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工藝作為學校美育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路徑探索

2023-03-13 01:01
黃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育學習者

張 毅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一、民間工藝作為學校美育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民間工藝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審美結晶,將其納入中華美育資源開發,有利于新時代大學生領悟中華傳統美學氣質,增強文化自信。楊立川認為“發揮傳統民俗工藝美術的美育功能,對促進社會文化認同、建設文化精神家園與文化自信等方面有重要引導和規范效應”[1]。

數字化開發民間工藝作為美育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學校美育資源,另一類為社會美育資源。這兩類資源的開發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讓美育實施的范圍變得更廣。尤其是學校美育資源開發能有效解決中國偏遠地區美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正如蘇歡所說:“民間美術在信息化時代作為本土資源在弘揚傳統民族精神、培養創造力、解決鄉村美育問題等方面具有在地化優勢?!盵2]民間工藝立足百姓生產生活,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數字化開發后,將成為解決偏遠鄉村,尤其是少數民族鄉村地區學校美育困境的最佳方案。

二、民間工藝作為學校美育資源的數字化開發

盡管民間工藝之于學校美育具有重要意義,但當下的數字化資源研究和開發并不充分。

首先,相關問題的理論研討不足。2023 年4 月在知網檢索,以“美育+民間工藝”為檢索詞,有效文獻為45篇;以“數字化+美育”為檢索詞,有效文獻為30篇;“數字化+美育+民間工藝”,檢索結果為零。

其次,當下實際開發和實施研究方面,數量相對較少,尚不能判定教育資源開發實踐的成效。針對學校美育類別的開發,2023 年4 月在大學生MOOC 網檢索,以“藝術”為檢索詞,發現課程有1713 門,去除關聯性較弱的課程,約為1600 門。以“民間工藝”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共搜到22門相關課程,約占總體美育類課程的1.3%。其中,專門講解民間工藝的課程僅有13 門,其數字化開發顯然不足。

再次,對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教育理解不深。學校美育尚未從遠程教育學習者的需求角度出發,對互聯網學習效能探索不足?;ヂ摼W在信息獲取、存儲、傳遞和共享方面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移動性和便利性。但目前MOOC 所能提供的數字資源與傳統課程資源相差不大,經常表現出認知負荷過大、缺乏互動與情感交流等問題。

最后,忽視民間工藝與學校藝術欣賞的差別,美育實踐活動設計研究不足。民間工藝的可貴之處在于其植根于深厚的民間生活土壤,強調實用性,注重功能,在就地取材中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動手性特點。從現有大學生MOOC 網的一些民間工藝課程教學設計來看,不少研究實踐混淆了民間工藝與學校藝術欣賞課程的差別:一方面,缺乏實踐活動設計,以賞析類教學代替動手實踐,以思考題作為作業,以單選題、填空題等作為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在為數不多的擁有實踐活動設計的學校美育中,缺乏對地域性特點的考量,局限于泛化的簡單動手實踐,民間工藝鮮活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點無法表現出來。

綜上,在信息化視域下,民間工藝作為學校美育的數字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不足。因此要針對學校美育資源的特點,對民間工藝進行充分挖掘。

三、民間工藝作為學校美育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路徑

作為學校美育資源,民間工藝在數字化開發過程中,在關注信息化、數字化的同時,需要強化“育”字,以凸顯教學屬性。同時,在信息化時代,民間工藝美育資源開發需要具備處理數字化、檢索快速化、傳輸網絡化、教育過程智能化、呈現多媒體化的基本特征[3]。

(一)甄別開發內容

1.優選出具備傳承性的經典案例進行開發

民間工藝范圍廣泛,種類繁多,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應民間生活需要,在實用的同時,以強調手工藝為主,如竹編、蠟染、面塑等;一類應民俗活動需要,包含社會組織、歲時節日、勞動生產等,如燈彩、饾彩拱花、龍舞道具等;一類則應宗教巫術需要,以祈福祈愿為主,如水路神畫、臉譜面具、刻經等。全面開發所有內容,顯然不合理。故此,需要就課程的容納性和認知負荷的合理性,依照案例的文化傳承屬性展開甄別。這種文化傳承性主要表現在案例是否能從材料、技藝、形態等方面反映出中華文化特有的審美思維、審美文化和審美精神,挑選出綜合反映歷史、哲學、藝術理論等人文精神的經典案例。此外還要關注本地特有的民間工藝案例,做到在地性傳承。

2.注意強調民間工藝的當代適切性

隨著生活需求、民俗活動的改變和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民間工藝的三類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其中不少民間工藝,尤其是關于宗教巫術中迷信的部分已經退出了大眾的日常視野。所以,在制作相應數字資源的時候,一方面要強化依然在社會生活中流傳的民間工藝,另一方面要探索某些流傳不足但尚有意義的民間工藝,發現其在現代生活中的演化。從創新的角度出發,以文創或數字的形式進行切入,了解這些民間工藝的當代適切性。只有積極面對當下社會需求,主動融合數字時代特征,并努力介入現代社會民眾的文化生活[4],才能符合現代學習者的需求。

(二)構架開發布局

1.就信息化學習特點對資源分布結構進行設計

考慮到網絡學習具有強烈的碎片化、個性化和非線性特征,需要將龐雜的內容精心梳理,按照知識的內在邏輯,科學調整教學資源的組織順序,將分散的知識點梳理成知識元、知識群和知識體系,形成動態學習結構。這樣的結構能明確清晰地適應使用移動設備的學習者的需求,使學習者可以按照自身的認知水平安排學習進度,實現跳轉學習。這既可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還可以促進新知的同化和順應。

