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發現”引領語言深度學習

2023-03-22 21:51郭建昌
教學考試(高考語文) 2023年6期
關鍵詞:發現文本語言

郭建昌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教師進修學校)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發現”一詞有諸多表述,可見“發現”這一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從敏銳感受語言、審慎判斷語言、適切篩選語言“三個步驟”和“多個支架”等內在品質方面,論述了如何培養“發現”能力并讓“發現”引領語言深度學習的問題,以期在教學實踐中對深度研習語言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發現”相關表述

《課程標準》有15處關于“發現”的表述,其中關涉到語言運用的有:

1.在“基本理念”中,講到語文課程“要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

2.在“課程目標”中,講到“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語言文字作品,探究和發現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

3.在“學習任務群6”中,講到“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

4.在“學習任務群13”中,講到“有意識地在義務教育和高中必修階段積累的基礎上,發現與漢字、漢語有關的某些問題”。

5.在“必修課程學習要求”中,講到“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

6.在“學業質量描述”中,有以下幾處:

第一層級描述:在理解語言時,能……分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發現觀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

第二層級描述:運用多種方法整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發現其中的聯系……能發現語言運用中存在的比較明顯的問題,并運用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予以糾正。

第三層級描述:在擴展和整理自己語文積累的過程中,能發現聯系,探索規律。

第四層級描述:在梳理的基礎上,嘗試進行專題探究,發現其中蘊含的語言運用規律。

第五層級描述:能發現所學的語言文學作品中的各類聯系……能從多篇文本或一組信息材料中發現新的關聯。

從以上表述中不難看出,“發現”是《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的一種能力,在諸多學習任務群中,都有對“發現”能力的專門要求,在“學業質量描述”的五個層級中,“發現”也呈現出不同的能力梯度。

二、如何“發現”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的前提就是發現問題,沒有發現,就不能提出、不能研究、不能解決。那如何進行發現呢?傳統的做法是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筆者認為,這些都近乎屠龍之技,中看不中用,并且都是從外圍找支架、想招數,一旦遇到實際語言問題,學生還是發現不了,難以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練就“發現”之眼,引領學生走向語言深度學習,通過“三個步驟”,經由“多個支架”,是發現語言美好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敏銳感受語言——適當沉浸、初定方向

葉圣陶先生說,“至于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 “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語感是一種語文修養,也是在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成的一種比較直接、快速地感悟并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

比如,學習必修上冊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時,當沉浸其中,讀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時分析:為何不用“夏水” “秋水”而用“春水”?這樣就初定了思考的方向,然后可領悟“春水”潛滋暗長、綿綿不絕的意境,用來形容“愁”更符合李煜當時的處境和心理。

第二步:審慎判斷語言——觸發纖細、多向思考

初定方向之后,就要抓住語言細節,深入思考,進行審慎判斷,尤其是對那些內涵意蘊豐富、可作多種解讀的語言,更要如此,不可淺嘗輒止。那么,如何深入思考語言、深度學習語言從而有所發現呢?

1.在想象涵泳中去發現

想象聯想、反復揣摩是鑒賞文學類文本時常用的一個手段,能讓讀者對事物的認識更形象、直觀,也有助于體會文字的深層含義,從而發現文本的美好與內涵。

在必修上冊《荷塘月色》一文中,筆者發現,有一句話是常教常新的:“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边@句話寫出了荷葉的什么特點?學生如果借助想象涵泳,便能發現新的境界、新的特征。比如,“舞女的裙”是什么樣子?舒展、有動感、飄搖多姿。如此一來,我們思維的“洞天石扉”,便“轟然中開”,新的境界就發現了。

又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中,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我們結合相關詞句,反復涵泳,就可以發現文中的反復手法形象、逼真、細膩地刻畫出日本兵進村時小心翼翼、貪婪無比、驚詫萬分、守財怕死的丑陋形象,在刻畫人物上著實很有效果。

2.在矛盾關系中去發現

在孫紹振的《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一書中,提到“矛盾處” “不合常理處” “審美變異處”的概念。筆者認為,這些因素往往能把人的思維引向縱深。

比如,必修上冊《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認為牽?;ㄋ{色、白色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按照常理,淡紅色的花怎么會最下呢?這就是一個看似矛盾、不合常理的表述。在此處進行深思,便能破解矛盾,體會散文語言的精妙,發現表述越不合理情感越是凝聚的語言規律。作者喜歡“清、靜、悲涼”的秋味,作為暖色調的淡紅色不符合作者對秋味的認知,自然是最下了;而藍色、白色清靜淡雅,當然為佳。

又如,2023年全國乙卷古代詩歌閱讀《破陣子·看破空花塵世》:“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痹撛~中有“蠟屐登山真率飲”一句,大意是穿著木屐登山、率真飲酒。語言敏感者可以發現,穿著木屐登山有悖常理,但唯其如此,才能體現詞人的閑適心情。諸如這樣的矛盾處常需細品才能悟得,淺層閱讀難窺其妙。

