為閩臺三平祖師祖庭?,F存為清代建筑,建有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和塔殿,并順地勢遞升,側翼配以齋堂、僧房。

三平祖師(784—872年),俗稱“三平祖師公”,原型為唐代禪宗青原下三世三平義中,俗姓楊,陜西高陵人,生于福唐(今福清),14歲出家,“先依百巖懷暉,歷奉西堂、百丈、石鞏,再侍大顛大師”,唐寶歷年間初到漳州,開三平山,大中年間賜號廣濟祖師。據傳義中禪師精通醫術,不但辨癥醫治,還向眾人傳授醫術。宋后逐漸神化,形成三平祖師信仰。

2.4.5 古田臨水宮

古田臨水宮位于今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中村。為臨水夫人陳靖姑祖庭。始建于唐貞元八年(792年),現存為清代建筑,占地面積約8000 m2,中軸線依次為戲臺、拜亭、正殿、后殿,正殿祀陳靖姑及其姐妹林九娘、李三娘。

陳靖姑(904—927年),福建福州人。后梁貞明元年(915年),到閭山大法院修道3年,學成后做法行醫,為孕婦接生。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恰逢福州大旱,陳靖姑為民脫胎祈雨身亡。宋淳祐年間,敕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賜額“順懿”。清道光年間,敕封“順天圣母”。

3 福建省傳統醫藥文物不可移動文物特點

3.1 地方名醫文化遺產豐富

劉德榮先生指出,千百年來,福建涌現出許多著名的醫藥學家,如三國時期被譽為“杏林始祖”的長樂醫家董奉,宋代有聞名閩臺兩地的醫家吳夲、編撰現存最早刻版藥物圖譜的蘇頌、著名的內兒科醫家楊士瀛、婦產科醫家朱端章、撰寫世界上第一部系統法醫學著作的宋慈,明代有研究傷寒學醫家許弘、闡發中醫元氣學說的蕭京、在日本醫學界具有一定影響的熊宗立,清代有主持編纂我國最大醫學類書的陳夢雷、撰著中醫眼科集大成之作的黃庭鏡、著名醫學普及醫家陳修園,民國時期有創辦中醫學校、主編中醫雜志的醫家吳瑞甫和包識生等[11]。這些醫家、藥學家或為世傳名醫,或著作等身,在醫學或藥學上具有一定的學術成就。除此之外,福建還有諸如章練生、吳亦飛、沈佺期、蔣以麟、妙月和尚等地方醫藥名人、世家,或以名藥,或以醫術,惠澤一方,為地方世代傳頌。

根據梳理結果,福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上述兩個層面的文化遺存均有所保存,包括30處醫藥館堂及相關設施,23處名醫故里、故/舊居,12處名醫墓葬及相關紀念設施,整體較為豐富,且部分保存較好。這些文化遺存是研究福建醫藥史、傳統醫藥社會史的重要實物史料,更是地方歷史文化構建的重要內容。

3.2 醫巫崇拜盛行,至今承傳

福建醫巫崇拜的神靈包括中國傳統醫神藥王、地方醫巫神靈兩大類。前者如神農、華佗、董奉、孫思邈等,在全省各地散見祀奉廟宇。后者異常突出,其秉承上古醫巫文化傳統,傳統醫藥文化與地方上的民間佛道信仰結合,形成閩南保生大帝吳夲、清水祖師普祖禪師、三平祖師義中禪師,閩東臨水夫人陳靖姑,閩中法主公張圣君等獨具地方特色的醫巫信仰崇拜,其祖廟成為閩臺乃是海外華人的醫巫信仰崇拜中心,祀廟在流播地區林立。如閩南醫神保生大帝,以白礁慈濟宮為祖廟,元明清以來隨著移民及經濟往來,由閩南地區向閩西、粵東、臺灣、港澳及東南亞等地區擴散。據報道,到當代已分爐2000多座、信眾過億,每逢保生大帝誕辰,祖廟及各地分爐宮廟紛紛舉行盛大的民俗活動,成為海峽兩岸及海內外同胞民間交流的重要渠道。

這種醫巫崇拜文化活動一方面通過藥簽、金汁等形式,方便古代窮苦人家常見疾病的醫療救濟,另一方面通過神靈信仰的形式,在傳統社會起到促進醫藥文化普及的作用,在當代社會充當著構建地方文化共同體的重要角色,持續影響著當代社會生活,具有積極作用。

3.3 分布廣泛,但地區不均衡

福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遍布全省,其中,福州14處、廈門18處、莆田2處、泉州22處、漳州25處、三明4處、南平6處、龍巖2處、寧德7處。這反映出,福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主要分布在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閩南地區,而三明、龍巖、南平等西部內陸地區則較少,整體上呈現閩南地區密集、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內陸地區少的分布態勢,這與宋元以來福建地區社會發展態勢基本一致。

4 結束語

202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現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地方傳統醫藥文化資源的調查整理和挖掘研究無疑是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基礎工作。本文在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基礎上,初步梳理100處具有較突出傳統醫藥價值因素的不可移動文物,并進行分類與特點分析。但是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主要關注由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等構成的文物價值,與醫藥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梳理的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還遠不能完整反映福建醫藥文化遺產的真實情況。鑒于此,有必要在加強醫藥文化遺產價值內涵研究,明確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等價值因素在醫藥文化遺產認定的核心地位的基礎上,繼續全面深入開展傳統醫藥文化資源調查,進一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分類體系,深入研究福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的特點,科學制定福建傳統醫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對策,為保護和弘揚福建傳統醫藥文化遺產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醫藥文物傳統
文物的棲息之地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老傳統當傳承
傳統醫藥類非遺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醫藥下一個十年 創新為王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