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主持語言表達的應對策略

2023-03-12 22:52
海峽科學 2023年11期
關鍵詞:廣播節目傳統媒體主持人

林 爍

(廈門廣電集團,福建 廈門 361012)

0 引言

為應對全媒體環境下的挑戰和競爭,打造可視化廣播節目,實現廣播內容的全媒體傳播。本文重點闡述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廣播節目在語言形式上所面臨的挑戰,分析如何運用新時代更好、更新、更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應對新媒體對于傳統廣播節目的沖擊,并提出傳統媒體廣播節目應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作模式以及語言表達技巧,來促使節目更加生動,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引起受眾的共鳴,提升節目的品質,改善廣播節目收視效果。

1 傳統媒體廣播節目語言表達面臨的困境

我國的傳統媒體發展時間相對較長,傳統媒體的主持人憑借其在語言和演繹方面的突出能力,通過話術和技巧處理,使得信息傳播更加貼近事實,引導正向輿論,使得這個群體更加能夠去作為一個話題的引導者,是內容的輸出者。然而,在全媒體環境下傳播者與受眾的界限被打破,傳統媒體廣播節目語言表達面臨著困境。

1.1 鋪陳較為冗長,無法滿足碎片化

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平臺,網絡傳播憑借其迅速、廣泛、強大的交互能力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媒介景觀?,F在大部分受眾對媒體信息的接受耐心已經下降至不到一分鐘甚至不到三十秒,對網絡信息的大規模鋪陳,有的只看前三行。短視頻網絡平臺的出現更是使單一的視頻長度壓縮至10分鐘以內,并且信息量也大大提高,觀眾愈發注重視頻的“黃金三秒”。而傳統廣播節目語言內容需鋪陳大量的信息,并在節目中一一展開,已不能適應人們斷點化、碎片化的收聽習慣。傳統廣播節目以伴隨性為主,語言量大且碎,適合有固定長時段能夠持續收聽的聽眾。而面對如今“短、平、快”的收聽習慣,沒有亮點前置、節目語言風格同質化嚴重使得節目的可聽性進一步下降。

1.2 傳播渠道單一,時效性不足

新媒體融合了大眾與人際傳播,是一種數字化的傳播,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傳統媒體廣播節目的信息傳播渠道單一,傳播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每個環節消耗的時間不固定,這就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此外,傳統媒體廣播節目對于信息傳播的態度較為謹慎,更加注重信息的質量和深度,在信息搜集、素材整理創作上花費了較大精力,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傳播時效性。

1.3 互動性不足,說服力下降

隨著各視頻平臺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互相交流,甚至可以和喜歡的明星、崇拜的學者進行“零距離”接觸。相比之下,傳統媒體廣播節目“主持人”身份似乎不那么重要,沒有讓人“絕對信服”的身份名片,相比其他專業領域代表人物很難使聽眾對其的話語產生濃厚興趣,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定位和內容細分分類理念的缺乏,讓節目說服力下降。

1.4 表達較為刻板,受眾群體減少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傳媒行業門檻也在降低,個人、單位或媒體機構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信息,出現越來越多依托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傳播渠道[1],更多的用戶能享受到精準的,符合自己喜好、社會地位、消費方式的信息內容。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因節目語言表達較為刻板,“包羅萬象”的風格無法留存,影響力逐漸減弱,往日一呼百應的現象也不復存在。