3.在文本特征中去發現

以詩詞為例,詩詞多留白,多跳躍,這是詩詞的文本特征。抓住詩詞的文本特征,多思多想,還原補充,往往能補上思維空白,豐富思維空間。

比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古代詩歌閱讀《寄江州白司馬》:“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苯獯鸬?6題“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有兩個答題角度:一個是認可這個觀點,一個是不認可這個觀點。若第二句按照委婉勸告理解,也是說得通的,聯系最后兩句進行梳理:惠遠和尚曾經住過的東林寺你住了沒有,那里常常組織佛教集會,你不要沉溺其中,相信自己還會有青云直上的前途。如此理解,第二句就含有對白居易住在寺院中的勸告之意了。若第二句不作委婉勸告理解,換一個角度,聯系前四句梳理,可以理解為:你近來平安嗎?被貶到江州之后,去東林寺住一段時間沒有?到那里好好休養一段時間吧,同時也看看附近的風景。這是對朋友的擔心和安慰,如此理解,第二句就不容易體會出住在寺院中的勸告之意了。

4.在縱橫比較中去發現

鑒賞文本,往往需要比較,無比較不涉深,在比較中去發現,發現會常做常新。

比如,必修上冊《我與地壇(節選)》一文第一節中的六個“譬如”——“譬如……落日……譬如……雨燕……譬如……腳印……譬如……古柏……譬如……暴雨……譬如……落葉”,歷來是思維的痛點和難點。這六個“譬如”所描繪的場景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從中能看出作者史鐵生對于“生”的問題是怎樣想的?對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語句,無捷徑可走,非反復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可。通過景物特征比較、景物的共性比較、景物與作者的關系比較,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困境中的奮起、堅持、坦然。思維的痛點和難點就得到了破解。

又如,2023年全國乙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文中畫線部分的描寫,人、牛、犁渾然一體,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營造出來的?請簡要分析。該題問的是多元物象渾然一體這一藝術效果的營造手法,解答時同樣需要縱橫比較,才能發現那些外在和內在的營造手法。通過比較過程可發現:人、牛、犁都很老舊,飽經歲月滄桑,從而融為一體,此為橫向共性比較;人扛著犁,犁壓彎了人的脊梁,通過動作的互相施受融為一體,此為關系比較;犁滿身的裂紋像老人手上臉上的皺紋,具有高度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融為一體,此為相關或相似比較。人扛犁、犁壓人、人趕牛、牛牽人,三者融為一體。諸如這樣的語言材料,不在縱橫比較中去發現特征,難以窺見語言之妙。

5.在去蔽與解惑中去發現

有些語句讀起來讓人費解,也讓讀者很困惑。此時,我們要前后聯系,合宜思索,去除蒙蔽和困惑,才能發現洞天。

比如,必修上冊《插秧歌》一詩:“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蔽辶鶅删涿枋隽苏趧谧鞯霓r家夫婦低頭不答,而最后兩句“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又頗像是在諄諄告誡,到底是誰在說話?潛心思考后,可知前六句是在客觀陳述一家人緊張的勞作,最后兩句實為農家夫婦對送飯之人的告誡,這樣一來,就撥開云霧見本質了。

又如,2022年全國甲卷古代詩歌閱讀《畫眉禽》一詩:“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焙髢删湓娡瑯幼尣簧賹W生深感困惑:到底是怎樣一個“如在千巖萬壑中”?其實是公庭事少,比較清閑,加上畫眉鳥的動聽鳴叫,讓詩人感覺如同身處山谷,置身于大自然。

6.在摳索字眼中去發現

許多語句有表層意義、深層含義、背后意義,關鍵詞語會超越字典意義,在具體語境中具有特殊意蘊。

比如,必修上冊《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中有“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如果細細摳索字眼,當會發現“此刻” “僅能” “征服”都頗具意蘊?!按丝獭北砻魉者€可再攀高峰;“僅能”表明今日努力已到盡頭;“征服”則表明是主動挑戰并非被動。

又如,必修下冊《祝?!芬晃闹小按蠹胰匀唤兴榱稚边@句也耐人尋味:已經嫁給了他人,為何還要叫她“祥林嫂”?“仍然”一詞微妙而極具諷刺性地道出了當時社會封建禮教的根深蒂固!

第三步:適切篩選語言——適宜選擇、掌握分寸

在第二步審慎判斷、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如果遇到了意蘊豐富、向度較多的情況,就要適切篩選以發現更合宜的,不要一窩蜂地照用。

比如,選擇性必修下冊《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在風雨如晦的時刻,我踏著那村里的人們也踏過的土地,覺得彼此相隔雖然將及一世紀,但在生命的深處,卻和他們有著意味不盡的關聯?!笨赡墚a生的意蘊有忘不掉過去、過去與現在血脈相連、戰爭割裂不斷中華民族的歷史。那么,哪一個更合宜呢?聯系“風雨如晦”一詞和文章落款“1942年寫于昆明”可知,文章寫于外敵入侵的年代,“我”與山村的“意味不盡”,其實就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永續發展。至此,哪一個更合宜便不言而喻了。

以上“三步”和“想象涵泳” “矛盾關系” “文本特征”等“支架”,在深度研習語言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讓“發現”的眼光引領我們將語言思維走向深入,引領我們更為精準地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發現文本語言
語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我有我語言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