2.按照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改變對資源進行開發

隨著MOOC 開發的深入,在線教學面臨著提升學習者保留率的挑戰。因此,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被引入進來,以吸引學習者的參與。如游戲化的授課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到數字教學中。而原先基于校園的傳統教學模式很少采用這種新穎的方法,這意味著原有的傳統教學內容很難直接轉為數字資源,需要轉變思路,重新開發具備游戲性的教學資源,以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比如以VR 互動游戲形式展示花燈工藝,一方面,讓學習者用鼠標旋轉、拆解動畫模型中的花燈,以便充分了解花燈的結構,體會花燈工藝制作的精妙;另一方面,可通過燈謎競猜游戲,促進學習者體會賞燈習俗。

(三)制定開發目標

美育的本質是通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綜合感受,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形成對美好事物的認知、美好態度的培養,從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5]。這就意味著學校美育需要針對教學人群的特點設定教育目標,完成與之相對應的支架性活動開發設計。

1.凸顯三維教學目標,形成相應映射

學校美育的教育對象較為固定,且群體認知水平和學習動機較為接近,教學目標的設定相應容易。但事實上,由于素質教育的特點,很多此類課程的教學目標沒有體現出明晰的三維特性。三維目標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達成的三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按照學者盛群力的看法,三維教學目標可以界定為:情感目標,即“想要學”;認知目標,即“學得懂”;動作目標即“能表現”[6]。而教育資源需要對每個目標形成映射。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很多美育資源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以MOOC 為例,其目標受眾與固定院校的學生人群相比,難以預測,其認知水平、學習動機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資源開發時,除了注重內容的豐富性,更強調開放性、現場性和自由性,即以沉浸式的審美參與和審美體驗,實現情感目標和動作目標的映射。這兩個目標,尤其是后者的實現,是目前學校美育資源設計制作時容易忽視的部分。一方面,囿于課時量的有限,教師僅能浮光掠影般地展示民間工藝內容,側重認知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受教學環境的局限,富于感染力的民間工藝應用情境無法形成,在情感的傳遞和渲染上表現不足。而許多學者一直主張“做中學”,在真實環境中“做”,更能代表真實世界中知識使用的狀況,也更能打動人心。而且,由于大多數知識的應用都涉及隱性知識,就是該如何自主決定在復雜情況下,采用何種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促進學習者直觀地感受生活中依然保留的民間工藝,體會應用美,是學校美育資源制作中亟需考慮的部分。

2.圍繞教學目標,形成活動支架

有學者認為僅以視頻觀看和材料閱讀為手段進行MOOC 教學的效果十分有限。故而,在線課程必須提供足夠豐富、支持良好的活動,并以適應性支架來支持學習活動的完成[7]。學習支架包含學習行為指導,如課程內容的學習規則講解、作業提交方式、考試的參與方式講解;學習活動指導,如課程討論活動的開展方式和規則;針對平臺操作的常見問題的答疑解惑等。尤其是在線或混合式教學大力發展的趨勢下,師生間出現不能形成面對面交流的情形,就更需要針對學習行為和學習活動等各方面做好相應的資源開發,形成堅固的適應性支架。以民俗生活中依然保留的花燈工藝為例,可安排學習者進行花燈制作的學習活動,強化動手特性??筛鶕牧系墨@取途徑、制作難易度,提供制作教程,形成活動支架。利用在線課討論區、作業區以及年輕人喜愛的各類APP搭建展示支架。

民間工藝的學校美育資源開發,應在動態審美活動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互動,以帶來思維和行動的參與,喚醒對美的想象。

(四)創設資源主體

首先,資源創設主體包含不同學科的成員,應突破學科范式,協同創新。民間美育的資源創設主體應該包含跨學科的多類成員,這是由美育的知識要素和教學的內在要求所決定的。這種跨學科的創設主體應來自于美學、藝術學、教育學、心理學四個方面。這四個學科被認為是美育的基礎性學科或支撐性學科。其中,前兩者是當下介入美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而后兩者投入相對偏少,甚至對后兩者而言,美育研究處于邊緣化的地位[8]。當下美育的很多難題需要幾種創設主體的共同參與,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下,教育學和心理學背景成員的深度參與會有效提升資源創設的針對性,并有助于解決美育資源開發中信息教育技術應用不足、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

其次,資源創設主體包含師生雙方,兩者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促進資源不斷再生成長。在當下,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教育生態平衡理論出發,師生應該共同投入到資源的構建中來,以形成平等、協商的共生型主體關系生態[9]。隨著高科技、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文化反哺現象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學生在信息獲取方面已大大超越過去。不論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角度出發,還是從“學習型社會”或是“后喻文化”需求出發,教師應將學生納入到資源創設的主體中來,利用互動使教學相長。課程資源在應用更新時,應讓學生進行大膽創新,激發其將民間工藝與當代生活和數字技術結合的思維,發現資源不斷再生成長的重要力量。從某種意義來看,這本身就是美育“以美培元”的重要目標之一。

四、總 結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互聯網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迅速滲透到各種不同的社會和文化中,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美育工作者應該敏銳地意識到這一趨勢,并學會改變,積極投身到數字化教學的洪流中來,與世界各地的在線教育工作者一起探索開發學校美育資源。而民間工藝在文化傳承和學生人格塑造方面具備強烈優勢。故此,通過對民間工藝的內容甄別、布局構架、目標制定以及開發主體協同四條路徑,開發民間工藝美育的數字資源,可以促進美育的進一步發展,讓傳統文化更全面、系統、長效地傳承下去。

猜你喜歡
民間工藝美育學習者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美育教師
民間工藝保護的困境與對策建議
民間工藝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藤編家具設計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