2 對策建議

2.1 調整組織語言風格

當下,全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傳統媒體機構在形態上、內容上謀求轉型升級的共識。對廣播而言,除了在理念、技術、內容等方面實現升級外,還需守住“服務受眾”這一核心,實現與受眾共贏發展。全媒體技術的發展,讓廣播與受眾的實時互動有了更大的舞臺和更多的形式,這就需要全媒體廣播節目在籌備階段準確把握節目受眾,做好前期的采集和調查,做好欄目的定位,細分受眾年齡段,繪制各齡段受眾的節目畫像,并根據畫像去調整組織節目語言。如果受眾年輕,就可以讓節目更加的靠前端一些;如果受眾年齡差異較大,就需要犧牲一點網絡化、娛樂性。同時,要確保廣播節目在“播前—播中—播后”這三個環節及時、準確獲取受眾需求,并以這種需求作為導向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以廈門音樂廣播的全媒體音樂節目《音樂最派對》為例,節目在策劃構思階段,就規劃以15—30歲的人群為主要受眾對象,兩位主持人的語言風格都以時下最流行的網絡用語為主,高頻快速地輸出及與聽眾沒有壁壘的語言內容,讓習慣傳統廣播節目的聽眾有顛覆性的體驗,雖然對高齡聽眾不太友好,但也可以直截了當地區分人群,留住節目需要的受眾群體。

2.2 信息傳播在廣播用語時的語言表達和形式

全媒體在傳媒市場領域里的整體表現為大而全,但針對受眾個體則表現為更加細分的服務。全媒體強調節目的主持語言在每一個平臺都要兼顧,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去做節目同步播放到網絡平臺,這樣就會埋沒在互聯網時代中茫茫眾多的產品里,尤其是當下時代,受眾群體普遍會更加接受短視頻的“短、平、快”特性,傳統節目的節奏會讓處于網絡平臺收聽收看的人群難以接受這類內容。但完全傾向網絡化就又無法兼顧到傳統平臺的聽眾,這就需要細分節目的受眾年齡。在節目劃分定位出來后,較為準確的定位好節目受眾,根據受眾來選擇自己的語言風格。在確定語言風格后,根據主營平臺及節目內容的適配方向,選擇側重面向互聯網用戶或傳統媒體用戶,明確主次之后,再去確定所采用的語言形式。例如,廈門經濟交通廣播節目《交通大小事》是一檔交通服務類型的脫口秀欄目,因其屬于服務性偏強的節目,主要目的是服務聽友,在交通生活上提供便捷信息,用戶以車載廣播聽眾為主,原本的語言風格及內容就偏向前沿一些。使用新媒體更多是一種引流作用,借助更多的平臺來使節目得到更大曝光量,而非必須使節目內容風格傾向于互聯網。所以,即使是融媒體多平臺直播的節目,這檔節目的內容及語言形態依舊以傳統廣播重聽覺、重內容輸出的形式為主,依舊是將車載廣播聽眾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傳統媒體的廣播節目講究的是節目的完整度和流暢性,此外,也須主題清晰且與情緒相互兼容。全媒體下信息傳播由單向傳播轉變為立體交互式的內容傳播,更強調節目的互動性和語言的日?;?倡導用戶至上,這樣節目的內容可能會被碎片化。單純從廣播端收聽的聽友會覺得不習慣或是聽感較差,但若是做較為完整連貫的內容,就會忽視了想要進行實時互動的用戶,因連貫的內容輸出很難做到在評論彈幕區的“有求必應”。如對同一條信息,通過全媒體平臺可以有各種紛繁的表現形式,但同時也要根據信息表現的側重點和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來對采用的媒體形式進行取舍和調整,在衡量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如何將碎片化的節目內容和互動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全媒體時代比較值得探討的部分。

2.3 主持人語言要與時俱進,形成自成一體的語言風格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受眾收視和收聽習慣也發生很大改變,在全媒體環境下,傳播話語與敘事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廣播節目的語言除了要利用好自身專業性,發揮播音主持專業聲音的優勢,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有?、及時性是全媒體時代的兩個核心關鍵詞。能夠通過網絡及時收到用戶、受眾的反饋,其對節目的態度、喜厭盡收眼底,便于及時調整[2]。全媒體時代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網絡語言的崛起,其以簡單直接的感染力和新奇亮眼的表述在民眾中流行,在節目的進行過程中,更多會脫離紙面,以更加口語的方式表達,自然網絡詞匯成了拉進大家距離的一種方式,如“尊嘟假嘟”“YYDS”“你人還怪好的嘞”“顯眼包”“配享太廟”等都成了高頻詞。傳統廣播主持的語言表達要向網絡借鑒,植入諧謔調侃的網絡語言,滿足時代審美需求,拉近主持人與受眾者之間的距離,增強節目的傳播效應,優化傳播效果。在節目直播過程中,播出平臺不僅有廣播電臺,還有網絡直播平臺,若用詞過于保守,在網絡平臺難以吸引受眾,所以主持人在用詞的選擇上,既要代表官方媒體的立場,又能做到滿足多平臺受眾的收聽收看需求,適度玩梗,把握尺度,在傳播節目內容的同時,用更貼近受眾,更讓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完成內容的傳達。

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是多元化的,不僅要求播音主持人員的專業過硬,同時還必須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如有的主持人說話幽默,有的言辭詞犀利,有的娓娓道來、具有親和力,這些風格無一不體現了主持人語言功底的廣度和深度。在每一種語言風格的賽道,都有著屬于每個時代的表達方式,在當下語言風潮更替如此快速的時代中,主持人更多都是和節目深度綁定,讓節目品牌和主持人共同“IP化”是當下許多媒體人的共識,而如何破圈,則是靠主持人能夠吸引人的獨到性格設定或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如今認識一檔節目或是一位主持人的方式變得多元,也就讓節目可傳播的特點有了更多的可能。作為語言工作者,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緊跟時代浪潮,結合自身的特色,不斷更新屬于自己的“語言包”。

2.4 利用好權威性、公信力,打造好品牌

在當下,傳統媒體雖在“勢”上不及新媒體的迅猛,但也擁有新媒體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那便是權威性和公信力。新媒體雖然能夠比傳統媒體更加迅速地吸引用戶的注意,但這也讓新媒體平臺的信息過于多且雜,導致公眾對新媒體的信任度不足,而傳統媒體經過數十年的深耕發展,隊伍建設嚴謹,公信力、權威性較強,在新聞事件、社會輿論導向等方面的傳播有著更好的先天優勢。傳統媒體應當利用好這一優勢,融合新媒體的技術發展,生產出既有新媒體迅速、垂直、有網感,又具備傳統媒體權威性、公信力的節目內容。既要兼顧傳統媒體的背景,無論是報道還是評論都不能調侃過度,又要追求更有創意、更具網感的語言融入主持人的口播中,完成報道工作。朱廣權老師在做新聞評論時的處理,值得很多主持人學習,例如聊廣東遲遲沒有入冬:“‘今年首次大范圍降雪正在派送,一同發貨的還有降溫和大風’‘別光顧著興沖沖,請保持道路暢通’‘收貨后記得帶圖好評,別讓人家白搭工’‘但這批貨可能還到不了廣東,點綴不了那不一樣的天空’‘不過未來三天,長江中下游一帶也將陸續入冬’”這樣兼并新聞內容真實和設計巧思,且符合互聯網傳播的用語,才能在當今的市場中,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產品,樹立好媒體品牌形象。

3 結束語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與個性化的傳播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加之信息壁壘的消失,受眾的分眾化和差異化日趨明顯,對節目播出的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媒體主持人要積極地融入時代,不僅在節目策劃階段去尋求創新突破,用不同風格的多平臺兼并融合播出的方式,使得節目的傳播面能夠更加的廣泛,還要在創作主體的語言內容上緊貼全媒體環境,強化主流價值。語言形式和詞匯庫要始終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符合網絡環境后現代語境,修辭策略與“人設形象”緊密貼合,多角度設計,力求新穎。在媒體形式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新媒體的出現,讓全媒體的各種形式逐漸匯聚成一種模樣,形式內容便顯得尤其重要,作為全媒體時代的媒體人、播音主持人,應充分發揮播音主持專業化聲音的優勢、緊跟時代的語言表達形式,養成多維度多方位的思維方式,形成獨特個性的人物標簽,提高自身辨識度,和專業競爭力 ,在互聯網媒體的浪潮中,為全媒體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廣播節目傳統媒體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論微博、微信在廣播節目中的作用
廣播節目創優策劃探析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正確輿論引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